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逐鹿传 [全本校对] (任鸟飞)


  见李存如此勤政,李衍为李存安排的幕僚虞允文,既欣赏,又担心不已!
  要说储君李存,真是哪哪都让虞允文满意,虞允文真的很庆幸大中这个史上第一大王朝能有李存这么一个德才兼备的储君。
  可只有一样,让虞允文担心不已,那就是李存的身体。
  李存自幼身体就不太好,在大统五年时又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没要了李存的性命,自那以后,尽管李衍派了安道全、孔厚、牟介三大神医为李存调理身体,又派了张继先等道家高手教李存养生之道,可李存的身体情况还是很差。
  这一来是因为李存的身体底子太差了。
  二来嘛,其实是跟李存的性格有关。
  李存跟李衍不同。
  李衍很懂得调节自己——通常时候,李衍都是,有事的时候才忙一阵,忙完了,就大胆用人,将自己手上的工作分配下去让臣子干,然后自己去休息,而且,李衍不管多忙,都坚持每天练一个时辰武功、打一个时辰坐。
  而到李存这里,就不同了。
  可以说,在处理国事、政事上,李存比李衍有能力太多了,甚至比绝大多数臣子都有能力——大中朝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因此,政事繁多,每天的奏折和公文都推积如山,李衍看着都有些眼晕,因此不得不弄来一大帮子人帮自己处理公务,李衍自己只负责最后拍板,而这些奏折和公文,对于天赋异禀的李存而言,只用两三个时辰就能批阅完,而且,处理得比李衍加上李衍的那一大帮子人处理得都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存不像李衍一样弄了一大帮子人帮自己处理这些事——他一个人就能顶得上李衍加上李衍的那一大帮子人。
  但话又说回来,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一天都只有十二个时辰,去除吃饭睡觉和干点其它事的时间,也就三四个时辰,因此,李存将时间全都花在了处理这些事上,也就不像李衍一样有时间过自己的生活和经营自己的身体了。
  如此一来,李存的身体就更差了,甚至天天都得靠药顶着——有人数过,李存吃过的极品人参,都得论车计算。
  现在,如果李衍和李存站在一起,让一个不认识他们父子的人去猜他们的关系,十个人有十个人会说他们是兄弟,而且这十个人一定都会说已经四十九岁的李衍是弟弟,才二十六岁的李存是哥哥。
  这也是虞允文最担心的事——反观李存的身体,跟李衍实在是没法相提并论,虞允文真怕李存会当太子一直当到死。
  万幸——
  李衍的身体虽然极好,但对皇位并不留恋!
  李衍不仅极力培养李存当自己的接班人,还常说,自己辛苦了二十多年,累了,该过一过自己的生活了,过几年,等李存再锻炼锻炼,再成熟成熟,自己就退休,将皇位传给李存,然后自己带着自己的一众美人颐养天年去。
  要知道,君无戏言,因此,李衍这话可绝不只是说说的。
  而且,有风声传出来,李衍这次之所以御驾亲征大金和蒙古诸部,除了是在为李存和大中扫除最后的隐患,也是在考验李存能不能管好大中这个幅员万里的大帝国。
  如果李存能通过李衍的考验,可能用不了多少年,李衍就会将皇位传给李存。
  李衍豁达的气度暂且不谈,只说李存这身体,这工作方式,也真是让虞允文担心不已!
  其实——
  不仅虞允文,对于李存不爱惜他自己的身体和勤政且甚么事都亲力亲为,李衍也经常说李存,李衍还将自己当皇帝之道传授给李存,“其实,皇帝很好当,你只要将有能力的人从人海中挑出来,然后将所有的事情全都交给这些有能力的人去做,再隔三岔五的去看一看他们,别让他们犯错就行了。”
  可李存对李衍的经验并不认同。
  李存表面上甚么都没说,心理却觉得这是李衍为自己懒惰找的借口。
  而且,李存觉得,这也是因为李衍不能做到仅靠自己就能处理朝政,才做的无奈选择,而他却不一样,他每天只需抽出三四个时辰就可以轻易做到这些事,并且处理得还非常好。
  另外,李存也看不惯李衍弄一大帮女官帮自己处理政事,在李存看来,政事乃是很严肃的,不该让女子插手——事实上,不仅李存看不惯李衍让女官帮自己处理政事,很多人也看不惯李衍这么干,只不过,这些人拿李衍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只能装着看不见罢了。
  再有,也得说,这里面也有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这个江山目前毕竟还是李衍的而不是李存的,因此,李存能调动的人实在是太有限了,再比如,李衍的那些女官也不能帮李存处理政事,这种情况下,由李存自己处理政事,也不失为是一道捷径。
  所以,综上种种,李存最后选择了靠自己的路。
  其实——
  李衍也知道李存刚搭手处理国事不容易。
  因此,李衍给李存配了虞允文等一大批有能力、有潜力的官员,也顺便帮李存组建一下他的班底。
  可这并没能改变李存的习惯——他这个人实在是太要强了!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李衍的儿子中有不少都太优秀了,关键是还有不少现在还没成年,不知道他们将来到底有多妖孽,因此,李存如果不表现得更优秀,他的地位没准会受到影响。
  虞允文收回思绪,然后来到李存身边,轻声说道:“太子,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存听言,放下手中的笔和奏折,然后抬起头,问道:“何事?”
