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晴没有回应,只是轻轻闭眼睛,尔后回握住了蒋淳斌的手,“你放心,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听到刘若晴这样说,蒋淳斌感动得侧身紧紧搂住了她,他一定要给这个女孩子幸福,一辈子都不能放弃。
正当两人相互抱住的情浓之时,常遇春忽然急匆匆地闯了进来,向蒋淳斌禀道,“淳斌,滁州城的粮食快要不够了,咱们得想个办法。”
蒋淳斌可没有常遇春那种在别人前面与自己老婆亲热的癖好,于是他连忙放开刘若晴,让她先进屋去,尔后转向常遇春道,“接着向老百姓征粮是行不通的,依我看,不如趁机打座新的城池,扩展一下地盘,反正现在咱们的人手挺多。”
“我也是这样想的。”,常遇春随即附和道,“太平、芜湖盛产稻米,粮食储备肯定丰富,咱们不如把这两座城池打下来。”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只不过…”,蒋淳斌叹了口气,“太平、芜湖紧靠长江南岸,打它们需用水军,可是咱们没有。”
“这点我早已经想到了。”,常遇春嘿嘿笑道,“之前我做盗匪的时候,认识了不少好汉…当然,跟我干的都是一个买卖…”
常遇春边说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巢湖有一拨人,专门在水干劫掠的勾当,领头的叫廖永安,他有个兄弟叫廖永忠,手下有一个大将叫俞通海,三个人驾船行水的功夫都异常了得…”
“你是想让我求他们帮忙?”,蒋淳斌皱着眉头问道。
“不是求他们帮忙,也谈不什么合作…”,常遇春边说,边顺手抄起桌的一个茶杯盖摆弄起来,“主要是他们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无论是徐寿辉的势力,还是朝廷的人马,都看他们不顺眼,刘福通一直把精力放在北方,他们估摸着投了也得不到重视,所以正伤神去哪找一个好买家呢。”
“哦,我明白了…”,蒋淳斌点点头,“你是想让我趁机收服他们,对吧?”
“对,我是这样想的。”,常遇春把盖子重新放到茶杯,尔后在大厅内踱了两步,“廖永安手下有几千人,船虽然小,但重在数量多,攻打太平足够了。更何况我和他们还算熟,有很大的把握说服他们归降于你。”
“嗯…”,蒋淳斌犹豫着舒了口气,“我再考虑一下。”
“你还考虑什么!”,常遇春皱皱眉头,语气有些不耐烦了,“莫不是你嫌弃他们盗匪出身?我之前也是干这个的?耽误打仗立功了没?有用成,干嘛那么迂腐!”
“我倒不是这个意思…”,蒋淳斌见常遇春情绪有些激动,也不愿与他过多争执,“只不过是怕军纪不好约束,再加又是外来的,管教时不也会被缚住手脚?”
“哦,原来你是担心这个啊…”,常遇春释然地笑笑,“这点你大可放心,他们既然来投奔咱们,自然是要听从咱们的号令,至于军纪问题,要看你的本事了。”
“只要那个廖氏兄弟肯好好地跟着咱们义军干,我自然是不会亏待他们。”,蒋淳斌边说边用手指点了点桌子,“可他们要是仗着有这个水军助力,便恃功而骄,我可容不得他们!”
“行了,别磨磨叨叨的了!”,常遇春拍拍蒋淳斌的肩膀,“总之呢,人我先给你拉过来,到时候打下了太平和芜湖,你自己看着吧,不过千万别辜负了我的一片心意!”
