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富家子 (星辰玖)


  这个问题的确相当的严重,徐阶闻言都愣住了,他可不是那种“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浑人,他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也想大明朝能繁荣昌盛下去。
  永庆闻言,那更是吓的眼珠子都快鼓出来了。
  亡国!
  哪个皇帝想啊?
  他连忙问道:“恩师,那我们如何是好啊?”
  杨聪把脸一正,坚定的道:“太岳推行一条鞭法正是一个好机会,一个革除恶习的好机会,重新丈量土地,让那些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把侵吞朝廷的税赋全吐出来,这样做的确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是,他们也就能反对一下而已,还不至于造反,我们只要着力惩治几个真正的贪赃枉法之徒,这股歪风邪气便会被压下去,到时候,朝廷的税赋收入必定越来越多,大明也必定越来越强盛。忍得一时之痛,免去百日之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他这话一出,永庆顿时忍不住击掌赞叹道:“对,就这么办!”
  徐阶不吭气了,他只是不想引起朝堂内斗而已,如果不斗上这一回大明便有亡国之祸,又另说了,内斗和亡国孰轻孰重他还是分的清的。
  张邦奇和毛伯温就更没话说了,他们本就是中立派,当然是谁有道理便听谁的。


第一四七章 缺钱
  杨聪一番话如同暮鼓晨钟一般,敲醒了徐阶和张邦奇等人,如果让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继续侵吞国家税赋,大明还真有可能走上亡国之路。
  这结果当然是他们不愿看到的,谁都不想大明走上亡国之路。
  所以,他们纷纷表态,全力支持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同时以此为契机,打击那些损公肥私的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让他们把侵吞的国家税赋全吐出来。
  新政一出,大明朝野上下的确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浪,很多朝堂官员甚至地方官员纷纷上奏,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抨击张居正,恳请永庆中止新政。
  可惜,永庆压根就不为所动,以张邦奇、徐阶和毛伯温等为首的清流也纷纷表态全力支持张居正,新政在这些人的支持下根本就无法撼动。
  至于张居正本人,那就做的更绝了,他很快便上奏永庆,请迁海瑞和杨继盛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个负责巡按西南和东南八省一京,一个负责巡按西北和东北八省一京,专门巡查新政的执行情况,但有阳奉阴违甚或不作为者,一律革职查办。
  这一下,更不得了了,以张居正为首的革新势力和以官宦世家为首的守旧势力顿时势如水火,双方你来我往,斗的不亦乐乎。
  当然,有永庆和清流的支持,以张居正为首的革新势力一开始便占据了明显的上风,以官宦世家为首的守旧势力顶多只能算是垂死挣扎而已。
  正是这个时候,杨聪又来到了乾清宫中,正式求见永庆皇帝。
  永庆对于这个恩师那的确是没话说,用言听计从来形容都不为过,如果杨聪愿意,哪怕他天天来乾清宫,什么事都要求永庆按他说的办,永庆估计都不会有什么意见。
  可惜,自从永庆当上皇帝之后杨聪便很少来找他了,乾清宫,杨聪都没来过几回。
  这恩师好不容易来一趟,永庆自然是欢喜异常,他当即便丢下手中的毛笔,直接跑到御书房门口将杨聪迎了进来,并亲自为杨聪搬来了椅子,请恩师坐下,这才爬回龙椅,兴奋的道:“恩师,你可算是有空来教导学生了,这些天,朕的头都大了,师兄他们和那些个贪官污吏斗得可凶了,朕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说罢,他直接捧起一叠奏折,献宝似的道:“恩师,你看,这些都是弹劾师兄他们的,你说,朕是留中不问呢还是直接训斥他们一顿呢?”
  杨聪见状,不由摇头苦笑道:“这些奏折,张大人、徐大人和毛大人他们都写好票拟了吧?微臣以为,这几位大人还是相当之公允的,皇上直接按他们的票拟去处理就行了。微臣这次找皇上也不是为了这事。”
  “噢?”
  永庆闻言,悻悻的放下手中的奏折,随即又好奇道:“恩师,那你来找朕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呢?”
  杨聪沉吟了一下,这才一本正经的问道:“皇上,您可曾想过,严嵩府邸中搜出的白银为什么那么少呢?”
  严嵩府邸中搜出的白银其实不算少了,好几百万两呢,这会儿,整个大明,能有几百万两资产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几百万两已经算是很恐怖的了,不过,相对于严嵩贪腐的总额来说,几百万两的确不算什么,因为其他古玩字画和田产商铺等加起来足足值好几千万两。
  这个问题,永庆还真没考虑过,光是查抄严嵩府邸就让他赚了好几千万两,他兴奋的差点没疯掉,又怎么会去想抄出来的是白银还是古玩字画又或者田产商铺呢。
  他颇有些尴尬道:“这个朕还真没注意。”
  杨聪紧接着又问道:“皇上,您可知道,我们大明现有耕地多少?”
  永庆闻言,连忙献宝似的道:“这个朕知道,按太岳师兄最新的清查结果,我们大明足有耕地九百多万顷。”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一本正经的算道:“九百多万顷就是九亿多亩,按每亩每年平均产两石粮计算,那就是将近二十亿石,再按两石粮一两银子的均价计算,那就是将近十亿两,皇上,您知道我们大明现在有多少制钱又有多少银子吗?”
  这个永庆哪能知道,又不是天下所有的钱都在朝廷手里,要知道,就算是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朝廷的税赋收入一年也才四百多万两。
  他又有些尴尬道:“这个,这个,朕不是很清楚。”
  杨聪继续一本正经道:“皇上不清楚很正常,其实,微臣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微臣大致估算了一下,这会儿,整个大明的银子决计不会超过三亿两,至于制钱,决计不会超过一亿贯,也就是说,按一贯抵一两白银计算,整个大明这会儿市面上流通的钱还不到四亿两。”
  四亿两!
  永庆忍不住惊呼道:“我们大明有这么多钱?”
  杨聪闻言,不由摇头苦笑道:“皇上,您认为四亿两很多吗?要知道,大明光是每年产的粮食就价值十亿两左右,还有茶叶、瓷器、布匹、铁器、食盐等等等等,各类货物加起来,最少值一百亿两!如果再算上田产、矿山、商铺、房舍、牛羊马匹,甚至是轮船、火龙车等等大宗物件的价值,几百亿两估计都打不住。”
  几百亿两!
  永庆不由咋舌道:“我们大明这么有钱的吗?”
  杨聪缓缓点头道:“要认真算起来,我们大明的确就是这么有钱,不过,说到这个钱,光口头上算是没用的,得有足够白银和制钱在市面上流通,去证明这些东西的价值才行。要不然,大家光知道喊价,却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买,那也是假的。就好比从严嵩府邸抄出来的古玩字画,价值的确是超过了一千万两,但是,那也得卖出去才是一千多万两,要是没卖出去,那也就是一堆玩物和废纸而已。”
  这个?
  永庆闻言,皱眉沉思了半天,依然搞不清恩师杨聪是什么意思。
  他略带羞愧道:“恩师,学生愚钝,你说的这些是什么意思啊?学生听不明白。”
  不明白,很正常,这年头还没几个人能搞明白这个问题呢。
  杨聪耐心的解释道:“微臣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我们大明缺钱,相当的缺钱,您想想啊,要是几百亿的货物有一成在市面上流通,需要多少钱?那可是几十亿两啊!我们根本就没这么多钱,所以,这生意不好做啊,就好比那些古玩字画,没有钱,这货物还是货物,很多时候大家都只能以物易物,这么做生意是相当麻烦的。”
  这意思就是说,大明缺钱咯?
  当然,这个缺钱的意思并不是说大明穷的叮当响,什么都没有,而是说,大明没有足够的白银和铜钱在市面上流通。