  ……


第八百六十三章 李衍有子初长成(六)
  ……
  “何事?”
  听李存询问,虞允文迟疑了一下,才不答反问道:“请问太子殿下,陛下是否又颁下了分配令……”
  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不似文臣,倒像武将。
  不过,不要被虞允文的外表骗了,他是地地道道的文官,通过科举途径走上仕途的文官。
  虞允文是李貌同年的举子。
  但虞允文并不是进士出身——实际上,他应该是落榜生。
  大中的科举内容虽然与宋王朝的科举不同(大中朝更注重能力,宋王朝更注重品德),但大中朝的科举方式却是和宋王朝一脉相承的。
  因此,大中的科举考试,也是举行科举考试,取进士百人左右、诸科两百人左右,又录取参加过十五次以上考试而未被录取的进士及诸科两百人左右,特赐‘三传’出身,每期大概录取五百人左右,当然,有时候也会因为大中急需人才而有所扩招,不过扩招的数量不会超过五百太多(最多也就是扩招一二百人,太缺的情况下,大中通常都会再开一恩科)。
  考试合格的进士及诸科的那三百人通常会被“赐及第”,而将从考试不合格中录取的进士及诸科二百人则被“赐出身”,以示两者的区别。
  宋王朝将进士及第者定其优劣为三等——第一等为将作监丞,第二等为大理评事并通判诸州,同出身以下免选,注初等幕职判司簿尉,实际宋王朝是将所有进士分为三等,一、二等为进士及第,三等为同进士出身。
  在这一点上,大中朝与宋王朝有所不同,大中朝分进士为五等——一、二、三等赐进士及第,四、五等赐进士出身,定第一、二甲为“进士及第”,第三甲为“进士出身”,第四、五甲为“同进士出身(也叫同出身)”。
  虞允文就是就是第五甲的同出身。
  事实上,虞允文的这个同出身也是侥幸得到的——要不是李衍无意间看到了虞允文的名字,以他的考试成绩,指定得落榜。
  (其实,虞允文虽然在史上有偌大的名气,但他的文才却很一般,李衍如果不出现,历史如果不发生改变,虞允文得等到二十年后的四十四岁才能登进士第。)
  虽然虞允文的考试成绩差,但并不是说虞允文就没有能力。
  恰恰相反,虞允文很有能力。
  虞允文的先祖为唐初名臣虞世南。
  虞世南的七世孙虞殷,也就是虞允文的父亲,是最早投靠大中的文人之一,后来做到了仁寿郡守(即隆州)之位。
  凭借他父亲虞殷为官的缘故,虞允文虽然没有功名在身,却早早的就进入官场历练。
  因此,虞允文的工作能力比那些一直死读书的举子强出太多了。
  所以,虞允文参加工作没有久,就因为政绩凸出而脱颖而出。
  而且,虞允文不仅拥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他还精通战阵之道,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另外,虞允文的“运气也非常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虞允文被李衍碰到了。
  李衍“不经意”的与虞允文聊了一阵。
  虞允文很善于把握机会——那次短暂的谈话,虞允文不仅展示出了他自己的才能,还取得到了李衍对他的好感。
  然后,虞允文一步登天!
  不久之后,李衍将虞允文调到自己身边任中书舍人,和当世公认第一青年才俊陈俊卿一样,走到哪带到哪。
  中书舍人这个职位,历朝历代的权力都不一样,在有些朝代,中书舍人的权力甚至堪比宰相。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