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仙丹没成,却意外炼成了火药。
臣这份纯孝之心没尽上,却意外对皇上尽忠。臣为了助李老神仙炼丹,鞍前马后,劳苦功高,何等的辛苦啊!
可是,就是有那么一群人看臣不顺眼啊,睁眼说瞎话,散布‘天灾警示人祸’的谣言,说什么臣谄媚太后,遭天打雷劈。
他们还把文章发到《大楚邸报》,当着臣的面羞辱臣。
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臣上有君,下有父母。臣犯了错,自有皇上和父母来惩罚,需要什么鬼天罚?
臣请皇上主持公道,还我小昏侯一身的清白啊!”
众朝臣们回头一看。
这匍匐在地上哭的伤心欲绝,除了小昏侯楚天秀还能有谁!
李自然老神仙重赏之后,小昏侯终于开始反击了。
句句痛骂,骂的主相孔寒友和董贤良,都没法吭声。
众朝臣们一个个观鼻,观天,观地,浑然未闻。
这事情果然是一个大坑,还好之前没有跳下去,否则直接被埋了...他们不想沾边,免得惹的一身祸。
他们可以当做没看见,但皇帝不能不表示。
项燕然淡淡道:“小昏侯,你的功劳,朕心中有数。爵位是不能再给,赐你五十金吧。
董贤良,你有什么要说的?
你的那个什么《阴阳灾异说》,朕也看了,说什么天灾示警,奇奇怪怪的学说,可把小昏侯给骂的不轻啊。可眼下,事实确凿,并无什么天灾,更无人祸。你要给小昏侯一个交代!”
董贤良面色灰白。
他这是出师未捷,刚发表最新研究出来的学说,原本想着借此功成名就,竖立新一代大儒的威望,却遇上玄武庙雷击事件,犯下一个天大的错误。
董贤良“噗通”一声跪下,叩首道:“小臣,请罪!
小臣这学说,刚刚发表出来,并未经过实例的验证,多有失谬之处。
小臣从未抨击过小昏侯,一向视其为同道知己。
但是金陵许多读书人,打着小臣学说的幌子,攻击小昏侯,这都是小臣的罪过。
小臣百死莫赎!”
他没法辩解。
错了,就要躺下老老实实挨打。
挨完打,回头再去琢磨那《阴阳灾异说》,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错。
“哦....孔爱卿有何看法?”
皇帝项燕然沉默了一下。
他看了看董贤良,又看了看主相孔寒友。
他对董贤良这个已亥岁举殿试第二名的印象,还是挺好的。
而孔寒友新晋主相,也正是大刀阔斧,推动庚子新政的时候。
这个节骨眼,把孔寒友的弟子董贤良拿下,砍了脑袋。怕是孔寒友会在朝堂新政上,陷入极大的被动。
这对他寄予厚望,全力推动的庚子新政,无疑是带来很糟糕的影响。
“董贤良发布未经验证,不成熟的学说,在朝野中带来极大影响,极大的损伤了小昏侯的声誉,必须给小昏侯一个交代...臣请革除董贤良官职,三年不用!”
孔寒友心痛无比。
不管如何,他都要保住董贤良的政治生命。
革职三年,处罚稍弱一点。
这是阵前斩大将啊,这一耽搁,三年无法再重启为县令,董贤良步步落后,前途至少会影响长达十年。
“嗯..”
皇帝项燕然微微点头,看来也只能这样从轻处理了。若是处罚太重,孔寒友这主相也坐不住。
楚天秀眨了眨眼睛。
他的目的,是毁掉董贤良的《阴阳灾异说》,让这歪理学说无法在大楚兴风作浪。可不是把董贤良给赶跑。
革职?
董贤良要跑?
你跑了,谁帮我鞍前马后。
谁人带他杀入儒派中心去。
那第一份协议,岂不是白签了。
董贤良现在被干趴下了,但是儒派还没有趴下。
他还要借助董贤良,这个孔寒友弟子之手,亲手破了儒家“独尊儒术”的图谋。
“臣谢皇上、主相大人主持公道!”
楚天秀连忙道:“那些人虽是一群诋毁臣声誉的小人,但是臣大度,臣原谅他们了。
至于董贤良,他也是被人利用。
他既然当众承认了《阴阳灾异说》的错误,臣也不跟他计较了。虽然他做错了事,但他人还是挺厚道的。”
董贤良匍匐在地上,正等着发落呢,闻言不由懵了,错愕的抬头。
小昏侯居然主动原谅他,他不用革职三年?
太仁厚了!
跟小昏侯相比,他和众儒生落井下石,简直不是人啊!