第一四八章 白银之战
  大明缺钱?
  整个大明都缺钱?
  这个问题,年轻的永庆着实有点难以理解,甚至,就连史书上都没这种说法。
  大明会缺钱吗?
  要知道,整个大明朝廷一年的税赋收入才四百多万两好不好,流通的白银和铜钱将近四亿两,大明会缺钱?
  再说了,这年头买东西不一定要用钱啊,用粮食什么的也是一样的。
  永庆有些难以理解道:“恩师,这以物易物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吧,为什么一定要用钱去买呢?”
  他这话的确没问题,这年头,以物易物的多了去了,比如,农村里面,拿几个鸡蛋换点米,又或者拿袋米换匹粗布,又或者拿点米去换点肉什么的,再正常不过了。
  毕竟不是每家都有银子,甚至,家里没一个铜板的农户都不在少数,拿粮食去换东西的多了去了,也没见谁说不方便啊。
  这个问题,如果只局限于个人生活所需,那自然没多大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大宗物品交易,那问题就大了。
  杨聪不慌不忙的举例道:“苏州府的布庄和绸缎庄特别多,皇上应该有所耳闻吧?这会儿,仅苏州一府,每天产出的棉布就达数万匹,另外绫罗绸缎和丝绸什么的也多达数千匹,也就是说,光是苏州一府,每天产出的棉布、绫罗绸缎和丝绸加起来就价值十余万两,一年下来,那最少也是四五千万两。就这,还只是织布这一项,苏州府可不光只有布庄,其他诸如茶叶、铁器什么的出产也颇丰,如果苏州府出产的所以货物全算上,一年一亿两都不止。而整个东南也不止苏州一府,东南五省一京加起来足有上百州府,这上百州府一年又需要多少银子流通呢?皇上所说的以物换物没什么问题,那是指个人生活物品的交易,这大宗物品交易可就不能以物换物了,用一袋粮食换一匹粗布还可以,如果是一万匹呢,难道拿一万袋粮食去换?如果是十万匹呢,难道拿十万袋粮食去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