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楚氏赘婿 (百里玺)


  “...”
  楚天秀无语。
  他有什么好怨的。
  老刘家的一个好好的帝位,被你老祖宗项羽的“鸿门宴”给坑了,那才叫冤呢。虽然为了弥补,封了一个汉王,但现在不也跟昏侯府一样倒霉。
  “别得瑟了,你们项家皇族也就西楚霸王最厉害,其他人一般般。时候不早,赶紧走吧!”
  楚天秀说着,和太子项天歌,跟着众朝臣们进入皇宫内。
  这大朝争,两派指桑骂槐,只要别骂他就行,跟他关系不大。
  当然,谁要是愿意出一个好价钱。
  他小昏侯也不介意提供一些炮火支援,只要价钱好,别说骂人了,让他骂自己也行啊!


第135章.135 祸国殃民小昏侯

  楚天秀和太子项天歌在去金銮殿,上午朝的路上。
  项天歌询问《大楚邸报》的发行情况,楚天秀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两人正热切的聊着天。
  身为太子,每日要忙着学习国政,项天歌肯定不能亲自操办邸报的细节。
  所以,这《大楚邸报》都是楚天秀一手操办。
  路上却遇到了御史大夫孔寒友和董贤良,以及御史台的一群御史官员。
  一大群御史们跟在御史大夫孔寒友身后,一个个衣冠正经,神情庄严肃穆,犹如奔赴战场一般,杀气昂扬。
  今日大午朝,乃是事关儒派在大楚兴盛的一场旷世大战。
  儒派大兴,这是天时。
  有皇帝在背后支持,他们占据了地利。
  唯独在朝堂上,御史这边人少,不如丞相府势力众,缺乏了人和。
  但无论如何,也要击破“岁举制”,从门阀勋贵派的手里,拿到至少一小半的入仕名额。
  若是此战失败,恐怕儒派官员,未来数十年都没有崛起的希望。
  董贤良袖内拿着一份奏疏,心思沉重,想着在金銮殿上如何应对这场大战,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昏侯。
  “哎呀,孔大人气色不错,大人可缺人手啊?”
  楚天秀看到孔寒友,立刻朝孔寒友挤眉弄眼,手里搓了搓手指,充满了暗示。
  价钱!
  只要肯给一个好价钱,他不吝啬加入战圈,和儒派一起战斗,抨击门阀勋贵派,火中取栗。
  “小昏侯这是年少有为,意气风发啊!老夫昨夜看了十几章《石头记》,惊为天人!老夫很看好你的文学天赋,下了朝再赐教,切磋技艺!告辞!”
  孔寒友装聋作哑,浑然不提那三份秘密协议的事情。
  楚天秀大为失望,这孔寒友这么小气,一份都不愿意签。
  那他就没办法出手,帮助儒派了。
  很快,楚天秀又遇上了丞相府的王肃副相等一行人。
  “哎呀呀,王大人!今日大午朝怕是有大事要发生。王大人可需要帮忙啊?”
  楚天秀连忙故技重施一番,各种暗示他可以帮门阀勋贵派,打压孔寒友儒派。
  当然,好处肯定是要给的!
  “朝堂险恶,小昏侯你身上的污点太多,小心被御史台抨击。还是远离这浑水为妙。”
  王肃副相眯眼笑,没理会小昏侯的暗示,甩袖而去。
  在朝堂上,门阀勋贵官员的势力何等的雄厚,占了九成以上的官员,哪里需要请小昏侯这样的外援?
  只是这小昏侯死缠烂打的功夫的确了得,又发明了一个威力巨大的《大楚邸报》。
  丞相府这边寻思着《大楚邸报》的威力巨大,也不想去招这小昏侯,就当小昏侯不存在吧。
  这朝堂大争,没小昏侯什么事。
  楚天秀见王肃副相一群官员离去,不由摇头叹气。
  他指着他们的背影,朝太子项天歌,酸溜溜道:“太子,你瞧这群大臣,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以后你要是当了皇帝,对他们别太好。你客气了,他们就不客气了。”
  项天歌似懂非懂。
  他只看懂了一点——小昏侯这是在搞投机,两边叫价。可是,御史台和丞相府两边都没人理他。
  但是,他不明白小昏侯为何如此做。
  太子心里藏不住事,直接疑问道:“小昏侯,你这是两边站队两边叫价?...这样,好像不太好吧!在朝堂上投机...很伤人品的。他们两边都容不下你!”
  朝堂上当官,不坚定的站队,却在两边搞投机喊价,这人品...绝对是极度的败坏啊!
  也就是小昏侯这个大纨绔,大楚的头号大昏庸,坏的掉渣,早就习惯了,人人避而远之。
  换成其他官员,肯定被其他官员骂死了,在朝堂上根本待不下去。
  太子项天歌感觉自己看不懂小昏侯。
  小昏侯帮他办了一份轰动大楚皇朝的《大楚邸报》,“广开言路,一绝闭塞”,把他打造成了一个广纳言路的开明太子。
  太子这段时间特别兴奋,觉得自己遇到了贤明的大臣,未来的辅佐栋梁,非小昏侯莫属!
  可一转头,小昏侯就跑去御史台和丞相府两边喊价,大搞投机。
  这...这何止是一个“昏臣”可以解释,简直是两面倒的奸臣!
  “太子,你居然怀疑我的人品?
  你怀疑我站在他们那边?”
  楚天秀奇怪的看了太子一眼,痛心疾首道:“这群朝臣,要么属于门阀派,要么属于儒派。他们两派的死活,关我屁事。
  可唯独我不一样,我孤零零一个,一心站队皇上,站在太子你这边啊!
  我可是大大的忠臣。
  毫不利己,专门利皇帝,一片赤胆忠心。
  你要是不信,去问问你父皇,这朝堂上谁最忠心,他肯定说小昏侯。
  他们才全是一群专门为了一己私利的奸臣,太子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啊!
  等到了朝堂之后,你仔细看他们的言行,仔细品他们的意图!反复咀嚼,你会发现他们太坏了。
  唉,不辨忠奸,我如此大忠,太子居然怀疑我小昏侯的人品。”
  楚天秀极度的失望和摇头。
  “...”
  太子项天歌张大了嘴吧,都听懵了。
  小昏侯站在皇帝和他这太子一边,而不站队门阀和儒派?!
  真是这样么?
  可是听着,感觉小昏侯说得好有道理啊!
  小昏侯要是不说,他这太子从来没有意识到。
  这朝堂上势力最庞大的两派的大臣,都在为他们自己而战...并没有站在皇帝和他这边。
  但是小昏侯不一样,事事为了大楚啊!
  谁才是忠心耿耿,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他这太子居然去怀疑小昏侯的人品...太不厚道了。
  登上了朝堂,一定要好好观察众大臣们一番,看看他们都在为谁而战。
  ...
  孔寒友也好,王肃副相也罢,他们走的太匆忙,没听到楚天秀对太子循循善诱的这番话。
  否则,只会痛骂一声“卧槽你马”。
  你小昏侯这张嘴咋就这么毒呢!
  对,满朝皆奸臣,就是你小昏侯是个“大忠臣”。
  岁举什么,不管了。
  今日朝堂上先联手灭了这祸国殃民的大忠臣小昏侯再说。


