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刘钰哈哈大笑道:“就依公孙!”
  他答应得很痛快,但是心里瞬间打好了主意,冯异这副不寻常的样子,恐怕还真是和刘秀有关系。
  难道他就是想去东北前线,寻机回到刘秀身边?不管怎么说,若他要往与刘秀有关的战场上凑,便给他个无实权的职位,断不可让他领重兵。这也不算违背赌约,任命是任命了,可怎么任命还不是他这个做皇帝的说了算?
  君臣的话题又回到了战场上,聊得很是尽兴,就连做学问的卫宏都大发议论,可是几人中军事素养最高的冯异却依旧是问一句答一句,明显兴致不高。
  一直到了傍晚,皇帝才挥手让他们退下。冯异出了宫,慢慢走回了家,用过饭后,便在房中枯坐。他的长子冯彰进来问候,说道:“父亲,为何您自宫中回来后便一直闷闷不乐?”
  冯异没有回答,冯彰又小心翼翼地道:“父亲身为前朝重臣,陛下可能一时不便委以重任,父亲也不必过于忧虑,时间久了,陛下自会明白父亲的忠心。”
  “我的忠心?”冯异苦笑了一声,说道:“我的忠心只有一颗,早已交了出去。”
  他用手指向东北方向虚虚的一指,吓得冯彰赶紧回头,闩上了门,回头紧走几步,跪在冯异面前,扶着他的膝头道:“父亲大人慎言,若是传到宫中可不得了。”
  冯异没有接他的话,而是自顾自地说道:“陛下于我有知遇之恩,我与陛下有君臣之义,我追随陛下十年,陛下对我言听计从,信任有加,如今他有难,正是用人之时,我不能随身侍奉,却委身于他的仇敌,实为不忠不义之辈。。。”
  “父亲万不可如此说!我冯氏阖族的生死,全在父亲身上!”冯彰惊得脸都白了,冯异从来没有当着他说过这些,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突然发起了感慨。
  冯异抚着冯彰的头道:“不必怕,为父不会害你,更不会毁了冯氏。刘钰。。。他不错,不愧为一代雄主。只是为父先遇到了陛下,陛下以国士代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不过你不同,你自可在长安朝廷谋得一席之地,以求陛下重用,冯氏以后就靠你了。”
  “父亲打算如何报答陛下?”
  冯异沉默不语。
  冯彰猜想父亲恐怕已存了死志,若是刘秀有个三长两短,说不定他就要随之自杀。他不知道如何解劝,只说道:“父亲勿忧,以陛下之能,便是退至辽东,亦可扫清诸胡,割据一方,陛下虽失天下,亦可称孤道寡,不过是易地称王罢了。”
  冯异道:“辽东之地偏远,虽有诸胡骚扰,这些年比之中原却安定许多,自王莽乱政以来,河北之民许多迁至辽东,如今虽比不上中原繁华,亦已是阡陌纵横,鸡犬相闻,足可安身立命。只是近年来高句丽兴起,占据玄菟等郡,郡守不能制之,近年来高句丽趁着中原战乱,四处扩张,势力越来越大,陛下要想在辽东立足,高句丽乃是其大敌。”
  汉武帝在一百多年前剿灭了卫满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新设了四个郡,分别是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将整个辽东与朝鲜半岛北部纳入领土管理。王莽的新朝继承了对于四郡的统治权,但是因为新朝的崩塌,中原战乱,高句丽才趁势兴起。
  冯彰道:“陛下以昆阳破数十倍之敌,单骑入河北揽得半壁江山,父亲难道还担心他定不了小小的高句丽么?”
  “若是平时他自然是能的,可是刘钰不会给他这个时间,马援和耿弇也容不得他慢慢稳定辽东,若此战不能胜马耿二人,陛下终究在辽东立不住脚。唉,这天下已经定了,陛下即便到了辽东,也不过是拖延时日罢了。”冯异完全不像在宫中时对刘秀有信心。
  “父亲,若是辽东也保不住,陛下便无路可走了么?”
  “也不尽然,”冯异沉吟道:“朝鲜之南有倭国,其人皆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从事农耕与纺织。倭国在茫茫大海之中,自成一体,罕有外人至。。。那里倒是一个隐居之所。据说秦时的徐福便是去了倭国,在那里定居繁衍。”
  “难道真的有此世外之地?”冯彰有些怀疑,也有一点好奇。
  “有是有的,只是去过的人太少,不清楚确切的方位。我对这些奇事有兴趣,各郡上计官吏来邯郸时,便与他们闲聊,乐浪人和玄菟人都知道倭国,便是在东莱郡,也听说有渔民出海之时被大风吹到倭国去,历尽千辛万苦才返回,再想去时已找不到路了。。。我倒是想去探一探这倭国。”
  冯彰知道父亲的心思,接过他的话道:“父亲,陛下乃是英雄,退至辽东已是不易,他不会去倭国的!”
