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原本激烈抵抗大西军进兵的巴蜀之地,抵抗烈度立即下降,许多原本拥兵自重的将领也都很归附于成都,在地方组织团练生事的士绅也多数前往成都担任高官。
  巴蜀粗定,张献忠的天国梦终于实现大半。安文思也在巴蜀粗定以后,给罗马教廷写了这样的一封长信:
  我们无意说大西军人人都是改信基督的人,但我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得知,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对《圣经》要义有一个说得过去的正确观念。他们向我们背诵了基督教书籍的一些段落,《圣经》真理和赞美诗。
  他们的士兵看上去要比政府军强壮和健康得多——当然现在大西军,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新的政府军,政府完全仰赖天王爷生存。据我们所知,他们已经占据了中国大约三分之一的版图,而且很快还会占据更多的土地。
  这场革命将会获胜,除非我们看走了眼,和所有对天王的勇猛无畏有所了解的人一样,我深信在两三年内,大半个中国将会在他们的统治之下。
  人们有过许多关于大西军残酷行为的传说,但这种指责是虚构的。我们没有看到一点故意破坏的迹象。不错,他们杀人,但他们必须杀人,否则便会被人杀。他们放火,但就我们观察所及,他们放火总是为了自己。
  必须承认,天王的教义并不十分正确,但只要给我时间和机会,我会努力去改正它。我告诉他,我是根据《圣经》前来传教的,并以《圣经》作为我信仰和行为的唯一准则。关于这一点,他多少有些异议,但并没有表示否决。
  他们将胜利归功于天父的看顾,将失败视作天父对他们的惩罚。上帝与他们同在,不是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作为一位严苛而又无情的君主,而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上帝,他温和地关注着他们的一切,并亲手领导着他们。
  尽管他们对基督的神性似乎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观念,但他们常说基督是为了替全世界赎罪而死的。他们认为他是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尤其认为他是上帝的使者;这也正是天王张献忠自称是基督兄弟的原因。
  他并没有认为他本人具有神性;他的想法或许是,救世主是上帝最伟大的使徒,他本人则是第二个。
  关于这一点,以及关于圣灵的教义,他需要加以启迪。如能使他相信基督是神也是人,他就会幡然醒悟,或许会抛弃他的错误。这些错误的渗入并不令人感到惊讶;相反,倘若是另一种情形,那么,这将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在民众中所传播的宗教知识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首领们的宗教知识虽然不很深奥,但却是较为广泛的。
  他们怀着深切地感激之情,提到当他们人数极少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所获得的拯救,并把他们的一切胜利都归功于上帝……


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

  崇祯十六年五月初,南阳一带的暴雨天气,来得较往年早了许多。但对种植庄稼的农夫来说,这无疑是一条特别好的消息,特别是在南阳府南面一些和德安府接壤的地方,这些地方在精力旺盛的前任德安府府尹陈可新努力下,也全部完成了营庄制的土地改革。
  佃农的压力和负担大大削弱,耕种土地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远超过往。
  很多被大顺军抚集回土地上的流民们,还能够用相当低廉的价格,向大顺军租赁耕牛、农具、种子。
  康大眼是辽东的土著人士,他的老家在辽阳,努尔哈赤作乱的时候,康大眼的父辈被迫成为难民,逃入关内。
  本来朝廷推行辽人守辽土的政策,这些辽东难民大多可以进入东江军和关宁军里当兵,吃一份皇粮。可惜康大眼父辈浮海投奔了东江镇,东江覆灭以后,康大眼自己不愿意做八旗兵的包衣奴才,抓住一块木板居然渡至山东。
  可惜这时候明朝已经内忧外患,根本无力安置他们这些难民。结果康大眼就成为了居无定所的难民,跟随流民潮,从山东一直游食到河南。
  直到闯军横空出世,平定中原,开辟三楚,李来亨又大力召集流亡,恢复豫楚之间的生产。康大眼才在陈可新推行营田新法的时候,得益于此,获得了一块可供生存的土地。
  在桐柏县县城外面,有一颗大枣树,就在西山附近,被天雷劈去了一半,主干已枯死,旁枝却长得生气勃勃、欣欣向荣。
  康大眼听本地人讲,当年左镇一个将领驻军在桐柏县的时候,残暴成性,把无辜的老百姓捉来,一个个吊死在枣树上,一天要吊死好几十个。他自己在树旁饮酒作乐,看得十分过瘾。后来天网恢恢,他终于逃不出老百姓的手掌,被闯军活捉,也是绑在这棵树上,连人带树一起烧死。
  现在树干烧焦的一边,隐隐还可以看到他的血痕。
  本地人提起这件往事,都义愤填膺。可康大眼却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一条吊死几十个人,真的很可怕吗?
