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战国之平手物语 [校对全本] (落木寂无声)


  所幸上次推掉筑城的任务后,暂时也没有接到新的工作,于是彻底安闲下来,有空就教女儿说说话,看儿子学走路,才二十出头就过上了颐养天年般的生活,也终于有了机会左拥右抱,大享齐人之福。虽然身体有恙,但凭借过硬的专项技术,应付家里那两个娇娃倒还不成问题。
  趁着这个机会,也能够明目张胆地借着求医的幌子,招待路过的云游僧(这个时代很多医师都是僧人),尤其是连续见了好几个三河一向宗的和尚,旁敲侧击出不少信息来。
  不过到了五六月份的时候,手下的家臣,倒是果真找出一个叫做“十六文先生”的名医来。说是那人骑着大青牛路过,到了村里坐下休息,就顺手给农人诊治。病人倘有余财,就收取十六文诊金,若病人无力支出,也不索要,故而得名“十六文先生”。
  医术尚且不谈,这份品行却是值得欣赏。汎秀心下好奇,就令人将此人带过来。
  ……
  那个“十六文先生”须发皆已半百,显然年事已高,不过身形健硕,目光清朗,不亚于壮年,背着一个二尺长的大木箱,却丝毫不见佝偻。进城之后,也并不慌张,只是轻轻一礼,继而上前。
  “看来是您旧创太多,到梅雨时节,气血不畅所致。”
  还未曾切脉,就已经如此推断出来。
  “不错,其他医师,亦是如此说的。”
  汎秀点了点头。
  “此疾药石无解,只能静待休养。”
  依然与其他人医师所言无二致,汎秀略有些失望,正要叫人给些钱财送客,对方却又加了一句:
  “不过您若不避讳的话,老夫倒可以用针灸之法试一试。”
  “针灸?这有什么避讳的呢?”汎秀奇道。
  “唉,以前中土针法未曾大成,多有施针不当而白费功夫,甚至加剧病情者……不过而今明国已有了《针灸四书》,《针灸大全》,此法已经完备了。”
  “那就麻烦您了。”
  十六文先生应了一声,从背上的木箱中取出一套针具,又吩咐下人生火并取来艾草等物。
  翻开汎秀的衣襟,胸腹就有两道几寸长的伤口,四肢上更是伤痕累累。
  “大人,您还未至而立之年吧!”
  医师突然又发问了。
  “前年才及弱冠。”
  这个问题没什么值得隐瞒的。
  “元服数年就有如此旧创,想来您定然是一位猛士了。”
  “这个称号,倒可以愧领。”
  “然而……刚则易断啊,望您日后多加注意。”
  “那就谢先生劝谏了。”
  对话的功夫,医师迅速点燃了艾草,熏灼在各个伤口处,又小心翼翼地把针扎在穴道上。
  汎秀顿时感到一阵由表及里的酸麻肿胀之感,虽然有些疼,但却非常舒服,有一种挑动沉疴的感觉。
  行针结束,医师起身鞠了一躬,又说道:“还请您静待一段时间。”
  “需要留针多久呢?”
  “大约两刻钟。”
  “嗯……”汎秀混不在意地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老先生,只听说百姓叫你十六文先生,不知您的名讳是?”
  “噢,老夫是三河人,永田德本。”
  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仿佛是后世战国游戏中经常出现的形象。
  永田德本捋须而笑,又接着说到:“世上等着医师救命的人不知有多少,本来这种小疾老夫是不愿花心思的,然而……”
  “如何呢?”汎秀倒是没有因对方的出言而恼怒,有才之人,略有些恃才傲物自然也可以理解。何况这人的确是仁善之辈。
  “方才在田亩间,已经听闻了您的善政。若是您能够取下更多土地,对于天下百姓,想必是一件幸事。”
  “永田先生也太高看我了吧!”汎秀习惯性地谦道,“只能为治下百姓略尽心思罢了,若是谈及天下,此刻还言之尚早。”
  “大人过谦了。”
  永田德本显然也不是太了解政治的人,只是呵呵一笑,恭维了一句,没有接过这段话来。
  两刻钟的功夫一瞬而过,取下了针具之后,汎秀试着活动四肢,果然有了一定好转。
  “连续行针五日,日后就算碰到阴雨也不至于如此。不过想要痊愈,却还有些困难。”永田德本如此说道。
  “能够有些好转,已经出乎意料了。”汎秀轻轻一笑,忽而又道:“贱内和犬子一向身体欠安,劳烦先生也一并看看。”
  永田也没推托,立即就跟人进去,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开下两张药方,只说是坚持一年之后会有效果。
  又令人取出诊金支付,永田德本却依然按照规矩,只收了十六文钱,把黄金退了回来。如此风节,令在俗世中奔波了十余年的平手汎秀大为咨嗟。
  “永田先生,游历行医已经多少年了呢?”
