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如今正如杨燮交往甚密,若是张公绰却是过来与他也交往甚密,这怕是会出问题。
李纵倒是半点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可问题是,就怕损了张公绰的名声。
然后等到他出来后,却发现并不是张公绰。
如此说来,张公绰跟他还是很有默契的。
来人并非是什么大人物,甚至,其实还是一个小人物。
他说自己是公主府的人,公主邀他一聚。
然后李纵立刻就明白了。
这绝对是狗皇帝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他已经拒绝过了,但是狗皇帝根本没把这当一回事。
如今,他已经到京一个多月了。
这公主府那边见他丝毫没有动静,然后估计怕是急了。
李纵心想,一个第五银翎,都已经够了。
再来一个公主,他真的吃不消。
就怎么说呢!
当下也是立刻直接写了一封信,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不是咱不想,而是实在已经有了心爱之人。
另外……
他很早以前已经跟先帝说过,已经把这门婚事给推了,所以,此时二人已经毫无干系。
公主那么尊贵贤惠的人,是我配不起。
不过,如果公主的确遇到什么难事,也大可说出来,毕竟此事因我而起,我终归还是要负上一些责任的。
如此,让那公主府的下人带了回去。
其实……
倒也不是公主急,而是公主的母亲急。
公主最多,也只能说是心有惴惴,对自己的前途未可知。
而且……
她连李纵长什么样都不曾知道,哪里会对李纵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这就对了!
千万不能有感觉。
此时闺房中。
便有人为她打探到消息道:“听说最近,那李纵与杨燮交往密切。公主你想想那杨燮是什么人,权倾朝野的权臣,可惜就可惜在,有人曾说过这杨燮,器小不堪大用。你说,李纵是怎么与这样的人交往上的。想来,这李纵也定不是什么好人吧,即便长得再好看,也定是道貌岸然之辈。”
丫鬟这话,无不道理,毕竟什么样的人,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而这广平公主第五修丽听了以后,也认为如此,可有什么办法,这婚事是先帝定下来的,她不嫁,她好像也不能再嫁给谁了。
所以就算是含着泪,这门婚事,都得完成,若是对方来了。
然后另一名丫鬟又道:“我倒是听说,李纵这人长得还行,一副翩翩少年的模样,一点都不输给王爽之流。”
前一丫鬟便道:“可光是长得好看有什么用,你看那楚王,也长得好看……”
“嘘!”
身为下人丫鬟,却是议论主子,大忌。
关上门,幸好却是没什么人听到。
“我听说,那张公绰也是对李纵推崇备至。”
“张公绰只是推崇他的才学。”
“那至少他应该还有才学。”
“你看公主她……”
“好了,你们都别争了,我知道,你们也都是想替我分忧。只是对方是什么态度,尚还不知道呢。”
话刚说完。
李纵的信就到了。
李纵还特意把字写得很无情,毕竟,不能给对方任何好的印象。
结果……
便是看了以后,这字不字的,都无所谓了,关键是内容。
对方竟然早早就有拒绝过这门婚事,难怪之前宫中传出的消息却是极为神秘,什么都不愿意透露。
可他为何拒绝了呢?
上面写着,已经有了心爱之人。
那他定然是个情深意重之人。
这样也好。
事实上,她也不愿意拆散别人。
当然,在读完了以后,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李纵不要她了,那她谁要?
第二天。
李纵便找到了自己义兄,这公主的事得解决解决。
至少,这吃喝用度,绝对不能少。
而若是对方有了心爱之人,那便随便她自己吧。
第五嘉听后,毕竟对他言听计从,因而,倒也是直接就答应了。
可整日都被关在府里,又怎么可能会遇到心爱之人。
这却是个问题!
