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大章没想到会馆的新首事如此年轻,下意识回头看向刚跟上来的余有福和储掌柜。
再往前就有一个税口,韩秀峰不想前功尽弃,急切地说:“段老爷,这个是我们重庆会馆的余有福,这位是我们四川在京做药材买卖的储掌柜。劳烦您让那四个差役换身衣裳,让他们连同行李一道跟老余头、储掌柜先进城,我们在这儿稍等片刻,等他们进了城我们再进。”
段大章外放陕西前在京城做过十几年翰林官,比谁都清楚京城骗子多。要不是韩秀峰自报家门,真以为韩秀峰是个骗子。想到韩秀峰不会无的放矢,想到再往前走便是崇文门,段大章立马给家人使了个眼色,旋即示意韩秀峰上车。
“志行是吧?”
“是,没想到段老爷您竟记得我的字。”
段大章放下帘子,用老家话笑问:“其它事回头再说,先说说为啥让衙役换衣裳?”
韩秀峰连忙道:“段老爷,我正好认得崇文门税关的一个帮办委员,跟他有些交情,昨儿下午一接到您让‘日升昌’捎来的信,晚生就去找请那个帮办委员想办法,一切都安排妥当了。让衙役们换身衣裳,就说那些行李是储掌柜的货,只用给两百两银子打发那些税吏。”
“行李先进城,我们呢,我们咋进城?”
“段老爷,崇文门那帮税吏有多难缠,别人不晓得您是晓得的。银子还是得给,不过只要给两千两。”
来京的这一路上,段大章一直在为咋过崇文门这个“鬼门关”发愁,他咋也没想到之前只通过一封信的韩秀峰竟帮着打点好了,不禁笑道:“既然一切已安排妥当,就按你说的办。”
“谢段老爷信赖!”
“应该本官谢你才是。”段大章晓得附近有崇文门税关的海巡,不想被那帮胥吏盯上,顾不上再客套,立马让随行的衙役换衣裳。
崇文门税关监督只在到任时去监督署视事一次,以后不再到署,署内一切事务均由奏派之总办委员负责。总办委员下面有两个帮办委员,其中一个就是富贵。
拢共三个官,照理说这点事对富贵而言算不上啥。
然而崇文门税关也是衙门,大清的衙门都一个样,大事小事全是总办委员说了算,富贵这个帮办委员不但说了不算,平日里还得看总办委员的那些个家人的眼色。
第一百九十四章 志行就是这样的人
为了还韩秀峰买原来那个院子的人情,富贵昨儿晚上自掏腰包请税吏们吃酒,跟税吏们全说好了,见储掌柜和余有福带着六辆大车赶到了崇文门外,立马给要好的税吏使了个眼色,然后把总办委员的家人拉去吃酒。税吏们心领神会,装模作样搜检了一番,要了两百两银子,给了一张二十两的税票,就这么放储掌柜等人带着几大车行李进了城。
韩秀峰陪着段大章紧随而至,税吏们又围着马车装模作样搜检了半柱香功夫,这才揣着段大章给的一叠银票放行,甚至连税票都没给。
段大章没想到会如此顺利,回头看看崇文门方向,笑问道:“志行,你那个朋友帮我省了两三千两,这个忙不能让他白帮,要不要给几百两意思意思?”
换做别人,韩秀峰一定会说要。
毕竟帮着省了两三千两银子,给个三四百两意思一下理所当然,而到底有没有给富贵谁也不晓得,这银子不赚白不赚。但眼前这位不是别人,而是真正的同乡,还是官做得最大的同乡。
韩秀峰一心巴结,自然不会赚这个银子,微笑着说:“不用。”
段大章沉吟道:“不意思一下不好吧,不然你以后咋求人家办事。”
“段老爷,真不用。”韩秀峰回头看了看身后,解释道:“一是他原本就欠我个人情,二来您刚才已经给过了两千两,您进京陛见的事只有他和刚才那几个税吏晓得,所以刚才那两千两他们也就不用跟总办委员的家人和另一个帮办委员分。”
段大章心想眼前这个小老乡还真是个实诚人,微微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
外官进京觐见要先去位于皇宫景运门内的外奏事处递请安折,禀报皇上他人已经到了京城,住在啥地方,等着皇上的召见,所以段大章让韩秀峰带坐在第二辆马车上的幕友先回会馆。
段大章做了十几年翰林官,对京城很熟悉,韩秀峰没啥好担心,更帮不上啥忙,干脆先回会馆安顿他的幕友和随行的衙役,并让潘二和大头赶紧准备酒席为他接风,让余有福赶紧去喊黄钟音、吉云飞和敖彤臣。其他在京同乡暂不喊,因为何恒他们要是全赶回来,一路鞍马劳顿已经很累的段大章会应接不暇。
当段大章递上请安折来到会馆时,黄钟音、吉云飞和敖彤贤已恭候多时,全站在门楼前恭迎。
段大章与黄钟音既是巴县同乡更是鲤石学舍的同窗,可以说是打小一起耍大的,久别重逢,好不亲热,以至于连吉云飞和敖彤贤都插不上话。人贵在自知之明,韩秀峰可不会傻到往前凑,见酒席还没弄好,给众人致了歉,然后去后院的厨房帮忙。
段大章一边跟黄钟音等人叙旧,一边在黄钟音、吉云飞陪同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转了一圈,回到正厅坐下,端着茶笑道:“永洸,博文,我一直以为只是修缮一下,没想到你们竟大兴土木,把旧馆整个推到重建,还建得如此气派!”
