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韩四当官 [校对全本] (卓牧闲)


  韩秀峰不解地问:“去甘肃?”
  “有件事用不着瞒你,就想瞒也瞒不住,”段大章放下茶杯笑道:“实不相瞒,我半年前就得甘陕总督舒兴阿舒大人保举,蒙皇上天恩,补授甘肃布政使,这次是接到吏部公文才乞求回京觐见的。”
  从知府直升任布政使,这是连升两级。
  韩秀峰反应过来,急忙起身拱手道:“恭喜段老爷,不,恭喜段大人,贺喜段大人!段大人,今后您就是藩台了!”
  “有啥好恭喜的。”段大章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叹道:“相比那些同年,我段大章的仕途实在算不上顺,曾国藩你应该是听说过的,一折《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天下闻名,现而今已是吏部左侍郎,要不是母丧要回家丁忧,这会儿应该在主持完江西乡试回京的路上。
  灵桂已经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恽光宸已经是江西按察使署布政使。丁嘉葆已去世好几年了,但去世时已经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甚至做过一任贵州学政。吴嘉洤无心做官,告病回乡,掌教平江书院,文章诗词闻名天下,尤其诗词已自成一派。”
  看着韩秀峰惊诧的样子,段大章接着道:“今天才晓得詹事府右赞善郭沛霖过几日也要去江苏补用,他本就是记名道府,且精通河务,圣眷正浓,这次外放虽说以道员留用南河,但谁不晓得南河总督那个缺是给他留着的。”
  他的那些同年跟吉飞的那些同年不一样,现而今真是个个身居高位。
  相比之下,他的仕途真算不上顺畅。
  韩秀峰正不晓得该怎么劝慰,段大章话锋一转:“志行,等吏部带领引见的这些天,我要拜见刚入值军机处的恭亲王,要拜见祁寯藻、彭蕴章、穆荫等军机大臣,要拜见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六部侍郎和通政司、大理寺等堂官。
  同年、世交和在翰林院时的同僚那边我实在顾不过来,该拜访哪些人,徐先生那边有份名册。眼看就入冬了,不但要一家送点陕西的土特产,炭敬也要一并送上。礼物和炭敬我的家人王二早准备妥当,名帖和书信徐先生也早准备好了,他俩一个不方便出面,一个不大懂规矩不太会说话,劳烦你帮我挨家跑一趟。”
  韩秀峰岂能不晓得段大章的良苦用心,不禁苦着脸道:“段大人,这么大事交给我办,合适吗?”
  “有啥不合适的?”
  段大章既想还韩秀峰帮他少花银子进城的人情,也想为会馆做点事,毕竟韩秀峰现在依然是重庆会馆首事,多认得几个大人将来说不定能帮到来京应试的和候补候选的同乡,起身笑道:“你比我家小山还小几岁,我那些同年同僚要是问起来,你就说是我内人的娘家侄子,他们定会另眼相待。”


第一百九十七章 花银子如流水
  段夫人的娘家侄子,段家的表少爷!
  这只是段大人的一句戏言,韩秀峰可不敢当真。而从内阁散班(下班)回来的何恒却不这么认为,觉得段大人既然开了口,韩秀峰就应该拜认这个干亲,不然就成不识抬举了,何况这不只是好事也不丢人。
  尽管何恒的话有道理,但韩秀峰还是不愿意因为人家的一句戏言就顺杆子往上爬,就这么当作什么也没发生一般尽心尽力地做事。
  没从徐先生那里拿名册不晓得,拿过来一看大吃一惊,没想到段大人在京城的同年同僚和好友竟有那么多。
  接下来四天,每天都要雇辆马车,装上段大人从陕西带的土特产,带上段大人家人准备好的银票出去拜见,而在京城的四川同乡和一些消息灵通的甘肃官员也纷纷来会馆求见,潘二收门包收得手软,短短几天竟收了三百多两。
  潘二现在不但精明而且谨慎,关上门问:“四哥,这些银钱咋办,要不要分点给王二?”
  “当然要分,至少要拿出一半。”
  “没想到做段大人的家人这么赚钱,好吧,一半就一半。”潘二想想又说道:“剩下的一半我也不能吃独食,再拿出一半分给余叔、大头和小山东他们。”
  韩秀峰放下笔,抬头笑道:“这就对了,有钱就应该大家一起赚。”
  潘二咧嘴一笑,想想又禁不住问:“四哥,下午去省馆,补缺的事张馆长是咋说的?”
  “张馆长又不是吏部的官老爷,一时半会间他哪晓得,他说明儿一早就去帮我打听,说既然段大人已经发了花就没啥好担心的,实在不行就想办法把我外放去甘肃候补试用。”
  “你不想去甘肃?”
