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太阳从地平线渐渐落下时,燕军诸部陆续返回了各大军营。朱高煦听到了不少消息,联系到一块儿,大概就是燕军虽然略占上风,让官军付出了两三万人伤亡的代价,但并没有完全击溃官军主力。
  其中又有些传言,什么官军大溃,仓皇逃入真定城,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算云云。朱高煦觉得不太可信,官军若是真的“大溃”了,那肯定就不是死伤两三万那么回事!
  官军步兵极多,在这种双方已经靠近决战的情况下,如果全面崩溃,还有十万人都能进城么?十几万人一乱,挤那个城门口,什么景象,朱高煦一想便知!何况后面还有好几万燕军掩杀。
  于是他判断,正因为今天燕王没能大获全胜,大伙儿才又住帐篷,而不是住真定城里。
  就在这时,忽然来了人,传令朱高煦即刻前往中军大帐议事。他换了身衣服,盔甲也暂时不穿了,便赶着前往中军。
  战争之恐怖,一天之内、在弹丸大的地方上,就能死几万人。燕军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光是朱高煦统领的燕王左护卫马队,骑兵伤亡恐怕不下一千人!
  但他靠近大帐时,却听见了里面传出来“哈哈……”的笑声。不管怎样,毕竟一战干死敌军主帅、斩杀无数,大获全胜的宣传套路,那是必须的,能鼓舞燕军士气、让大家更加相信造反会成功!
  朱高煦走进去,众将纷纷侧目,笑声也停止了,时不时有人赞道:“高阳王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真乃勇猛无双!”“燕王有虎子,如虎添翼……”
  他上前先对燕王执军礼,留心观察,果然察觉燕王脸上貌似高兴、眼睛里却仍然充满了忧虑。
  别说燕王,就连朱高煦都明白,拿不下真定,燕军便还困在北平地区,连滹沱河也无法突破;而且这种打法,燕军根本耗不过官军……耿炳文原来有十几万人,但大明朝何止十几万军队?
  这时燕王的声音道:“此役头功,高煦当仁不让。”
  朱高煦听罢,心道:我已经是郡王,拿军功有啥用?从郡王往上是亲王,但这个和军功没有关系,只和出生有关系。只有一条路,老爹是皇帝!
  他便马上说道:“父王,百户王斌、韦达冲杀在前……”
  燕王回顾左右笑道:“俺儿会打仗,也会统兵,这便急着替部下请功了!俺有高煦,如多一臂膀。”
  众将只好陪笑了一阵。
  朱高煦想着那两个千总是燕王的旧部,马上又道:“千户陈刚等将,突围时断后,勇猛不惜命,不然儿臣等皆被平安掩杀。千户张武死战不退,支撑中路,儿臣军才免遭分割之险。此二人,皆有大功!
  此役若非诸将用命,儿臣不能阵斩长兴侯,连性命与全军将士,恐怕也要折损在重围之中。”
  虽然那陈武在背地里诟病朱高煦,但朱高煦也不想计较了……本来也没什么真正的仇怨,又刚刚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什么都看开了!朱高煦觉得自己在军中建立威信之后,陈武应该就会服气。
  燕王听罢便说道:“有功者,俺中军会论功行赏擢升,你让他们等消息便是了。”
  朱高煦抱拳道:“儿臣遵命。”
  燕王又问诸将,攻取真定有何良策?张玉、朱能等说了一些法子,但燕王都不置可否……眼下官军守在城里,燕军又没有携带攻城器械,想攻城无从谈起,谁能谋划出什么攻城之策?
  何况以燕军现在的人马,数量依旧比不上真定城内的官军,就算有攻城武器,这兵力对比又如何能攻城?
  众人在中军大帐商议了一阵,都已疲惫,燕王便挥手叫诸将各自回营了,他却向朱高煦看过来:“高煦,你陪俺就近走走。”


第四十六章 两头牛
  北方秋季的夜晚,凉意侵体的感觉已经十分明显。
  篝火中的柴禾,时不时发出“噼啪”的几声嘣响。偶尔有小队将士,从不远处列队走过。夜色渐深,周围不算嘈杂,却也不像乡村夜晚那么安静,大片的火光让这平原上有繁华的错觉。
  燕王伸手拉了一下斗篷,慢慢地走在前面,他没有说话。稍稍靠后跟着的朱高煦,也是沉默不语。父子二人非常有默契、安安静静地走着。
  没有任何激烈的表情,燕王的情绪很平稳,但是应该有很多复杂的东西交织在一块儿。这么久没说话,他必定是在思考着什么、想着什么。
  朱高煦揣测着父王的心思,有些能猜到,有些猜不到。
  诸如燕王对战事前途的忧心,这是一定有的,起兵以来,劣势从来没改变过。以朱高煦亲历这段时间的见闻、和对燕王朱棣的了解,他甚至相信:如果建文帝不逼那么急,燕王可能不敢反。
  朱高煦也想到了一些事,诸如世子告他下毒。
  他觉得,这事儿只要没有真的毒死世子,燕王是不会追究的,尤其在这种时候更不会计较。
  以燕王的老练心智,甚至会认定朱高煦连毒死世子的想法也没有,否则给世子解毒就是多此一举;更不会在路上危急关头、世子自己要放弃的情况下,却让两个兄弟先走。
  燕王肯定是明白这些的,否则他就不是燕王!
