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深又问了几种赋税,答案全是:不收。
皇帝的意思是,经过战乱,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需要休生养息,恢复实力,让农民好好种地,自食其力,让百姓敢生孩子,增加人口,不必担心一落地喘气就要交钱,吸引商人往来,活跃经济。
理是这个理,可是农业税不收,人头税不收,财产税不收,商业税不收,这不收那不收,还要弄钱弄粮食,上哪儿弄去?
郑深又道:“陛下欲官山海乎?”
这是问皇帝,要搞国营企业,资源垄断吗?
皇帝终于点头了,“这个可以有。”
最早提出“官山海”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他说过“唯官山海为可耳”,意思是由国家控制山林川泽之利。汉武帝时期的财务专家桑弘羊,为了从富商豪强手中夺回盐铁等重要经济领域的经营权,扭转国家的财政困难局面,也曾推行了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
郑深长长地松了口气,总算是有进项了。
山海盐泽之利十分巨大,几乎能占到国家赋税的一半。如今更始朝廷已经崩溃,庞大的官僚机构倒塌,新的官僚体系比较精简,相当于是一个小政府,大不了退回到从前文景之时,在轻徭薄赋的状态下,用不了几年,国家就会积攒起不小的财富。
只是如今四海未平,到处需要用兵,远不是文景之时的太平日子,大军一动就是钱粮,这笔开支向何处去寻?
“薅羊毛!”不出意料之外,皇帝又是这三个字。
郑深知道皇帝的薅羊毛三字经,也猜到了他的打算。如今大家日子都难过,有钱有粮的就是各地豪强,豪强占据大片良田,建造坞壁,屯集粮食,以作长久之计,在皇帝的眼中,就是一只只肥羊,不收拾他们收拾谁去?
只是这羊毛是怎么个薅法呢?
皇帝道:“朕还没想好,不过有人提议向天下富人收税。”
“不可!此乱国之法也!”郑深斩钉截铁地道:“陛下,此事大大不妥。您刚入长安,立足未稳,正须倚仗各地豪强之力,此时断不可与之为敌,而应收天下之心,得其强援。若对富户课以重税,谁还会追随陛下?便是陛下的太守、都尉,各地官吏,哪一个不是当地大户豪强,谁肯替陛下做事?圣命一出,臣恐彼等竞相揭竿而起,以迎关东之兵矣!”
“说得对,此事确实是大大不妥。看来还得用小刀子,软刀子,薄片快削,多削几刀也有不少肉呢!”皇帝说到这儿,突然舔了舔嘴唇,“子渊,你没吃饭吧,来陪朕吃饭,今天咱们涮火锅!”
此时在郑深的府第,他的弟子们都在坐等,他们都在猜测着,皇帝陛下会给郑深一个什么职务。
方正说道:“夫子最先追随陛下,陛下最是倚重夫子,赈灾、屯田之事都交给夫子主持,想必这一次的职位也不会低了。”
何欣说道:“如今陛下身边杨延帮最是得宠,直接被陛下任用为工曹尚书,夫子之职位,至少与之比肩。”
郑白却道:“未见得,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都被军中诸将占着。学问大家冯衍只是六百石博士,从河西回来的通儒杜林是侍御史,也是六百石,杨延寿如此年轻,却做了一千石的高官,明显是皇帝陛下破格提拔,父亲数月未见陛下,不知圣眷如何,能做什么实未可知。”
“我不信连那个杨延寿都比不过,哼!”方正一脸的愤愤不平。
除去军中将领,如今皇帝身边近臣分为三派,以京兆扶风等地的豪强子弟为一派,都是最新归附的新贵,比较抱团,另一派隐隐以杨延寿为首,多为皇帝出征豪强时一路收的豪强子弟,第三派就是郑县一派儒生,以郑深为首,但是因为郑深最近不在长安,这一派未免显得有些势单力孤。皇帝对杨延寿宠信有加,新晋权贵以扶风茂陵的杜林和陈仓的吕鲔为首,也时不时受到召见。
可何欣和方正等人,却没有了在郑县时独得圣宠的风光,少被召见,因此未免有些不平,时不时地发些牢骚,当然不敢针对陛下,而是对着另外两派,尤其是杨延寿。所谓人红是非多,出头的椽子先烂,自古皆然。
第182章 一人之下
方正与何欣等人一直盼着郑深进京,好扛起这一派的大旗,与另外两派分庭抗礼,所以他们格外看重今天皇帝陛下的任命,一般人认为,郑深的职位大概和杨延寿类似,为一千石左右的官职。
“唉,夫子怎么还不回来,这都进宫一天了。”方正嘟囔道。
何欣道:“你急什么,皇帝召见,当然时间越长越好,这明显是两个人相谈甚欢,夫子的见解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赏识,否则早就回来了。”
众人点头称是,郑白赶紧命下人置酒,款待诸位同窗好友。
“当初在郑县时,我等几乎是时时随驾,帮着陛下从无到有,建军赈灾,那时真是忙啊,如今反倒轻闲了许多,倒是那个杨延寿从早忙到晚,谁见了他都恭称一声杨尚书。”
“放心吧,夫子来了,又要忙起来了!有的是你的事做!”
