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民生等人一愣,可是看到张晓儒已经提着走走,他们自然不敢犹豫。打仗只要当官的不怕死,手下人自然也会向上冲。
拐过弯,张晓儒抬手就是两枪,他也不管子弹能不能打这么远,先开枪壮下胆再说。
等张晓儒带着人回去,游击队已经撤退。
张晓儒大声呼喊:“上杉君!”
他与上杉英勇关系不错,如果上杉英勇死了,真是一大损失。当然,如果上杉英勇死了,张晓儒还是很高兴的。
远处传来上杉英勇微弱的声音:“张桑。”
张晓儒大喜过望:“上杉君,没事吧?”
上杉英勇的后背满是血迹,他被弹片击伤。张晓儒让李勋令回村找骡车,将受伤的日军送回县城。
死了的日军,也装在车上,张晓儒特意数了一下,死了两个,重伤两人,轻伤三人。
这次的情况,与水泉村几乎如出一辙。张晓儒将李勋令带到上杉英勇面前,愤怒的上杉英勇,掏出他的南部十四式,忍着背上的伤痛,连开三枪,当场枪毙了李勋令。
张晓儒见李勋令已经死透,这才劝道:“上杉君,不要为这样的人气坏了身子,先回去治伤吧。”
虽然满身疲惫,但回去的速度却很快,特别是特务队的人,恨不得能长对翅膀飞回去。
今天晚上,他们逃过一劫,以后对晚上出来必然会有心理阴影。
常建有接到张晓儒的报告后,重重叹了口气:“原本我以为,你亲自带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张晓儒擦了擦脸上的汗:“还好,兄弟们都平安回来了。”
常建有叹了口气:“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张晓儒突然提议:“科长,特务队人手不够,是不是再多警备队调点人过来?”
常建有摇了摇头:“警备队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增加人员,哪还能抽调?”
日军占领双棠县初期,人数是警备队的两倍,随着日军不断被抽调,双方的人数明显发生变化,目前警备队与日军人数相等。
而一零八旅团多次命令常建有,要不断扩军,警备队最终要达到一个师,甚至一个军的人数。
张晓儒心有余悸地说:“这些游击队的战斗力,很像是八路军的正规军。”
常建有缓缓地说:“三塘镇不是有个自卫团么?还请日本人训练过,可以让他们进警备队,到时候再从警备队抽调有经验的人来特务队更是。”
张晓儒苦着脸说:“已经调了孟民生的一班,再调人,三塘镇的治安怎么办?”
常建有不以为然地说:“三塘镇自卫团的人手不够,再从下面的村要人嘛。”
张晓儒问:“从三塘镇调来的人,能不能留几个到特务队?”
常建有随口说:“这事你看着办就是。”
第二天中午,张晓儒请差事局的局长周宏伟吃饭。
张晓儒给周宏伟倒了杯酒,诚恳地说:“周局长,到县城几天了,一直抽不开身,今天才单独请你。”
周宏伟问:“新官上任,忙是应该的。听说昨天晚上,你们在东李高村,又遭到了游击队伏击?”
张晓儒叹息着说:“是啊,这游击队的火力真是不差,不但枪多子弹多,他娘的手榴弹也多。乌七八黑的,一阵手榴弹丢过来,能捡回条枪真是不容易。”
第二百八十二章 扶持
张晓儒请周宏伟吃饭,自然不是为了谈游击队的事。很快,张晓儒的话题,就转到了特务队的工作。
张晓儒叹息着说:“特务队这次损失挺大,只能增加人员。要不然,会影响以后的行动。”
周宏伟安慰道:“特务队不是战斗部队,行动失败也怪不得你们。特务队与警备队是一家,增加人手也是从警备队调吧?”
张晓儒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一脸愁容地说:“是啊。但警备队的人,也不是想调就能调的。常科长已经说了,从警备队调多少人,就得给警备队补充多少人。这次,三塘镇自卫团又要给警备队输血了。”
周宏伟心里一动,给张晓儒加满了酒:“这说明常大队长信任你嘛,三塘镇自卫团如果训练有素,警备队调人,能第一时间想到他们?”
