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三七开)


 而且是在丞相诸葛亮亮时期才特别安分,因为亮亮南下南蛮,七擒孟获,威震南土。亮亮死后,南蛮便时不时发生叛乱,这极大的牵扯了蜀汉的军事力量。
 就像是江东的山越,时不时在背后煽风点火,孙权头痛的要命。
 当然,这些都是远的。就近而言,马良的汉巴分居策略,当然是有效的,双方井水不犯河水。
 但长久绝不是好事。
 至于为什么。
 我操着你听不懂的话,穿着与你不同的衣服,这便是矛盾了。
 放在现代社会,这还是一个大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族群歧视,更别说汉代了。
 而对于这件事情,关平有自己的立场。
 关平也有了策略,但还是与马良坐下来一起谈谈,集思广益。
 马良闻言楞了一下,却是没有料到关平要找他谈的事情居然是这个。但是马良这个人十分博学,有见识,对很多事情都研究过。
 马良想了想,才说道:“我这些蛮夷时而反叛,时而臣服。我认为对待这些蛮夷,只可以术驾驭,而不可信任之。”
 这便是可怕之处。
 蛮夷因为自己说的语言不同,衣服不同,而知道与汉人并非同种,汉人强大自然臣服,汉人弱小,则侵凌之。
 当然历史上也有外族对汉人忠心耿耿的存在,但那毕竟是少数。
 就像目前房陵郡内的巴人,他们担心会受到汉人轻视,所以请求巴人与汉人分居。
 目前是因为关平统治房陵,力量强大。但若是关平不在了,巴人的力量开始强大,那可能就会作乱。
 杀光外族人吗?
 不加以理会吗?
 关平的立场是中立的,融合。
 对于这些下山的巴人,夷,还有未来随着势力庞大之后,可能会面对的更多的外族部落,关平的政策只有融合二字。
 易其风俗,易其语言。
 当人们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互相通婚百年之后那也就是同一族的人了。
 所谓炎黄,本来就是指着炎帝部落,黄帝部落,在夏朝,商朝的时候,王也还都是部落首领,地盘也不大。
 真正使得汉人形成的是周朝。周王朝分封制下,将蛮夷的土地纳入版图。那些诸侯国纷纷讨伐,融合当地蛮夷,最终形成了现在汉朝的版图。
 就像是被大秦灭亡的古蜀国,巴国,巴人还有残部躲在山中苟延残喘,蜀国人已经基本消失了。
 这些蜀国人难道被灭亡了?
 其实就是融合进入了大秦,成了炎黄的一部分。
 关平想做的事情,就是融合。
 关平是个穿越者,很多想法都是与古人是不一样的。目前的目标是保住父子的狗头,有机会就消灭曹魏,东吴。
 在这个过程之中,关平绝不会只做一个古代的皇帝。
 没准我是天选之子?
 亚洲的霸主?
 帝国的皇帝,关平一世?
 有时候关平会胡思乱想一下。
 想的有点远了,就目前房陵郡来说。让巴人,汉人杂居,只是临时之举,治标不治本。
 关平脑中杂念一闪而逝,顺着这个话题走了下来。
 “季常所言甚是。”关平说道。赞同了马良对外族人只可用术驾驭,而不可信任的观点。
 随即关平却话锋一转,说道:“我写信去了新野,打算聘请你父马先生,以及十几位博学的先生一起来到房陵,准备改革我们的语言。先改革语言,再开办学校,不管是巴人,还是汉人,鼓励孩童上学。”
 二人谈话谈到这里,再一转转到了语言的问题。马良便明悟了,说道:“大人是打算让巴人与汉人在学校中融合,下一代,下下一代后,便没有区别了。”
 “是的。鼓励巴人学习汉语,学习学问。等他们有了学问之后,就会选择从政,经商。而他们走出来之后,就像是墨汁进入了大海。慢慢的巴人也就消失了。”
 关平点头说道。
 “这确实是有利于统治。如果大汉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蛮夷在境内反叛,就会少了许多事端。但很难,汉语是很难学习的,更别说文字,学问了。”
 马良赞同关平的观念,却对此事很悲观。
 “所以要改变我们本身的语言啊。我们的语言太多太杂了,河北口音,江东口音,甚至是十里不同音。我打算推广洛阳官话,用符号学习汉字。可以使得童子,快速蒙学。”关平说道。
 这便是图穷匕见了。
 关平打算照搬拼音的一套,使得全国人民喜大普奔的说上洛阳官话。
 当然汉代的洛阳官话不是普通话,甚至是与后世的洛阳话,也有很大的差别。拼音方面,需要变种一下。
 关平会让马射这帮有学问却没有才干的文官,作为教育先驱者,研究一下,怎么用拼音来解释洛阳官话。
 而洛阳官话的受众还是比较广的。士人是以多半是以做官为目的的,当官的怎么可能不会说洛阳官话?
