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高俅不屑道:“让他恨你也是办法不成?”
  “恨是一种情绪,最怕作恶的人太冷静。”李逵无所谓道:“你去检查粮食情况,大致清点数量。”
  “你呢?”高俅不忿道。
  李逵咧嘴一笑道:“我去孙卓家里要粮食。”说完拍了拍胸口,那里刚刚塞了一张孙卓让家里妻子给粮食的纸条。
  李逵和苏轼确实商量过对策,可惜,李逵也好,苏轼也罢,都没有想出有用的办法。因为眼下解决颖州粮食的问题,并非是主要问题。真要是把苏轼逼急了,直接上书朝廷,直接绕过提举常平司,也未尝不可。
  虽说如今旧党都看不顺眼苏轼。
  但要是听说颖州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贵到一石要一百多钱,恐怕也不会袖手旁观。甚至还会从御史台派遣钦差来督办。
  可这样一来,苏轼在颖州的知州就当到头了。
  不至于贬官,而是换地方。因为压不住地方的知州,才会找朝廷出面。既然苏轼欧压不住地方了,那么他在颖州就失去了意义。
  但他却无法坐视夏粮下来之后,颖州可能会有大批的庄户破产,而这段时间,正好是贾道全等人收割财富的时候。一旦错过,再也奈何不了他们。
  到时候颖州的中产以下的庄户有多少人会被洗劫一空,李逵不得而知,但他知道,苏轼无路可走,贾道全等人也不会收手。


第148章 英雄胆
  顺利。
  顺利到李逵甚至有点不敢相信,将近五千石粮食,孙家竟然在一个时辰之内就筹备完毕。
  只有一个可能,这些粮食本来就在孙家的粮仓里。
  一个不入流的仓监,竟然家中囤积数量如此惊人的粮食,这显然已经不是为了吃,而是另有图谋。但这些粮食是孙卓一个人的?还是其他几家人凑起来的?
  一路上,李逵被这个问题纠缠到挠头不已。
  反倒是李云在边上絮叨不已:“这家人是不是真的傻?家里存这么多粮食,哪里吃的完?”
  孙卓家中人口还挺多,这厮竟然除了一个妻子之外,还纳了七个小妾,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才是梦寐以求的生活。家里还有打扮成庄户的打手,人数不多,十来个。这些人就算是一个个都是饭桶,也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吃光这些粮食。
  囤积其他商品,或许不用担心坏掉。
  但粮食的存放非常苛刻,湿了会发霉,粮仓漏雨了会坏掉一仓的粮食,还要防止老鼠等等。如果没有防范措施,生活在粮仓的两只老鼠,一年繁殖就能组建一支数量惊人的军队出来,除非不是一公一母。总之,除非有米铺和酒庄,一般人很少会囤积数量庞大的粮食。
  而孙卓家里,没有米铺。倒是刘安有米铺,但规模似乎也不大。
  突然,李逵脑中有一个念头闪过,不会是为了抬高粮价,故意减少粮食供应吧?
  大宋的物资转运非常严苛,大宗商品没有官府的文牒,连本地都出不去。而粮食又是稳定地方的重要物资,一般都会严加管控。又算有通关文牒,但是运费和税收都是一笔大数字,没有人会做贩卖粮食的生意。
  颍州的粮价维持在高位,很可能有恐慌的因素。
  常平仓经常遭受损失,让粮价有了飞涨的理由。同时还要满足一个条件,粮食供应短缺。
  只要市面上粮食数量不足,价格自然也会涨上去。
  但这只能是猜测,李逵根本就不敢通过这些蛛丝马迹就下定论。
  可真的要是李逵猜测的这样,那么领头的那个人就可怕了。
  回到常平仓,李逵看着不远处的颍水,若有所思。高俅看着长长的运粮队伍,也是一脸惊诧,颍州缺粮吗?
  缺,而且还很缺。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仓监家就有这么多粮食?
  都是贪墨来的?
  恐怕,连高俅都觉得不太现实。轻而易举能够拿出五千石粮食,那么一万石呢?五万石呢?
  颍州真正的粮食缺口只不过是不到十万石的样子,如果几户人家就能拿出这么多的粮食,岂不是说明颍州的粮价一直在被人控制着。不管是高涨,还是回落,都有幕后一只黑手牢牢地控制着颍州的粮食价格。
  真要是如此,万一苏轼逼急了对方,对方用粮食要挟地方,学士丢官都有可能。
  高俅紧张道:“我要李逵回衙门禀告学士,好让他早作准备。”
  “也好!”