  朱高煦心道:最能造成实质后果的地方,是燕王对自己的看法。燕王肯定不会有“次子肌肉发达头脑简单、为人非常厚道无心机”这样的判断。
  然而又有什么办法?朱高煦本来就不是那种忠厚老实人,能演成那种人?
  一个人活在世上,能连续演一天两天,可是要演一月两月当真很难,一年两年、十年更是几乎不可能!何况朱高煦如果要打定主意演戏,还不能只在燕王面前演,要随时随地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演!否则这么亲近的关系、那么多人看着,总会把纰漏传到燕王耳朵里。
  与其画虎不成反类犬,让燕王更加猜忌朱高煦演戏的目的和用心,还不如不演!
  就在这时,燕王忽然站定,仰头望着天空的星星。朱高煦也站在那里,跟着抬头看一眼,琢磨看星星能有啥感悟?
  燕王转过头来,说道:“世子身体不太好、多病,高煦勉力啊。”
  朱高煦听到这里,心里顿时一紧张。
  燕王看了他一眼,又沉声道:“高煦跟着俺征战,重围之下死战不降,你是最忠心的。”
  朱高煦心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处境么,我要是能投降,为啥非要去死?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燕王的意思:你和世子相比,俺更信你……现在父子二人是绑在一条船上的,朱高煦杀了那么多官军将士,客观上他更忠心燕王,至少在靖难期间是这样的。
  正因为是事实,才更加可信!如果说话的人不是燕王,朱高煦差不多就真信了,还会对光明前途充满幻想吧?
  ……但是,靖难之役后呢?可能燕王的想法是现在胜败未卜、风险还很大,想那么远的事、没谱的事无意义。只不过朱高煦不那么认为罢了……他对靖难之役的认识、和此时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儿臣忠于父王,此乃天经地义。”朱高煦忙着先答一句,省得思考太久了、会让燕王觉得他又在玩心计。
  “嗯……”燕王随口哼出一声,尾音拖得比较长,似乎是赞同之意,又似乎有什么深意?
  刚才父子俩一起走动,沉默了很久,不知燕王在想些啥;反正朱高煦也想了很多很多,现在父子俩开口说话了,他也思量妥当了很多事儿。
  朱高煦便道:“儿臣乃郡王、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皆受父王及皇祖恩惠,岂能不忠?何况儿臣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更受父王养育之恩,孝发自于心。”
  他见没有外人,便又一脸诚恳道,“有父王在,方有儿臣。父王文治武功,必能靖难功成,彼时君临天下,以嫡长子为皇储,更能稳固大明江山社稷。社稷稳当,儿臣之富贵,才能稳当;不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儿臣乃太祖之孙、燕王之子,只想拥有咱们该得的荣华富贵,不想有非分之想。为了保住父王和儿臣拥有的一切,儿臣也会竭尽全力,辅佐父王!”
  朱高煦拒绝燕王的暗示“承诺”,并非一时头热,他左右权衡了很久的……什么承诺,鬼才相信!打江山的时候,很多君王动不动还要和人“平分天下”呢!中国历史那么长,见过皇帝主动送一半江山的吗?
  与其为了一个画饼,表现出一副野心勃勃的样子,还不如以退为进,先不做那出头鸟。
  这时候燕王的“许诺”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江山还不是他的!如果这种许诺在朱棣真的当了皇帝之后,还可以稍微当真……
  朱高煦忽然想起一个故事,说是记者问一个老农,如果有两套房子愿意捐献一套么,老农说愿意;又问如果有两头牛、愿意捐献一头么,老农立刻拒绝了,因为他真的有两头牛!
  “嗯……”燕王又用同样的口气、同样的节奏,稍稍拖长尾音哼出一声。
  朱高煦知道燕王不会马上相信,但是朱高煦准备锲而不舍,用诚意的态度多次地、反复地念叨,次数多了应该会起到一定作用的……那传销洗脑之术、还有广告策略,其中有一种就是反复念、反复念,他吗的一段广告能一次性反复念五遍,念到你潜意识深处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