  “形势比人强啊,多一条退路总是好的。其实你不知道,陛下是个很现实的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当年在洛阳,他屈膝侍奉杀兄仇人,心里虽苦,面上却在笑,后来到了河北,因王郎起兵,陛下无处容身,一度想要西归长安,继续在更始皇帝手下求生,还是邳彤一力相劝,才把他留了下来。。。要不是天下大乱,风云际会,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恐怕陛下也没有这个野心,他做到执金吾便知足了。”
  冯彰觉得自己的父亲有点魔怔了。
  大家都知道当今天子对冯异很是看重,只要他像耿弇和邓奉那样,便可以立即获得重用,可他一心想的还是刘秀。若是有机会,恐怕早就千里万里的追随去了,如今竟然意想天开,想要出海去什么倭国,为那个走向没落的王朝寻找一块世外之地。这眼前现成的英明君主,锦绣江山,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全没在父亲的眼里。
  人各有志,实在是勉强不得,冯彰也劝不了自己的父亲。自那以后,冯异每天除了入宫侍奉皇帝之外,便是在家中独自推演右北平的战局,时刻关注刘秀的动向。
  战事打得拖拖拉拉,马援在昌城一带据险固守。刘秀本可以绕路北上,却留下来与马援大军对峙,说明他不只是想退守辽东,而是想继续保有大半个幽州,以保留反攻河北的机会。
  北上的耿弇在渔阳受到了阻截,渔阳太守张堪早早地渔阳郡东南沿海一带构筑防线,据城防守。这一次他比上次要老实了许多,再不和耿弇来什么突骑决胜了,而是老老实实在加固城防,试图拖住耿弇北上的脚步。
  田无忌没有急着北上,而是率军扫荡渤海郡,为北征军巩固身后,保持大军粮道的畅通。
  这场仗打了一个多月,终于耿弇连夺了雍奴、泉州等重镇,逼得张堪连连败退,终至退回了渔阳县。
  而此时马援虽然在几支大军围攻下处境艰难,却依旧留在陆地上,没有被赶到海里去,依靠他的顽强,皇帝陛下赢得了与冯异的赌赛。


第551章 实力差距
  皇帝将手中的奏书轻轻放在案上,抬起头笑道:“公孙,果然如你所言,马援的补给出了问题,如今他被迫撤军,只留张允部还坚守在碣石港。”
  马援从淮南北上之时做了充分的准备,粮草带的充足,进兵到琅玡时上了岸,在当地得到了补充,之后又继续北上碣石。因为与王霸相持得久,粮草消耗过巨,与刘秀对峙时便出现了粮食问题。原本指望从南面再获得补给,可不幸的是补给船在经过东莱郡时遭遇齐王张步的拦截,损失大半。军中存粮已不足以维持大军需要,为了配合耿弇作战,马援坚持不退,又熬了一个多月,才不得不放弃昌城,上船回军,但依然留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在港口,由材官将军张允统领。
  皇帝原想在距离更近的渤海郡为马援提供补给,可是当地没有可容大船进出的足够大的港口,只有原始的滩涂地,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运输,只勉强用些小船冒险载粮北上,有的可以幸运地抵达碣石港,有的半路就失踪了,对军中的帮助很有限。就连碣石港的数千人也无法充分补给,想来张允也坚持不了多少时日了。
  “这一场赌赛赢的侥幸,张堪退兵只比马援早了几天,否则朕就要输给你了。”
  冯异道:“陛下明见万里,臣之见识远不如陛下,与陛下赌赛实在是不自量力,臣输得心服口服。”
  刘钰看了他一眼,说道:“公孙曾说想自择去处,出外为将,不知想去何处,朕好奇得紧。”
  “臣已经输了,此事也无须再提了。”
  “不妨说来听听。”
  冯异并没有迟疑,道:“臣原本想去东莱,助岑君然定齐地。”
  “东莱?”皇帝迟疑了一下,心想,虽然东莱离辽东还远,但那里是山东半岛的尖端,从那儿出海,到辽东半岛并不算太遥远,前世他就曾经从烟台坐船去大连,一夜时间就到了。但是在汉代的航海条件下,要横跨渤海湾还是很有难度的,冯异不会真的想从东莱逃到辽东去吧?
  刘钰直接问道:“卿为何要去东莱?”
  冯异跪下奏道:“陛下,天下人尽皆知,臣曾是伪帝近臣,伪帝对臣有知遇之恩,在他处境最艰难之时,唯有臣一直追随左右,君臣之情比之旁人更加深厚。臣如今虽是陛下臣子,却不忍与故主为敌,实在难以两全。臣思来想去,唯有为陛下平定张步,方能既不负故主之情,亦能报陛下之大恩。。。陛下,臣所言发自肺腑,句句属实。臣蒙陛下殊遇,本应拼死报答,奈何为些情义负累,不能尽心。臣自知有罪,辜负了陛下的圣恩,又不忍欺瞒陛下,故今日将这些心里的话全都端出来,请陛下治臣之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