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王贵提着茶壶,装作是茶博士。这时陈氏过去问道:“你们还缺人手吗?俺们从山东来的,不要工钱,给口饭吃就行!”
  “不缺!人够了。”王贵道。
  陈氏和杜二郎“扑通”跪倒在地,陈氏道:“求贵人发发善心,俺们只求口饭吃,不要工钱!”
  朱高煦背着手走到了书房中间,说道:“别打搅了客官们,啥事?”
  陈氏立刻用山东口音道:“俺们想帮忙干活,求口饭吃。俺们从山东来的、不是坏人,本来是老实种地的,乡里遭兵祸才来京师,只求口饭吃活下去。”
  “对哩,俺们在乡里快饿死了,这才逃荒出来。”杜二郎道。
  陈氏道:“若非‘仁圣天子’派人发军粮赈灾,俺们早饿死啦!”
  杜二郎沉声道:“天子脚下,别提山东百姓叫的名号,当今世子还不是天子哩。”
  “迟早的事,只要仁圣天子在,山东百姓就有福啦。”陈氏道。
  朱高煦道:“来路不明的人,又没个熟人引荐,咱们不敢用,你们去别的地方问问。”
  陈氏和杜二郎依旧说些感谢的话,爬起来转身走人。
  演完了一场,杜千蕊端茶水上来了,大伙儿歇口气。杜千蕊轻声问道:“王爷,二郎他们口出讳言,会不会被官府抓住?”
  朱高煦道:“所以要机灵,到了一个地方先看看情况再演,演完就赶紧走。官府的人和锦衣卫就算瞧见了,这种事很复杂、会先禀报上峰,那时你们早就跑了。
  我会在附近的马车上瞧着。实在运气不好,你们万一被逮住,我会出面亮出印信干涉此事。放心罢。”
  朱高煦又提醒道:“两场‘话剧’,似戏非戏,实地出演时,茶楼善人、茶博士、掌柜的反应可能都不一样,你们要根据情况,随机应变,把戏演完。只要抖出‘仁圣天子’的来历、开军粮赈济灾民的善举,就算成了!”
  交代完诸事,朱高煦便叫杜千蕊和两个“演员”留下,他和王贵乘马车先回府,并说好明天一早坐马车来、接他们去表演。
  王贵只顾赶车,什么多余的话都没有问。
  朱高煦在车厢里闭目眼神,仍在寻思着那事儿。此事的关键是在山东!
  “靖难之役”北军最难打的地方就是山东,死伤无数毫无进展,直到京师城破了,济南城还在铁铉手里;而且之前很长时间里、盛庸铁铉军一直在侧翼威胁北军……因此今上及以下将士,无不痛恨那个地方,少不得几番烧杀劫掠;今年初朱高煦随军驻扎济南城,亲眼所见军中纵容将士劫掠,陈氏就是这么来的。
  世子若在别的地方收买人心,问题不大,但在山东就微妙了。父皇会忍不住想到去比较。
  这场戏最容易混淆视听的地方,还是朱高煦从高贤宁那里得知的一件事、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事。
  但一切仍有失败的可能……有些时候什么都不做,反而是最稳妥的法子。朱高煦想到自己说的“不赌为赢”,然而只明白道理有什么用?
  ……次日一早,朱高煦和王贵坐马车出门,又来到了玉器铺。
  他询问了几句练习的情况,便接了杜二郎、陈氏一起出门了,先到聚宝门附近选中了一家客栈酒肆。
  车赶到附近的巷子,打扮好了的两个人从马车上下来了。
  朱高煦不忘提醒道:“若有人问起来,陈氏就说自己姓李,杜二郎得说自己姓张,你有江西那边的口音。”
  二人应答之后,便出巷子去了。
  等了没多久,二人回来了,径直进马车,回禀是演得不错、很多人在围观。于是朱高煦立刻叫王贵赶车离开,来到远离此地的太平门外,依样画瓢叫他们去一家茶楼表演。
  如此反复多次,直到下午,情况都还不错,并未被锦衣卫的人当场捉住。


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没笑
  世子府里,给世子妃梳头的丫鬟一直都是萝儿。
  萝儿模样儿普普通通,却是心灵手巧、做事细心讲究,还很能察言观色,深得张氏之心。世子妃张氏一天没有萝儿侍候,就会觉得浑身都不舒坦。
  今天下午,萝儿给世子妃梳头打扮,更是额外小心。此时张氏的脸色特别难看,就好像那乌云密布的天空,还没打雷下雨,但人们都得提前防着淋雨。
  大概是因为世子上午在宫里、被他的父皇狠狠训斥了一顿的事儿,接着世子府上的教授等官吏也被抓到诏狱去了。世子灰头土脸回来,又与张氏关起门争执了好一阵。
  萝儿的手又轻又稳,抚平张氏的乌黑头发,然后拿起一枚金簪精准地轻轻送到头发里。就在这时,忽然张氏伸手就拔了下来,一下扔在地上,骂道:“你没长心么?”