“没想到啊,杜广国那个只会玩嘴的家伙已经做上了两千石的郡守,我作为同窗好友,如今却只是个比四百石的侍郎,唉!找谁说理去?”
“杜广国凭一张嘴,为陛下收了两郡,要是没有太原、上党两郡,西河也不一定会降,而杜广国还在用兵,要拿下河东郡,凭一已之力收得数郡,他可算得上是我辈中最为佼佼者,便连夫子也没他这般功劳,我等怎么比得上呢?”
“当初杜广国的学问不如我等,连夫子也总是说,杜广国不好读书,后来更是让他直接回家去,不必读了。没想到啊,唉,两千石对四百石,差得太多了。”
“反正如今朝廷无钱,多高的职位都是发些米粮维持生计,离发俸还远着呢,两千石和四百石有什么区别?”
郑白道:“广国虽然不擅读书,但是父亲从前常说他有大志,有干才,将来必居高位,如今看来,父亲实在是识人。”
一行人直喝到天黑,有人发着牢骚,对别人的成就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有人却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希望大半寄托在入宫面圣的郑深身上,可是郑深却迟迟不回,直到月上中天,才有人回来送信,说皇帝陛下把抚民校尉留在宫中,两人连夜议事。
郑府众人立即精神大振,看来郑深圣眷犹隆,皇帝还是十分器重他的。
直到第二天傍晚,郑深才回到府中,虽然看着有些疲倦,但却显得精神奕奕。
郑白和众弟子赶紧迎上去,郑深道:“尔等要多学些经世之学,莫只顾着钻在书本里,也莫只顾着空言。”
弟子们垂首称是,郑深又道:“日后在朝中立身要正,万事以公为首,为陛下分忧,眼界莫局限在那些功名利禄、世故人情上,眼下的局势,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时,尔等皆有机会施展胸中所学,我对你们寄予厚望,诸生努力!”
郑深打发了众弟子,对郑白道:“汝大兄郑青在河西,音信不通,当时家眷西去之时,我修书一封给我的故交河西窦融,托他照顾家小,没想到如今窦融占了河西之地,俨然一方诸侯,不知他是否有意逐鹿天下,或者属意于哪一方。数月之前,为父尚不知自己能有今日,身居高位,为朝廷之重臣,如今身份不同,对河西家眷却是不利,若是那些有心之人以汝大兄等人为质,要挟我父子,反倒是件麻烦。”
郑白道:“那想法子送信去河西,让大兄明春来长安罢!”
“不可!河西回长安路途遥远,我料明年春粮收了,陛下必要对陇西用兵,道路不宁,若是遇到乱兵,反不如不动。”
“那怎么办?”
“陛下欲差人绕路去河西,联络窦融,我派个可靠家人随行,带一封家书,让他们就在河西,不要轻动。”
“陛下用兵陇西,那关东呢?”
“陛下之方略,乃是效仿秦国一统六国之事,先安定西部,再出兵关东,一争天下,目前看来,向东只能是守了。不过河东是必要拿下的。”
“父亲,儿欲往陇西,在河间王帐下效力,也在军中搏个出身,若是平定了陇西,儿还可就便打听母亲和大兄的消息。”
郑深叹道:“我知你立业心切,必定在长安呆不住的,其实朝中事情极多,有大把立功的机会,只是有为父在朝,你难免会被认为是因我而成事。唉,你长大了,也该出去锤炼一番了,我已为你向陛下求了去陇西的差事,你到了军中,万事小心,以保重自身为第一要务,莫要让白发人悬念。”
父子俩计议定了,郑白收拾行装,准备出行。
两日后,皇帝下旨,以郑深为尚书令,总督六曹,兼领户曹。
旨意一下,郑门弟子个个欢呼,都觉得有些扬眉吐气。
尚书令原本秩俸一千石,掌皇帝的奏章及出纳,小皇帝将其改为秩俸两千石。尚书令不只是秩禄变化,职权也大了许多,如今大权皆在六曹尚书,尚书令总管六曹,大权在握,隐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些实际上的丞相的意思。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山贼做皇帝 (超神MVP) 起点VIP2021-06-13完结 20W收藏166.87万字 5.87万总推荐穿到古代做皇帝,原以为,自己积了十八辈子的德,从此三宫...
-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起点VIP2021-06-16完结百丈村的二傻子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对着全村老少爷们大言不惭的说着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