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虎没有这份胆量。
秦文广更是如此。
韩大虎半起身,等李逵在他对面撑胳膊伸腿,毫无规矩的坐下之后,探着上身询问道:“贤弟,我和兄长之前去了码头,颖州不愧为江淮交汇地,颇为繁华。如果以颖州为雪花盐的转运地,南下可去扬州下镇江,入苏杭,沿江能朔江而上,进两湖入蜀都便利。北上可直接进入汴梁京畿,水运通八达。愚兄以为,是个理想的所在。不知贤弟那里筹办如何?”
李逵的筹办就是让苏轼帮着他给雪花盐扬名,他们原先的打算是请苏轼赋诗一首,词也可以,然后派人传唱,加上给苏轼能够联系上的官员名流赠送雪花盐,前期利用名气打通销量,将雪花盐宣扬成为上流社会追捧的贵重奢侈品。
但是很不幸的是,苏轼拒绝了给雪花盐写诗词的想法,原因李逵也有所猜测,他怕因为诗词得罪朝政。
好在苏轼并没有拒绝向同僚名流推荐雪花盐的可能。
对此,李逵虽然有事情一波三折的不利,却丝毫不在乎,大手一挥道:“一号计划有变,放弃;我们准备二号计划。”
韩大虎和秦文广面面相觑,他们啥时候有过——一号计划了?
第118章 训徒弟
没来颖州之前,李逵还真没有想过一定要让苏轼成为雪花盐的代言人。
毕竟,文人有文人的追求,也有他们的骄傲。让他们丢弃平日的骄傲,比要了他们的命还难。但当他接触了苏轼之后,他发现苏轼似乎对这种事情并不在乎,他不抗拒为商人谋利,当然也有看在周元的面子上。
成为苏轼的弟子,很多时候愧疚的不是弟子不能侍奉老师,而是他这个当老师的文坛宗主连累了弟子的仕途。
没办法,谁让苏门一直是朝堂打压的对象,而造成这一切结果的恰恰是苏轼这位宗门的宗主。新党认为他是旧党的急先锋,旧党认定他是新党余孽,中坚派表示,他们中间没有苏轼这个人。于是,苏轼很悲催的在任何一方都讨不着好来。成为被打压的对方。
投入苏门虽然可以在文士之中获得很高的荣誉,但荣誉背后呢?是用仕途的止步换来的结果。不得不说,苏轼对弟子们是有愧的情绪存在。而这份愧疚,却能变成李逵的希望。
既然有希望,李逵自然不愿意放过。
毕竟靠着将门之间的推广,耗费巨大且不说,效果还不见得好,先要风靡大宋更是难上加难。
有苏轼背书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举一动就能天下皆知的文宗。这也是为什么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会喜欢苏轼的原因了。虽然他们私下关系似乎还算融洽。可在政治上,没有人愿意苏轼这么一尊文坛大神,在他们身边指指点点,尤其是苏轼的嘲讽是出了名的刻薄。
这也是为什么苏轼经常会受到贬谪,而且一贬再贬。甚至当初王安石再次被起复后执行新政之后,苏轼到处赋诗写词,不少就是隐射新政的不得人心。以至于惹怒了新党,御史台炮制‘乌台诗案’,不惜以文获罪,想要至苏轼于死地了。实在是苏轼拉仇恨值的能力太强,而且附庸其后的人群太大的原因。他每一两年就会出一本诗词文集,就按苏轼在大宋文坛的地位,文臣人手一本是必须的,皇帝后宫之中也会追书。这也是为什么苏轼一张嘴,天下皆附和的原因了。
要是王安石继续让苏轼这么大嘴巴下去,新党恐怕连做事的心思都没有了。
这份能力,大宋也就只有苏轼有。
同时,这才是李逵留下来的最大动力,他说什么也要把事情办成了。就算是坑蒙拐骗……也要试一试。苏轼的推广能力实在太强了。
“两位兄台,你们为何如此沮丧?”
看着秦文广和韩大虎如丧考妣的样子,李逵爽朗的笑问。在他看来,机会很大的事,完全不会因为短期的失败而到放弃的程度。可见秦文广和韩大虎,一个像是被偶像厌恶的绝望,一个却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脸上,就差一句话没有开口说出来:分行李……哎,错了,是回去吧!
秦文广翻着白眼道:“李逵,你难道没有反应过来吗?苏仙他老人家拒绝你,只是委婉的告诉你,此路不通。为学士他老人家的名声计,我等还是放弃吧?平白污了他老人家的清誉,我等心里也说不过去。”
苏仙?