张晓儒又喝了杯酒:“三塘镇自卫团,都是我的乡邻,这种局势让他们进警备队,与八路军游击队作战,实在于心不忍啊。”
张晓儒的话,让周宏伟动了心思,陈国录可是三塘镇自卫团的团长。周宏伟一直认为,三塘镇自卫团,肯定有不少双棠组行动队的队员。
听了张晓儒的话,周宏伟没有吃饭的心思,推说还有公务要处理,匆忙结束了饭局。
下午,周宏伟就去了趟三塘镇,表面上是为了差事局的公事,实际上是与陈国录商量,趁着这次机会调到县城。
得知周宏伟去了三塘镇,张晓儒无声地笑了,他相信,周宏伟会想办法把陈国录调到县城。
当初调陈国录到大枫树据点,再从大枫树据点调三塘镇自卫团,陈国录与魏雨田合作“默契”。这次陈国录想调县城,周宏伟也得出点血才行。
三塘镇的事情,张晓儒觉得可以全部交给张达尧,有陈景文、陈光华等人的配合,三塘镇的工作不会出差错。
陈国录心思慎密,张晓儒其实早想调他到特务队,只是三塘特务队摊子太小,陈国录不适宜去任职。
张晓儒下午也没闲着,买了点水果,去了县城的陆军医院。到上杉英勇的病房,却被门口的宪兵挡住,告之山本常夫在里面。
张晓儒自然不能强闯,只能在外面等待。
山本常夫带宪兵来医院,只是想单独跟上杉英勇谈话。水泉村和东李高村两次袭击,皇军和警备队损失惨重,山本常夫不得不调查。
游击队的战斗力,突然变得强大,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游击队的情报,为何会这么准确?
那些告密的中国人,真是八路军的探子吗?
水泉村事件,皇军没有参加,是董彪带队,两个班的警备队配合,而东李高村抓捕共产党,上杉英勇带了一个分队的宪兵参加,可两死五伤,其中两个重伤的,很有可能将直接退役,算是减员了。
最让山本常夫郁闷的是,这次的事件,中国人完好无损,死伤的都是大日本帝国的英勇士兵。
山本常夫沉声问:“上杉君,你仔细回忆整个过程,有没有可疑之处?”
上杉英勇笃定地说:“没有。”
山本常夫低声怒吼:“那你们是怎么进的游击队包围圈?”
上杉英勇惭愧无地:“轻敌了,没想到游击队会故伎重演。出发前,张晓儒跟我建议,要调一个小队,甚至一个中队的皇军。当时我以为他太过小心,没想到……”
“张晓儒的表现怎么样?”
“很勇敢,很忠诚。当时他已经预感,前面可能有危险,带着特务队先去探路。我们遇袭时,他又率队第一时间返回。”
上杉英勇觉得自己评价很中肯,能主动提出探路,说明他很勇敢。皇军遇袭时,其他中国人早就恨不得爹妈少生了两条腿,而张晓儒却毅然决然率队杀了回来。
上杉英勇相信,要不是张晓儒,自己还能活着回来?
山本常夫喃喃地说:“我们的对手,越来越厉害了。”
上杉英勇建议:“山本君,我觉得特务队的常建有,实在无能之极。我们应该大力扶持张晓儒,这个人很值得信任,而且真心为皇军考虑。”
张晓儒在三塘镇时,还是干得很出色的。游击队从来没这么猖狂过,特务队更是没被袭击过。
当然,上杉英勇并没有说张晓儒的能力,在他看来,张晓儒的能力一般,有的时候也会干一些糊涂事。可是,张晓儒对皇军真的很忠诚。这次东李高村之行,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能力和忠诚之间选择,他毫不犹豫选择忠诚。
山本常夫点了点头:“我会考虑的。”
日军刚占领双棠县时,常建有就主动投靠,当时他对抗日分子,确实是能下狠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建有的性子也慢慢变了。
山本常夫出来的时候,看到张晓儒站在外面,将他叫了进去,三人在病房又开了个小会。
张晓儒一脸惭愧地说:“山本队长,这次我没能保护好上杉君,真是罪该万死。”
山本常夫缓缓地说:“此事也不能完全怪你。”
张晓儒一脸的愧疚:“我还是万分难安,如果可以,真想跟上杉君交换,如果受伤的人是我,那该多好。”
山本常夫问:“对这次的事件,你有什么想法?”
张晓儒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情报员,每个村至少要有一个。那些维持会长,不少都是两面派。只要他们完成皇军征粮征款的任务就行了,消灭抗日分子,还得靠我们。”
山本常夫满意地说:“这个想法很不错。”
张晓儒又说道:“游击队尝了甜头,估计还会有下次。如果我们再接到类似的情报,可以兵分两路,派小股部队正面出击,另外大队人马,绕过去包抄。不把这支游击队消灭,以后双棠县将永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