他欠小昏侯的,不仅仅是那一份协议,还有今日的不赶尽杀绝之恩。
董贤良一念及此,不由眼眶微红。
满朝文武百官都是面面相觑,神情震动。
这跟小昏侯大纨绔的风格不符啊,他哪次出手,不是打的对手下不来台啊!
众皇子皇孙们,都被搞怕了。
谢胡雍主相就是最惨痛的教训。
小昏侯...居然决定放董贤良一马?
小昏侯这打的什么念头?
“哦。”
皇帝项燕然的眼眸中,露出一抹异色。
政治斗争,不将对手往死里打!
小昏侯的心胸居然如此宽阔?
难得啊!
要是朝臣们都这般大度,这朝堂上,也少了许多刀光剑影啊!
不过,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项燕然也不是头一次见小昏侯。
小昏侯这个金陵大纨绔,纵横金陵城十年,从来只占便宜,不肯吃半点的亏。眼前这个大亏,绝对没道理就这样算了。
小昏侯在朝堂上,已经得罪了谢胡雍和门阀勋贵派。
现在又得罪了孔寒友和儒派。
满朝上下,没个官员会和小昏侯站一起。
小昏侯要留下董贤良,打一巴掌,给颗甜枣子,多半是要留着董贤良干点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既然小昏侯不计较,那此事就此揭过!明日登邸报,董贤良向小昏侯谢罪便可。”
第151章.151 “科举制”出炉,知识产权要付费!
玄武庙雷击事件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算是解决了。小昏侯既然不再追究,此事便也过了。
接下来也是该把新制,解决掉了。
“众卿,今日大午朝,要把新制方案敲定。孔卿,你可有上奏?”
项燕然问道。
“臣有奏。
臣率丞相府,草拟了一份新制方案,建议采取‘中正制’:
以我大楚皇朝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儒,为中正官,以保证不偏不倚。
由中正官,在整个大楚百郡遴选人才,举荐参加殿试,出仕为官、吏。”
孔寒友递上一份奏章,立刻说道。
他深思熟虑的酝酿许久,依然觉得“中正制”最为稳妥,才能让更多的儒生被举荐上来,参与朝政。
这一次,因为谢胡雍前丞相的前车之鉴,“由王侯、二千石高官举荐出仕的岁举制”已经被推翻,也没有门阀勋贵派官员站出来,反对这“中正制”。
门阀勋贵派也认栽了。
行!
中正制就中正制吧!
但是,争斗并未停止。
就算采用新制,也要保证门阀勋贵派的利益,不能被儒派给一锅端的拿走。
关键,在于中正官的人选。
立刻有门阀派的朝臣站出来,道:“小臣,推荐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王肃大人,为中正官。
御史大夫身负监察百官之任,不偏不倚,方能公正不阿!换其他人,可未必能保证公正。”
“臣等附议。”
门阀派的众官员们纷纷发声。
只要门阀派的新领袖,王肃大人掌握着举荐权,依然能够保住门阀勋贵派的利益。
“且慢!”
立刻有一名御史跳出来,“丞相孔大人,乃是百官之首,为朝廷选才,他才是更合适的中正官人选!”
“不妥,丞相大人身为百官之首,已经有每年考核提拔底层百官的大权。岂能再为中正官,举荐举子入仕?”
“御史大夫也不行,身为监察官。若是举荐官员入仕,这很容易带来舞弊!”
“还是选一位在野的大儒,出任中正官,比较合适!”
眼看短暂平静下来的朝堂,顿时又吵闹成了一锅沸粥。
两派官员各抒己见,面红耳赤,不愿相让。
这一争吵,便是近一个时辰的时间。
中正官的举荐权力太大,两派显然都不肯放弃。
楚天秀都在打哈欠,他在殿内站久了,昏昏欲困。
这朝堂之争,听的是无聊透顶啊!
你说他们两派争的都是个什么劲,无非都是想把自己人举荐上去而已,哪个是真心为大楚皇朝着想的?!
楚天秀寻思着要不要站出来,要不要干脆把后世执行了两千年的“科举制”拿出来?
科举制那可是两千年的大神器,否则也不会任凭唐、宋、元、明、清这些皇朝不停的更替,却每个朝代依然施行科举。
不过,想了想。
他要是把“科举制”拿出来,自己也没捞到好处啊!
白白贡献一个极品方案,太亏啊!
这可是“知识产权”,科举制方案,可是价比真金的知识产权!
相似小说推荐
-
汉阙 (七月新番) 起点VIP2020-08-01完结 蓦然回首千年,汉家宫阙依旧!时值汉昭帝元凤三年,朝中权臣当道,外有匈奴未灭,丝路不绝如缕...
-
三国有君子 (臊眉耷目) 起点中文VIP2020-08-04完结返回汉未,变成徐州市刺史陶谦的长子,陶商。我爹是讨董诸侯之一,董卓想弄死我和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