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常夫对张晓儒的建议很欣赏:“哟西。”
如果这次东李高村的战斗,能兵分两路,游击队还能得逞吗?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三根手指
周宏伟第二天才回县城,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陈国录。昨天晚上,两人在三塘镇谈了一晚。
虽然没接到张晓儒的命令,但陈国录一听周宏伟的意思,马上知道该如何配合。他告诉周宏伟,想让张晓儒把自己调到县城,只有一个办法:出钱。
能用钱解决的事,对周宏伟来说都不算事。相比把行动队调到县城,付出一点钱,真不算什么。
到县城时,快中午了,张晓儒看到陈国录很高兴,请他中午一起吃饭。
陈国录看了看四周,这才轻声说:“周宏伟的意思,是想让我进特务队。其他同志,进警备队也行。当然,如果他们能进特务队就更好了。”
张晓儒轻轻摇了摇头:“全部进特务队那怎么行?常建有不会允许,也不利于你们的行动。”
陈国录惊喜地说:“我们可以进特务队?”
周宏伟告诉他,镇自卫团的人,只能进警备队。特务队新增人员,从警备队调。他不知道张晓儒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才跟着周宏伟一起来县城。
张晓儒微笑着说:“昨天我去了趟医院,见到了山本常夫。他们觉得,我在特务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得知特务队要从三塘镇调人后,让我挑选一部分人员进特务队。”
这是日本人对他的扶持,张晓儒是特务队的副队长,目前只有孟民生的半个班,勉强算张晓儒的人。
事实上,孟民生的一班,也是原来警备队出去的。如果从三塘镇自卫团调人,或者从淘沙村自卫团调人,那些人是张晓儒是乡亲,是他的班底。
有了这些人,张晓儒在特务队才算站稳脚根,以后才有与常建有分庭抗礼的实力。
如果日本人知道,张晓儒才是最大的抗日分子,这些人都是八路军游击队,恐怕会一头撞死。
陈国录高兴地说:“太好了,周宏伟这下应该更愿意出钱!”
当初他与张晓儒配合,一次又一次的坑了魏雨田。现在,该轮到周宏伟了。
张晓儒微笑道:“他们有得是经费,不拿白不拿。”
随后,陈国录向周宏伟汇报,张晓儒也愿意放几个三塘镇的人进特务队,但需要“活动”。
周宏伟沉吟道:“只要能进一个,都是巨大的胜利。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进特务队!”
陈国录问:“我也问了,大概要多少钱活动,他没说话,只是伸出三根手指头。组座,这是什么意思?”
周宏伟脸色一变:“三指手指头?”
陈国录试探着问:“是不是三百元的意思?”
周宏伟苦笑道:“这哪是三百元啊,估计得三根金条。”
张晓儒虽是调查科副科长,但毕竟初来乍到,没有钱是办不成事的。
陈国录随口说:“如果能进十个人,倒也划算。”
周宏伟摇摇头:“就算张晓儒是调查科的副科长,要弄十个人进去也很难。常建有那关,不是这么容易过的。”
他也知道,张晓儒要这三根金条,并非要装进口袋。陈国录是淘沙村人,他进了特务队,对张晓儒也有好处。不要说陈国录进特务,镇自卫团随便哪个进了特务队,张晓儒都会满意。
陈国录建议:“组座,我觉得,不管特务队能进几个人,哪怕进一个,也是好的。至于警备队那边,估计至少会有一个班。另外,我想在县城,再安排一个班左右的队员潜伏下来。”
周宏伟眼睛一亮:“对,我们应该有专门的行动人员。”
陈国录想得很周到,行动队的人除了进特务队和警备队外,还得有随时可以行动的队员。特务队也好,警备队也罢,很难随时行动。
陈国录说:“只是这些人要在县城潜伏,还得组座想办法。”
周宏伟问:“你准备安排多少人?”
陈国录说:“听组座安排。”
周宏伟说:“至少十个人,具体如何安排,到时再商议。”
晚上,周宏伟主动约张晓儒吃饭。张晓儒明白他的意思,没有拒绝。
周宏伟诚恳地说:“张兄弟,昨天中午没喝尽兴,今天晚上好好喝一杯,不醉不归。”
张晓儒给周宏伟倒了杯酒,随口问:“差事局在三塘镇的办公地点,应该建得差不多了吧?”