李逵觉得这个词称呼如今的苏轼或许早了一些,等到那个去南海的苏轼,才配得上这样的称谓。豁达到了不以荣辱为左右,那种飘然于众人头顶之上的才气,更是让其名存千古的底蕴。
韩大虎附和道:“贤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今工坊已经出盐,耽搁下去,积压的货物怎么办?而雪花盐的品质有目共睹,我就不信有如此好品质的盐会卖不出去。将门的身份地位是不如文士。但架不住将门有钱。”
李逵觉得虽然苏轼没有吐口,但想要让他默认却不难,不明着支持宣扬,但可以借用他的名声。这对李逵来说足够了:“两位哥哥,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复杂。我师祖虽然没有赋诗作词的打算,也没有拒绝让我等借用他的名头。”
秦文广却突然反驳道:“苏仙乃是天上文曲,我等如此行径,岂不是让他名声受累?”
“那也是我的事,和你无关。你要是再说丧气话,信不信小爷将你绑了去沂水煮盐去?”李逵眉头提挑起,秦文广这货就是这样,喜欢体面,可连自己都不是个体面人,那里还的体面?至于让秦文广绑回家煮盐,这不用质疑他,他肯定干得出来。
韩大虎沉声道:“贤弟,既然如此,哥哥也不劝你,但我等应该双手准备。不如先以我岳父的名义赠送一部分雪花盐给将门。即便一开始不重视,但要是学士青睐雪花盐,必然大卖。”
李逵瞪眼威胁了一把秦文广,然后对韩大虎笑道:“哥哥所言极是。”随即对秦文广道:“瞅瞅,这才是做生意,你那是把钱扔水里,光顾着砸水花高兴了。”
“我又不傻!”秦文广嘀咕道。
将门当然是消费主力。
实际上,李逵主要针对的销售对象也是将门。怎么说呢?文人有钱的不少,毕竟文臣通过至亲经商也很普遍,虽然朝廷不允许,但挂在其亲族身上的商人身份,屡禁不止。
但要说到有钱,还是将门。
大宋有五十多个军州,除了一些边境的军州,有很多军州都在富庶之地。就拿淮阳军来说,地处徐州四通之地,往来商贾货物络绎不绝。这等军州比一般府都要有钱的多。对于奢侈品的渴望,也要大得多。最重要的数据就是,大宋一年的税收,七成用在军队上,怎么算起来,一年就是七千万贯。这笔钱,将门至少要拿走三分之一。
有钱,没地位,就需要发泄。
因为将门实在太惨了,就算是贵为太尉,大将军,在朝会的时候也说不上话。御史台怼过来,他们就会集体懵圈,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刚才作死了?
而秀有钱,穷奢极欲,也是将门唯一能够寻找的安慰了。
毕竟文臣就算是家族经商,也要考虑一个德望的问题。有才无德,是为奸。这一点,文臣的顾虑比较多,但将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李逵也知道将门才是雪花盐的主流消费群体,不一定是最大的群体,但只要雪花盐在将门之中获得足够的知名度。商人就会蜂拥而至,要说没权没势的商人是最惨的。官商勾结的商人,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没有生意可做。但没有靠山的商人,既想要维持商人的体面,同时也要让合作者有信心其本钱的强大,唯一的办法就是砸钱。
于是大宋的受跪舔序列就变成了这样:文臣——将门——商人。
可要是按消费能力来分,那么就是商人——将门——文臣。消费能力最弱的是文臣,其次就是将门,最后是商人。
文臣是扬名天下的受众体,将门是引起热捧的主流,商人虽然花钱最多,但却成了最让人看不起的存在。只要文人追捧,将门和商人会同时热捧,中间少了一个传递的过程。剩下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经历,而是瞬间会变成一种井喷式的需求。
李逵也知道打开将门是雪花盐的关键,但有捷径可走,为什么不选择呢?
再说了,刘葆晟虽然是将门,但他的身份太低了,五品的武将,大宋一抓一大把,如果他是太尉,大将军,就另说了。可惜他不是。
是夜。
苏轼又睡不着了,很多名士都是夜猫子,苏轼也不例外,他拿著书看着,却感觉心烦意燥,仿佛有种情绪左右着他,让他不得安宁。
几次三番之后,他才觉察到是李逵。
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徒孙,苏轼一开始并不在意,将其当成寻常的晚辈来看待。可是等到书房问话之后,他却发现李逵不简单。不简单的原因很多,学问稀疏平常,且不说,还到处晃荡。苏轼是绝顶聪明的人,难道他会看不出李逵山窜下跳的到底图啥?
要说雪花盐的生意和李逵没关系,打死他也不信。
正因为李逵这小子求学还磕磕绊绊的,就开始琢磨做生意捞钱,引起苏轼的老大不满。但要是李逵才能平庸,他也不准备多嘴。反正这个徒孙他见过一次,以后就没心思再见了,打发回去让周元头痛去吧!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朝小公爷 [校对全本] (贪狼独坐) 起点VIP2020-11-13完结 5W收藏223.64万字 14.75万总推荐好容易白板熬到高级神装的大号,就这么没了被丢到明朝...
-
大国战隼 [校对全本] (步枪) 起点中文vip2020-10-23完结 10W收藏232.39万字 73.49万总推荐“我一脚油门就能到关岛你信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