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此时尚书令韩歆在侧,说道:“陛下,北军以守卫京师为任,以其兵授于藩王,大不妥!”
  刘秀有点生气,“放牛皇帝以其兄为车骑将军,公孙述以其弟为大司马,此皆为藩王守京师,未见有什么不妥。”
  “公孙述小吏出身,建世帝以牛吏践位,二者皆为伪朝伪帝,陛下乃汉室之胄,雄才大略之主,焉能效尔等所为?”
  刘秀其实知道此事不妥,有汉一世,防诸侯王比防贼还要紧张,什么酎金令、推恩令,主旨都是要削弱诸侯国,加强中央集权。刘秀反其道而行,以京师兵权授给自己的侄子,多少是有点犯忌讳的事儿。
  韩歆又道:“陛下若真为太原王着想,便不该使他居于嫌疑之位,不仅容易受人非议,时间久了,亦可能生出非分之想。陛下本意是爱护太原王,殊不知,此事反倒会害了太原王。”
  有些人虽然有资格,但是没条件,也就没有什么想法。若是非得为他们创造条件,或许他们真的会生出野心来,这就是勾引式犯罪。
  韩歆说得很有道理,刘秀沉默了半晌,说道:“朕本欲解太原王心中疑虑,没想到考虑不周,反而使他愈加忧惧,这事,可怎么办才好?”
  韩歆道:“藩王自当常怀忧惧之心,莫作非分之想,太原王辞兵权,守本分,可见其忠心于大汉,忠心于陛下。陛下不必忧虑,太原王日后定会明白陛下的苦心。”
  刘秀摆了摆手,疲惫地道:“他不愿做就不做好了,但愿他能体察朕的心思。”
  太原王刘章却与他没什么灵犀,皇帝一片苦心,刘章都视为对他的考验,考验越多,说明皇帝越不放心。京师的校尉,那可是手握大权的军中高官,皇帝为什么会把这么要紧的位子给他呢?
  刘章越想越觉得这事儿不对,忧虑太多,竟使身体越来越虚弱。慢慢地坊间流传起了一种说法,说是皇帝逼迫太原王刘章,使其心不自安,以致于忧虑成疾,久久不愈。
  这为刘秀一向仁慈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毕竟太原王是他的至亲,如果他不见容于皇帝,那么这个皇帝必定是苛刻的。
  在邯郸城西的一座华宅内,原更始宛王、现安成侯刘赐听了刘章之事,叹息道:“难怪外面有很多流言,说皇帝只喜河北派,薄待南阳派,尤其是刘氏宗族,这些话也未尝没有道理。说起来,陛下对于刘氏宗族,比起更始皇帝差得太远了。”
  刘玄当初厚待汉室宗亲和南阳诸人,他入长安后大封诸王,其中有六个同姓王,都是南阳刘氏宗族,十几个异姓王,都是当年举兵的豪杰,他们个个手握大权,镇守一方。
  因为刘玄厚待刘氏宗亲,以至于大家都比较拥护他,他们认可更始皇帝,没想过要背弃他,直到他失去帝位,众人无奈之下,才投到刘秀麾下。宛王刘赐算是其中最主动的一批,他早早地带人来河北投奔,受到刘秀的厚待,当然这种厚待比起刘玄来还差得很远。
  刘秀的厚待不过是封侯和赏赐,至于像从前那样割据一方称王称霸,那是想都不要想,大部分的刘氏宗族甚至连实权都没有。
  不只是刘赐这么想,原本的更始旧臣见了檄文之后,都不免怀念起当初在更始朝的风光,再和现在悠闲富足但是没什么权力的生活对比一下,不免都有些失落。
  刘秀对于“舆情”,却不如刘钰掌握得那么细致及时,此时他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会宗族的抱怨,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能拖延时间,尽量晚一点和刘钰开始这件事上。


第365章 谶纬之学
  刘秀派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军驻常山郡,抵近太行山,兵威逼迫太原、上党诸郡;征虏将军祭遵和骑都尉臧宫驻河内,积弩将军傅俊在河南,共同防备洛阳。
  刘秀不断向西调集人马钱粮的同时,还亲自写信给长安的建世皇帝,一是“打嘴炮”,二是“呼吁和平”。
  刘钰把刘秀的书信给大臣们轮流观看,笑道:“刘秀说他得天命,有赤伏符为证,什么‘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以此说明,他刘秀才是上天选定的君主。”
  宋弘道:“陛下得城阳景王托梦,托之以天下事,从牧牛而至牧民,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班彪道:“唐据火德,而汉绍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章赤帝之符。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崛起在此位者也。陛下承先祖之功业,奋起于牛马之间,有红光覆体,青龙悬首,景王托梦,石牛出土,曰:‘天降金玉,德泽万民’,金玉者,乃陛下之名讳也。天怜百姓,降陛下于乱世,为万民之救主,在位数年,平定四方,安抚流民,百姓安居乐业,天下人咸称陛下之德。刘秀背主之人,窃居帝位,焉能与陛下争辉?”
