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加勒比海贼王)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 入库:04.13
可偏偏,新军一次次的好像提前知晓了一般,还没真正的发起突袭,新军已经严整以待的做好了准备。
难道唐宁真的料事如神?什么事情都能够提前一步知晓?
这个问题,不但他多铎百思不得其解,就是整个大清上下,也有些不明所以,甚至有不少人真的觉得唐宁有神力。
如果不是他多铎还能活到现在,他怕是也要相信了。
原因无他,要是唐宁真的什么事都能够料想如神,当初他多铎在扬州城外时,早被新军的火炮给炸死了。
面对此情此景,战功卓著,有勇有谋的豫亲王都一时无辙,有种无处下牙的感觉。
眼见着新军西路军离盛京越来越近,沿途一直跟踪寻找机会,但都没有成功,偷袭粮道也惨败而归,这是逼得他多铎决战啊。
盛京方面显然也知道了他多铎部的战况,第一次对他豫亲王有了很大的意见,即便是摄政王多尔衮也不好在此时为胞弟开脱。
因为相比当初豪格面对唐宁亲率的新军精锐,还有不少神兵,此次他多铎面对的主力却是曾经自己麾下的降军,乃一群乌合之众,居然不能将其击退,反而让其继续接近盛京。
如此相比起来,他多铎岂不是比之豪格还不如?
在各方面因素下,多铎不得不做出选择,终是咬牙展开了决战。
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最终,多铎战败。
原因无他,多铎被逼着决战,新军也一改先前让步兵全力而战的策略,在多铎主力进攻己方步兵阵营时,骑兵第一时间凶猛出击,将其牵制住。
火枪兵快速迂回、包抄,先击退多铎部前来救援的四千预备队,然后联合骑兵、步兵对已经被混战拖住的多铎所部主力进行围剿。
多铎率军力战不降,败亡。
其部出发时两万兵力,最终逃回盛京城者,不足三千人,余者大多战死,另三千余人被俘。
可以说,多铎落得这步田地,很大程度上,是被逼死的。
因为多铎自己清楚,与新军决战,自己的胜率非常低。
但是,盛京城已经不远了,如果不拼死阻击,不但会落人口实,还会影响到整个盛京城的信心。
所以,他不能逃,也不能避战,否则他即便逃回盛京城,也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何况,他多铎也有着自己的骄傲。
最终,他预料到的结果发生了,虽然尽力给予新军以重大杀伤,但双方兵力相差太大,特别是新军可供消耗的江北四镇的兵力太多了,杀不胜杀,被死死拖住。
等新军的骑兵和火枪兵完成迂回、包抄之后,他多铎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他只可惜没能给新军火枪兵造成多大杀伤,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新军,对那些江北四镇的军队,即便杀伤再多,他多铎也没有丝毫的成就感。
可悲的是,他多铎最终却是死在这些他最看不起的人手中。
因为在战斗的最后,料想到他多铎必败,又不愿意投降,这些人直接将他多铎当成了美食一般,一个个疯狂的冲杀,就想在他多铎身上撕下一块肉,然后当成战功。
他都亲眼看到其中一些人为了争抢军功,不惜向自己的同伴下死手。
最后,他只能看到周围都是疯狂的敌军,身边再没有一个自己人,然后就彻底的被淹没了。
他不知道,在他死后,尸体直接被肢解。
被肢解的尸体还被不少人抢夺,特别是头颅,争抢异常凶狠,直到骑兵和火枪手出面镇压,这才告一段落。
不过在这时,他多铎的身体早已经不知道被卸成了多少块,每块躯体也都是血肉模糊,头颅都快无法辩认了。
多铎战死的消息传到盛京城后,多尔衮换上素服,嚎啕大哭,清廷痛失一位战功卓著的亲王的同时,惊骇莫名。
他们已经无力再派军出城阻击快要逼近盛京城下的新军了,通过此战也让他们清晰的认识到,死守盛京城,无疑是死路一条,大清基业也将毁于一旦。
曾经一力建议死守盛京城的人,也都闭口不言了。
直接弃城而逃,肯定也不是最佳选择,最终他们选择了第三种方式,派出一支几千人的队伍象征性的守一下。
既可以表露出大清的决心,又可以稍稍拖慢新军的速度,为撤离的人员争取一些时间。
为了不消耗大清精锐,这支队伍的主要力量是城中的一些老人还有伤兵。
因为他们对大清来说,价值已经越来越小了,为了大清的未来,首先牺牲他们是值得的。
第二九九章 众叛亲离的清廷
一旦做出撤离盛京城的决定,清廷的动作还是非常快的,显然他们也不是毫无这种心里准备,只是需要一个充分的借口。
