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固然美矣,可是那有自己的命重要呢,甚至因逃的匆忙,连补刀都没时间。
“轰!轰!”
清军中,又有手榴弹炸响,荡寇军战士开过枪后,不再上第二轮弹药,而是挺起刺刀向山坡下冲,并不时的扔出手榴弹。
在复杂地形的作战中,手榴弹比炮弹好使,破片杀伤半径最大能有二十米左右,而清军挤在狭窄的山道中,一时难以散开,一枚扔出去,至少能炸死炸伤好几个。
战场上处处开花,清军确实是寒了胆,根本没有反抗的心思,后方的宣府也是城门紧闭,没有一兵一卒出城支援,这一战,远比想象的轻松,当二瓤带人从后部包抄而来的时候,已经尘埃落定。
出乎亲卫连预料的是,居然有清军投降。
明知道落荡寇军手上是死还投降,说明满洲人的意志并没有他们表现出的那样强悍,事实上李信从来不认为清军有多强,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就是清朝人自己吹嘘出来的。
明军自戚家军被葬送在辽东之后,虽然没有精锐了,但是纵观历次战役,明军与清军作战屡屡败北的根源与基层士兵和装备训练没多大关系,主要是将领贪生怕死,喝兵血太狠,往往未战先溃。
军官死捞钱,底下小兵哪肯卖命?
再看八旗丧失战斗力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一般来说,随着承平日久,军队的战斗力会不可避免的下降,这是世界性的难题,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谁也不能让军队一直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即便是美军都不例外。
可是别的朝代军队战斗力下降是斜坡式缓慢下降,只有清朝是断崖式下跌!
顺治年间,八旗兵还南征北战,但到了三藩之乱,八旗的战斗力已是惨不忍睹,再到平定准噶尔,历康雍乾三朝,足足花了一百多年,之后,绿营也垮了,然后湘军淮军迅速腐化,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一支接一支的军队,断崖式腐化。
这绝对是体制问题。
不片刻,李信带着数千人马赶来,黄海上前施礼道:“幸不辱命,此战毙敌1668人,俘获513人,我军伤亡15人,那边是被清军裹挟的城中女子。”
“好,干的好!”
李信鼓励的点了点头,向那些女子看了过去。
这些女人不认识李信,却也知道是大人物,纷纷用那含着泪水的美眸看了过来,期望能被李信相中。
李信问道:“八大晋商在哪里?”
一众女子相互看了看,其中一人走了出来,盈盈施了一礼:“妾姓王,家父王大宇,自从大人围城之后,哈善就将城中所有汉人的财产充公,女子掠为奴,黄云发叔父因有异议,被当场斩杀,妾等日夜都被鞑子凌辱,当真是惨哪……呜呜呜~~”
说着,已是掩面大哭起来。
不用再说,李信明白了,八大晋商即使没被清军杀掉,也死于炮火之下,这些女子,显然是八大晋商的妻妾女儿,想着自己曾经给过机会,可八大晋商无视自己的善意,结果被满洲人剥皮抽筋,心里不由暗道一声活该。
同时也可以看出,满清因为一连串的失败,已经开始内卷化了,现在还只是张家口的晋商,如果多尔衮大败而归,就意味着满清开拓生存空间的努力功亏一篑,对外没法掠夺,满洲贵族只能对内疯狂的欺凌汉人,久而久之,内部必生动乱。
说到底,争霸是一条不归路,走上争霸的道路,就再也没法回头,要么登顶,要么身死族亡。
李信并没有直接灭掉满清的意思,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因李信对满人用了最残酷的手段,满人纵有投降,也是少数,不会是普遍现象,灭国之前的反击必然极其凌厉,他没必要让将士们平白的去送死,只须封锁满清的生存空间,使其在绝望中自相残杀而死。
至于降了满清的汉人,李信嘴上讲可以有条件赦免,那只是一种策略,他的目地,还是挑动汉人与满人自相残杀,毕竟没有汉人的投降与归顺,就凭着区区几十万满人,哪里能翻的了天?
辽东的汉人对于他们自身来说,降清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对于整个汉民族而言,都是罪人,即使将来有活着的,李信也会流放到北美。
如今的大明,人口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辽东空了以后,他可以发布优惠政策,吸引落魄汉人去辽东垦荒。
“黄海,这些女子由你安置罢。”
李信回头看了眼黄海,便道。
“多谢总司令!”
黄海大喜施礼。
望远镜拿来!”
李信向边上伸手。
黄海连忙递上望远镜,李信接过向城头看去,守军不是太多,约有近千,多为老弱病残,一张张面孔,满是惊惧之色。
二瓤探头道:“总司令,要不要先劝降?”
“用不着!”
李信摆了摆手:“着两个弟兄过去喊话,宣府汉人凡斩杀满人,开城献降者,可赦其罪!”