黄钟音苦笑道:“说起来惭愧,会馆翻建我们真没啥费啥心,也没出啥力,可不敢居功,这一切全是志行操办的。”
“全是志行一个人操办的?”
“骗你做啥。”黄钟音放下茶杯,指指吉云飞:“不信你问博文,博文最清楚。”
段大章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下意识问:“博文,志行接替费二没多久吧?”
吉云飞微笑着确认道:“志行这个首事是没做多久,但正如永洸兄所说,会馆翻建扩建全是志行一手操办的。倬云兄,你别看他今年才二十二,做事却四平八稳,不然顾老爷也不会那么器重他。说出来你不敢相信,会馆建成这样,包括添置这些桌椅板凳和一应用具,拢共只用掉四千多两银子,其中还包括买旧馆隔壁的院子,也就是我们脚下这个地方。”
“只用了四千多两!”段大章将信将疑。
“收捐的银钱是咋花的,新馆是咋建起来,征信录上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不信你得空翻翻征信录。”看着段大章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吉云飞又惋惜地说:“志行为人耿直,做事勤勉,可惜是个冷籍,少小时没人愿意给他具保,书念得再好也考不了功名,只能辍学去衙门帮闲,后来想想不甘心就捐了个候补巡检。这个首事是二爷逼着他做的,别人不晓得我是晓得的,他刚接手会馆时公账上不但没哪怕一文钱,反倒欠二爷几十两银子。”
“志行确实是个人才,可惜不能走正途。”黄钟音这些天没少来会馆,也觉得韩四人不错。
听两位好友这么一说,再想到进城的事,段大章禁不住笑道:“我信,这个韩志行是不错,我人还没进城他就给我送了一份三千两的大礼。”
“倬云兄,你这是开啥玩笑?”吉云飞觉得很奇怪,放下杯子笑道:“他的家底我是晓得的,他家境真的很一般。从去年来京到现在连一件新衣裳也没见他添置,平日里省吃俭用,他哪有三千两银子孝敬你。”
“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
段大章也放下茶杯,绘声绘色地说起韩秀峰是怎么帮他混进城的。
吉云飞恍然大悟,哈哈笑道:“原来是帮你省了三千两!”
“不但帮我省了三千两,我问他要不要拿几百两感谢下那个崇文门税官,他竟然说不用。你们说说,给银子他都不要,这份人情让我咋还?”
“倬云,你想多了,志行就是这样的人。”吉云飞一点不觉得奇怪,忍俊不禁地说:“志行的书虽念得不多,但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钱俊臣你是晓得的,有一次被债主找上门,志行见他可怜,帮他垫还了几十两银子,他就把一只差点被债主抢走的镯子抵给了志行,以为镯子不值几文钱不打算要了,欠志行的银子也不打算还了。后来志行发现镯子值上百两,又把镯子还给了他。”
这事黄钟音也是头一次听说,下意识问:“那几十两银子呢,钱俊臣最后有没有还?”
“还了,不过还的那几十两是志行帮他赚的润笔钱。”
“钱俊臣的字还能卖钱?”
“所以说等于没还。”吉云飞笑了笑,又说道:“最可气的是,他为了谋今年恩科同考官的差委,竟把那只祖传的镯子又拿去卖了,真是枉费了志行的一番好意。”
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战局
小老乡是不错,不过对段大章而言只是一个小插曲。
他离京太久,虽说京信和冰敬炭敬也从来没断过,但汉中府离京城太远,消息并不灵通,相比韩秀峰这个无足轻重的小老乡,他更想知道朝堂上的事。
吉云飞早有准备,甚至带来了一份笔记,段大章一开口,便忧心忡忡地说:“倬云兄,以小弟之见你回来的真不是时候。广西湖南军务未平,丰北河工漫口未合,江苏山东连降暴雨,而京畿直隶自入春以来竟缺少雨泽,南边大涝,北边大旱,真是天灾人祸全赶一块了。皇上焦劳宵旰,多次特诏求言,前几日又谕内外臣工条奏,凡有可采取者,均已见诸施行,而内外诸务因循,未能振作。著各部院大臣、九卿科道等目击时艰,自当与国同其休戚。”
相似小说推荐
-
楚氏赘婿 (百里玺) 起点VIP2020-09-10完结大楚皇帝一道赐婚圣旨,霸气的将“小昏侯楚天秀”送到军权滔天的平王府,当了...
-
回到明初当王爷 (渤海郡公) 红薯网VIP2020-08-19完结执掌三千虎卫,壮我浩荡**!饮马恒河畔,剑指爱琴西;碎叶城揽月,赏雪夏威夷;黑海之畔张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