 所以这个天下大部分的士人,都会说洛阳官话。
 只是熟练度有差别。
 有人说出来的洛阳官话很蹩脚,甚至听不懂。有的人则比较流利。
 关平也会说,说的还很顺溜。
 他现在与马良交流,就是用的洛阳官话。关平反而不会说荆州话,也不会说老家解良话。
[174.第174章 感恩戴德的人们]
 关平与马良讨论了这件事情,而对于关平所说的更容易蒙学,也比较相信。
 要知道给人蒙学,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首先是蒙师需要有耐心,然后整理一下材料,因为这个时代没有专门传授童子识字的课文。
 蒙师得自己精选材料,然后才教授童子读书识字。
 所以一般能读书识字的至少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或是本身虽然穷,族群强盛。
 家境殷实的人家可以聘请蒙师教授子弟,或是父传子。而族群强盛,由族中出资,聘请蒙师,教授子弟读书识字。
 待会读书识字之后,再去访问名师,加以深造。
 要成为士人难啊。
 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农民,要成为士人,更是难如登天。
 其次制约士人产生的,便是读书材料。竹简贵重,而且有一些记录珍贵书籍的竹简都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
 按照关平的意思是制定洛阳官话的标准,然后招募老师(马良的父亲马射等人),给郡内的人民不管是巴人,夷人,汉人展开扫除文盲运动,使得人人说汉话,行汉礼。
 这在马良这个文人看来,确实是值得的。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但是要办成这件事情,恐怕是难如登天吧。
 比当年汉高祖斩白蛇扫平天下,都要难。因为开国皇帝多的是,但是扫除文盲这件事情,却是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但是马良又比较相信关平。
 因为关平是神奇的总角童子啊,办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办成的事情。
 马良又怎么可以不相信关平呢?
 此事关平说了,马良也较为相信,也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关于此事,关平有许多筹划。
 但目前还是先等马射等人到来,研究出这个时代的拼音再说。
 关平在曲县待了没多久,等将所有山民迁徙安置在了九县之后,也就是春耕之前,关平回到了房陵县。
 关平还带走了六部山民的首领,以及山民中比较富裕有权利的人。
 关平是答应了巴人山民,巴汉分居。但关平也不至于愚蠢到让这些巴人中有影响力,有能力的人,散布在巴人村落之中,继续维持威信。
 这是一个后方隐患。
 当然关平也没有杀了这些人,关平一般很讲道理,能不杀就不杀。申家兄弟权利实在太大了,申家兄弟中申仪又是个反骨仔专业户,所以不得不杀。
 这也是特例。
 关平依照约定,将六部山民首领带回来房陵城之后,给予宅邸一座,田亩,美人,随行的比较有富裕,有权利的人,也给予了一定好的待遇。
 妥善安排。
 然后就是春耕了。
 这没什么好说的,汉代的头等大事啊。连皇帝也要象征性的参加一下春耕活动,以示自己对农业的重视。
 关平便率领马良,马谡等人,也就象征性的干了一下农活,然后便一溜烟回去太守府内休息了。
 而春耕没有发生之前,关平在整个房陵郡的影响力,已经很高。
 第一条是关平兼并了房陵三郡,自号为房陵太守,统筹九郡,然后又亲自在米粮山下杀败了王威,威震三郡。
 这是展现了肌肉,亮出了军事力量。
 人民可不会去计较关平是怎么赢的,是不是因为孙权的原因,总而言之关平是赢了。而对手乃是荆州刘表。
 在百姓心中,关平这个人很强力。
 第二条便是政令清楚明白。
 关平兼并九县,不管是调遣衙役,还是吸引山民开垦荒田,或者是干别的什么事情,都是政令明白清楚,前后有条不紊。
 别小看这个,能做到政令明白,就已经是不错的郡守了。
 正所谓“赏罚肃,号令明”。
 第三条关平虽然是兵马入房陵,但是士卒严整,对百姓秋毫无犯,百姓自然也是感激。
 第四条关平自称了房陵郡守之后,曾让功曹孙乾派人过问郡中的孤寡,老弱给予米粮,行恩德。
 又诸如给予徭役派发工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