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朱高煦在一把椅子上坐下,又向齐泰招手,然后便将一只水壶放到了炉子上。茶几上放的茶具,齐泰一眼就辨别出、是功夫茶的物什。
  他依言在对面坐下,说道:“臣来沏茶。”
  朱高煦笑了一下:“你来。”
  这地方倒也巧妙,无须说甚么“但说无妨,恕你无罪”之类的话,光是这种和气的气氛,便冲淡了拘谨的等级礼制。
  “臣刚考中进士那几年,家中便放过贷,获取过典押的土地。”齐泰一边说话,一边摆弄着茶具。
  朱高煦点了点头:“估计朝中的官员、大多都干过这种事,没甚么稀奇。”
  齐泰道:“士绅放贷,着实更加容易。
  照太祖成宪,县官不准下乡扰民;洪武末,朝廷也不太管这种事了,然而官员并不愿意轻易出城,规矩依旧。县官要见乡民,便发朱砂牌票,命令胥役下乡传召。于是乡民几乎不与官府直接打交道,除非发生命案等严重事件。
  乡间主要靠耆老治理,土地归属往往也通过耆老作证,借贷典押、甚至连字据也不用立。耆老本身就是乡绅、大族长辈,注重人脉名望,多与当地有功名的士绅关系良好。如此保证借贷、典押履行;只有士绅才敢大量放贷,而不担心欠债的人抵赖。
  且有功名的人,名下土地只需纳粮,不用徭役,常能庇护佃农逃避徭役。这也让农户更愿意将土地、向士绅典押。我朝开国数十年以来,户数必有增长,然承担徭役的农户却未增加,便是大量土地逐渐兼并的结果。”
  齐泰稍作停顿,继续道:“若是朝廷钱庄、大商帮钱庄,忽然放出低息借贷。臣的估计是,土地兼并的情况不仅不会得到改善,还会更加剧烈。
  本来士绅受限于资金不足,只能缓慢积累本金;而有了钱庄的低息借贷,资金流入士绅手中,他们便会用那些钱去继续放高利贷。因为百姓目不识丁,仍旧只能从耆老、士绅手里借钱。”
  水壶里的水已经沸了,齐泰暂且没有再吭声,他提起水壶,沿着紫砂壶的壶壁冲了下去。他的手法挺娴熟,一气呵成,让人看得赏心悦目。
  过了一会儿,齐泰开始用第一冲茶、洗茶杯。他再次开口道:“不知圣上有无了解、宫中各项开销的小节。圣上日常一餐四菜一汤,若精算其成本,比其京师的高档酒楼价格、贵十倍不止。内库支付的各项用度,也同理于此。
  尝若京营、各地屯军的各项用度、诸衙门所需,用钱统一采购分配;恐怕上下其手,其价格之高、难以估量。户部每年拨付现钱之数目巨额,必令人震惊。
  变法过于激进,可能演变为党争。新旧两党为了抵制对手攻讦,定结党自固。到后来没有人能顾及、诸政是否符合实际,而只顾党同伐异。各自争利,一般乌黑。国家之害,难以收拾。”
  齐泰呼出一口气,这才端起小杯,双手递了过来。
  俩人暂且停止了说话,朱高煦也捏着茶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齐泰自己也端起了一盏,放在鼻子前闻了一下,瞧了瞧茶水的颜色情状,然后分三口陆续喝光。
  “讲究。”朱高煦看了他一眼。
  齐泰道:“臣是班门弄斧。”
  朱高煦放下茶杯,说道:“那天蹇义说‘钱币在诸衙反复经手,或有奸人钻营谋利,至贪墨成风’,正与齐部堂之言吻合。”
  齐泰道:“蹇义历经五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武德),对大明官场了如指掌,乃稳重之臣,可惜这等人可能有顽固守旧的问题。”
  朱高煦忽然道:“齐部堂是支持变法的。”
  齐泰愣了一下,抱拳道:“圣上乃明主,既有励精图治赈济苍生之宏图远略,臣怎能不尽辅佐之责?”
  朱高煦点了点头,“夏元吉认为你属于汉王府故吏,常常仍旧愿意找齐部堂商议事宜,正因夏元吉认为你有持重、认清现实的一面,可以沟通。朕也需要齐部堂从中调和,不至于让好事变成祸害国家的党争。”
  齐泰转忧为喜,抱拳拜道:“圣上英明!”
  朱高煦问道:“朕也是个可以沟通的人,是吗?”
