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 [校对全本] (落木寂无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落木寂无声
- 入库:04.13
这一番话倒是能解释清楚了,越靠近城的地方,守备越森严,忍者很难长期驻扎下来,就算间或打探一番,也要小心被人看出来。
不过这并不代表听众会相信。
信长不置可否,反而问道:“你这猴子为何会去美浓?”
“主公,小的负责处理清州城的陈粮,卖给了一个行商,后来发现下人少收了四贯六百八十文钱,所以赶上去想追回来,就一路追到了美浓稻叶山城的城下町……”
“哈哈……”信长大笑,接着指着他对左右说,“为了追回五贯钱而不惜深入敌境,忠心可嘉!”
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提斩首示众的问题了。
少顷,忍者送回情报,只比猴子晚了一刻钟。这一小会儿时间影响不了大局,却给了木下一个机会,在信长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茶会自然是没心情了,信长让木下藤吉郎下去领赏钱,却没放重臣离去。
而详尽的情报直到一两个时辰后才收到。
两个月前,美浓北方城主安藤守就率领群臣,以严厉的辞锋谏言,惹得斋藤龙兴恼羞成怒,将为首的安藤囚禁起来,还对其肆意折辱,关押了月余才放出去。为此,认为龙兴不堪辅佐的安藤,与女婿竹中重治一同下定决心夺取稻叶山城。
夺城的过程十分精彩,竹中只带了侍从十六人,号称是给弟弟送药,混入城内,而后四处放火。安藤部则趁机在外大肆喧哗,斋藤龙兴误以为城被织田氏所夺,立即窜逃出去。
本来事情已经足够惊人,再加之戏剧性的过程,令众人唏嘘不已。
“此事我事前就知道端倪。”信长悠然坐下,伸手一指,“甚左,你来讲!”
咦?此刻不是表现英明神武的最佳时机么?为何要让旁人代劳?
平手汎秀虽然不解,仍是起身见礼,继而环顾四下,说道:“在下奉主公之名,早已派人暗访美浓,获取其内部的信息,又以流言激化斋藤龙兴和家臣之间的矛盾,以图其内乱。”
“是什么流言呢?”
柴田疑惑不解,于是十分大胆地提问。
“在民间传出夸赞斋藤龙兴的民谣。”
“这个有用吗?”
“斋藤龙兴身边,现在都是些阿谀之辈,只要听到风声,定然会把歌谣拿出来献宝。而安藤守就那一边,却会误认为这歌谣是佞臣的无耻吹捧,故而……”
“果然是精妙……”
这谋略本是信长想出来的,汎秀虽然所见略同,却不愿抢他的风头,当时只装作不知。不过看现在这意思,却是要把这份功绩安置在平手汎秀身上了。
必有深意啊!
当年卧底传书,袭击今川的计划,是由平手汎秀制定,信长被动“执行”的,但是只有少数重臣知道这一点,对外宣传都说是主君(织田)运筹帷幄,大将(平手)临场施为。
两次的情形,刚好完全颠倒过来。这就是政治。
“此时美浓想必已经人心大乱了,请殿下立即下令攻打吧!”
柴田胜家这时是无暇他顾的。
事实不会有那么简单,稻叶山城虽然没了,各地的城主却未必一定会动摇。
“也可以设法与安藤、竹中议和,甚至将其策反,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而拿下稻叶山城……”
连丹羽长秀也在这一瞬间失去了往日的淡定。
反倒是林秀贞开口说到:
“二位所言虽然不差,但是……只怕不会有那么简单啊!”
“嗯?”
信长斜着眼望着林秀贞,仿佛是有些惊讶。
后者接着补充说:“稻叶山城虽然拿下了,但是斋藤龙兴却逃走了,也就是说,安藤、竹中等人并未获取大义名分,他们得到的只是一座城而已,这次政变已经失败了!这时候就算是与他们亲近的美浓人,也绝对不会明着站出来支持的。如果稻叶山城不在是斋藤家的主城,那也只是个被包围起来的死地而已,依我看,安藤竹中只有投降、出奔或者战死三种可能,就算本家肯支援他们,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平手汎秀暗中颔首。从后世所知的事实来看,唯有林秀贞的大段分析是合乎道理的。这个老人的军政才能都极为平庸,但是对政治的理解绝对是大师级别!毕竟一般的武士主要精力都放在实际事务上面,而林秀贞出仕三十多年来却一直是个职业政客。
大义名分,这是个既虚妄又实在,既不重要又十分重要的东西。安藤和竹中发动了一次军事上成功,政治上却失败的政变——没有抓住首脑人物,就不能以其名义来统御美浓。那么跟之前相比,除了多了一座城之外,又有何区别呢?