  “奴婢知错了,奴婢知错了。”萝儿急忙跪倒在地,伸手捡起金簪,忙拿出手帕擦拭。但她真的不知道究竟哪里错了……
  张氏看了铜镜里一眼,又指着铜镜里的丫鬟道:“你还笑?是不是看见萝儿被骂你很高兴?”
  侍立在后面的丫鬟浑身一抖,脸色马上纸白、惊道:“奴婢没笑,奴婢真的没笑啊!”
  萝儿马上回头道:“你还敢顶嘴?世子妃娘娘说你笑了,你就笑了,世子妃娘娘会错吗?掌嘴!”
  那丫鬟无力地跪倒在地,浑身直哆嗦,见萝儿凶巴巴地看着她,丫鬟只得犹犹豫豫地伸出手,“啪”地扇了自己一巴掌,接着又“啪、啪、啪……”地自己打起来,不敢再说一句话。
  萝儿从铜镜里悄悄看了一眼张氏的脸,便不动声色地从地上爬起来,继续给张氏梳妆打扮。在“啪啪”的声音中,只消往铜镜里看一眼,就能看见的那个丫鬟脸已经肿了。
  过了一阵子,张氏梳妆罢,脸色稍晴,转头道:“停了。去把世孙带过来。”
  萝儿立刻说道:“娘娘仁厚宽容,还不快谢恩!”
  那丫鬟只得伏下磕头,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萝儿立刻出门去了,不一会儿,身穿黄色小袍服的朱瞻基就被牵着手进屋来了。张氏看了一眼门口,萝儿立刻招呼所有奴婢退出。
  张氏便在房间里“叽里咕噜”地和世孙说了良久的悄悄话。
  不多时,朱高炽进门,见张氏打扮得整整齐齐,便道:“下午你还要出门?”
  “妾身要进宫里一趟。”张氏道。
  “今日父皇大发雷霆,你还去触那眉头?”朱高炽皱眉道。
  张氏道:“世子爷是被冤枉的,有人在背后使坏!‘仁圣天子’,好歹毒的用心!”
  朱高炽铁青着脸,一副憋着闷气的样子道:“俺当然知道,但在父皇面前没法解释,唯有认错……只因流言不是空穴来风,其中有坐实了的事。
  今年初父皇登基,昭告天下,于是山东地面除济南城之外、各地纷纷投降。郭资前往受降,竟擅自调拨军粮赈灾!郭资一直在北平辅佐俺、被视作俺的人,因此没法说清楚,最后便都算到了俺的头上!可这事儿俺真的一无所知、直到最近才闻得,别说去指使郭资了。”
  朱高炽又皱眉道:“谁的消息那么灵通?”
  “还用猜么?除了你那好二弟,谁会使坏?”张氏冷冷道,“那家人没一个省油的灯,刚过门的郭氏看似洁白无瑕,小小年纪、却也是一肚子心眼!咱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朱高炽一言不发,脸色相当难看。
  ……等张氏带着世孙进皇宫时,皇帝朱棣还在东暖阁看奏章。
  隔扇外面传来脆生生的声音:“皇爷爷,皇爷爷……”
  宦官的声音道:“世孙小声点,嘘!世孙的皇爷爷正在办国家大事哩。”
  “让世孙进来。”朱棣开口道。
  “皇爷爷!”朱瞻基绕过隔扇,手里拿着一张纸、便欢快地跑向朱棣。
  “慢点!”朱棣见孩儿脸上天真的笑容,沉重的心绪也似乎变得明朗一些了,“孙儿手里拿的甚么东西呀?”
  朱瞻基得意洋洋的样子,双手把宣纸放在朱棣手里,说道:“皇爷爷,孙儿学会写字了,皇爷爷看孙儿写得好么?”
  朱棣低头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四个字:功德千秋。
  “哈!不错不错,像模像样的。”朱棣笑道,“孙儿知道你写的四个字,是甚么意思吗?”
  朱瞻基开口就嚷嚷:“先生教过孙儿的,意思是,因有皇爷爷治理天下,百姓才有饭吃、有衣穿,一千年后的子孙也能享皇爷爷的福泽。”
  “哈哈哈……”朱棣顿时大笑,伸手捏了一下朱瞻基的小鼻子,“先生教得好,不过孙儿聪明,方记得熟。来!”
  朱棣满面笑容,伸手到御案的笔架上,手指在一排毛笔上划过,捏住了一枝碧玉笔杆的毛笔,取下来放到朱瞻基手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爷爷送你一支笔,好好跟先生学写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瞻基背着小手,有板有眼地背诵了一遍。
  朱棣大喜,丢下奏章,耐心地开始给朱瞻基解释那句话的意思。
  几个宦官都躬身侍立在一旁,见到朱棣脸上的笑容,他们似乎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