  齐泰道:“圣上当政,庶民之福。”
  朱高煦沉声道:“朕非侠客,并不会劫富济贫,最终目的也不是剜肉补疮;那样做于事无补,只是在做梦,有悖常理。齐部堂应让朝中诸公,相信这一点。”
  齐泰一边点头,一边思索着朱高煦的一席话。
  “事情确实有点难办,但不能就此停滞不前、畏手畏脚。大势难得,莫负机遇。”朱高煦的声音又道。
  齐泰起身,向朱高煦作揖深鞠:“臣愿竭尽所能,为圣上谋。今日叨扰圣驾许久,臣请告辞。”
  朱高煦忽然道:“中秋节快到了,齐部堂佳节快乐。”
  齐泰愣了一下,忙作揖道:“臣谢圣上恩典,愿与圣上同乐。”
  ……没过几天,中秋节如期而来。住在会同馆的日本使节毛利贞长等人,也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他们参加了下马宴之后,每日便几乎无事可作,清晨一大早便出来游览了。
  大明国对待外国使节,显然与日本国不同,有司官府除了供给日常用度、安排典礼,便不怎么管他们。毛利贞长等可以在京师随便走动,这也让他们安心了不少;但他也觉得好像被遗忘了似的,有一种被冷落的感受。
  皇城附近的街边,许多贩夫走卒很早就开始占地盘,摆放的货物以宫灯为噱头,又有各种丰富的手工制品、五花八门看得人目不暇接。
  天还没太亮,街巷中已经人来人往、极尽繁荣,笼罩着薄雾的空气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面点香味。每条街都有官铺,今日还多了一些五城兵马司的人巡查。宏伟的宫阙、远处的亭台楼阁,与市面的热闹相互呼应,弥散着一种安稳富足的气息。
  毛利贞长到了洪武门,便在门楼外久久地驻足,观望着门楼上的换防仪式。那整齐有序的场面、重步兵的精良衣甲,给毛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接着门楼上响起横吹乐曲,两队“童子军”护送着一面旗帜来了。正想要走毛利贞长,又驻足停了下来。
  灰色、青色两种服饰的队伍,都拿着程亮的火铳,两队人的步伐整齐划一,非常吸引人们的目光。一座城门的日常仪式,竟然堪比京都“洛阳”的大礼场面,毛利贞长感觉十分新奇。
  只见那些男孩儿穿得非常整洁,手上竟然戴着白色的手套,年龄不大却是训练有素。在礼乐之中,两队孩儿走上了洪武门城楼,用滑绳将一面日月团龙旗升上了正中的旗杆。
  前面的一个成人武将拔出了佩刀,对着半空举了起来。众孩齐声道:“尽忠皇帝,武备不懈。”
  毛利贞长一脸震慑,继而神情纠结,忍不住转头用日本话感概道:“大明国有此番气象,我国诸君却忙于内斗,焉有不败之理?习习大明国治国之道,方是当务之急。”


第八百二十九章 佳节
  不到中午,朱高煦已乘车从外城、进入了太平门。
  他上午去了一趟马恩慧的燕雀湖邸。马恩慧住在那边,在佳节之际可能会感觉冷清;朱高煦今天亲自去看望她,她果然很惊喜欣慰。
  中秋节的晚上、才是最有气氛的时候,不过朱高煦晚上有宴席,只能白天出宫。
  进香河上的太平桥两头,阁楼上已经挂好了蜡烛灯笼,只等晚上才点燃,称作‘树中秋’。没有灯火的助兴,此时的热闹街头,仍旧仿佛少了甚么。
  就在这时,在马车侧面骑马慢行的锦衣卫指挥使张盛、离开了队伍,在路边俯身弯下腰,与一个布衣汉子交谈了几句。朱高煦正在看风景,便没理会他们。
  过了一会儿,张盛返回马车旁边,沉声道:“禀圣上,三个日本人在附近闲逛,其中便有秋月氏。”
  朱高煦顿时想起了那个日本女子。之前觉得有点难办,便没理会,结果差点给忘了。
  今天他的心情很闲适,偶尔出宫走走也能高兴一下。经张盛一提醒,朱高煦临时来了兴致,说道:“过桥后停车。”
  张盛领命。
  一行布衣护着马车在桥头的一道墙边停靠,朱高煦走了下来,指着张盛和他旁边的一个锦衣卫武将道:“你们俩跟我,别的人先回去。”
  太监王贵上前一步,正想说话。朱高煦径直道:“你若跟着去,再蠢的人、也猜得到我是甚么来头了。”
  “是。”王贵忙道。
  三人步行从一条横街离开,张盛带路寻了过去。
  今日街面上人很多,不过日本人的打扮不一样,只要见着了、必定能辨认出来。他们逛了一阵,张盛忽然沉声道:“就是他们。”
  朱高煦左右观望了一眼,果然发现了那几个日本人。他们便在街对面,正向着朱高煦这个方向走来。不少路人都在侧目观望那三个衣装有点稀奇的外国人。
  朱高煦的神情稍有异样,一时目光也被吸引了。没想到大内氏进献的女子长得如此漂亮,必定不是随便找的人。
  那女子的个子娇小,但有其美丽的一面。挽起的头发下,圆润的脸庞白皙水灵,一双眼睛顾盼生辉。朱高煦难以用甚么脸型、甚么眼睛,怎样的形状颜色去欣赏这个小娘,因她的相貌自有一番特别的感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