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赵家作何选择,今天的事情都不能传出去。他太熟悉这几个人了,让他们保守秘密就相当于让饕餮不要吃东西一样,根本不可能。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消失一段时间,杀人他不敢,就只能暂时把他们弄到隐秘的地方藏起来。
以这几个人的胆子,不用强迫稍微吓唬一下就会乖乖听话了。
果然,只是随便说了几句他们就怂了。
然后他就带着四人回到赵家庄。根本就顾不上休息,让管事儿把四人看好,自己就急匆匆去见他爹赵熊和兄长赵竟泽汇报这件事儿。
恰好两人都在家,省了不少事儿。
三人把自己关在书房禁止任何人靠近后,赵竟成把今天发生的一切一点不落的陈述了一遍。
听完之后父子两人久久无语。
“那位清水候真的这么说?”过了好一会,赵竟泽才不敢置信的问道。
“对。”赵竟成回道。
“有没有承诺事后给我们什么好处?”赵竟泽问道。
“没有。”赵竟成这才发现,自己过于紧张之下居然忘记要好处了,那叫一个羞愧。
“糊涂。”赵熊拍拍桌子说道:“出卖乡党,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做,要什么好处。”
“阿耶不同意和清水候合作?”赵竟泽小心的问道。
“绝对不能和姓岳的合作,否则我赵家还如何在德州立足。”赵熊一副尽在掌握的语气道:
“别看姓岳的口气大,他不敢杀那么多人的。圣人不会允许,朝中诸公也不会允许,他最多就是杀几个无足轻重的立立威。”
“那我们该如何做,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吗?”赵竟泽问道。
“不行。”赵熊连忙道:“这么做就是把他得罪到死了。而且我们也没有任何证据,那些人也不会信。到时候姓岳的一句污蔑朝廷命官图谋不轨,就能把我们给收拾了。”
“我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阿成也从未去过驿站,从未见过什么清水候。”赵熊道。
赵竟成似乎想说什么,但赵竟泽却首先站起来心悦诚服的道:“阿耶英明。”
与此同时,他还给赵竟成使了个眼色,让他什么都不要说。赵竟成一肚子的疑惑,只是出于对兄长的信任,把话咽进了肚子。
父子三人又谈了几句,两兄弟才一起离开书房。
出来后两兄弟非常有默契的一起来到赵竟泽的别院。
“大兄,你为什么不让我说?”赵竟成迫不及待的道。
“说什么,和清水候合作?你以为阿耶会听你的吗?”赵竟泽反问道。
“可……那也要试一试啊。如果我们不按照他说的做,我怕到时候他会第一个拿我们开刀。”赵竟成焦急的道。
“我们亲眼见过他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不好判断他的行事风格。你觉得他真的敢大开杀戒吗?”赵竟泽问道。
敢吗?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少年时刻挂在脸上的笑容,赵竟成情不自禁的打了个战栗,道:“敢。我觉得就算刺史和他作对,他都敢把刺史杀掉。”
赵竟泽眼睛一亮,道:“那就好,那就好。”
“大兄,你……”赵竟成迟疑的道。
“我们和清水候合作。”赵竟泽果断的道。
“啊?可是阿耶刚才不是说什么都不做吗?”即便赵竟成提前已经察觉到了一些,可真听兄长说出这个决定,自然忍不住惊讶。
“阿耶老了,看不清形势,我们不能让赵家毁在他手里。”赵竟泽道。
“可父亲要是知道了怎么办?”赵竟成有些惊慌的道。
“我们先悄悄的收集证据,在规定的时间送到清水候手上,到时候就算父亲知道也已经晚了。”赵竟泽说道:
“而且……阿成你为这个家牺牲的已经太多了,我不会让你在继续这样下去。”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赵家二郎赵竟成是个好儿郎男子汉。”
第298章 孙仁师
三十五年前,德州一赵兴大户人家的嫡长子赵熊的第三房小妾难产死了,留下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恰好赵熊的正妻有一个刚满一岁的孩子还在吃奶,于是这个刚出生就失去母亲的可怜孩子就被抱到大夫人屋里一起养着。
当然了,大夫人是不可能亲自带孩子的,有专门的奶妈。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位大夫人总算是没有虐待他。
可以说这个庶出的可怜孩子从小和自己嫡长大哥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的,两兄弟的关系从小就非常亲近。
这个孩子比较机灵嘴巴甜很讨人喜欢,加上又是自己屋里长大的,大夫人对他也有几分喜爱就是了。
