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尔哈朗不敢多看,向两位皇太后行了朝见礼,哲哲命他在下首的椅子坐下,便问道:“辅政亲王,有什么重要国事?”
济尔哈朗拱手道:“回两位皇太后,老臣刚刚得到消息,信贼已经攻占了觉华岛。”
“什么?”
两宫皇太后顿时色变!
哪怕身为女流之辈,在多尔衮率主力离京之后也极为关注局势发展,对于各战略要点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觉华岛的重要性是清楚的。
布木布泰忙问道:“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济尔哈朗道:“臣刚刚得到消息……”
济尔哈朗把自己所知的悉数道出,两位太后的面色也是越来越沉重。
好一会儿,布木布泰道:“辅政亲王,摄政王出征之前,把政事委托给你,你想说什么,尽管说便是。”
济尔哈朗深吸了口气道:“臣请两位太后下懿旨,请摄政王爷先回沈阳,否则一旦宁远失守,信贼集中兵力从宁远进军沈阳,既便只是从沈阳城下绕一圈,也会带来无可估量的后果。”
哲哲点头道:“辅政亲王言之有理,妹妹你看……”
布木布泰在最初,心里也有一丝慌乱,但她不愧是康熙的奶奶,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孝庄,很快就静下心道:“摄政王正在与闯逆作战,已值关健时刻,倘若立刻召回,岂不是前功尽弃?我们应该相信摄政王,一旦取下山西,随时可踏冰过河入陕,或者南下河洛,东出太行都在一念之间,按汉人的话讲,整盘棋就活了。
辅政亲王,倘若要收复觉华岛,你觉得需要多少兵力?”
“这……”
济尔哈朗怔怔望着布木布泰,他的性格懦弱保守,多尔衮领军在外,不仅损失惨重,还久战不下,他早就有撤军的打算了,只是他不敢和多尔衮对着干,如今有觉华岛失守的天赐良机,恰可用来逼多尔衮退军啊。
他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野心,既是性格使然,同时他也清楚,大清国真取了中原花花世界,江山也不是他的,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做太平王爷,享一世荣华富贵,当初同意多尔衮孤注一掷,率主力攻打北京,那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可谁也没料到,会有李信跳出来搅事。
如今大清陷入了危机,他自然想收缩兵力,护好老巢再说,什么开拓进取他无所谓,在沈阳,他是亲王,在北京,他还是亲王,可是布木布泰的表态让他大出意外。
他能看出布木布泰是铁了心支持多尔衮,这让他不禁想起了一些传言。
难道二人真有一腿?
济尔哈朗连忙摇了摇头,把这个危险的念头抛去一边,改望向了哲哲。
哲哲是正宫皇太后,如果哲哲支持退兵,布尔布泰也拗不过哲哲。
哲哲脸面闪过一丝犹豫挣扎,向布木布泰问道:“妹妹,真的不要摄政王回京?”
布木布泰劝道:“姐姐,并非妹妹一意孤行,实是我大清已是有进无退的局面,闯逆的情况我比谁都清楚,就是咬牙强撑而己,信贼看上去稍好一点,但他不敢杀崇祯,反当了个莫名其妙的摄政王,随时大祸临身,况且明朝的几员大将拥兵观望,心思难测,故我以为,他绝不敢强攻辽东,目地还是虚张声势。
如今摄政王正处于关键时刻,各方都在比拼耐力,我们绝不能在这时候撤梯子,否则功亏一篑,我们都是大清的罪人啊!”
哲哲秀眉拧了拧,她觉得布木布泰说的也有道理,她本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女人,而且顺治是布木布泰之子,不是她的儿子,她不愿与布木布泰撕破脸,于是问道:“辅政亲王,你意下如何?”
济尔哈朗心里一凉,哲哲指望不上了,他也不是那种意志坚强的人,两宫太后都不同意召多尔衮回师,他没必要,也不敢硬顶,尽管他的心里很不安,还是拱手道:“听凭两位太后吩咐。”
布木布泰微微一笑:“辅政亲王,夺回觉华岛可有善策?”
“这……”
济尔哈朗不敢殆慢,沉吟道:“信贼依靠水军占岛,而我大清建国时日方浅,尚未来及得打造水军,临时征集舟船恐非信贼对手,如今已是十一月底,天气渐寒,再有个把月,沿海将冰封,届时由宁远发兵,踏冰过海,可倾全力攻打觉华岛。”
“好!”
布木布泰点点头道:“辅政亲王,夺回觉华岛就靠你主持了,可有问题?”
济尔哈朗离座起身,跪伏在地道:“臣谨遵太后懿旨!”
第三三八章 清军撤退
张家口失守的消息传到了太原,五千清军,连同守城的汉人,除了几百名俘虏,悉数被杀,多尔衮紧急升帐,召开会议。
帐内一片沉默,气氛憋闷压抑。
“大家都说说,有什么好的建议,畅所欲言!”
