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唐 (步兵长)


  李承干脑海里也不禁浮现出最初见到岳山时的情节,也叹道:“是啊,比起父亲和老师我们还差得远啊。”
  “算了,不说这些事情了。你准备一下,等会陪我一起去见老师。回京之后我还没去拜访他,估计这会儿心里正骂我呢。”
  ……
  时间一天天过去,离大朝会也越来越近,而朝廷也果然在年底的时候接连宣布了好几个重大决定。
  先是太史局的太史令李淳风宣布,他利用全新的计算方式测定出了更准确的历法。
  确定每年的准确日期为三百六十五天和三百六十六天,每年的误差精确到了二十分钟以内。
  这个消息放在以前必然会轰动天下,毕竟在古人的思想里历法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可不能随便动。
  但朝廷这几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李世民连纪元方式都改了,谁还在乎历法啊。
  大家更关心的反而是这种新式计算方式准不准确,毕竟每年只误差不到二十分钟,实在太难办到了。
  李淳风办事是个稳妥的人,写了一本历法书,详细的介绍了他如何利用太阳测算历法的。
  当然了,他并没有把八大行星图公布出来,只是讲解了基于这幅图总结出来的观测方法。
  属于授人以鱼,短时间内别人也只能按照他的方法去测算历法。
  这本历法书被呈送到李世民面前,他看过之后自然非常高兴,亲自取了个名字叫:太始历。
  并且宣布大朝会的时候他会把此事通报上天和宗庙,明年该用太始历。
  太史局的人无疑是最高兴的,在他们这些人手上完成了历法改制,这是一种荣耀,很大概率名垂史册啊。
  然后全体总动员为明年的历法改制做准备。
  第二件事情和最近抄的最厉害的古学派和新学派有关。
  鉴于双方一个坚持殷商礼仪,一个坚持周朝礼仪,争吵不休致使国朝礼仪混乱,不利于国家稳定和百姓安宁。
  朝廷决定,暂时推广《大唐礼仪》,一切生活仪式标准皆按照《大唐礼仪》为标准。
  等你们新学派和古学派争出个一二三来在决定用周礼还是殷商礼仪。
  表面看这是一个不偏不向的决定,然而只要不傻都知道这是在拿儒家开刀。
  且不说《大唐礼仪》本身就是儒家核心代表人物孔颖达带头编撰的,代表的是新学派的观点。
  就说现在推行的是周礼,突然说废掉不用了,对古学派来说就是最大的打击。
  新学派一边偷着乐,一边继续拉着古学派争论殷商礼仪和周礼谁更正确,更符合先贤的思想。
  古学派则如丧考妣,知道自己不知不觉上了新学的大当,在打团的时候被人家一波把家给偷了。
  哪还有心思继续争吵,纷纷上书请愿要求恢复《仪礼》,否则必将导致天下大乱。
  甚至有极端的读书人自杀明智,李世民听说后下令厚葬,然后继续推行《大唐礼仪》。
  古学派还是不甘心,四处奔走游说权贵阶层,希望他们一起上书恢复《仪礼》。别说,还真有不少人被说动了。
  毕竟《仪礼》说白了就是士人之礼、权贵之礼,受益最大的还是他们这些权贵阶层。
  然而他们刚刚表露出联合起来的迹象,朝廷就放出了风声,第一批封赏名单已经确认,就等着大朝会宣布了。
  而且第二批封赏名单已经开始拟定,这一批封赏的主要是功勋权贵。
  这些所有权贵顿时就偃旗息鼓了,和封国比起来《仪礼》算个什么玩意儿,不值一提。
  《大唐仪礼》就这样稀里糊涂的通过了。
  不要觉得一本规定礼仪方面的书没什么用处,要知道古代律法是人治大于法治的。
  律法的制定和执行也是以礼法为标准的,也就是说礼是大于法的。
  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大唐仪礼》的法律效力是要高过大唐律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几年大家就只知道有《大唐仪礼》而不知道《仪礼》这本书。
  古学派直接被废了一半。
  紧接着新学派又提出抛弃了一个论调,抛开九经重新核定儒家经典为四书五经。
  也就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和《诗》《书》《礼》《易》《春秋》。
  并且这九本书的注释全是以新学注释版为标准。
  比如《论语》的注释版是岳山的《论语正义》,《易》的注释版是以王绩的《易经注》为标准。
  《孟子》就不用提了,孟家家主孟曜就是新学核心人物之一。
  还有《大学》,也是以岳山的注释版为标准。更何况他还基于这本书写了一片巨著《教育》,就算古学派也不敢否认这部书的优秀。
