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俺答汗简直气得火冒三丈,十万匹,你怎么不去抢啊!
问题,人家还真抢,只要他不率部躲入瀚海,人家随时都有可能来抢!
卧槽尼玛啊,你个小兔崽子,以后不要落本汗手里,如果落本汗手里,本汗绝对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他心中暗骂了一阵,略微平复了一下怒火,这才便秘般的道:“杨大人,我们压根就没十万匹战马啊,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杨聪无所谓的道:“那行,还是按原来说的,第一次赔付五万匹,然后每年赔付一万匹。”
你家伙也太张狂了吧?
说了半天,跟没说一样,你真当本汗怕了你不成?
俺答汗忍不住怒道:“杨大人,你这是逼我们躲入瀚海以后再卷土重来吗?”
杨聪依旧无所谓的道:“大汗如果想去尽管去,本官也拦不住是吧。”
啊呀呀,气死我了!
俺答汗下意识抬起手来,准备拍桌子翻脸,但是,一看到杨聪那副淡定的模样,他又犹豫了。
这一翻脸,可就没得谈了,他唯有率部躲入瀚海,到时候,鞑靼部还能留下多少人,他心里没一点底,甚至,就连他自己能不能活着出来他都没底。
他抬手愣在那里,拍下来也不是,不拍下来也不是,整个人都陷入呆滞中。
这家伙,看样子还得加点料才会屈服。
杨聪见状,突然对着后面招手道:“望远镜。”
一旁的亲卫闻言,连忙摘下挂在身上的望远镜,恭敬的递给他。
他直接将望远镜递到俺答汗跟前,淡淡的道:“大汗,你不妨看看这个。”
俺答汗闻言,莫名其妙的接过望远镜,拿在手里看了半天,根本就不知道杨聪是什么个意思。
杨聪一拍脑门,尴尬的道:“这个东西是看远处用的,你将双眼凑到小的那头,然后举起来,对着远方看便行了。”
俺答汗闻言,好奇的将双眼凑到望远镜小的那一头,举起来往远处的明军方阵一看。
这一看,他惊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这这这,这东西竟然能将远处的事物看得一清二楚!
杨聪见他惊讶的模样,连忙趁热打铁道:“大汗,我们大明可不止有火枪和火炮,像这种辅助战斗的东西还有很多,你觉着,就凭你手下的骑兵,还能战胜我们明军精锐吗?”
俺答汗看着望远镜中如树林般挺立的火炮和密密麻麻的火枪,心中不由一片冰凉。
明军的装备着实比他们厉害太多了,骑兵根本就无法取胜啊,除非他们能有跟明军一样的装备。
问题,火枪和火炮他们压根就不会造啊,这什么望远镜,他更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是什么个东西。
他愣在那里看了半天,这才放下望远镜,颓然道:“行吧,就按大人说的来,只希望大人能如约开通马市,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粮食。”
嘿嘿,粮食管够自然是没有问题,不过,却要拿牛羊马匹来换,以后,你就老老实实给我们大明当马夫吧!
合议终于成了,杨聪还学后世列强般把条款全列了出来,以为凭证。
俺答汗这会儿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屈辱的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这也算得上是大明签订的第一份条约了,史称《永庆合议》
第一四三章 新政
西北的边患终于解决了,大明从此四海升平,按理来说,杨聪这个时候也该停下来歇歇了,但是,他回京之后却又遇到了一个更为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按他的理解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是,很多人却不这么认为。
那么,京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很简单,张居正想全面推行新政,内阁首辅张邦奇表示还有待考虑,内阁大学士徐阶表示有欠考虑,内阁大学士毛伯温表示我不发表意见,你们自己考虑!
也就是说,对张居正提出的新政,其他三个内阁大学士没一个赞成的,徐阶甚至还委婉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张居正没了办法,只有来寻求自己恩师的支持了。
杨聪手拿张居正编写的新政概要,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张居正提出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条鞭法”,这“一条鞭法”其实不能算是“新政”,因为嘉靖朝的时候内阁首辅桂萼就推行过“一条鞭法”,只是效果不怎么好而已,其后,慢慢就被人给废止了。
这“一条鞭法”明明是能让大明脱胎换骨的好办法,为什么效果会不好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一条鞭法”触动了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的利益,而这些人代表的则是整个大明的统治阶层,你敢动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阻扰。
换句话说,推行“一条鞭法”就是与整个统治阶层为敌,不说效果好不好,能不能顺利推行都是个问题。
这一点,从其他三个内阁大学士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张邦奇是委婉的表示,这东西还是算了吧;
徐阶是委婉的表示,这东西不适合推行;
毛伯温是委婉的表示,这东西我不参与!