第136章.136 开战

  金銮殿。
  大午朝,数百名朝臣,还有勋爵们站在大殿内。
  皇帝项燕然睡了两个时辰回来,腿也不软了,精气神饱满,再次坐上了金銮殿的宝座。
  皇帝看到这满朝的老臣们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挤满了偌大的朝堂,不由甚为满意。
  太子项天歌乖巧安静的坐在金銮宝座下首的太子座上,聆听朝政,也不敢闹腾。
  “三公赐座!”
  “今儿惊蛰,春雷乍响,万物复苏,是个好日子啊!诸位爱卿,积极献言献策。”
  项燕然俯瞰着众朝臣们,淡淡说道。
  谢胡雍丞相、李荣太尉、御史大夫孔寒友被赐座,在金銮殿朝堂最前面。
  其余文武公卿、勋贵,济济一堂,却是尽皆沉默,针落之声可闻。
  围绕着“岁举制”,两派官员已经争执了半个月之久。在这件事情面前,其它政务都无足轻重。
  众臣皆知,这场大午朝定然爆发一场门阀和儒派的大战。
  为了争夺举荐之权,双方都会全力以赴。
  越是大风暴来临,越是安静而死寂。
  朝堂大战,犹如战场上的排兵布阵,谁冲锋陷阵,谁是中军,谁是诱饵,谁来掩护,都极为讲究。
  没有号令,谁不敢轻举妄动。
  按理,都是三公领衔率先上奏疏,但这一次他们全无动静。
  董贤良头一次参加午朝,却卷入这大朝争之中,心中忐忑。
  可是,谁让皇帝点名,让他上阵呢。这是逼着他,逼着他老师孔寒友,尽快拿出战果来啊!
  董贤良硬着头皮,第一个上奏疏,冲锋陷阵,“皇上,小臣秣陵县令董贤良,奉命入朝,请求上奏!”
  “准!”
  “小臣位卑言轻,本无权在朝堂上发言。
  但因为岁举一事,朝堂争执,旷日持久,当尽早解决。
  小臣为庚子年岁举,殿试优等乙名,斗胆建言,献《举天下贤良策》!”
  “凡欲谋良政者,必先谋良人。”
  “我大楚贤良之辈,杰出者众,遍布朝野内外。十万儒生,欲报效朝廷,却苦无门无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