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听了李纵的话后,柳秋月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毕竟,能得到唱李纵所写的的诗歌的机会,这对于她来说,也必然获益不浅。
当即便道:“慢,虽说可能已经不合时宜,可在座诸位相信也都很想看看,到底是什么诗吧。”
“对!”
这时刘子烨便道。
张超则是看着三人,心想你们别整天谈诗啊,这让不擅长赏诗的本郎君怎么办?
而且……
今天难道不是自己才是主角吗?
他本想加快点吃饭,但是算了,还是随他们去吧。
还是干饭要紧!
这时黄老爷子也是抹了抹嘴,道:“难道李佩弦你还有什么大作?那倒是不妨拿出来让在座都欣赏欣赏。”
“额……”
李纵便道:“那好吧!这是一首相对来说比较长的诗,而且可能之前从来都没有人唱过,旋律方面,自然也是没的。因为并没有按照古律。”
“总之……一切都要靠小娘子自己把握。”
“当然!其实旋律也不是完全没有。”
“只是如今还很朦胧。”
“就是连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说完,李纵便又道:“我这就写下来,你们接着吃。”
反正李纵也不会突然跑掉,所以在座的人还是很放心的。
只不过让陆议没想到的是,李纵竟然还研究这个。
不过据说风花雪月就是唱出来的,难道说……
这时柳秋月便道:“李纵李公子该不会是想让奴家秋月唱那‘风花雪月’吧?”
陆议自己没有问,柳秋月倒是帮他问了。
李纵便道:“额……自然不是,风花雪月那根本不能算作是诗。只是游戏之作,而且,若只是那个,反倒是不用说‘不合时宜’了。”
“那是什么?”
这时,张超那边也是有一人问道。
“等写出来以后,你们便知道了。”
随后,李纵便把整首春江花月夜给抄了下来。
你别说,这首诗还挺长的。
但是要想背下来,却一点都不难。
因为字句什么的,都写的很押韵,很流畅。
唯一要注意的,便是要小心有没有错别字吧。
如今已经是夏天了。
所以才说这诗不合时宜。
不过……
再怎么样,现在也是在江上,倒是说不定也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
至于说表达的感情符不符合时宜……
大家就当做是看了一个故事,一个跟思妇跟游子有关的故事。
众人发现他真的写了很久,至少这时间换算下来,写其他的,应该都能写三首了。
因此,当李纵写完放下笔时,他们也更好奇了。
“让我看看!”
刘子烨由于吃得比较快,也是率先整理衣服,准备严肃正经地品评道。
感谢冥夕夜残影、淡漠起初、庆彦、顾于语的打赏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绝美诗篇
大船上。
大部分人还在细细咀嚼着饭食。
见到刘子烨已经吃完,而且开口说想看看。
既然他都已经说到了,那李纵自然也不可能不给他看。
在检查了一遍过后……
便给侍女示意,把整张桌案都移过去。
其实——
船上的光线并不能算很好。
虽说位置旁边就有一灯笼照着,但方才他写的时候。
也还是感觉有些吃力,尤其是纸面太小,而字数又太多。
他不得不眯着眼,全神贯注地写,才能保证纸面的整洁,字体的工整。
但虽则如此,这昏黄的光线,倒也给了他一种很不错的感觉。
就很古朴,仿佛在黄卷青灯下。
默默地写诗。
……
桌案很快便朝着刘子烨那边移过去了。
而李纵这边,也是回过头来,看了看莺儿,顺眼再看了看第五银翎这个郡主。
一个是想看看两人有没有在好好吃饭。
另一个,也是在观察莺儿。
他今天这么厉害,会不会有点吓着对方。
不过……前面他都有了铺垫了。
应该……怕是不至于了吧。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跟之前的诗都不同。
可能之前的诗也很好。
但是,这一首,却是好得不像是正常人能写出来的。
李纵其实主要是担心莺儿接受不了。
……
莺儿自是不知道他夫君为何忽然回过头来看她。
其实……
她现在就有些接受不了。准确地说,是接受不能。
——为何她夫君这诗出一首也就罢了,怎么还不停地出了。
另外……还有,那个小娘子。
她倒不认为,夫君会对那小娘子有什么想法。
可女人天生的直觉却告诉她。
不能让夫君跟这人走得太近。
此时看到了夫君的目光,她稍稍地皱了皱眉,然后这才回过神来。
旋即脸上一红。
李纵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忽然想举起酒杯跟她喝一杯。
见到自己夫君忽然拿起酒杯对着她。
仿佛在对她邀约。只是……
这还是大庭广众之下呢。
就算是灯光不算很亮,他们也不能这么做吧?
