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加勒比海贼王)


  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
  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
  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需于午门外下轿等等,其虽无大清皇帝之实,但已然有了大清皇帝之名,权势之大,甚至超越了真正的顺治帝。
  其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南征的行动也几乎是其一手操办,但最终失败,才导致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大清至此,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自己也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事实是,多尔衮权势滔天,已经没人能够给他定罪,反而让他借机打压异己,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实力。
  可见,多尔衮自私自利,因公废私,即便在大清危难之际,不寻求团结大清的力量,反而公报私仇。
  而且,战败并丢失应天府的也是他多尔衮的正白旗和他的兄长阿济格,多尔衮不重重责罚其兄长,不思己过。
  只待他豪格犯了一点错误就落井下石,想置他豪格于死地,从而窃取大清的皇权。
  俨然,多尔衮已经将大清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只顾自己利益,全然不顾大清之生死。
  豪格表示自己对大清已经全然失望,大清只有做出改变,才有活路。
  因此,他豪格也只能想办法来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一切,诛杀逆贼多尔衮。
  而在报道的最后,唐宁代表新军也发表了自己的态度,表示应大清肃亲王之邀,为稳定北方,特此发兵支持愿与大明世代交好之肃亲王。
  因新兵发兵是受大清太宗之长子肃亲王豪格之力邀,所以新军动兵是师出有名,不算违约。
  至此,双方签定还不足两月的和约便形同虚设。
  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清廷只能够将盛京城城墙简单的修缮一下,守城武器,特别是火炮,大量缺失。
  因为唐宁在占领盛京后,第一时间将大量物资、武器和财宝派人运到了山海关。
  在双方签定和约时,唐宁的行动早已经结束了,所以留给清廷的是一座被掏空的城池。
  反观清廷,由于受和约限制,其不能对京师和沿途城池进行掠夺,所以只携带了为数不多的家当返回辽东。
  这些东西,远不足以在短时间内重建盛京,也没办法完善盛京的防御。
  但是,只要给清廷一些时间,做到这些自然没有多大问题,甚至还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可他们谁也没想到,和约再签定两个月不足,就出了这种事情。
  两个月时间,太短了。
  但是,对唐宁来说,却已经足够,足以让他调集物资和兵力屯积在山海关背后的永平府。
  唐宁原本征辽的主力未撤走一兵一卒,他又从后方调来四十万大军。
  因为现在他手中掌握的兵力,已经超过了百万,这些调来北方的,以江北四镇兵力为主。
  这些人之前一直在和自己打内战,现在是需要他们做点正事了。
  此次唐宁出兵分成了三路,一路出山海关直接北上。
  一路通过水路进辽东湾,按照上次的路线抵达辽河口再登陆。
  最后一路也是通过水路,在旅顺口登陆。
  因为辽东湾是凹进去的,与山海关、旅顺口这两条陆路几乎成门字形。
  所以山海关和旅顺口两路首先出发,接着再从中间黑虎掏心,席卷整个辽东。
  


第二九六章 势如破竹
  面对新军的来势汹汹,清廷很想加强沿途各卫的防御,但是在几个月前的战争中,盖州卫、海州卫、自在州等几个据点已经毁坏不少。
  连盛京城都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重建,更别说这些小据点了。
  而且,这些据点本就不大,驻扎不了多少兵力,再加上防御设施毁坏,盲目的投入兵力去守,只会浪费兵力,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可是,这几个据点处在辽东中部位置,如果不派兵去驻守,处在辽东东南角,相对还算完好的复州卫、金州卫等,就容易被孤立起来。
  如果这些外围据点都被新军占领,那么盛京城也就成了一座孤城。
  此时清廷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坚持死守盛京城,而另一派则建议舍弃盛京城,回归到草原上。
  满州族本就是游牧民族,广阔的草原才是根本,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满八旗的实力最大的发挥出来。
  新军以步兵为主,广阔的草原,满八旗来无影去无踪,任新军再有能耐,也拿满八旗毫无办法。
  当初太祖起兵,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吞食大明的力量,直到大明再无能力反扑,这才定都沈阳卫,建立都城盛京。
  可昔非今比,大清入关一次之后,损失巨大,反观新军却越来越强,双方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大明的国力,如果在一处位置拼消耗,大清不可能是其对手。
  所以,主动放弃盛京城,才是明智之举。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盛京城是大清的都城,就这样弃之不守,颜面何在?怎么对得起太宗和太祖?