周宏伟拱了拱手,诚恳地说:“多谢张兄弟,这么大的地方,能放几百辆差车呢。”
张晓儒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你们需要的地方大嘛。”
周宏伟突然说:“昨天我跟陈国录说起了,县里准备从自卫团调人的消息,他今天跟我来了,你们见了面吧?”
张晓儒放下酒杯,叹了口气:“是啊,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我有意将他带到特务队。可常科长只想从警备队调人,要让他改口,可不容易啊。”
周宏伟语重心长地说:“我劝你,还是要安排几个人到特务队。手下没有个信得过的,那怎么行呢?”
张晓儒叹道:“我也想,但让常科长改变主意,让宪兵队的山本队长点头,没点真金白银怎么行?”
周宏伟随口说:“不就是进个人么?常建有也不会太为难吧?”
张晓儒苦笑着说:“如果要进人,就得安排陈国录。不说安排个队长,至少得当个副队长吧?没有几根金条能行?”
周宏伟掩饰不住内心地惊喜,说:“那就让陈国录出点嘛,我想他也愿意出这笔钱。”
张晓儒说:“他能有几个钱?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实在不行,以后再想办法,来,走一个。”
晚上,张晓儒回到家,没过多久,陈国录就找上门来了,他给张晓儒带来了三根金条。
张晓儒拿着金条在手里摆弄着:“关巧芸准备在县城开家客栈,你的四排,准备用什么作掩护?先说好,开饭店和酱菜馆都不行。”
陈国录笑着说:“咱们的人,哪会开店做生意?我看,开个车马行,有周宏伟罩着,不愁没有生意。”
张晓儒点了点头:“这主意不错,也很适合你们的实际情况。”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运用人员
关巧芸带领三排开客栈,陈国录带领四排办车马行,不管赚不赚钱,同志们都会有一个合法的身份。
陈国录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张大哥,我们与关巧芸,以后怎么联系?”
四排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除了是有镇自卫团作为掩护外,还有军统双棠组行动队的身份。这个身份,关巧芸是不知道的。
在三塘镇时,他们可以公开见面。可到了县城,关巧芸的身份要隐蔽,他如果进了特务队,身份敏感,再与关巧芸见面,就要惹人注意了。
张晓儒缓缓地说:“你们一般情况下不能联系,你在军统的身份,是机密,关巧芸也不能知道。”
这是组织原则,不该知道的,就不能知道。
陈国录轻声说:“这次到了县城,恐怕得给周宏伟提供一份名单才行了。”
之前为了保密,他向周宏伟提出,周宏伟只能通过他,给行动下达命令。
张晓儒叮嘱道:“名单可以给周宏伟,但一定要保密。行动队除了与周宏伟接触外,依然要对其他人保密。其他可能会有意见,但你的人多,只要坚持,周宏伟会同意的。”
陈国录点了点头:“好。”
张晓儒微笑着说:“双棠组应该不超过十个人,有你们的加入,一跃而为晋东南最大的组织。我想,周宏伟也一定会很高兴。”
陈国录说:“据说,晋东南站的站长乔材伽,近期会来一趟,接见我们行动队。”
五十多人的行动,不要说双棠组,恐怕整个晋东南站都是少见的。
张晓儒叮嘱道:“乔材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务,一定要小心应付。”
张晓儒第二天去见了关巧芸,给她带去了三根金条。这是周宏伟托陈国录带来的金条,正好给关巧芸开客栈。
张晓儒把金条递给她:“这三根金条,再加上你从郭庄徐三林处缴获的三百大洋,开间客栈绰绰有余了。”
关巧芸拿着金条,仔细看着:“这就是金条?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呢。”
张晓儒说:“别看了,赶紧租地方办事,一个月之内要把客栈办好。”
关巧芸笃定地说:“有了钱,一个月肯定能办好。”
张晓儒说:“郭庄的徐三林、水泉村的李云生、东李高村的李勋令,三个汉奸,不是死在我们手里,就是死在日本人手里。特务队和宪兵队也损失惨重,这为我们在周边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巧芸说:“我们在周围活动,群众都很欢迎呢。”
她现在的名声很大,只要说是女八路的部队,群众主动配合三排的工作。
张晓儒叮嘱道:“我们要在县城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都安排侦察员,只要日伪出动,要第一时间报告。别看这些情报,很多时候能起很大的作用。”
关巧芸说:“你的意思,将县城周围的村子,全部发动起来,监视着日伪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