慢慢的,越来越少人再提起这个孩子是庶出的这件事情,而是把他当成了大夫人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嫡二子。
自家府上都这么认为,更何况是外人。所以大家就都知道了,赵家大夫人有两个儿子。
但赵熊、大夫人、赵景泽、赵竟成等关键人物都心知肚明,谁才是嫡长子,谁才是赵家未来的继承人。
按说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会做人又有能力,会被当成嫡子的助手培养。不会做人又没有才能,就比较悲催了。
但鉴于赵竟成特殊的身份,大夫人决定破例给他几间铺面和一块地,让他单独分出去过。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赵竟成自己拒绝了。他说娘亲(大夫人)和大哥的大恩还没有报答,怎么能反过来要大哥的东西。他说自己要成为大哥的影子,帮他守住并壮大家业。
之后就一改常态变得浪荡起来,整日留恋在烟花柳巷,于是大家就都知道了赵家嫡二子赵竟成是个败家子的消息。
然而没有人知道,他在背地里替赵家打探了多少消息,又迷惑了多少敌人——毕竟没有多少人会去怀疑和提防一个纨绔子弟。
就这样一转眼就过了三十年,赵家从一个县级大户一跃成为了德州地界都排的上号的大户。
德州地界的人提起赵家都是又羡慕又嫉妒,但也都打心底里佩服赵熊和赵竟成父子,是个能人。
同时他们也在背地里庆幸,还好赵家出了个败家子,要是赵景泽也和老大赵竟成一样有才,那赵家就真的无可阻挡了。
……
渤海县,去年新建了一处水师大营,说大营太抬举他们了。就是一排破房子,六百人加一个木制的码头加几艘船。
不过最近几天这里的人变多了,来了十几艘大船,运送了许多人和货物。这些人到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营建全新的营地,看那模样这处新营地规模非常的庞大。
“都给我打起精神,等会谁要是给劳资丢脸,我就把你们丢进海里喂鱼。”一名三十岁出头的中年人骂骂咧咧的对自己的手下道。
“校尉,要是一会儿你丢人了咋办?”这时人群里忽然有人说道。
“谁,谁特酿的说话呢,劳资让你说话了吗?”那校尉大怒道。转了一圈见没有人承认,他也就没有继续找,而是说道:“要是劳资丢人了,就自己跳下去喂鱼。”
“哈哈……”大家轰然大笑起来。
这位校尉并没有生气,他很清楚水师不同于陆军。陆军纪律越严明越好,水军要宽柔并济才行。
因为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长时间生活在水上心中就会没着落,一旦心里没着落士气就会降低,总是打败仗。
所以水师训练和打仗的时候要讲究纪律,平时要多和大家打成一片,让大家产生一种家的感觉。这样心才不会漂浮不定,才能保持士气。
当然了,这并不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而是河间郡王李孝恭和永康县公李靖两人说的。
那是武德四年他随两位大佬攻打萧铣,当时他还是一名小队长。不过运气很好的是,他带领的小队被分配到了旗舰上。
两位大佬都是用兵的行家,自然经常一起交流兵法,他就借着护卫的机会在一旁听。大多都没有听懂,但总归还是有些收获的。
其中就包括上面那一段话,他记得尤为清楚。因为他上了船之后心中就一直没有着落,感同身受下理解的尤为透彻。
之后的作战他表现英勇,因为就在大佬的眼皮子低下,一分功劳就能起到十分的作用。他被提拔了,正式进入水师行列。
之后他就开始努力学习水军战法,不但自己作战英勇,带出来的兵时士气也高。不知怎么着就入了上级的法眼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当时他也以为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可转眼就被发配到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是的,对他来说被调到渤海县驻扎就是发配。
条件艰苦不说,关键是没有仗打。几次给上级提意见,都只有一个结果,好好训练。
他沮丧了好长一段时间。
不过毕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爬起来了,心中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很快就恢复了过来。你们排挤劳资,那劳资偏不如你们的意,我就要好好训练让你们大吃一惊。
就这样他带着自己的手下重新投入了训练。
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了大海和内湖河流的区别,风浪太大了,无风也起三尺浪。在内陆湖泊河流纵横无敌的战船,在海面上就是一片树叶。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