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盐非常值钱,即便需要自己前期垫钱,依然有许多商人尝试去做。
如此几次之后他们发现岳山开的盐引确实能足额拿到盐,甚至还能提前拿到盐,大家的心就放了下来。对岳山的信誉也有了足够的信任。
后来那些商人发现,替岳山做任务本身就是个赚钱的活儿,就算没有盐引,用现钱结账他们依然有的赚,赚的还不少。
如果算上盐引,那赚的就更多了,所以更多的商人拥来接任务。
在棣州发展初期缺钱的时候,盐引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晒盐技术流传出去,大唐沿海地区冒出了许多盐场,盐业专营反而成了阻碍。岳山及时调整策略,取消盐业专营,全面放开食盐生意。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棣州大势已成,商城成为大唐的商贸中心。他没必要在用发布任务的方式搞基建,自然也就不准备在往外发放盐引。
但是……此时地球上最大的商业集团皇商行的当家人长孙无垢找了过来。
皇商行的生意很大,盐业自然也有插手。而且他们需要的盐更多,长孙无垢就以尽快拿到盐为借口,时不时找他要一些盐引。
现在想想都知道这个借口就是漏洞百出,以皇商行的地位想要盐,哪个盐场敢推脱不给?根本就不需要他的盐引。
只是出于对长孙无垢的信任,他没有想那么多就给开了。
而且长孙无垢也不是白拿他的盐引,提多少盐都会如数给棣州盐场多少钱,一分都不欠。
他就没有放在心上,开完后定期和棣州盐场核对一下账目没有问题就过去了。
现在想想,她要盐引根本就不是为了提盐,而是当支票来用的。
以前他就私下听说过有人用盐引当前进行大宗贸易,只是这种情况很少。
当时盐还是专营的,利润太高,拿到盐引的人都会第一时间换成盐,转手一卖就是几倍十几倍的利润,没人会蠢到拿它当钱用。
估计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被长孙无垢给知道了,就动了心思。毕竟‘支票’用起来实在太方便了,皇商行又经常进行大宗贸易,最需要这种东西。
当然,以上都是他自己猜测的,具体情况还要回去亲自问过长孙无垢才行。但他敢肯定,绝对和她脱不了干系。
甚至可以说盐引能被这么多人认可,皇商行才是最大的操盘手。
但让他不解的是,长孙无垢是怎么想到用盐引代替货币这种方法来的,太超前了。
不过这个问题只能留待回京之后亲自去问了,现在他只庆幸一件事情。
幸好最早发出去的盐引都收了回来,现在市面上流传的盐引都是龙首纸材质制作的。
最早发盐引的时候龙首纸还没有造出来,都是随手拿张纸写的,很容易造假。
后来龙首纸造出来甚至还搞出了水印,他就开始用龙首纸写,最大程度的杜绝了造假的可能性。
否则现在他肯定会头疼死——虽然现在已经很头大了。
但估算了一下这几年他开出去的盐票也就几百万贯,在除去被收回的那部分,流通到市面上的大约也就百十万贯的样子。就算出问题,以他的家产也能赔得起。
但……以后绝对不能再给长孙无垢开盐引了。不,不光是不能给她开盐引,还要把以前的都要回来。
几百万贯大面额货币,全靠他的信誉和棣州盐场来维系,太危险了,一个不好他的信誉就成渣渣了。
……
众人没有在聊盐引的事情,似乎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李世民没有微服私访,而是分别去棣州书院、军校和水师大营去考察慰问了一番。第三天则是去了造船厂和盐场进行了考察。
岳山自然是全程陪同,在造船厂考察的时候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取消匠籍,还匠人一个自由身。
这个提议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理由是害怕放开匠籍后会导致匠人流失,影响国家建设。
岳山当场质问他们,匠人为什么会流失?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继承自己的手艺?
为什么民间的匠人把手艺当宝贝一样传承给自己的孩子,甚至还传男不传女?同样是匠人,为什么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甚至还最根溯源,谈到了管仲设立匠籍的本意:并不单纯是为了束缚匠人,更多是为了提高匠人的地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那时候匠人的地位很高,相当于是半个吏员的身份。
在那个万事讲究出身血统的时代,普通人能获得半个吏员的身份,那就是光宗耀祖。
而后来儒家搞出了士农工商,那工匠贬低列为第三等,匠籍已经失去了本意,不在是鼓励工匠的手段,而是变成了奴役工匠的枷锁。
而事实上工匠真的这么差吗?不可能。
没有工匠你们用的笔墨纸砚是哪来的?用的锅碗瓢盆是谁造的?强弓利剑、大炮战船是哪来的?