  太宗的昭陵和太祖的福陵可都在盛京呢,他们都在看着呢?子孙后代就这样让太宗和太祖见识到如此懦弱的一面吗?
  曾经的弱明,在百万闯军直抵京师时,崇祯帝都没有选择弃城而逃。
  如今的大清,已经沦落到连一个覆灭的王朝都不如吗?
  面对这一声声的叩问,那些建议要撤离盛京的人,也都只能闭嘴了。
  毕竟,在场的很多人,都是跟随太祖和太宗的老将,一生征战,荣耀无数,都有着自己莫大的骄傲,自认是大清的黄金一代。
  他们可以在一场战争中失败,也可以丢弃几座城池,但尊严和骄傲不允许他们将都城也弃之不顾,那是最根本的底线。
  然后,有人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把家属和没有战斗力的妇女、孩童先行撤出城去,留一部分精锐守城。
  这样的话,即便失败,大清也不至于立即覆灭,还有一条后路,还可以东山再起。
  可如此做的话,他们又面临了当初的盛京将军何洛会一样的问题,还未开战就将一些人员撤离。
  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从心底里认为自己无法守住盛京城,未战就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而在清廷依然无法下定决心时,新军已经在旅顺口登陆,并先后占领了金州卫和复州卫,而进攻的主力,就是刚被整编不久的江北四镇的军队。
  他们也像原来的大顺军一般,被整编之后,整个精神面貌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战斗力瞬间提升一截。
  其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新军根本来不及对他们进行什么训练,甚至连衣服都没有换,只是在建制上依照新军的编制进行了划分而已。
  那为何起那么大的变化呢?原因很简单,心态变了。
  就像一群能打的人,却被一个懦弱而无能的人指挥,再厉害也发挥不出实力。
  而一群不是很能打的人,但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很强势的人,那他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连底气都要足一些,可以理解为狗仗人势也不为过。
  原来的关宁军、白杆兵等,还有名将卢象升、孙传庭等,都是很能打的,但都被先后葬送,主将战死,军队损失惨重,他们自然是属于第一种情况。
  而这些江北四镇的人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他们的战力原本只能算得上是战五渣,但无奈他们背后是如日中天的光明王唐宁,是新军啊。
  连曾经牛气朝天的鞑子都被打得狼狈的退出关外,有这样的老大在后面顶着,那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狐假虎威,壮着老大的气势,去到曾经不可一世的清军面前显摆显摆,那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耀了。
  而清军,却觉得自己是虎落平阳受犬欺。
  占领了复州卫之后,东路大军就直接向着东北方向,直指定辽右卫,准备依着大明与朝县的边界进行包抄,进入曾经受大明控制的努尔干都司,建州女真的发源地。
  而努尔哈赤就是建州女真的首领,其也是依托建州女真才统一了女真各部,这才聚集起了实力可以与大明朝掰掰手腕,一步一步壮大起来。
  所以说,努尔干都司,才是清廷真正的祖宗之地,是他们最后的退路。
  唐宁不确认清廷会不会与自己在盛京城进行决战,但他却要做两手准备,要想真正的根除满州族的隐患,就一定要收复努尔干都司,并牢牢的控制住。
  在东路军向东北方向包抄而去的时候,中路军也成功的在辽河口岸登陆,再按上一次的目标去攻占盖州卫、海州卫、自在州,然后直逼盛京。
  西路军则早就从山海关出发,现在已经占领了宁远和锦州,因为当初的和约中,关宁锦一带是作为双方的缓冲区,没有双方的驻军。
  现在新军迅速出动,自然第一时间不费吹灰之力的将这一片区域收回囊中。
  此时,新军正在攻打广宁卫,广宁卫原是大明重要的军事重镇,主要控制漠南蒙古和弹压女真各部的要地。
  随着女真的迅速崛起,弹压不住,广宁卫这才慢慢的失去作用,但无法掩盖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