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天下定然涌现出数以万计的才子,争相向朝廷效力。
而朝廷则只需要设计一套最严格的考试制度,将不合格的九成九以上人淘汰掉,挑选出其中最出色、最有本事的贤能之辈,为皇上所用。
没有王侯公卿举荐,也不用什么中正官举荐,一切以科举考核为准绳。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彻底废掉那些有私心的朝臣,凭借着举荐之权,徇私舞弊推选自己人上位。
由‘他举’,变成‘自举’。
皇上可以利用考试制度,尽情的从天下,挑选出最出色的人才。
臣将这套新制度,称为‘科举制’!”
楚天秀这番话一出。
顿时,皇帝项燕然愣住了。
咦~!
对啊!
自举,考核?
他怎么就没想到还有这种法子呢。
之前的“岁举制”也好,“中正制”也罢,都是在“他人举荐”里面绕圈圈,难以摆脱徇私的嫌疑。
全都改成“自举”的话,人人都能推荐自己来。朝臣们当然也没什么好徇私舞弊的了。
绕开了儒派、门阀勋贵之争,任何人都可以为朝廷效力。
再设计一个考核制度,把那些石头都淘汰掉,筛选出金子来便可。
妙!
妙不可言啊!
项燕然心头涌动着无数念头。
蔡和大太监都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小昏侯的脑子太好用了吧。
皇帝和朝臣们费尽周折都没能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被小昏侯一下给破了僵局!
“好主意啊!...不过,朕还是有些担心。儒派和门阀勋贵,都不赞同此法,竭力反对。纵然此法再好,朝堂上通不过。”
皇帝项燕然欣喜又担忧道。
这自举,显然是剥夺了儒派和门阀勋贵的举荐权。恐怕,这朝堂上又要争吵起来。
若是群臣一起联手反对,根本通不过这个方案。
“臣愿意请缨,竭力去说服他们!”
楚天秀立刻拍胸脯,马上谄媚的笑道:“臣要是说服了他们。还请皇上恩赐,让臣担任科举第一届主考官!”
“啪!”
楚天秀话刚落,脑瓜子吃了一痛,疼的眼泪都出来。
却见是皇帝打了他脑袋一个瓜子。
项燕然阴沉着脸色,“选官,这是朕的权力。你在想什么呢?”
莫非以为立了功,他这皇帝便不会杀人了么。
“皇上,听臣说完啊。
这人人自举考试,定然赴考的人数多达数千上万之众,皇上也没办法亲自主持啊,所以这科举制至少要分成四轮考试!
臣设计,分为县考、郡考、国考和殿考。
第一轮‘县考’,通过县级考试者为童生。
第二轮‘郡考’,童生有资格参加,从本郡诸县,数百数千名童生中选出前十名为秀才,允许参加国考。
第三轮‘国考’,从天下百郡的一千名秀才考生之中,参加在金陵城的统一国考,录取考分最高的前一二百人为举人,参加殿试。不论殿试结果如何,举人以上至少可为吏。
这一二百名举人,经过这层层严格的考试和遴选,定然是大楚最出色的才俊。
他们再参加最后一轮的殿试。
最后,第四轮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殿试及第者,为进士。进士排三甲名次,状元魁首等,皇上派遣为官。其余淘汰者,依然为举人,可先为吏,历练之后再为官。
臣顶多也就主持一下第三国考,从上千名秀才里挑选出一部分合适的为举人,供皇上遴选。”
楚天秀揉着脑袋,哭腔道。
皇帝项燕然的脸色,终于舒缓了下来。
原来如此!
设计四轮考试,层层选拔人才,这听起来似乎不错。
这样的话,小昏侯这个主考官的作用,顶多就是一个“中正官”。跟孔寒友、王肃担任中正官,没多大区别。
把一批贤能才干的举子挑出来,供他这皇帝在殿试上遴选。
最后的考官,决定官位的,还是他这个大楚皇帝。
“行,你去把儒派和门阀勋贵派说服了,立下大功,朕便任你为大楚国考的主考官。”
“谢皇上!”
楚天秀呲牙咧嘴,揉着脑袋,痛并快乐着,走出偏殿。
挨一记脑勺。
贼疼啊!
不过,皇帝好说好歹,总算让他担任这科举首任主考官。这是皇帝付给他的一笔知识产权费。
孔寒友、王肃和皇帝,三方都同意了,知识产权费用也都各自支付了。
他这个大楚国考主考官的位置,已经十拿九稳。
...
楚天秀离开之后。
偏殿。
皇帝项燕然有了解决之策,终于有了胃口,继续用膳,淡淡道:“蔡和,你觉得科举之法如何?”
