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陛下正在建内朝,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立汉将军,我来之前,陛下曾千叮咛万嘱咐,让我无论如何要将您请去长安。陛下说了,冯先生是大学问家,有大本事,只应御前听召,绝不应流落在外。陛下说要把您放在身边,作为内朝官,至少也得是五曹尚书之一。皇帝陛下甚至说要向你朝夕请教黄老之学。唉,陛下真是思贤若渴啊!”
杜广国说罢,就坐了回去。
冯衍稍停了一会儿,便又开始论他的天下大势,只是夸了刘秀一通之后,他突然变了方向,又开始论刘秀的劣势,以及小皇帝刘钰的优势,也说得头头是道,理由充分。论到最后,冯衍说道:“天下事尚未可知,冯某不敢妄言,请尚书三思而后行。”
杜广国心里暗笑,怪不得皇帝陛下说冯衍好逞才。他一直自以为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总是想找机会发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让别人看看他的本事。
杜广国就是利用他的这种心理,指出来,刘秀身边人员满编了,连帮派都拉好了,鲍永就算再牛B也找不到好位子,何况他冯衍?
而刘钰那儿刚起步,缺人,有点本事的都会被重用,冯衍这种大学问家更不用说了,陛下已经关注他了,内朝里有他的位置!
内朝是皇帝的贴身秘书处,内朝官品级虽不甚高,却最接近权力中心,权力很大,最容易影响皇帝的决策。像冯衍这种想做一番大事的人来说,作内朝官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冯衍再被鲍永赏识,不过是个狼孟县长,秩俸不过四百石,所谓的“立汉将军”也不是皇帝封的,而是鲍永随便叫的,不值钱。
何况杜广国还说皇帝要向他学黄老之学,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昌盛,道家凋零,黄老之学几乎从朝堂上绝迹。若是小皇帝对道家感兴趣,他冯衍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或许有帝师的缘份。那时他的道会行于天下,他本人有望成为划时代的宗师人物。
冯衍的心中是没有多少忠诚可言的,他关注的永远是名利,所以杜广国一个内朝官抛出去,再加上个隐约的帝师憧憬,冯衍抵不住这诱惑,立即接住,然后当场为刘钰翻案,说明他与刘秀是一样有前途的势力。
“真是无耻之极。”杜广国心里暗骂。
身边两个重要人物冯衍和张舒都看好刘钰,鲍永终于下了决心,要投奔长安的小皇帝。他与杜广国商量妥当,等到道路复通,鲍永和冯衍便立即起身,绕路到长安去。
杜广国给皇帝陛下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为了顺利收复太原郡,他许了鲍永女婿张舒的太原都尉之职。而他自己宁愿不做这个都尉,也要为皇帝陛下开疆拓土。他愿为张舒的副手,在太原辅佐他,争取尽快发兵进兵河东。
之后鲍永等四人在太原招兵买马,与南方的田邑相呼应,一时势力大张。
一个月之后,皇帝陛下的旨意到达了太原郡:以鲍永为司隶校尉,以冯衍为民曹尚书,让他们二人尽快入京。皇帝又任命杜广国为太原太守,张舒为太原都尉,两人一正一副,总理全郡事务。
皇帝私下里给了杜广国一封信,语言很通俗易懂,大概意思是说:你想做太守,朕就给你做。朕想要河东,你也要全力做!配合好征北大将军,一定要将河东拿下!你要是拿不下,朕就把你拿下!
杜广国看着有点心惊,他觉得远在长安的陛下好像窥破了他的内心,知道他背地里的那些想法,但是陛下依旧满足了他,让他年纪轻轻做上了两千石的高位。
皇帝给了他一块肥厚的肉,但是也需要他大大的回报,除了上党和太原,陛下心心念念的是河东郡。杜广国要想坐稳这个太原太守,河东是非拿下来不可的。
太守本是杜广国吹过的牛,现在竟然成真了。这个年轻的太守立即从传舍搬入官邸,随同他迁出传舍的还有新娶的侍妾,名字叫做春香。
几天后,鲍永和冯衍动身前往长安;张舒领兵两万,杀进河东北部,半个月内占据了蒲子和襄陵,与已占据河东八县的田况、王硕遥相呼应,对安邑的邓禹形成夹击之势。到此,半个河东已落入建世皇帝之手,邓禹不过是在勉力支撑罢了。
下面两章的顺序发错了,请大家按序号看,先155,后156.
