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潞作为资历最老的大学士,一直算是内阁的头号人物。所以有些话都必须他来说。
李潞再次对皇帝解释道:“启禀陛下,我们已经决定从山东、河南等地调集兵力,然后在通州会合。在派与统兵大将节制诸军,再去救援。否则恐怕会被鞑靼人各个击破。”
皇帝听了他的话,倒是觉得有几分道理。鞑靼人的骑兵来去如风,兵力太少了,直接就会被对方吃掉。只有把兵力集中在一处,才有可能击破鞑靼人。
而旁边的兵部侍郎雷英听了李潞这话,马上出班反驳:“启禀陛下,大学士这话完全是按照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李潞对于这个雷英心里是别扭的不行,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他都要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你还不得不说,他说的一定还真有道理。所以李潞一直容忍着他。现在听他又出来捣乱,你站在一边也不说话,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道理来。
皇帝听他这么说,也沉着脸问道:“我看的话李潞很有道理,你说说有什么不可行的?”
雷英毫不畏惧的回禀说道:“皇上把兵力集中到一起是好的,但是怎么行军?粮草怎么运输?部队的用水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这几十万人还没有到宣府镇自己就全散了。”然后又不屑得看了看在场的众人,继续说道:“你们以为古人都是傻子,不知道合兵一处,要兵分三路或者兵分五路。那是他们没有办法。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部队行军就得拖出100多里。这么多人的饮水,光凭几口井能够解决得了?这还只是大部队的行军,还没有加上运送粮草的辎重部队。到时候恐怕就是三十多万人了。”
他的这一番话说完,把在场的所有人都说愣了,他们只知道古代战场上,总是因为分兵几路而被敌方击败,所以总想着合并一处再前进。可是刚才雷英但一番话把他们都问愣了。二十万人的后勤估计可不是个小事,雷英刚才说了几个问题,他们还真没有考虑。
皇帝听了他这话便问他道:“那依你该怎么办?”
雷英胸有成竹的对奏道:“在境内时咱们分兵几路?然后在保定会合。在保定派遣大将统一指挥。然后再分兵。有几路进发,最后再一次在宣府镇会合。那样做不但会和时间加快不少,而且每一路的行军速度也比以前快不少。以后到达宣府镇时,在汇集一处与敌军决战。”
李潞站出来问道:“如果分兵几路,总有被鞑靼人分别击破的危险。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这有什么难办的,几路大军间隔不要超过10里,互相之间多派探马,一旦发现鞑靼人攻击其中一路,其他两路迅速支援,被攻击的部队,立即节寨防守,等到其他两路大军到来,在与敌人决战。”雷英自信的说道。
皇帝听了他这么一番话,心里琢磨一番,觉得比李潞的方案要靠谱些。心里面下定决心,“朕以为雷爱卿的办法,甚和朕的心意。朕看就这么办吧。”
李潞这时候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还是在通州会合的好。按照侍郎雷英的方法行军,在通州会合,由通州去宣府镇,这样对京城的安全更好一些,如果在保定会合,万一宣府镇已经陷落,大军远在保定,在赶往京城恐怕会制京城于险地。”
雷英这一次没有反驳,而是站出来说道:“李大学士的考虑,比微臣想的周到。现在我想了想,在保定会合确实有些不妥。在通州不但能保证京城安全,一部分士兵还能走水路,节省体力和运费。到达通州再分几路前往宣府镇也不迟。”
皇帝今天的听政非常满意,在众人的集思广义下终于形成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大军分几路在通州会合,然后有选定的大将统一指挥,再分几路前往宣府镇。如果宣府镇已经被攻克,敌人前往京城而来,正好与大军在半路上相遇,到时候择地与敌人决战。
如果敌军没有攻克宣府镇,到时候救援大军在宣府镇城下汇合,里应外合定能大破鞑靼人。
那么接下来就该商议统军大帅的人选了,对于这个人选大家一起看向皇帝,这个人必须由皇帝做主。
第171章 矛盾
正在皇帝和各位大臣,商量如何进军,如何解围的事情时,派何人领军的时候。
在门外突然有一个太监向里探了探头,然后向大太监戴权使了个眼色。
戴权知道是有重要的事情向他说,他是悄悄的看了皇帝一眼。皇帝这时正在和中大臣商量的热闹,戴权便偷偷的,从旁边出了御门。
戴权来到大殿外,这时一个小太监,赶紧过来给他叩头,戴权不耐烦的说:“有什么事赶紧说,没看爷还忙着吗?”
