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众人都被这样的美景所打动的时候。
接下来,那人也是问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充满哲理的一问,把这首原本只是一首写得不错的写景诗,直接摇身一变,化为了一首满怀感慨和诗人迷茫的抒情诗。
感情出来了!
代入感也随之来了。
那问过之后呢!
难道就在这里停下来了?
不!
还有下一句!
这首诗并没有就此停止。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意思是——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很唯物主义。
只是陈述出一个事实。
甚至,这里还用了拟人的修辞。
不知江月在等待着何人。
长江倒是一直在输送着流水。
你以为可能到这里又要结束了。
然而……
不!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众人心里听到这一句,又是一喜。
喜的大概是这样的诗,千万不要让它停下来,我还能再听。
然后……
接下来便开始写游子跟思妇了。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是谁家游子的小船,又是谁站在楼上对他进行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
接下来便是描写思妇在月光下如何如何。
当气氛最后被衬托到极为低沉的时候,接下来,这首诗也是教在座诸位如何写相思。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以思妇的角度,将那份相思,可谓是写到了极致。
此时分隔两地,一起望着同一轮明月,却不能与你相见,我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
可是,天空广袤,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月光的边界,鱼龙潜入水底,又跳跃起来,水纹像文字一样,想将我的哀思传递到你那边去,却只泛起那么一点点波纹。
这鸿雁、鱼龙的出现,把整幅画面瞬间又升华了。
而且,大雁是会在夜晚飞行的。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
至于鱼,就更是不用说了。
思妇到这里,便写尽了。
后面便是游子自己。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夜梦到有落花落到闲潭里,可怜春天已经过半我都回不了家。
这听着倒不像是李纵写的。
不过,也不一定,谁知道李纵有没有当过游子。
即便李纵没有当过游子,那难道李纵还是思妇吗?
所以,这游子、思妇,也不一定就是写的李纵自己。
可能只是一个第三人称的他。
当游子也写完了,其中有些部分需要改一下。
比如说碣石潇湘,这个世界不一定有这两个地方,所以,也是被李纵改成其他的了。
……
至此,整首诗刘子烨便是念完了。
读过以后,一种淡淡的相思之愁也是继续盘旋在众人的心底。
久久无法散去。
从一开始的对景物描写的惊讶,再到后面的相思之愁。
天知道他们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都经历了什么。
这一首诗,几乎一直都在围绕着题目,也即是“春江花月夜”来写。
但它又不仅仅只有春江花月夜。
第一百一十七章 谁能把这人杀了
所有人都不禁有些失神,为诗中的思妇、游子而感慨。
他们这些人当中,毕竟没有‘游子’,所以,自然也没法真正把自己代入到那种离别、相思当中。
但虽然自己没有那样的经历,可读过以后,仍然不自觉地为之产生淡淡的哀伤。
这首诗虽然写景绝美,然而整体的感情,还是哀伤的。
只不过……
那是一种很平直的哀伤,并没有什么哭得死去活来。
就像是一个很冷静的人,在旁观着这一切。
在这一点上,这其实倒是颇为符合李纵的这个实际情况。
因此,说这首诗的确是他作的,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
……
因为震惊在刘子烨吟的时候,已经震惊完了。
于是,这里也就不震惊了。可虽说已经从震惊转为哀伤。
然而……
这首诗又并非是那种只读一遍便觉得索然无味的。
相反,这首诗你越读,便越会深陷其中。
刘子烨又重新低声吟了起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此句绝妙!虽然一时间也不好说出来那里好,但就是觉得这句我尤为喜欢。”
这时柳秋月也是着急道:“能不能让我看看?”
都心急得差点就要起来了。
双脚都掂了掂,屁股都要抬起来了。
这可是李纵给她写的诗,应该交给她才是。
张超明显在诗歌欣赏水平上比在座各位,甚至比李纵,都可能还要差上些许。
然而,他一样能够从这首诗当中,感觉到这诗句当中的美。
只见他眼珠子一转,说道:“此诗一出,你们也不用比了,我以为,李纵李佩弦,当得上江都郡诗才第一。”
旋即他把目光望着陆议。
陆议倒是没什么疑问,直接跟李纵行礼道:“在下输得心服口服。”
“咳!”
李纵咳嗽了一声,“你们都过奖了!向来文无第一。”
“刘子烨,诗。”
“我再看看。”刘子烨根本不舍得撒手。就算是柳秋月,也没用。
“我也想看看!”这时,又有第三人,张超这边的人道。
“对!我也想看。”
当你听别人读的时候,你的脑子就会僵化,只会跟着别人的思路走。
像是欣赏诗歌这种东西,还是要自己细细地去品味才叫好。
见刘子烨一个人霸着,李纵也是道:“你一个男的,跟女的抢什么。这样!我再写一遍吧。”
说着,李纵便让人把东西都搬了回来。
而其他人,自然是人人叫好,虽说不是给他们的,但至少多一份,就能有多一个人看到。
只不过……
跟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李纵所谓的‘我再写一遍’却不是他自己再写一遍。
而是搬过东西,便转过身去找莺儿。
自己夫君忽然这样坐过来,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立刻让她不由得有些羞涩。
只见李纵也是柔声柔气地问道:“吃饱了没?吃饱了,我说你写。”
这眼神交流,这温柔的语气。
以及这含情脉脉的目光。
这是把狗都骗过来,再一起杀。
莺儿倒是被他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明明前一刻还在震惊着他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诗。
现在……
李纵却是让她写。
其实,这就是李纵的目的。
不能把莺儿吓坏了,那就让他们慢慢地,一字一句地交流。
在座诸位当然也很少见这种情况,黄老爷子见到他这般模样,心里倒是不由得想:“这李纵李佩弦虽说行为是不羁放荡了些,但对其妻子的宠爱却不像是假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这个滟滟是三点水,然后……”
宴会上。
李纵旁若无人。
而莺儿这边,也慢慢地进入状态。
这一字一句写下来,仿佛凝聚了无数夫君的精华。
让她在心中,得以再一次刷新对自己夫君的认识。
他竟是如此惊才艳艳。
可是为什么他要装作自己不会写诗。
而且……
明明随手就是这样的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那天却是天上月亮圆又圆,结果圆了好半宿。
他在糊弄她。
是因为她是才女,所以怕打击到她?
这才没有说自己会写诗?
再想到自己夫君在生活中,那些永远微不可察的细节以及温柔。
这倒是一下子,让她不由得有些失了神。
“写阿,怎么不写了?”
夫君的俊脸忽然出现在她眼前。
“哦。”
哦了一声,她这才接着写了下去。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
而更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的,则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下一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简直把相思写绝了。
跟她入了李府大门之后第一天所写的拙作比起来,恐怕这才是诗。
这也不禁让她想到了曾经在走马楼,他夫君所跟她说过的话,‘这就是本县县令在这上面所提的诗。照我说,感觉差了点,没有那种让人一看就觉得很惊艳的感觉。’,‘为何我会说觉得不行,因为太拗口。’、‘凡是太过于拗口的诗,我都觉得不行。’,当时的她还只以为,这是一位武夫的评诗的标准,但现在看来,当时自己所说的那句‘这首诗虽说有些拗口,但是却是难得的佳作。’却是不禁有些贻笑大方了,夫君骗得自己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