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无敌正德 (江湖大侠客)


为了钱也不行,抢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怎么可能不弄死你,这也是为什么张家即便是紧抱嘉靖皇帝的大腿也一样死翘翘的原因。
现在张鹤龄已经装备抱着自己太子外甥的大腿不撒手了,他看的出来,自己这个太子外甥可比自己那个仁厚的姐夫有办法的多了,和自己也更投脾气。
不过张鹤龄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看着张延龄,眉头大皱着问道:“牟斌抓了叶家的人,然后还抄了叶家的家,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怎么就扯到我的身上来了?叶家做了那么多的不法事,他们被收拾还不是应该的,也不学学咱家们!“说着张鹤龄一脸感慨的说道:“像咱们这样慈善的人家,真的是不多了!”
“是啊!”张延龄也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不是,大哥,他们都说牟斌投靠了大哥,查抄叶家是大哥你让做的。”
张鹤龄顿时就目瞪口呆,这还真的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想了想,张鹤龄开口说道:“我现在被禁足,你进宫一趟,去找大姐谈谈口风,我现在心里面不踏实,盐道的生意到了这个时候了,千万不能出纰漏,要是盐道的生意不成,咱们家可就亏大了。”
想到自己这段时间还回去得地,赔出去的银子,还有做善事的花费,张鹤龄下意识的捂住了胸口,好疼!
“好,我这就去!”张延龄连忙点头,转身就出了门,他要进宫去了,这事不能耽搁。
紫禁城,乾清宫。
朱佑樘有些头疼的放下手中的题本,看了一眼又将题本递上来的杨鹏,朱佑樘有些无奈的说道:“又是弹劾牟斌的?“
杨鹏有些尴尬的说道:“回皇爷,的确是弹劾牟斌的。”
摆了摆手,主意将弹劾牟斌的题本拿走,朱佑樘直接吩咐道:“拿走,让人把弹劾牟斌的题本全都跳出来,朕不看了!”说着朱佑樘揉了揉自己略微有些发胀的脑袋,都是自己家那个臭小子搞得事情,想到这里,朱佑樘转头看向了杨鹏,如果不是牟斌撞进去,那小子怕是要对杨鹏下黑手了吧?
无奈的笑了笑,朱佑樘转头对杨鹏说道:“派人去给太子送一封迷信过去,你研墨,朕来写!“
在朱佑樘给朱厚照写信的时候,朱厚照正在两淮盐场忙碌着,抓人抄家这样的事情用不着朱厚照来做,甚至朱厚照都不怎么关系,堂堂太子,关注这个实在是太小家子了。朱厚照此时在做什么呢?在从新打造两淮盐场的灶户体系,这是朱厚照的一个新的尝试。
朱厚照采用的生产队模式,将每一个灶户村编成一个生产队,生产队的队长由村里面的宿老担任。
虽然这种宿老担任的模式看起来很落后,比不上后世的村民选举,但是这样反而不容易被操纵。一旦选举的话,反而会非常的麻烦,而宿老就好多了,首先宿老是本村人,是大家的长辈,这个时代的大家长制度朱厚照没想过挑战,也挑战不了。
其次,宿老宿老,年纪肯定是不小了,这样一来他们就干不长,不说自己想干下去不想干下去,年纪这么大了,说不定自己什么时候就死了,这也保证了不会有人长期坐在这个位置上。
有生产队的队长来组织大家煮盐,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灶户,如果单单是这样,那和以前的却别也不大,朱厚照提高了灶户的待遇,不吃大锅饭,改为多劳多得。每个生产队煮出来的盐都是有酬劳的,煮的越多,酬劳的也就越多,每煮一斤盐灶户都能得到对应的酬劳。
同时展开两淮盐场大比武,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产盐大比武,前三名那就有奖励,第三名奖励银子一百两,第二名五百两,第三名直接就是一千两,以此来激励大家的积极性。
看起来花费不少,可是比起增产以及被漂没的盐,这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殿下,天色不早了,该休息了!“刘瑾来到朱厚照的身边,有些心疼的说道。
这些日子太子殿下白天要去盐场给安排人灶户讲解生产队制度,用太子殿下的话,那叫下基层,晚上回来还要接着忙,刘瑾看得非常的心疼,如果自己不提醒,这是又要弄得后半夜去了。
朱厚照其实是在统计盐场的产量和查看往年的账册,听到刘瑾的话便抬起头:“这么晚了吗?”