多铎的战败和身亡,就是最好的借口了。
浩浩荡荡的近十万人,由满八旗军队和几万城中居民组成,拖家带口,带着悲伤、阴郁的心情从盛京城北的福胜门和城载门两道门向着北方而去。
在清廷撤离盛京城时,其另两条大军也与新军多有交战。
虽然对江北四镇步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是并未能将其击溃,更无法阻挡新军前进,而自身的伤亡也不小。
由于多铎部的悲惨下场在前,所以清廷不再逼着他们与新军发生决战,也没有下令让他们与撤出盛京城的队伍汇合,以保存有生力量对新军予以牵制和监视。
九月二日,新军西路军和中路军得到命令,两路大军的骑兵全部被抽调出来,共计两万五千人左右,由吴三桂率领,脱离大部队汇合一起,放开速度直接向北方追去。
他们的目标,自然是撤出盛京城的清廷大部队,这些人带着那么多徒步行走的居民,速度自然不会快到哪里去。
其实,在清廷撤出盛京城时,新军情报部便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毕竟盛京城中一直隐藏着新军潜伏下来的情报员。
之所以让他们先走两天再全力追击,是因为想让他们逃得更远一些。
如果在他们出城不远就全力追击,说不定就会让他们改变注意,在自知无力拉开距离时,会将拖慢速度的几万居民又重新送回城内。
这些人一旦回城,肯定会增加城防力量,到时候攻城就会麻烦了不少。
果然,在清廷得知新军大队骑兵正在追来之时,不是选择再返回盛京城,而是加快北逃的速度。
同时,多尔衮又命令牵制和监视新军中路军的万余骑兵与大部队汇合,加强防卫力量。
在九月三日,行动速度最快的西路军最先抵达盛京城下。
但是,新军主力对盛京城未有丝毫留恋,掠过盛京城,继续北追,只留下近四万人拿下盛京城。
因为新军从获知的情报得知,盛京城内只有不到五千的老弱残兵,还缺少火炮等各种守器器械。
在此情景下,用十多万人打这样一座城池,自然没有必要。
而原本将进攻线路瞄准盛京城的中路军,也修改了行进方向,直接往北追击。
九月十日,盛京城再次被新军攻城,守城的老弱残兵,除了近千人被俘之外,其余全部战死。
与此同时,吴三桂率领的两万多新军骑兵,已经将目标锁定了清廷逃往北方的大部队。
此时清军的队伍中,有满八旗兵力若五万人,其中还包括原牵制新军中路军的万余骑兵,余者六万余人,则是盛京城中居民。
清军曾想壮着两倍有余的兵力优势,准备一举将追击而来的新军骑兵给击溃。
但是,新军骑兵没有随军的百姓负担,吴三桂也不是无能之辈,他不直接与其决战。
如果清军追击,就引诱其与大部队拉开距离,然后再寻机冲击其没什么防护力的百姓队伍。
看出了新军意图之后的清军越发畏首畏尾,被新军弄得精疲力尽。
为了防止清军获得物资补充,吴三桂还派出一支队伍绕过清军大部队深入建州,将沿途的部落和百姓聚集地的物资进行收缴或者焚毁。
但甚少杀戮,原因很简单,让清廷和其百姓看到,新军不是嗜杀之军,新军愿意收编顺民。
同时,这些物资被收缴和被毁的百姓,在与赶来的清廷逃难大部队汇合之后,又可以进一步增加清廷的负担,除非他们不顾这些人的死活。
但如果这般做了,那就是离心离德,清廷最后一点凝聚人心的道路也被封死了。
果然,吴三桂此举,让清廷上下非常的愤怒,但又非常的无奈。
其实,事已至此,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带着这么多百姓,根本不可能从新军手中逃到安全的地方去。
如今新军的西路军和中路军依然在奋起直追,东路军也开始进行包抄,带着这么多百姓,迟早会被追上,到时候被四五十万新军包围,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这些盛京城中的百姓,大多都是满八旗精英的家眷,有多少人愿意舍弃自己的家眷只顾自己逃命?
可如果不舍弃这些拖慢速度的百姓,等新军东路军主力追击过来,不但这些百姓保不住,连带着满八旗最后的精锐也都要丧失,大清也将不复存在。
相似小说推荐
-
覆汉 (榴弹怕水) 起点精品频道VIP2019-10-21完结 20W收藏198.2万总推荐努力闻达于诸侯,以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作为一个遗腹子,公孙...
-
随时穿越明末 (烟雨织轻愁) 起点VIP2017-12-07 架空历史烟雨新书《吕布有扇穿越门》已发布,希望书友们多多支持,推荐票还是投在新书那吧,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