没有工匠大家还在过着饮毛茹血的野蛮生活,哪来现在的文明社会。一边享受好处,一边贬低他们,完全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一席话说的那些反对的人羞愧难当。
然而即便如此李世民也并没有轻易答应取消匠籍,这毕竟是一件影响巨大的事情,不能轻易下决断。
虽然他是皇帝,可很多事情真的没办法乾纲独断。
岳山也理解他的顾虑,没有强求他现在就给出答案。
匠籍施行到现在已经上千年,且牵扯到的利益实在太广了,不是随便就能废除的。
比如工部名下的工匠说白了就是奴隶,朝廷的各种大工程都要他们来做。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家里有需要,也可以问工部借人去干活。
而且他们光干活还没有钱拿,干的差了还要受罚。
就这种身份居然还要求他们代代相传父死子继,只能说一句,万恶的旧社会。
岳山早就想解放工匠了,只是他清楚匠籍一事牵扯太广,贸然提出只会遭到所有人反对。所以一直在积蓄力量,寻找合适的时机。
现在他认为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巨舰大炮都造出来了,蒸汽机火车也即将问世,在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机会了。
所以他才趁着李世民考察造船厂的机会提了出来。
遭到别人的反对是意料中的事情,只要李世民没有当场反对,就成了七成,剩下三成就看双方拉扯的怎么样了。
但岳山是信心十足,估摸着田顺谷他们应该已经搞出火车来了。到时候拉到李世民面前溜达一圈,比再多的话都管用。
第四天李世民带着一群文武大臣登上了船只,再次踏上了返回长安的道路。
这次只在东都洛阳停留了一天,李世民连船都没下,只在船上接见了当地的权贵就继续踏上归途。
一路马不停蹄,没几日就进入了关中地界。
再次遥望潼关,众人的心情是截然不同。李世民再次念出了岳山搬运的那首词,赞其为千古名篇。
同时还说这首词应当为君者戒,不要因为眼前的胜利骄傲自大,秦汉也很强大不一样灭亡了吗。
此言一出,众人都明白这件事情算是完结了,这首词也可以广为传播不用在忌讳给没完。
岳山也松了口气,同时也为这首词感到开心。
又一日,巍峨的长安城遥遥在望,船队却停了下来——要进行休整。
而圣人凯旋归来已经来到长安左近不日即将回京的消息也传遍了长安城,偌大的城池顿时就沸腾了,无数人奔走相告自发前来迎接。
高士廉则率领留守的文武百官出城到渭水河畔迎接圣驾。
第724章 妻子和孩子
皇帝凯旋归来的迎接仪式自然是非常隆重,权贵能来的全部到场,百姓也是十里空巷前来迎接。
当李世民率领一众出征的文武大臣踏上船坞的时候,山呼海啸般的‘万胜’声响起,持续了足足一盏茶的时间。
覆灭高句丽这场战争意义实在太过重大了,不仅仅是消灭了一个强敌扩大了版图,还破除了笼罩在中原王朝心头的一层阴霾。
大唐立国之初就被两层阴影所笼罩:
一层是来自突厥的威胁,只是随着颉利被活捉东突厥灭亡,这层阴影消失了。
第二层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所带来的的屈辱和威胁。现在随着高句丽的覆灭,这个耻辱也被洗去。
套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失去的我都亲手拿回来。
那种天朝上国的骄傲再次回来了。
后面还有太庙献俘、祭祀昊天表功、皇帝赐宴等等,这些就不细表了,总之就是举国沸腾。
且说岳山,从进入关中地界开始他的心情就变得兴奋、忐忑……俗称近乡情怯,这种情绪一方面来自于李丽质,另一方面是那两个孩子。
他迫切的想要见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状态去见他们,毕竟前世今生他都是第一次当父亲。
但总体来说期待更多。
越靠近长安城这种情绪就越严重,以至于食不下咽寝不安眠。
李世民等人都是人精,自然发现了他的复杂心情。好笑之余又感叹,你岳山也无法逃脱人伦之情啊。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