  樊崇道:“我听说当年长沙王倚刘秀为柱石,以其镇抚河北,没想到刘文叔竟背主自立,自己当上了皇帝。天下人称其为‘不义王’,也有称之为‘不义帝’,此等不义之人,怎么还敢和陛下相争呢?”
  刘钰听了不禁暗笑,没想到大魔导师竟然落了这么个恶号,这说明长安方面的舆论战还是很有效果的。
  杨延寿道:“陛下,这赤伏符乃是刘文叔少时同窗强华所献,刘秀在河北正要登基为帝,强华‘恰好’来献赤伏符,时机拿捏如此适当,可见其必为伪作。”
  朝臣们纷纷道:“找自己的同窗,炮制几句谶语,那不就是动动手的事儿,这种鬼话也有人信?”
  “陛下红光罩体,青龙悬首,可是有许多人亲眼所见,石牛出土更是万民围观,刘秀那些假的谶语,怎么能和陛下真的祥瑞相比?”
  刘钰在前世知道关于刘秀的许多神奇传说。传说他出生里有赤光照室。什么赤光、红光,都是帝王出世的惯常操作,以至于在后世,作为一个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如果出生时不自带光源,都不好意思离开他娘的子宫。
  传说刘秀出生当年嘉禾一茎九穗,故而取名为秀,不知道是稻穗还是麦穗,也不知道是怎么个一茎九穗,难道一棵麦苗有九个穗?那到底是麦穗还是鸡毛掸子?
  传说很早以前,在王莽当政时就有“刘秀当为天子”的预言,为此国师刘歆专门改名为刘秀,以应谶语。可是也有人说,刘歆改名许多年后,才出现这个谶语。这谶语传说是南阳术士蔡少公提出来的。
  蔡少公出自南阳,有南阳人在多少年后说蔡少公曾算出来“刘秀当为天子”,然后记入史册,流传后世,那么这个记载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
  和谁较劲也不要和死人较劲,因为没个赢。最无法反驳的便是死人的话。
  刘钰自己也拉死人站过台,他拉的这个死人级别超高,蔡少公根本比不了,刘钰就拿自己的先祖城阳景王说事儿。效果还真就不错,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
  当年王莽篡汉,有一个叫哀章的人进行了一场政治投机,他制作了一个铜匮,里面藏了两份天书,叫做《天帝行玺金匮图》和《赤帝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伪托是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
  “金匮策书”正搔着了王莽的痒处,这平白送上来的大礼,王莽立刻接受,为了表示顺应天命,他按照策书中的名单封拜功臣。
  哀章干这事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求富贵,他早把自己的名字混在策书的名单里了,故此被封为国将美新公,为四辅臣之一。
  策书中的大部分人名本就是朝廷中人,按书中所示一个个封赏就是。可有的人名却是查无其人,全是哀章捏造的。为了上应天书,王莽派人四处寻找策书中提到的王兴、王盛两人,费尽了力气,终于找到一个看城门的叫王兴,还有一个卖饼的大爷叫王盛。王莽连忙当宝贝似的供起来,把两人全都拜为将军。
  不只是王莽,一向英明神武的建武皇帝刘秀也是个坚定的谶纬主义者,凡事无不应谶。
  他初登帝位时,大封群臣,只因为《赤伏符》提到“王梁主卫作玄武”,便任命野王县令王梁为大司空,这个任命虽不太合适,但王梁还是有一定功劳的,大家虽然心中不服,但也没太提意见。
  等到任命大司徒时,刘秀还要按照符谶,任命平狄将军孙咸为大司马,这个孙咸没有什么功劳,却因为合了符谶,竟要位列三公。这下子捅了马蜂窝,将领们一下子就炸了锅,以致于刘秀也弹压不住,只好听了大家的,以吴汉为大司马。
  刘秀还召集当世的谶纬大师们,在前人《七纬书》基础上,杂糅《论语谶》、《河图》、《洛书》,编撰成八十一篇谶纬。并下令正式颁布图谶于天下,规定所有儒生必须读谶纬,否则不能入仕。由此,谶纬被称为“内学”,五经反而下降为“外学”。
  刘钰在上一世读史的时候就曾经怀疑过,刘秀如此英明睿智,难道真的就这么迷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