第155章 俊男美女
徐宣这些天很忙,不是忙政务,而是忙于交际,和各种各样的人交际。
徐大丞相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特别的和蔼可亲。
皇帝身边的儒生感觉最为强烈。
以前他们见到徐宣打招呼,丞相不过是微微颔首回应,话也未见得能说上一句。可如今徐丞相仿佛突然换了季节,一下子从冬天换到了夏天。
每次见到那些儒生,徐宣远远地就开始打招呼,对他们笑脸相迎,一见面总要亲切地聊上几句,也不说什么要紧的话,就是吃了吗胖了吗之类的废话。
徐丞相最近也特别爱请客,他的家里总是高朋满座。从皇帝身边的儒生,到重新得到启用的更始旧臣,亦或是羽林军中的将领,许多人都在丞相家里吃过饭。
丞相家的厨子手艺相当好,能做各式美味佳肴,每次大家都吃得满意而归。以至于后来每次见到徐丞相,立即联想到在相府吃过的某一道菜。看到徐宣细白的手指,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道烧鸡爪,看丞相头上的发髻,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在相府中吃过的肉丸子。
于是徐宣惊奇地发现,许多人向他施礼时都是嘴巴闭紧,喉结蠕动,他以为对方是有点紧张,其实那不过是他们在努力吞咽着涌上来的口水。
徐丞相昨晚刚和杨延寿在家中小聚,今天便跑到樊崇的家里,和樊老大喝着小酒嘀嘀咕咕,谈话的内容是樊桃花的人生大事。
“三老,皇帝陛下哪点不好?人家要样貌有样貌,要本事有本事。你说说看,他本来就一个放牛娃,要啥没啥,可人家硬生生折腾出这么一大片家业,全军几十万人里谁有这么大本事。。。当然老樊你是有的。”
“老徐,前一阵子你可不是这个口风,当时你还说陛下年少气盛,不太牢靠,怎么今天这说法全变了呢?”
“牢靠,牢靠!”徐宣连忙截住他的话头,“当时我还没看清楚,如今我看得一清二楚,没有比陛下更牢靠的人了。”
“老樊,我跟你说。”徐宣向前凑了凑,一只手搭住樊崇的肩膀,“这小放牛的真有点门道,我细品过了,他说过的话,没一句不实现的,他说九月份长安必破,正好九月,长安城破,他说王匡等人会出来投降,那些人还真就出来投降了,他说六天内打下长安,才两天就进了城,每次都能说中,你不觉得这事儿有点邪门吗?”
“那也许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凑巧了而已。”
“那可不是!从前他说城阳景王托梦给他,说景王一系子孙该有天下,从那儿之后,陛下自觉胸中生出许多韬略,做什么事无有不成。这话从前我还有些不信,现在想起来,这事儿十有八九是有影的。”
樊崇把酒盏重重地放在桌上,说道:“这也说得太玄了,老徐你是不是喝多了?”
“没有,你都没多,我哪能喝多?”
“你的意思是我喝不过你,酒量没你大?论喝酒,我老樊服过谁!”
“好好,我服,我服,老樊,你能喝,我服了总成了吧!”
徐宣赶忙把话头拉了回来,然后从郑县开始,一点一点讲起小皇帝的神奇事迹,他怎么无中生有搞出一个羽林军,怎么筹集粮食赈济灾民,怎么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怎么讲的长安城的攻防之策。
徐宣现在对小皇帝是彻底服气了。
尤其是现在,长安百姓对赤眉军十分支持,全国各郡县争相投效,数郡都被皇帝收入囊中。那些豪强大户抢着来拜见,心甘情愿地送上礼物。
原来根本不用抢,不用打打杀杀,钱粮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到眼前,这种日子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这都是皇帝陛下英明,是真正的天选之子啊!
徐宣说得唾沫横飞,说得樊崇也开始信他的托梦之说了。
“老樊,咱们东奔西跑这么多年,也实在是太辛苦了,能坐在长安享享清福多好!刚起兵时,咱们只想着能吃饱肚子,谁承想能做下这一番事业?现在进了长安,你我兄弟都变成了侯爷,自己享福,还能传给子孙,享受世世代代的富贵,人生如此,还有什么可求的?当年在青州时,我可是做梦也梦不到有这样的好事儿!”
“老徐,你这是给我添烦恼,你明知道我没有儿子,做了王侯传给谁去?”
“你有桃花呀,把桃花嫁给陛下,那就是母仪天下,大汉的皇后,将来生了儿子,那就是太子,将来是要当皇帝的。从今往后,所有的皇帝都是你老樊的后代,你说说看,是不是比我们都强?”一席话说得樊崇哈哈大笑。
不得不说这是个十分诱人的前景,徐宣极力撮合这桩亲事,并不单单是为了樊崇,也是为他自己。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山贼做皇帝 (超神MVP) 起点VIP2021-06-13完结 20W收藏166.87万字 5.87万总推荐穿到古代做皇帝,原以为,自己积了十八辈子的德,从此三宫...
-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起点VIP2021-06-16完结百丈村的二傻子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对着全村老少爷们大言不惭的说着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