  “在恩师门下研习二十余年,出师之后,又已是二十年了。”
  “不知令师是……”
  “恩师名讳是田代,号三喜斋。”
  “是古河神医田代三喜斋啊!失敬失敬。”
  汎秀的这份惊讶并不全是作伪,田代三喜斋这个名字,的确非常响亮,他是把明代医学引入扶桑的重要人物,后世被称为经方派始祖的曲直濑道三,亦是出自他门下。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有云:“我邦名医虽多,但如古来鉴真者唯田代三喜也。”把他与鉴真相提并论,这是自古医师未有的尊誉。
  “而今先生你恐怕也不年轻了吧。”
  “已近知天命之年。”
  “就没有考虑过安居下来么?”
  这句话几乎是情不自禁地问了出来。
  永田德本微微一笑,答到:
  “老夫只愿如此行走天涯,为百姓治病,实在不愿只做哪家武士的御医。大人您既然施行仁政,善待百姓,想必一定是心有戚戚焉?”
  汎秀闻言,哑然失笑。这名医的辞锋,倒也十分犀利啊。
  “这才是所谓杏林国手啊!的确不该只为一家一姓效劳。不过有份心意还请您务必收下。”
  “诊金只收十六文,老夫是不会破例的。”永田答道。
  “那就算是我的一点私心吧。”平手汎秀诚恳地说到,“请让我派遣十个年轻人跟随你,若他们能学到什么东西,到时候就可以回来为我效力了。”
  医学一道,只靠老师言传身教,至少需要十数年才能出师。这样的安排虽然长远来看是有一点私心,不过更多的却是为协助这个妙手仁心的名医。
  永田德本犹豫了片刻,最终没有拒绝。
  “若是多教出几个徒弟,也是一件善事。”
  PS:永田德本,号知足斋,有“扶桑医圣”之称,生平记载以野史传说为主,真实历史存在与否尚是疑问。作为穿越者,将来显然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军医部队,于是就找上他了。


第六十一章 三河之行
  自应仁之乱以来,扶桑的历史走入战国时代,庄园制的经济逐渐崩溃,原先的庄头、地侍逐渐被大名的奉行取代,贯高制和兵役制之类的规章,在各地流传开来。早期的庄头,多半是同村的富户地主,虽然也有些欺上瞒下贪污赋税的行为,但碍于乡邑的情面,一般还不至于残酷剥削。不过进入乱世之后,领主们彼此征战不休,为了扩充实力,大肆地从领民身上榨取利益。在苛政的地方,农人一年辛苦下来收获的粮食,大半要缴纳上去,又要在农闲的时候承担相当沉重的劳役和兵役。
  这些没有苗字的平民,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被称为“贱民”。领主手下的武士杀死了农人,最多只是受到一阵斥责而已,流窜各地的野武士,则更是嚣张,甚至会明目张胆地劫掠。
  商人的行径也与武士异曲同工。因为交通不便的缘故,各地的“座”把地方保护主义发扬了最高限度,肆意控制物价,特别是控制了衣带、食盐这些日用品的特权商人。
  实在无法忍受的农民,纷纷以村为单位,结为互助团体,企图稍加对抗,不过这种缺乏组织性的自发行动,往往收效甚微。
  这就给一向宗——也就是净土真宗的传播创造了最好的现实基础。
  佛教东传入扶桑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向着世俗化和简单化的方向发展,而净土真宗就是这种畸形发展的极致。宣传“恶人正机”理念,只须每日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消除恶业,往生净土。僧侣到村庄里传教,把百姓组织起来讲经。然而大字不识一个的农人哪里懂什么经文呢?最终讲经变成诉苦大会,诉苦大会又变成发泄情绪的骂场,最终这些情绪演化为了实际行动——百姓们终究开始不满足于来生的幸福,而要追求现世的利益,于是宗教集会变成了一向一揆军,驱逐领主,烧毁其他宗派寺社,拥立自家坊主执政。很多无法出头的下层武士,也出于各种原因加入到这种暴力活动当中。
  有趣的是,本愿寺的历来的上层,都不赞成发动一揆,但是下层涌起的浪潮,却是连他们都无法阻止的了。
  ……
  看过了手头的资料,平手汎秀觉得,如果不亲自去三河,见识一下一向宗的面目,恐怕并不能取得准确的情报。仅仅凭借“恶人正机”这四个字,就有如此威力么?许多参与到一向一揆的农民,恐怕根本都不知道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