“得令!”
黄海立刻安排了两名大嗓门的战士上前,拿着喇叭一通喊话,不片刻,城头陷入了混战,哪怕隔着好几里,都能听到喊杀声。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宣府那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只出来了数十人,浑身浴血,还有个别人缺胳膊少腿,纷纷跪伏在道旁。
黄海不由惊呼:“总司令,这是惨胜啊!”
二瓤倒吸了口凉气道:“总司令,将来围沈阳,末将觉得可以用这个方法,使之自相残杀!”
不得不说,二瓤对李信的心思摸的很透,在李信下令的同时,他就猜到了李信的想法,很明显,宣府已经证明了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走罢,我们进城!”
李信挥了挥手。
从门洞里,飘出一阵阵浓烈的血腥味,进去一看,果然,遍地尸体!
第三三七章 太后决断
(谢谢好友兰特斯骑士的两张月票~~)
“郑王爷,觉华岛失守!”
多尔衮率军出征,由济尔哈郎总摄朝政,旁人只看见多尔衮大权在握,领军征战的风光,却看不到他为筹措粮草,绞尽心力的苦恼。
多尔衮在外领军越久,他的压力就越大,偏偏多尔衮催粮的喻令如雪片般飞来。
除此之外,清军在北京城下损失惨重,又与李自成相持在太原,一些蒙古王爷不免有了些想法,他生来软弱的性子,不敢把蒙古人逼的太紧,只能腆着脸去安抚。
这半年来,他感觉老了好几岁,今日,好不容易处理完了烦重的事物,突有亲随来报,告之觉华岛失守的噩耗!
“什么?”
济尔哈朗从太师椅上跳了起来,满面惊容。
觉华岛与宁远只隔着二十里的海面啊,荡寇军占了觉华岛,随时可以攻打宁远,虽然宁远失守,还不至于直接威胁到沈阳,可是沿着海湾的一系列城寨都将受到影响。
清庭上下按着定势思维,都认为荡寇军继便要北上,也必然会攻打山海关,正如清军七次入关南下,次次走陆路,却从未想过攻取宁远,从觉华岛走水路攻打天津。
天津一破,往西攻打北京再无屏障。
而且辽东一带多深山老林,造船的天然条件要好于明朝,明朝已经没有木材来源地了。
人都说宋朝失去了养马地,但大明更摧悲,因人口爆炸,过度开发,连造船的木材都凑不济,只能拆旧船,造新船,再加上官僚体系的塌方式腐败,船的质量越来越差。
天津巡抚冯元彪曾呈递密奏,劝崇驾幸天津,他准备了几百条海船可以随时开往南方,后冯元彪投降李信,李信仍让冯元彪镇守天津,并亲赴天津查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那船松松垮垮,甲板踩上去嘎吱嘎吱响,他头一回上了船没敢出海,甚至他还觉得,崇祯没有乘海船去往南方或许是好事。
这种船,指不定在路上就沉了。
崇祯也将催悲的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海难而死的皇帝。
总之,清庭方面没人能料到,荡寇军会直接走海路攻打宁远。
“荡寇军有多少人马?多少船只?”
济尔哈朗沉声问道。
亲随道:“回郑王爷,荡寇军约有步军将近六千,水师各型战舰四百来条!”
济尔哈朗的眉心紧紧拧在了一起。
照这计算,荡寇军的总兵力在一万五千到两万之间,本来这点兵力不算什么的,可是主力被多尔衮带走了,这一万多军就足以对辽东造成重大威胁。
“备轿,本王要入宫觐见两宫皇太后!”
注尔哈朗突然猛一回头。
“喳!”
那亲随打千退出。
不片刻,十六抬大轿备好,济尔哈朗乘轿赶往皇宫。
……
崇政殿,当济尔哈朗赶来的时候,成群的宫女侍立两旁,殿内宝座空着,左右稍靠后位置,各端坐着母后皇太后哲哲与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
哲哲已经四十五岁了,虽然经过了精心妆扮,但明显有些苍老,相比之下,布木布泰才三十出头,穿着也不华贵,发髻除了几颗较大的东珠之外,只插着朝鲜进贡的绢制白玫瑰花,并没有过多的金银首饰,可那白里透红的细嫩皮肤依然呈现出青春之美,那一双大眼睛也没有一般年轻寡妇常有的哀伤神情,倒是在高贵、端庄的眼神中闪耀着聪慧的灵光。
相似小说推荐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校对全本] (落木寂无声) 起点VIP 2019-09-23完结11.02万总推荐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
-
交手 (可大可小) 起点VIP2019-10-23完结19.41万总推荐潜伏敌后,烽火晋东南!潜伏在敌占区打鬼子的故事。机智 特工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