常遇春说罢,便摆摆手径自走了。看着常遇春离去的背影,蒋淳斌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说实话,其实自己还是需要这样一个兄弟的。
不过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考虑一下进攻太平和芜湖的方案。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困于滁州城这一个小地方了。
现在自己人马不少,必须得扩充地盘,发展势力,否则再耽搁下去,蛋糕要被分光了。
虽然自己需要用到水军,但攻城的主力还是自己手底下这些兄弟,绝不能让那些新来的抢了风头,否则之后一定难以管教。
廖永安,廖永忠,俞通海…这几个名字好像有点熟悉呢…
第一百章 军纪
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从常遇春招降廖永安这件事,蒋淳斌充分领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原来廖永安等人的困境,远不止常遇春描述的那样简单:他们现在被元军封锁在了巢湖里面,进退两难。
蒋淳斌对于援救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与热情,因为他不想欠廖永安等人债。只要自己将他们救出来,那么可以在日后光明正大地管束他们,而不必担心被缚住手脚。
援救过程是非常顺利的,驻守在巢湖岸的元军根本不是蒋淳斌所率人马的对手,一经交手便四散溃逃,同时还被蒋淳斌俘虏了十几个驾船经验丰富的水手。
巢湖岸边的包围圈一经破坏,廖永安的人的水军便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只见他们有序行动,开始对巢湖的朝廷船只发起冲击。
元廷的军船修得又高又大,号称“楼船”,但在实战行动不便,进退之偶有搁浅现象。
反观廖永安等人的水军,虽然很多都是小旧渔船,但胜在机动灵活,进退若飞,加蒋淳斌的人马在岸边助威,最终大败元朝水军,还缴获了不少元朝的军船。
通过这场战役,蒋淳斌也不再小看廖永安手下这些以劫掠为生的巢湖水军,并下定了倚靠他们夺取太平和芜湖的决心。
而且廖永安、廖永忠、和俞通海三人也不像蒋淳斌想象的那样凶恶,反而和常遇春一样,都是直爽豪迈的汉子。
看来古代乱世干这桩买卖的和现代的还真不一样,也许他们当初只是被逼得没有了活路,而最后能闯出来点名气的,基本都是有点本事的。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信任,蒋淳斌直接把那支水军交由廖氏兄弟和俞通海统率,同时整顿大军,准备数日之后,一起发兵太平。
廖氏兄弟和俞通海也觉得蒋淳斌是个值得效忠的对象,于是铁了心要跟蒋淳斌一路走到底,同时加快了训练水军的步伐。
蒋淳斌也不敢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廖氏兄弟身,所以他私下里在自己的兵士挑了不少会水的好手,让他们跟着廖永安一起训练,这样也有利于自己将来完全掌握这支水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蒋淳斌终于决定进攻太平和芜湖,大军出发当日,气势汹汹,大船和小船一起出发,竟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蒋淳斌和廖永安同乘一船,行在最前头,一直到了采石地带才停船靠岸。而常遇春则像往常一样,担起了先锋突击的任务,船队甫一靠岸,便率先冲了去,瞬间便杀得敌军四下溃逃。
廖氏兄弟一边命手下冲杀,一边护着船队开向岸粮库所在,一见之下,不由得大吃一惊:太平、芜湖果然是盛产稻米,真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的粮食。
其实这次出兵,很大程度是因为缺粮,而廖永忠他们在巢湖被憋得久了,鱼倒是常吃,但粮食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所以当他们看到这么多粮食,根本走不动道了。
俞通海见状,更是主张把这些粮食全都运回滁州,估摸着能吃大半年。可蒋淳斌却不同意这种做法,因为他要的不仅仅是粮食,而是太平和芜湖这两座城池。
于是为了激励众将士一鼓作气拿下城池,蒋淳斌干脆命令手下砍断战船的缆绳,让这些船顺流而下,以此逼迫所有将士弃船岸作战。
看到蒋淳斌如此决绝,众人也知道没有了退路,于是干脆全部奋力作战。虽然蒋淳斌这边并不占人数优势,但胜在士气高涨,而且作战勇猛,因此经过了几天的拼杀,蒋淳斌部顺利攻下了太平和芜湖两城。
这对于蒋淳斌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胜利。虽说他现在还没有什么争霸的资格,但好歹有了自保的能力,要是刘福通想要对自己不利,他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但与此同时,一个令他担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廖氏兄弟手下那些人进入了太平城后,犹如脱缰的野马,一个个都恢复了土匪本色,再次干起了烧伤抢夺的老买卖,城内一时间哀哭不绝。
蒋淳斌见此情状,不禁大急,他心明白,如果任由他们胡搞,以后根本无法在此立足,刚刚得来的这一片大好形势也要白白葬送。于是他当机立断,令常遇春和廖氏兄弟等人止住城内乱为要。
而且令蒋淳斌的生气的是,不仅仅是那些巢湖水军,自己从亳州城带出来的士兵也跟着疯狂起来。
说实话,一开始攻下滁州的时候,蒋淳斌专门强调了军纪问题,所以手下那帮人倒也没敢怎么闹腾,所以蒋淳斌也懒得再纠缠这个问题。
可现在不成了,有了巢湖水军的加入,军纪问题必须提日程,否则日后会成为臭名昭著的乱军,走到哪里也不招老百姓待见。
其实当初在亳州时,蒋淳斌觉得红巾军的军纪是一个大问题,但当时他也没有资格管束这些事情,只能尽力把自己的手下约束好。
可现在既然自己掌了权,绝不能再任这种情况发生。即使自己的队伍不算是人数最多的,可能也不算是战力最强的,但必须是军纪最好的。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霸主刘琦 (帝夜之殇) 鲸鱼阅读VIP2019-01-30完结生当为枭雄,死亦为鬼雄;一曲英雄泪,回首已黄昏。一名打黑拳的青少年重生在刘琦这个...
-
锦衣血途 (飞花逐叶) 起点VIP2020-09-03完结穿越成锦衣卫,陈啸庭幻想着穿上大红色的,绣有四爪飞鱼图案的官服!由此而始…&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