蔡和是宫里的太监,不是朝堂官员派系里的任何一方,不掺和朝争,旁观者看的更为清楚一些。
蔡和大太监斟酌着,小心的道:“老奴也不敢妄下结论。不过,听起来,小侯爷的科举,似乎非常不错....至少比‘中正制’靠谱。
这‘中正制’,不管是哪位官员举荐出仕,定然是先举自己人,依然也难以避免‘岁举制’的诸多弊端。”
“是啊,这‘中正制’,争来争去,无非是王肃推举门阀勋贵的士子,孔寒友推举儒生。各举各家的人,谈不上真正的中正。
把举荐换成考试,不论出身派系,能者上,庸者下。
这或许,才是万世之法!
小昏侯的本事还是有的,有想法有新意。朕倒是有些颇为期待,他这主考官,会设计一些什么考题,来考核众考生的能力。”
皇帝项燕然,十分欣慰道。
当然了,在他日后看到小昏侯出的大楚国考的考卷,满脸发懵到怀疑自己人生虚度之前,他会一直感到很欣慰。
第154章.154 小昏侯,大楚科举首任主考官!
楚天秀出了偏殿之后,便去找丞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肃,将他成功劝服了皇帝的消息,告知二人。
孔寒友和王肃二位三公大臣,都是心头波澜,有些激动。
大局已定,只等在朝堂上,最后的确定了。
皇帝项燕然和众王侯朝臣们吃完晚膳,喝喝茶,歇了近一个时辰,养足了精神。
再次上朝。
已经是夜里戌时,夜色颇深。
金銮殿的各个角落,点燃了烛台上的灯烛,准备通宵达旦,商讨出一个选官的新制来。
这是皇帝的庚子新政,大楚头等大事,不能再拖下去。
“众位卿家,考虑的怎么样了?对新制,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皇帝项燕然,俯瞰众臣们,问道。
殿内,众臣们彼此相视一眼,没有三公领头表态,他们默不作声。
小昏侯和孔寒友、王肃,以及皇帝之间的密谈,其实至今仅限于他们四五个人知道,并未被公开给众臣们知道。
他们几人就是怕万一有其他人激烈反对科举制,闹起来,大费周折,提前把这件事情给搅黄了。
但是,尽管高度保密。
众王侯朝臣们还是亲眼看到了,小昏侯在金銮殿内和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肃私下秘密商议,甚至还去偏殿找了皇上,在秘密商议着什么大事。
很大可能,小昏侯在从中撮合,让儒派和门阀勋贵派彼此妥协,取得一个共识。
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以及儒派领袖孔寒友,以及门阀勋贵派领袖王肃,他们三个来拿定主意。
皇帝和两位大臣要是意见不一样,众臣们当然会争吵,闹得不可开交。
但他们三个要是意见一致,那么其余大臣们顶多提提意见,哪怕争吵,也不影响最终的决定。
此时,却见。
楚天秀立刻双手奉上,一个折子,高声道:
“皇上,臣有本上奏!”
“臣这几日苦思冥想,设计了一套科举制。
科举制,允许天下才俊自荐参加朝廷考试,无需公卿大臣推荐,以公开公平的考试,决定名次,以名次决定否录取为官吏。
科举制考试一共四轮,分别为县试、郡试、国试和殿试。
每一轮考试,遴选出其中最出色的一批,分别名为童生、秀才、举人和进士。
通过第三轮国试,方可为吏。
皇上亲自主持的殿试,所录取的进士,方可授官。
科举制的详情,尽在奏折内,请皇上过目。”
除了早就知道情况的皇帝项燕然、丞相孔寒友,还有御史大夫王肃几人,面色如常,毫无惊讶。
其余众王侯、朝臣们一听都大吃一惊,有些懵了。
怎么不是之前商讨的中正制?
而是小昏侯另外提出的科举!
科举制?
自举?
允许天下才能之辈,自荐参加四轮考试,成为官吏?
这个变化也太大了吧!
完全废掉了王侯、公卿高官的举荐之权,连中正官也不存在了,再也不受任何限制。
小昏侯哪里来的自信,众臣会支持他?
“臣,支持科举制。”
丞相孔寒友一步上前,代表儒派的利益,沉声道。
相似小说推荐
-
汉阙 (七月新番) 起点VIP2020-08-01完结 蓦然回首千年,汉家宫阙依旧!时值汉昭帝元凤三年,朝中权臣当道,外有匈奴未灭,丝路不绝如缕...
-
三国有君子 (臊眉耷目) 起点中文VIP2020-08-04完结返回汉未,变成徐州市刺史陶谦的长子,陶商。我爹是讨董诸侯之一,董卓想弄死我和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