这一点,也通过历史证明了。
桂萼是推行了不到一年便精疲力竭,无奈告老返乡,历史上的张居正是推行了十年,累死任上,然后被整个统治阶层清算,后人全部遭殃!
那么,这“一条鞭法”到底改变了什么呢,竟然让既得利益集团如此的痛恨。
这个就有点复杂了,张居正光是个概要就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杨聪也是看了半天才看出个大概来。
这“一条鞭法”说白了就是税赋制度改革,其核心就是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到一起,折算成银两统一征收。
这样做貌似只是换了一种税赋的征收方法而已,为什么会触动统治阶级的利益呢?
这个就要说说大明以前征收税赋的方式了,明朝前期和中期的赋税主要由田赋和徭役两个部分组成,另外还有盐税、茶税等杂税,不过,那些都不是重点。
明朝前中期的税收税收以田赋为主,按田地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实物缴纳,夏秋两季各收一次。
徭役方面,只要是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都要负责里甲、均徭、杂泛三种徭役。
至于盐税、茶税等杂税就不说了,那些都有专门的衙门负责征收,跟田赋和徭役其实是分开算的。
明朝的税赋其实并不重,比如说田赋,标准是二十税一,也就是说你种二十亩地只要拿一亩地的收益来交田赋便可以了,其他徭役什么的那都是不需要钱的,你出劳力便成。
那么张居正为什么要改变这一切,推行“一条鞭法”呢?
难道,他想与民争利,剥削老百姓!
不,恰恰相反,他是想与官争利,减轻老百姓负担,同时增加朝廷的收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简单,因为经过将近两百年的发展,大明很多东西都已经变质了,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拼命利用这种税赋制度压榨老百姓,为自己谋利。
比如说田赋,二十税一的确不多,但是,交的全都是老百姓,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等统治阶层基本上是不用交的,因为他们可以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免税,而这回儿大明有大半的土地都被统治阶层给兼并了,这些土地都不交税的话,大明税赋等于就少了一大半。
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中就有专门针对这一现象的办法,因为“一条鞭法”推行的基础就是清丈土地。
光是这一点,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等统治阶层便受不了,他们手里的地基本上都是不用交税的啊,他们都变着法儿让自己的土地消失在大明的税赋系统中了,你这突然来个清丈土地,不是让他们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又比如说徭役,可别小看这徭役,里面的猫腻多着呢,涉及到的利益更是不胜枚举。
最简单的,老百姓手里大半的土地都被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等统治阶层给兼并了,这些人总不可能自己去种地吧,他们是不是还得请人种地才能产出粮食来?
这请人又分很多种,普遍认为,他们请的大部分都是佃农,也就是租了他们的地,产出粮食之后交出大半给他们的那种。
其实不然,有很多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慢慢都不请佃农了,因为太费粮食了。
佃农就算要求再低那也得养活一家人,而一家佃农最多也就能种百余亩地,一家人一年吃都要吃掉十多亩地的粮食,那可都是钱啊!
那么,怎么把这钱省下来呢?
很简单,利用徭役强迫老百姓给自己种地啊,服徭役那可是免费的,甚至连饭都要自带!
这徭役又分里甲、均徭、杂泛三种,其中里甲的徭役基本上都掌控在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手里,均徭和杂泛虽然都掌握在官府手里,那也没多大关系,只要塞点钱,还不是能让老百姓乖乖给他们种地。
这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
老百姓手里的地原本就不多,但是,他们一年到头却没多少时间打理自家的田地,因为他们得服各种各样的杂役,真正到了耕种的季节他们基本上都要把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的地全种完了才能来种自家的地。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日日生) 起点VIP2020-05-31完结靖康前夕,大宋歌舞升平,汴梁春风糜烂。穿越到一个远近闻名的守正君子身上,杨霖走到哪都...
-
大魏王侯 (淡墨青衫) 纵横VIP2020-03-30完结没落王侯世子徐子先重生于王朝末世,奋而自救,最终临大位,成魏主。后世记,大魏之主的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