  甚至有新学派的人提议把把《教育》这本书列入四书五经的行列,变成五书五经或者四书六经。
  只是岳山的脸皮还没有那么厚,给否了。起码他活着的时候,是不会同意这件事情的。
  这件事情自然也再次遭到古学派强烈反抗,然而这次新学派是铁了心要和他们刚到底。
  不管你们愿不愿意,反正从今天开始在我们新学派不讲九经了,而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典籍。
  古学派的核心典籍《仪礼》正式被新学派踢出儒家经典行列,没过多少年就沦为了研究周朝和春秋其实风俗和生活习惯的杂书。
  纷纷扰扰中大朝会到来,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权贵名士去祭祀了苍天,并把更改历法的事情告诉了苍天。
  然后又去祭拜了宗庙,告诉了祖宗要改历法,改行《大唐礼仪》,在海外领土实行分封制度。
  当一众权贵在祭文中听到分封字眼的时候,无不露出激动的表情,这件事情终于尘埃落定了。
  尤其是宗室子弟,要不是场合不合适,都能激动的跳起来。
  大朝会结束就是赐宴,李世民在永安宫宴请朝臣。
  只是和往年不同的是,这一次李世民只是做了开场致词,后面就以身体不适为由把主持工作交给了太子李承干。
  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只以为皇帝确实身体不舒服,还表示了关切。
  极少数消息灵通的已经预感到问题不对,但又不敢确定发生了什么,只能默默的看着。
  朝廷并没有在大朝会上宣布什么重大的决策,按照规矩今天只庆祝新年不干别的,有什么事情也要等到沐休结束再说。
  所以纵使权贵很心急,还是要等到年过完再说。
  在这些人度日如年之下,沐休结束,朝廷也接连宣布了好几项震惊天下的决定。


第778章 长孙无忌的另一面
  沐休过后朝廷宣布的第一项重大决策并非分封,而是让太子李承干提领内阁协助圣人处理朝政,且许其在东宫自置官属。
  这个命令一下,真的是朝野震动。
  内阁是什么地方?皇帝的秘书机构,皇帝的很多决策都是经由他们的手写出来然后送到政事堂的。
  而且它还兼具锻炼年轻又有才能的官吏的功能,从内阁走出来的官吏晋升都很快,基本都在重要岗位任职。
  标标准准的位卑权重。
  如果说让李承干提领内阁还勉强能想得通——皇帝这是准备手把手教太子如何掌权如何治国。
  那么自置官属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这个权利太大,相当于是允许李承干自己在京城组建一套小班子。
  自古以来有这个权力的皇子只有一个人,就是以前的秦王,现在的皇帝李世民。
  再结合让他提领内阁的命令,这就相当于是皇帝准备移交权力了。
  一般只有皇帝身体快要不行,准备着手让太子继位的时候才会这么做。李世民身体还很健康,为什么突然做出这个决定?
  所有人都慌了,但没有人敢反对。
  谁反对这件事情,就相当于是反对李承干当太子,甚至可以看做是挑拨皇帝的父子关系。
  而李承干的心腹如杜荷等人,在震惊之过后就陷入了无尽的狂喜。难怪太子要让出在辽东的利益,和这两个封赏来说辽东又算的了什么。
  好不容易挨到退朝,众人纷纷奔走打听消息。
  长孙无忌第一时间就低了牌子求见皇后,别看他是皇后的亲兄长,却很少私下去见皇后,就是为了避嫌。
  可这次他再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不把这件事情搞清楚他的心就无法安下来。
  很快就有内侍把他带进了勤政殿。
  “娘娘,圣人到底想做什么?”简单的行过礼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圣人累了。他前半生征战沙场,这二十年又操劳国事一刻都不得闲。承干长大了懂事了,可以替他父亲分担一部分压力了。”长孙无垢轻声说道:
  “圣人就想把一些担子交给他过几天安生日子,也能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我陪陪子孙,享一享天伦之乐。”
  “我不信,我和圣人君臣数十年这点了解还是有的,他还想成为天下共主,怎么会突然生出退隐之心。”长孙无忌道。
  长孙无垢也没有和他争辩,而是说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我可以这样告诉你,圣人是真的准备把一部分权力移交给大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