然后……
这一日,胖子便正好送酒上门路过,店里的生意太好了,忙都忙不过来,那他这个掌柜的,也只好亲自送货上门了。
当然,更重要的却是,他都没有看过公主府里边是怎样的,今日,便纯好奇地想看看。
不看不打紧,一看,便见到有人落水了,他虽说是个商人,然而,也一向颇富有正义感。
当即二话不说,脱了几件上衣,只剩一点便直接飞身下水,一把将落水之人捞起救了回来。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势所趋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本来李纵却是过得好好的。
但有一天,他与杨燮一起钓鱼的时候,杨燮却是忽然提醒他。
他得罪楚王了,李纵心想,自己连楚王的面都没有见过。
如何得罪他了?
杨燮便道:“你是不是让陛下别让楚王入朝为官。”
“额……”
李纵想了想,好像是那么个道理。
虽然他没有直说,但是,他的话显然也是给了第五嘉一个方向。
只要把皇后一族的人安顿好,楚王想入朝为官,还是排队吧。
那楚王应该怨恨皇后背信弃义才是。
如何找到他身上来了?
这主要是楚王身边的一位幕僚,此人名叫祝佗,年龄大概三四十岁的样子,一向善谋。
他一猜就猜出来,这绝对不可能是皇后,或者是陛下自己的意思。
那最有可能之人是谁,最近,陛下最信任的人是谁。
毫无疑问,肯定就是李纵。
朝中的大臣一般都只是持反对的意见,然而,真正有能力去教陛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还替陛下出谋划策的,李纵必然是第一人选。
当然!
祝佗也只是猜测罢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李纵到底说没说。
“总之,你自己小心吧。”
杨燮如此提醒道。
不!
倒不如说,他此时的心情很好,他接下来正打算好好地看戏。
虽说,这个世界还没有后世的那种我们印象的那种戏剧一样的东西。
“我可是什么事都不知道?”
李纵也是苦笑。
杨燮便道:“你知不知道不重要,老夫只知道,楚王目前是认定你了。”
“那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李纵拿着钓竿,似乎也没心情钓鱼了。
杨燮也是阴险一笑,道:“你觉得老夫会说?”
“也是。”
李纵点了点头,然后又继续钓鱼。
如此又过了良久,杨燮这才问,“你就不担心?”
李纵看着鱼漂,丝毫不带压力地轻言道:“担心不担心,又有何用,他既认定了是我,那说再多也没用。”
“那你打算如何解决?”
杨燮笑着问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身正不怕影子斜。”
对方就算是要报复自己,也得找得着机会才行。
最近,乐安王也在撮合着一件事,那就是上奏建议让诸王回到籓国,这显然就是针对楚王这样的野心勃勃之辈。
只是,据说朝堂之中,却无人敢应和。
毕竟想想都知道,谁愿意得罪一个专门研究酷刑的变态。
时人惧之。
不过他倒是可以支持一下。
然后李纵便道:“既然你不帮我,那我只好去找乐安王了。”
杨燮至今还摸不透李纵跟乐安王的关系呢。
而乐安王这人呢,就是一个油盐不进之人,反正,他也没想当官,就在朝中盯着这个,盯着那个。
专门找别人不自在。
但这也是先帝让他这么做的,所以,你也不能说他错。
“你小子,是墙头草么?”
“自然不是,我只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路。”李纵便答道。
“你与乐安王很熟?”杨燮。
“见都未曾见过。”李纵。
“那你如何知道,他会帮你?”杨燮。
“不是他要帮我,而是我要帮他。他最近不是建议要让诸王回藩国么?陛下我义兄,我与陛下说一声,陛下断然不会不答应。到时候再随便挑几个附和的,这事就成了。”李纵说得很轻描淡写。
可这挑的几个人,是谁,就很关键。
其实,无非也就是利益。
只要官给够,肯定忙不迭答应。
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三省六部的雏形,然而,却并没有真正确立其地位。
接下来,李纵打算让乐安王主持这个,然后,再加一个参知政事上去。
意思就是,提拔一些即便官位很低,但是,也都能在朝堂当中说得上话的人来。
然后,组织一个不是宰相的宰相顾问团。
这一个多月来,他基本上大大小小的官员的情况,都了解了。哪些是合适的人选,哪些不是,他已经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过了数日后。
朝会上,乐安王便把这个提议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