“启禀老祖宗,外面送来八百里加急,不知道该不该递上去,所以请老祖宗来。”
戴权听了这话,眼睛都瞪起来,大声骂道:“你个小猴崽子,越活越回去了,这样的大事你还敢拖延?赶快把战报拿来我看。”
小太监赶紧从怀中取出战报,递给戴权,戴权看上面的封印还在,他不敢私自拆开。急忙拿着战报转身回了大殿中,然后顺着墙边悄悄的在回到皇帝身边。
皇帝刚才已经发现戴权出去,他知道戴权是个稳重的人,如果没有什么大事,是不敢如此不知礼数的。
这时候见戴权回来,就朝他看了一眼,意思是问他有什么事?
戴权捧着八百里加急文书,来到皇帝身边,轻声对皇帝说道:“万岁爷,这是刚送来800里加急文书,奴才给万岁爷送来了。”
皇帝一听这话心里就揪起来,生害怕是宣府镇被攻破。马上接过来,先看了封印,然后才拆开看里面的内容,这一看不由得喜形于色。
下面的重大臣,看到皇帝面露喜色。都不由得猜测,是哪里来的急报让皇帝这样高兴。
皇帝看完急报满脸带笑,对下面的众位大臣说:“朕刚刚接到急报,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下面的众大臣,见皇帝心情这样好,恐怕是有什么大喜事,于是就凑热闹的各自胡说起来。
“皇上莫不是有海外小国前来朝贡。”潘永满脸堆笑的说道。
皇帝带着笑对他假装呵斥:“这朝贡的是哪年没有几回,这算什么喜事。”
霍图不愧是兵部尚书,前后一联想,便知道个大概,于是上前奏道:“皇上,莫不是鞑靼人退兵了。宣府镇送来加急奏报。”
皇上看他已经猜出,也就不在和他们开玩笑,把军情奏报让太监送下去让众位大臣一一观看。
皇帝在他们观看奏报的时候,还一边感叹的说:“没想到呀,咱们天朝还真是出了一个少年英雄。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兵力,就已经将鞑靼人击破。”
众大臣看完这份加急军情,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他们刚才还在商量,准备二十万大兵将大大人逼出边界。现在就有加急奏报来跟他们说,有人以两万人马击破鞑靼人十二万,并且已经北上收复失地。
原来这份八百里加急奏报,就是范康以贾珂的名义向朝廷禀报的。内容是:臣贾珂百拜顿首,自接兵部将令,臣不敢怠慢,尽起开平镇之兵,共计一万余人。日夜行军,鞑靼人日夜骚扰,不得一时停歇。臣日日战夜夜战,共行军六日终至宣府镇外,共收拢残兵败将1万人。这时敌酋领六万骑兵与臣决战,幸赖皇上鸿福,臣一战而败之。敌穷计败,不敢出营,臣断其水源,约三日,敌无水而内讧。臣遂领大兵,一举破之,今宣府镇之围已解,臣领麾下精兵北上,不日便能收复失地,已尽全功。
皇上看完这封奏报,心里十分的高兴,终于把心中的大石头放下,这一下可算是太平了。
李潞这时出班来奏:“陛下,贾珂虽然送来奏报,但贾珂毕竟兵少力弱,万一是其谎报军情,恐怕坏了朝廷的大事。”
皇帝听他这么说,也皱起眉头来,虽然他不相信,有人敢在这件大事上骗他,但是李潞说的也有道理。
众人正在殿上纠结的时候,下边又有太监向戴权示意,戴权这一次没有私自做主,而是偷偷的看向皇帝。
皇帝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戴权立即会意,再次走出大殿。
戴权在大殿外,看到又是那个小太监,不由得有些生气的说道:“你个小兔崽子是没完了吧?这次又有什么事?要是不给咱家说个明白,看咱家怎么收拾你。”
那小太监听到他这话,吓得赶紧跪倒在地,哆哆嗦嗦的说道:“老祖宗饶命,并不是孩儿非要打扰老祖宗,实在是事出有因。”
戴权自然知道他不敢无缘无故打扰自己,便问道:“有什么事非要现在说,不知道咱家在伺候皇上?”
那小太监赶紧说道:“老祖宗,那边又送来了八百里里加急,还是宣府镇的。”说着就把手中的文书交给戴权。
戴权接过文书来,查看封口,完好无损,再看信上所写的落款。是宣府镇节度使王涛。
戴权不敢怠慢,赶紧拿着文书进了大殿。然后顺着边,再次回到皇帝身边。亲生的对皇帝说道:“万岁爷,宣府镇节度使王涛送来八百里加急军情。”说完便把文书送到皇帝身旁。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三七开) 起点VIP2020-09-30完结和平继承刘备家业,带着蜀汉集团文武们一起飞。保荆州,得天下。PS,推荐老书(三国之蜀汉我...
-
楚氏赘婿 (百里玺) 起点VIP2020-09-10完结大楚皇帝一道赐婚圣旨,霸气的将“小昏侯楚天秀”送到军权滔天的平王府,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