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韩四当官 [校对全本] (卓牧闲)


  二堂里生了炉子,然而之前的那些巡检虽然没少捞银子,但为了留下一个好名声全谨守“官不修衙”之道,墙早裂了,窗早破了,门也关不严,彻骨的寒风往屋里钻,坐在炉子边也得穿厚点。
  尽管如此,方士枚依然不想离开这个年久失修的衙门,但手上这两封大老爷早上差人送来的信却让他意识到这个巡检署理不了几天,等吏部掣选的、带着缺出京的新巡检到任,他就得把官印交出来,收拾铺盖走人。
  连个年也过不好,方士枚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正紧锁着眉头发愁,堂弟推门走了进来。
  “哥,什么事这么急?”
  “我这差事干不了几天了。”
  “啊!”方士俊顿时愣住了,都顾不上关被狂风吹的哐啷哐啷作响的门。
  方士枚把信揣进怀里,起身走过去关上门,回头苦着脸解释道:“州衙差人送来两封信,一封是大老爷写给我的,一封是制台衙门的张二托人捎到泰州的,说新巡检这几天就要到任,让我差人去姜堰候着,等把巡检接到这儿,就跟人家办交接。”
  “哥,你这个巡检署理了还没半年,新巡检怎么说来就来!”
  “什么还没半年,满打满算,拢共署理了四个半月。”
  “就是啊,才署理了四个半月!”方士俊越想越难受,越想越窝火,恨恨地说:“在江宁时张二可不是这么跟我们说的,他拍着胸脯跟我们打保票,说至少能署理一年,他怎么能说话不算话!”
  “他只是制台的家人,又不是制台大人,他说了不算。”
  “他说了不算,可我们的银子不就白花了,整整两千两!只署理了四个半月,连本钱都没赚回来!”
  “事到如今说什么也没用。”方士枚长叹口气,沉吟道:“新巡检不是还没到任吗,他一天没到任,你哥我一天还是巡检。别在这儿抱怨了,赶紧去找李秀才,就说我要办生辰,让他多写几封请帖,写好让储成贵他们去请那些乡约、保正。”
  “哥,你上个月刚办过生辰。”
  “上个月是我的生辰,明天是我家老太爷的生辰,老太爷不在身边一样得办,再不办等新巡检到任想办都办不成。”
  方士俊反应过来,连忙道:“好的,我这就去找李秀才。”
  “去吧,顺便交代下厨房,让厨房准备几桌酒菜。”
  “知道,哥,我去了。”
  ……
  海安巡检司分辖的地方是蛮大,沿运盐河从东往西一百多里,辖海安、胡集、曲塘、白米、姜堰五个大小市镇和两百五十多个村庄,可巡检不是知州,只负责保甲,管不了税赋。辖下的那些士绅只会巴结大老爷,不会巴结他这个巡检。辖下的那些百姓又一个比一个穷,别说平时没啥事,就算有啥事他们也不敢见官,而那些百姓不见官,他这个巡检自然捞不着什么好处。
  不过这缺也不是一点油水也没有,只是没那个能耐去捞。
  东边是两淮盐运司的角斜场和栟茶场,东北边是两淮盐运司的富安场和安丰场,一年不晓得有多少条盐船要经过海安,可那些夹带私盐的运商来头一个比一个大,不是一个小小的巡检敢招惹的。而那些私盐贩子一个比一个猖狂,他们不但人多势众,有的甚至有鸟枪兵刃,巡检司衙门的那两个皂隶和十几个弓兵根本不敢上前,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到署理海安巡检司这四个半月,真是守着金山银山要饭吃,只能靠办生辰跟一帮穷鬼搜刮点银钱,方士枚心里别提有多窝囊。
  正琢磨着今后该何去何从,方士俊办完事回来了,一进门就嘟囔道:“哥,全交代下去了,反正是在这儿办的最后一个生辰,酒可以掺点水,菜也用不着多好。”
  “那是,总不能办来办去办赔了。”
  “哥,张二有没有说那个新来的巡检姓什么叫什么?”
  “信中提了,大老爷的信里也写了,”方士枚往炉子里添了两块柴,抬头道:“姓韩,叫韩秀峰,字志行,四川巴县人,监生出身。”
  “有没有提姓韩的长什么样?”
  “提了,身中,面白,无须,道光十四年生的,今年才二十二。”
  “才二十二就能补上缺,还是带缺出京的,哥,照这么说那个姓韩的有点来头!”