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安藤竹中夺城有三个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一,抓住斋藤龙兴,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安藤的手腕和资历应该能够做到;第二,杀死斋藤龙兴,美浓因为无首而大乱,被周围大名分割;其三,最坏的结果,斋藤龙兴逃掉,反过来号召群臣反攻。
一阵沉默,久久无人发话。
“还是先进攻犬山城。”
信长下了定论。
这是最现实的方案,趁着美浓这段时间无暇派出援军,先把前线的钉子拔掉。
PS:感觉有些问题未必交待清楚了,于是解释一下:
首先,究竟是哪些人对斋藤龙兴不满呢?一是往日重臣,因为龙兴宠信亲近,削减了他们的发言权;二是领地受到织田攻击的家臣,对于长期防守战引发的损失不满。这两类人并不能代表美浓所有人。其他人对龙兴并不会有太多反感,因为没有利益冲突。
其次,西美浓三人众的势力,在游戏和小说中往往被过分夸大了,其实三家合起来,也是不够抗衡主家的。
再次,三人众站在同一战线,是因为他们是利益共同体——都是被斋藤龙兴削去权力的宿老。若是安藤守就有心自立,那么三人就不在是利益共同体了。
大致上讲,这就是为何历史上安藤竹中顺利夺了城,却不得不归还回去的原因。
另外斋藤龙兴最大的失误,并不是被夺城,而是接下来的处理。这个下章再谈。
第六十九章 主次之分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
对于目前的尾张而言,稻叶山城的斋藤家才是心腹之患,而犬山城的织田信清,不过是附带的产物。柴田胜家的“强攻”,丹羽长秀的“劝降”,这都是企图一蹴而就的做法。然而从政治上考虑,此前的连续无功而返已经损害了织田家的威望,现在亟需的是一场足以提升士气的合战,故而二人所言皆不可取。
“还是先进攻犬山城。”
这是织田信长最终定下的结论,十分符合他务实的风格。与其幻想用捷径夺取美浓,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侧翼的安全隐患拔除。排除掉美浓的支援,再加之对犬山城将领的调略,攻下这片最多只有两三千动员力的地域当是有一定把握的。
他既然已经发话,那么众人也就没有再提出异议,各自回到领地准备出战。然而对于“稻叶山城事件”的讨论却一直持续下去。林秀贞那一番话并未在中层和底层之间传开,因为那些人往往对复杂的政治缺乏认知,仅仅是津津乐道于“十七人夺城”的奇迹而已。
美浓那边也没有传出新的消息,事态发展印证了先前的认知。占据了稻叶山城的安腾守就和竹中半兵卫没有发出声音,不过令部分人惊讶的是流落在外的斋藤龙兴也在保持沉默,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因为手上的砝码太少,而后者更多是因为缺乏魄力。双方都有顾忌的情况下和谈自然是上选,反正大家几个月前还是一家人,要找些两边都熟悉的信使再容易不过了。
不过另一方面讲,直到目前为止斋藤龙兴也才未满十七周岁,他表现出来的城府其实与这个年龄十分符合,许多大人物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也只是个无谋的一勇之夫而已。相反如三好长庆这般,不到十五岁就承担复杂政治任务的人,那才是大异于常态的妖孽。
作为尾张少数“智将”之一,平手汎秀自然也收到不到关于此事的垂询,不过他一律一笑了之,不予作答,实在推托不过去,才会说些模棱两可的含混结论。直到织田信长派人来询问,才大致上写下了一些思路,让近侍带回去。
然后这个问题在军议上被提了出来。
“稻叶山城的事情,都想过了吗?”
明明是攻略犬山城的战前会议,织田信长却用这句话来开头,更有趣的是,其他人居然也觉得并没有有什么不对。
“主公,我看美浓还是会有一战!安藤加上竹中两家至少能拉出三千人守城,斋藤龙兴就算聚集起万人以上,也会因为主将的关系而难以齐心,双方应该会对峙下去。”
柴田胜家看来是仔细推测过,只是推测的内容有些不切实际。起初作为判断依据的推理就出了问题,自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