  “甘肃太远了,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去陕西或者贵州,毕竟离家近点。”
  “这倒是,我也有点想家。”想到有段大人关照,不管去哪个省都能找到靠山,潘二禁不住问:“四哥,段大人在忙啥?刚才出去买菜,顺便买了点新鲜的瓜果,要不要送点过去?”
  段大人白天要去拜访王公大臣,晚上一样有应酬,每天吃酒都要吃到三更天才回来。回来之后还不能歇息,因为后天要进宫觐见。面圣奏对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君前失仪或奏对不当,别说能升迁调补,恐怕连知府都做不成。所以一回房就绑上厚棉絮做的护膝,练习下跪,免得在皇上面前失礼,引来言官弹劾。
  韩秀峰晓得段大人这会儿正在房里练习下跪,沉吟道:“你就别去了,让大头洗好切好送给王二,王二晓得段大人啥时想吃,啥时候不想吃,让王二送进去。”
  “好的。”
  “对了,记得给徐先生和胡少爷送一份儿。”
  “我早想到了,所以买了大半筐。”
  潘二办事韩秀峰还是放心的,不过接下来有大事要办,干脆回头交代道:“长生,段大人跟那些要外放的知县不一样,按例要陛见好几次才能走马上任,也就是说至少要在京城呆一个月。这些天人家轮着给他接风洗尘,过几日一样要回请,所以段大人让我们帮着张罗酒席。”
  “小事一桩,我们不就是做这些的嘛!”
  “啥小事一桩,你以为跟我们平时摆的那些酒席一样?”韩秀峰反问了一句,如数家珍第说:“段大人打算大后天晚上宴请在京的同年和在翰林院时的同僚,我们要帮着准备上等酒席五桌,燕窝、烤乳猪、鱼翅、海参、白鳝、鹿尾和活鱼全得有,还得请两个戏班。燕窝、烤乳猪、鱼翅那些大头和小山东会做吗,你会唱戏吗?”
  “不会。”
  “这就是了,得去找会做这些的酒楼请人家派厨子带着食材和锅碗瓢勺来会馆做,得去附近的几个戏园问问人家有没有时间来唱戏。”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大大后天宴请六部的司官,要准备中等酒席六桌,一样得请戏班。”
  潘二大吃一惊,禁不住问:“四哥,置办这样的酒席少说也得五六百两,段大人这次进京得花多少银?”
  韩秀峰抬头看了一眼窗外,沉吟道:“少说也得四万两。”
  “四万两,这么多!”
  “对你我而言四万两确实很多,不过对段大人来说真不算多。”韩秀峰转过身,笑看着潘二盘算道:“眼看就入冬了,段大人又正好在京城,自然要把炭敬送了。军机大臣,每人四百两;军机处上下两班章京,每人十六两。原来有交往的和今后要在公文上打交道的,每人一百两八十两不等;
  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左都御使每人一百两,六部侍郎和通政司、大理寺等大九卿每人五十两,依次递减;同年、世交和以前在翰林院时的那些同僚都得应酬,一个也不能漏,光炭敬一项就得一万五千两。”
  “我的乖乖,这把银子也太不当银子了,真是花钱如流水!”
  “才晓得。”韩秀峰一边揉着记账记得发酸的手腕,一边接着道:“段大人连升两级,从汉中知府直接补授甘肃布政使,上任前要得跟送炭敬一样给军机大臣、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六部侍郎和在京的同年、世交和在翰林院时的同僚送别敬,这又得一万五千两。再加上宴客等其它花销,怎么也得四万两。”
  潘二惊呆了,楞了好一会儿才喃喃地说:“难怪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呢,要是做一任知府赚不到几万两银子还不够打点的。”
  “所以说官做得越大,花销越大。”韩秀峰合上账本,又叹道:“段大人虽做了一任知府,却没赚到那么多银子,这次进京只带了两万多两。”
  “两万多两哪够?”
  “是不够,所以段大人让我明儿个先去‘四大恒’等钱庄票号问问。借那些个钱庄票号是一定愿意借的,甚至求之不得,关键是算几分利。”
  潘二脱口而出道:“四哥,段大人只要能借到银子就行,不一定非得管‘四大恒’借,我们跟‘日升昌’有交情,与其便宜‘四大恒’不如帮段大人去找‘日升昌’,人家还会念咱们的好,以后就是寄信也能方便不少。”
  韩秀峰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关键他们的利是怎么算的。”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是盐官的盐官!
  段大人大摆筵席,韩秀峰忙得飞起。
  段大人的幕友徐先生有功名在身,甚至打算参加来年的会试,不方便出面张罗。段大人的家人王贵字认得不多,用段大人的话说不大懂规矩不太会说话,所以刚帮着送完土特产和炭敬的韩秀峰,又得持段大人的名帖挨家去送徐先生帮段大人写的请帖。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