多尔衮就像失去了精气神,面色疲惫,双眼挂着重重的眼袋,瘫在太师椅上,挥了挥手。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说话。
对李自成作战已经有了半年,不仅仅是物资和人员损耗厉害,心也累,仿佛一艘即将沉没的船,虽然所有人都拼命划桨,可是彼岸永远看不到,志气渐渐消磨,心越来越累,谁都不知道力气耗尽,再也划不动桨时,会如何。
大清正在一步步的陷入泥潭。
清朝看起来战无不胜,实力强劲,可这强是相对于明朝的腐败,当一个不腐败的政权接替明朝之后,大清会迅速被打回原形。
一个百来万人口,哪怕联合了蒙古也才几百万的族群,凭什么能征服广袤的中原大地?
说到底,大明的问题不在于外敌,而是在于自身,只有割去身上的肿瘤,挤去恶疮,才会良性发展,可惜需要向自己挥刀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下得了手?最终一天天的苟下去,直到沉苛难返,无药可医。
“洪学士,你来说!”
多尔衮见没人说话,直接点了洪承畴的名。
‘哎~~’
洪承畴暗暗叹了口气,心里有种难言的苦涩。
清军入关,他前前后后,为之操劳,却没料到落到一个骑虎难下的结果,从理智上来说,与李自成耗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应该壮士断腕,及时退兵,可是此次南下,不仅关乎着多尔衮的政治抱负,也关乎他个人在大清的地位,筹码下的太多,套进去出不来了。
更何况多尔衮愿意撤军么?
多尔衮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无路可退,因此退后的话,洪承畴万万不敢提,提了,他有可能被多尔衮甩锅,踢出去当替罪羊。
毕竟在入关的谋划上,他的参与度非常高,也非常积极,这正是为主子顶罪的最佳人选啊!
“摄政王爷!”
洪承畴勉强拱手:“眼见就要入冬,黄河再有月余将冰封,臣以为,届时可出一支奇兵,绕过太原,沿吕梁南下,于蒲州渡过黄河,直插关中腹心,李自成必回师,摄政王以主力尾随追击,闯逆必破,所以哪怕信贼暂时占了张家口,只要大同不失,当无恙,一旦我大清全取山西,可回师一路出大同,另一路沿长城夹击张家口,信贼纵是火炮犀利,亦难以抵挡,张家口乃至宣府将失而复得!”
这个建议是孤注一掷,把筹码全推到桌面,就赌这一把,毕竟李自成可以坚壁清野,关中已经被大顺收割了一波,满清再来,也没什么好收割,难道区区奇兵还能攻打西安?
只要李自成不退,清军来绕一圈伤不了大顺的根基,甚至清军抢掠地主大户,对大顺更加有利,正如清军数次肆虐畿辅河北,从财富的角度来看,损失非常惨重,但是抛开人性,纯粹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对李信是有好处的。
清军瓦解了当场原有的政治生态,各种盘根错结的乡宦关系统统被屠刀破坏,李信接收的河北,形同于一张白纸,无论推行什么政策,都不会有太大的反对声浪,可以任意挥毫,因为当地的利益团体已经被清军摧毁了,而且清军能把人掠走,却带不走土地,每一次南下之后,都会留下大片的无主土地。
当然,李信的情况与李自成又有不同,李信有富庶的淮扬和南京作为依托,可以源源不断的向河北输血,而李自成缺乏纵深,清军劫掠过必然会导致元气大伤。
“诸位以为如何?”
多尔衮看向帐中诸人,他现在不求进取,只求渡过眼前的难关。
“摄政王爷,臣弟愿领军突袭陕西!”
多铎站起来拱手道。
“嗯~~”
多尔衮点了点头,对多铎他还是放心的。
可就在这时,帐外有声音唤道:“摄政王爷,盛京急报!”
“快,拿进来!”
多尔衮一惊,连忙唤道。
一名亲兵入帐,奉上一封密信。
多尔衮撕去火漆,拿出一看,顿时,脸色煞白,持着信纸的手,都阵阵颤抖。
帐内诸人也意识到了不妙,纷纷看向多尔衮。
好一会儿,多尔衮吁了口气,沉声道:“信贼攻占了觉华岛,两宫皇太后授权郑亲王主持收复觉华岛事宜,各位都看看罢。”
众人面色沉重,陆续传看,书信的内容非常详尽,连荡寇军的兵力船只,夺取觉华岛的过程都一清二楚。
相似小说推荐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校对全本] (落木寂无声) 起点VIP 2019-09-23完结11.02万总推荐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
-
交手 (可大可小) 起点VIP2019-10-23完结19.41万总推荐潜伏敌后,烽火晋东南!潜伏在敌占区打鬼子的故事。机智 特工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