而第五银翎这边,则是银牙都咬碎了。
这俩人为何能把她当做是不存在一样?
……
李纵这边小小的举动,倒是没有引起在座的人太多的关注。
主要是一个,大家都在忙着用膳,第二个,则是大家都被移动着的桌案给吸引了。
就在李纵向莺儿邀约,然而莺儿却根本不想回应他。
不想回应他的打情骂俏的时候。
刘子烨这里,也已经拿到了诗。
而且由上到下,从右到左,开头第一列,刘子烨便已经看到了诗的题目。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这的确好像有点不太合时宜,毕竟现在都已经是夏天了。”
刘子烨算是现场给众人讲解李纵在这上面写得都是什么。
在粗略地看过了诗题后,接下来,刘子烨便接着往下念了下去,他以八分富有感情,只不过这感情却不是其他,而大概是故作高深,且颇有几分装腔作势地,一字一句地念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咦?”
这开头第一句,就让他颇有些惊讶了。
众所周知,古人看书都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虽则说不定也有人能一目十行地看,但多数来说,应该还是十目一行,而此时,刘子烨在看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十目一行,不过这里却并非是说他读得很认真什么的。
而是,正因为他采取了这种十目一行的方式,才导致了他对这首诗,无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这第一句,已经让他觉得有些惊讶了。
那接下来……
他岂不是会更惊讶。
他不由得开始认真了起来,而且重新开始念,同时比前面加快了些许的语速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简简单单的四句,直接把春江、明月、潮水,潮水最后连着平静的海的景象便描写了出来。
这写景,就光是这么一读,就仿佛已经令人置身其中,画面十分静谧,十分美。而且于静中,又带着动。毕竟那是潮水,不可能停着不动。‘生’字,写得便是它的动。
另外最后一句,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似是肯定,又像是反问。
于是……
便让读过的人忍不住带着探究的精神,再往下接着读了下去。我看看你到底想说什么。
然而这时,接下来的诗句当中却并没有再写这个了,而是忽然又起了四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四句纯写景的句子,暂时还看不出来什么,而且主要是‘自己’身边的景。不过这比喻却是用得飞起。
如果说第一个四句,是从大的环境去写的,那么这四句,便是暂时把环境缩回到一个相对更小,大概是‘自己’能够目视到的地方。
这景物描写,只能说简单又不失韵味。
刘子烨顿了顿,让众人也能反应反应,尤其是这句‘空里流霜不觉飞’其实是不太好理解的。
但是!
虽则是这样,只要你想象一下,大概还是能猜到,说得是什么。
直到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便是莺儿都不例外。
刘子烨这才又接着吟道: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没什么好说的,前面也说了,镜头缩小了,所以前面是海上明月,现在是江上明月,江上明月如何?这里用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然后在空中,一轮孤月皎洁皎洁。
能把景物写成这样的,而且词句也一点都不繁缛的,感觉当今世上,也唯有此诗了。
你说这首诗词藻不华丽吗?
不!
其实它也很华丽,但是它却能写得让你明白。而不是像‘文幌曜琼扇,碧疏映绮棂。’这样的,读着费力不说,甚至都让人觉得有些拗口。它一点都不拗口,反而还让人觉得读着朗朗上口,音韵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