  单单五千石粮食,还无法真正撬动颍州的粮价。这一点,李逵心知肚明。
  颖州府衙后院,苏轼眉头紧蹙的听完了高俅的报告之后,隐隐有些不解,囤积粮食,却如何又去兼并土地?
  前者只能让田庄大户陷于困顿,后者却需要动用大量的钱财。
  如果颍州两样都不缺,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抬高粮价,又有大量兼并土地的情况发生?
  苏轼沉吟了一会儿,对高俅下令道:“你去叫李逵回来。”
  “明天?”高俅有点胆寒,他可是刚从颍水边上的粮仓赶来,六十多里路啊!好在有马可以用,但他的骑马技术非常一般,如今虽下马有点时间了,可大腿肚子还紧张的抽搐着。
  苏轼根本就不给高俅留下睡一晚,休息好了再去的希望:“现在就去,连夜赶回。”
  章授等高俅离开之后,继续和苏轼商讨关于如何控制粮价的办法。在提举常平司拒绝的情况下,颍州恐怕真得不到外面的粮食补充。
  无法运来粮食,那么到时候粮价必然疯涨。即便运来了粮食,别地二十文一斗,颍州卖四十文,怎么卖出去?
  在已经确信有人故意抬高粮价的前提下,一旦粮价被短期内抑制,恐怕等到苏轼手中没有粮食的那一刻,必然会更加疯狂的疯涨。
  “大户之间也不能筹齐吗?”
  “昨日安乐坊开业,颍州地面上的富商大户都被邀请。老夫虽然恳请他们,但是仗义者寥寥。”苏轼愤恨道:“或许他们都等着粮价暴涨之后大赚一笔。”
  “增值五倍,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盛宴。”
  章授也是无奈,他已经对李逵完全颠覆了之前的认识。从苏轼给他看的分析图,还有记账的办法,就让他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李逵。
  完全不再是那个上月节里,从屋顶上跳下来的莽汉。
  而是一个有勇有谋,但做事不拘一格的人才。不同于苏家家主苏轼,或许在才智上章惇不及苏轼,尤其是在文采上,更是如此。可是有一样章惇要比苏轼强,对子女的教育的耐心上,章惇强过苏轼很多。章家一门五进士,章惇的四个儿子都能高中进士。仅仅是才智恐怕做不到这一点。苏家的遗传也不差,为什么苏轼的几个儿子名气都不大?
  老大老二连省试的门都过不去,更不要说高中进士了。
  但章家就不一样了,章惇自己才学好,连带着四个儿子也不比他差多少。
  四子之中,其中最好的老四章援,殿试名次是第五名。当然,历科进士,二榜都不是被人关注的榜单,但足以说明章家教育是成功的。
  而苏轼却截然不同,他太聪明了,聪明到读书方法都和所有人不同。
  他的八面读书法,可以同时记诵毫不相干的学说和著作,这份分心的本事,天才都做不到。更何况苏轼的耐心也不怎么好,瞅老大老二太笨,就不想教了。
  太笨的不愿教,要不是苏过的才智被苏轼认可了,苏门可能只是大宋文坛的惊鸿一瞥,除了三苏,自此绝无继承者。
  正因为章惇对儿子教育的上心,章授能够接触到父亲大量的政治实践。包括三司使的统筹统算。章惇一开始被神宗皇帝赏识,就是他筹备统筹的能力,任命他为三司使。筹备变法中最为重要的统筹工作。大宋所有的物资和财富,都在章惇的管辖下,紧紧有条。其手段高明,可见一斑。但即便是章惇在大宋最高的物资统筹衙门,恐怕用到的手段也不及李逵所展示的部分。
  这是章授认可李逵的原因,有能力,才会被重视。
  半夜,李逵骑马进入颍州城。
  高俅半死不活的死死抓住马背,看到城门楼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唤醒门房,进入后衙自后,发现书房灯火通明。
  苏轼和章授正在下棋,李逵虽然学棋不久,但也看出苏轼的大龙幼小的可怜,却要遭受被虐杀的命运。
  大宋围棋还在大龙屠杀,中盘角斗的阶段,双方杀得你死我活,酣畅淋漓。
  可惜,别看苏轼写过不少关于围棋的诗词,比如: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还有: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
  等名篇。
  最出名的莫过于《观棋》一诗。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这首诗被誉为最美围棋诗,按理说,能写出这等好诗的作者必然是围棋高手。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苏轼的围棋水平很糟糕,这也是他在诗中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原因了。意思就是,下棋输了就输了,重在参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