第一百三十章 先进工艺
“是啊!“刘瑾答应了一声,然后说道:”殿下还在早点休息吧!“
苦笑着摇了摇头,朱厚照有些无奈的说道:“事情还没完,怎么休息啊!趁着时间还来得及,赶快把事情做完,估计本宫在这边呆不了太久了!“
虽然京城那边到现在也没什么反馈,但是朱厚照也知道,这个反馈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尤其是在叶家被抓了之后,京城那边是一定会有反馈的,很大可能自己就要回京了。看了一眼刘瑾,朱厚照笑着说道:“你也累了,让他们伺候着,你先去睡吧!”
刘瑾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会去睡,伺候太子殿下的机会他可不会让给其他人,将灯挑亮了一些,刘瑾说道:”殿下不累,奴婢就不累,奴婢陪着殿下,有什么事情,殿下也好招呼奴婢!“
点了点头,朱厚照也没在说什么,只是将目光从新转移到到了书册上,脸上的表情也再一次严肃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朱厚照再一次来到盐场,来到的就是朱厚照最早来到的那个盐场,原本是叶里管理的淮北丁字号盐场。这里的人对朱厚照的感激之情也是最深的,见到朱厚照来了,不少灶户都跑过来给朱厚照磕头,朱厚照也笑着将这些人搀扶了起来。
这些人的穿着依旧简陋,朱厚照知道他们的生活依窘迫,上一次自己虽然发了不少东西,可是这些东西也仅仅是让他们改善一下生活而已。
不过与第一次见到他们不同,彼时的他们是麻木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生气,但是此时的这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那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生活的希望,他们看向自己的目光也不再是畏惧,而是亲切之中带着期待,那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待。
自己一样带着人呼啦啦的走进来,这些人不再是退让,不再是逃跑,而是上赶着凑过来,朱厚照的心里面很欣慰。
“去把他们的队长找来!”朱厚照看了一眼身边的刘瑾,然后开口说道,已经改制完的盐场,朱厚照没有在设立管库和大使这样的官制,做主的就是这些宿老,这些队长,除了管理整个盐场的盐场衙门,朱厚照不准备在设立其他底层的官吏了。
时间不长,几个老者就一起向着这边走了过来,为首的那个老者朱厚照认识,他是那天在刑场上朱厚照搀扶起来的那个老头。
李岩,他的名字叫做李岩,朱厚照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干枯的双手,摸起来都有些割人,与初见他之时不同,此时的李岩虽然看起来还是很老,但是走起路来都带着风。跟在李岩身后的人,也都是一些老者,这都是村里面宿老,朱厚照微笑的看着他们。
等到见过礼之后,李岩这才说道:“听说太子殿下来了,他们都想过来拜见太子殿下。”
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本宫找你们过来,其实是有事情让你们去做,你们这边没什么问题吗?“
“回殿下,我们当然没问题!”李岩还没说话,其他几个老头就先开了,李岩则是回头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显然对他们挑战了自己的权威很不满,这是抢走了自己的表现机会,不过那几个老头也不甘示弱,狠狠的瞪了回来,这一幕看的朱厚照都笑了。
“没问题就好!“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那就招呼人手,咱们开干吧!“
几个老头答应了一声,然后就转身向着后面去招呼人手了,朱厚照看着生机勃勃的老者,心里面顿时就觉得舒服多了。
朱厚照要做的当然是建造晒盐池,这其实是被大明官僚体质拖累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朱厚照要跑一圈两淮盐场的原因。自古以来,百姓就知道以海水制盐,最原始的制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
经过十数世纪的实践改进,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为淋卤煎煮,用煎煮法制取海盐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差。
与此相比,晒盐法的好处就多了去了,元太宗二年至元世祖二十三年在碣石山北境鬲津河沿岸建有海丰、海润、海盈三处盐场。明初海润、海盈有煎有晒,但是先进的晒盐法却没有得到推广,因为没人去做,大家都想着从里面捞钱而已。
灶户生活凄惨,更不会去想着改进晒盐法和提高产量,一直到世宗嘉靖元年,海丰场率先易煎为晒。
虽然改煎为晒了,但是这种先进的工艺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反而被当成了秘密隐瞒了下来,晒盐产盐更多,这些盐被当成了余盐漂没了,大部分都被盐商当成私盐给卖了,这也是为什么嘉靖之后盐商的实力越来越雄厚的原因。
本来工艺改进,产量提升,那是会为国家带来大量收益的,但是却被这些人给中饱私囊了。
一直到明末的大臣徐光启推广晒盐法,这种先进的工艺才被拿出来用,不过那个时候盐商势大,好处还是都被他们给占据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