  “来头大了,张二在信里说这位韩老爷是甘肃布政使的内侄,江苏巡抚和江宁布政使又正好跟甘肃布政使同年,人家又是带着缺出京的,这个面子制台大人不能不给。”
  “既然他这么大来头干嘛来抢我们的饭碗,他一来我们去哪儿?”方士俊苦着脸问。
  方士枚紧锁着眉头道:“我也正为这个发愁呢,张二在信里说给我们两条路,要么留在泰州等着委署,说这位韩老爷来头大不是什么坏事,有巡抚大人和藩台提携,指不定哪天就高升了,他一走我便能接着署理海安巡检司。”
  “他要是不走怎么办?”方士俊想了想,又问道:“第二条路呢?”
  “回江宁等着委署,说要是有差事会紧着我委,要是有缺空出来会紧着我去署理。”
  “江宁那么多人等着委署,张二这话能信吗?”
  “所以我觉得还是在泰州等着委署靠谱点,大老爷年事已高,现在都不怎么管事了。去泰州虽然一时半会儿署理不上缺,但只要天天去州衙点卯,催收税赋、办理漕务河工的差委应该少不了,至少不会跟以前在江宁那样坐吃山空。”
  方士俊无奈地说:“也只能这样了,反正我听你的。”
  方士枚点点头,随即叮嘱道:“新巡检就这几天到任的事你晓得就行了,千万别跟下面那些人说,要是传出去这生辰都办不好。”


第二百一十一章 仪真
  周兴远拿了韩秀峰管潘二借的五百两银子,第二天下午就差人喊韩秀峰去制台衙门。照理说新官到省要先叩拜制台,不晓得是他这个官太小,还是制台大人太忙,在门房里等了近一个时辰也没被召见。
  不过事总算办成了,制台衙门的书吏从一堆公文中找到他署理海安巡检司的公文,当着周兴远面让他缴销官凭,然后又当着二人面起草了一份公文交给制台的家人,让制台的家人拿进去盖上关防再发往泰州。
  韩秀峰不想在江宁耽误时间,也没有直奔泰州,跟周兴远道别之后便回客栈收拾行李,去下关码头雇了条船先赶到扬州府辖下的仪真县。把船钱结了找了个客栈安顿下来,然后换上官服去县衙拜访县太爷。
  仪真知县都棨森怎么也没想到泰州辖下的海安巡检会来拜访他,而韩秀峰一样没想到堂堂的一县正堂竟吸食鸦片,居然要先过足瘾才有精神说话。
  “韩老弟,你要不要来几口?”
  “谢都老爷美意,秀峰真不会。”
  都棨森意犹未尽地放下烟枪,从丫鬟手里接过热毛巾擦了把脸,用带着浙江口音的官话一脸不好意思地问:“让老弟见笑了,我是不吃几口真不行。对了,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都老爷,秀峰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冒昧登门拜见,是想请您帮着打听一个人。”
  “打听谁,仪真的吗?”
  “正是。”
  “仪真的就好说,那人姓甚名谁?”
  “姓张,名德坚,张先生是秀峰在京城时的好友,只是在京城时没想到会被分发来扬州府做巡检,也就没想起来细问他家住在仪真哪儿。”
  海安巡检虽品级不高,但扼守运盐的水路要冲,两淮盐运司原本设在海安的巡缉厅又被裁撤掉了,所以韩秀峰这个巡检远不是其他地方的巡检所能比拟的,而都棨森也愿意交这个朋友。
  他摁住一个鼻孔嗅了嗅,追问道:“韩老弟,你这位朋友有没有功名?”
  “我这位朋友满腹经纶却无意仕途,没有考取功名。”
  “只晓得名字就不太好找了,老弟也不用着急,我先让家人去帮你问问。”
  “谢都老爷。”韩秀峰起身作了一揖,旋即笑道:“都老爷,晓得张先生的人可能不多,但晓得吴文锡两位大人的一定不会少,张先生正是吴文锡吴大人的幕友。”
  “原来是吴大人的幕友,韩老弟你怎么不早说,这就好找了!”吴家是仪真的望族,别说县太爷,就是扬州知府对吴家也得以礼相待,都棨森立马抬头道:“都六,愣着干什么,赶紧去帮韩老爷打听。”
  “好的,我这就去。”
  家人刚走出二堂,都棨森便好奇地问:“韩老弟,你是刚出京没多久,消息比哥哥灵通,跟哥哥说说,吴文锡吴大人现在官居何职?”
  “吴大人现而今是四川盐茶道,刚去四川上任没多久,吴大人进京觐见时就下榻在我们四川会馆。”
  “吴文锡的胞兄吴文镕大人呢?”
  “可不能再喊吴大人,要尊称吴中堂!吴中堂圣眷正浓,从云贵总督任上寻调闽浙总督,结果两广的太平贼匪越闹越凶窜入湖南,吴中堂还没来得及去福建上任便临危受命寻调湖广总督,我出京时皇上刚下的旨,也不晓得吴中堂这会儿有没有到任。”
  吴文镕是仪真走出去最大的官,都棨森想想又问道:“韩老弟,你有没有见过吴中堂?”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