  他在辽东亲眼目睹一天上万平民百姓,都被建奴屠杀的场景。与之相比,桐柏县外一颗大树里隐藏的血泪历史,好像确实小儿科了一些。
  本地的乡民哼了两声,又不服气地争辩了几句话。因为骤雨连绵,大家也不便出外干农活,就都聚在本县捕盗使训练民兵的校场草棚里,聊着一些过往的琐事和闲话。
  康大眼坐在草垛上,他看起来又老又瘦、又干又瘪,仿佛油水已全部刮光,鲜血也完全被抽去,但其实不过三十岁上下。
  长年累月的流亡生涯蹉跎了他的面貌,只是在桐柏县安居的这约一年时间里,康大眼渐渐觉得鲜血、精力,都回到了他的身体里面。充沛的饮食也让康大眼的身体变得健壮了一点,好像是西山那颗大枣树,突然焕发青春,霎时间就变得枝叶茂盛、红花缤纷,好象马上就会结出又酸又甜的果实,令人馋涎欲滴。
  坐在康大眼对面的另一个乡民,他是本地人,听这人自己吹嘘,好像是从前熊耳山山寨里的一名寨兵,后来被小李王——啊不对,按照捕盗使的说法,应该是随侯侯爷了。
  总之这人是参加过小李王的军队,后来打仗落下了残疾,才跑来桐柏县种地,顺便在农闲时帮着本地的捕盗使料理民兵训练之事。
  这人把烙饼和夹肉蒸饼都铺到桌上,问康大眼吃不吃。康大眼本想拒绝,可是肉味太诱人了,他实在忍不住,还是取了一块蒸饼来吃。
  “听说北面又要打仗啦!”乡民和康大眼聊到北方局势的变化说,“我的老上峰,现在正在裕州的李都尉,他已经带兵启程,听说连南方……就是随州那里,也是处处招兵买马,将要派大兵北上呢。”
  康大眼对北方局势的风云变幻有些感兴趣,他是辽东人,心里到底隐藏着一个打回老家去的幻想。大顺军和明军截然不同的作风,还有这一年来桐柏县的风调雨顺、物阜民丰,都让康大眼产生了更多想法。
  他自己一个人喃喃道:“好像自打小李王定了湖广以后,就再没见过什么大旱水灾……你说这巧不巧的?莫不是小李王真通法术?”
  那一位曾在熊耳山打过仗的乡民听到这里,马上故作神秘道:“嘿嘿,你这就不知道了吧!你知道龙沙谶吗?熊耳山、伏牛山里,可都传说咱们的小李王是地仙下凡嘞!
  不是地仙的法力,怎么会大顺军一平了中原,便风调雨顺起来?”
  其实崇祯十五年、十六年,本来就是明末难得一段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的日子。这正预兆着困扰了晚明许多年的小冰河期和极端气候,正在渐渐走向另一个更加安定的周期里面。
  只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十五年、十六年时期的明朝朝廷,在各种打击下,已经没有任何行政资源可以调动民力。好转的天气没有延续明朝的命运,反而使得大顺军得以立足,积攒资源,并在崇祯十七年终于摧垮了崇祯皇帝的中枢朝廷。
  现在,明朝正比历史上更早瓦解,大顺军同样从这两年较为温和的气候变化中获得好处。
  营田新法的改革释放了久被压制的佃户生产积极性,配合着气候的好转,从随州到九江,自汉水到洞庭湖,更兼且扩大至中原的范围,到处是青葱万里、生机勃勃的一派气象。
  嘶——
  草棚外骤然传来了战马的嘶鸣声,康大眼吃了一惊,和他闲聊的那位乡民则已经不顾大雨,飞快跑到了草棚外面,惊呼道:
  “李都尉!”
  李好头戴一顶斗笠,他带着六七名同样戴斗笠、披蓑衣的骑兵立在雨水之中,不一会儿,又皱起眉问道:
  “湖广来的援军,还没有走出桐柏山吗?”
  人们这才明白,原来从裕州过来的这位李都尉,是专程到桐柏县附近迎接湖广援军的。
  看来北方的战事确实十分紧急,不仅是西北和中原在做全面的动员,连湖广都调集了许多兵马,将赶赴北面战场。
  这会是一场直抵幽燕,恢复辽左的大决战吗?
  想到辽东的老家,康大眼那颗已经沉寂、干涸了很多年的心,又火热了起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