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道:“此言言之有理,那么派谁前去摸清道路较为合适呢?”
与此同时,燕青站出身来,道:“先锋,末将愿意前往!”
孙立沉思片刻,道:“燕青兄弟前去,较为合适,精通百家之言,又知奇闻异事,对于道路更是早已熟知,而且武艺也不错,料想敌军也未曾见过,我觉得可行。”
当即,卢俊义便让燕青上路前去探路,燕青领命便带上了一些干粮,跨口腰刀,便离开营帐。
燕青独自一人前往深山前去,只顾得寻路,也没有在意时间,当他走到半日后,天色已晚,便找到一处有些灯光的地方,喃喃道:“灯光处必有人家!”
趁着漆黑的夜色,沿着灯光一路寻来,只见前方却是一处小小庵堂,里面透出灯光来。燕青便来到庵前,钻入去看时,见里面一个老和尚,在那里坐地诵经。燕青便乃敲他房门,那老和尚唤一个小行者来开门。
燕青进到里面,便拜老和尚。
那老僧说道:“施主不必多礼!今万马千军杀之地,你如何走得到这里?”
燕青回道:“实不敢瞒师父说,小人是宋军赵元帅部下一个偏将燕青便是。今来奉圣旨征讨方腊,谁想夜来被昱岭关上守把贼将,乱箭射死了我三员首将,无计度关,特派燕青前来寻路,探听有何小路过关。今从深山旷野,寻到此间,望师父指点迷津,有何小径,私越过关,当以厚报。”
那老僧说道:“此间百姓,俱被方腊残害,无一个不怨恨他。老僧亦靠此间当方百姓施主,粮养口。如今村里的人民都逃散了,老僧没有去处,只得在此守死。今日幸得将军到此,万民有福。将军来收此贼,与民除害,老僧只是不敢多口,恐防贼人知得。既然是朝廷派来的将领,那也不妨事。我这里却无路过得关去,直到西山岭边,却有一条小路,可过关上。只怕近日也被贼人断了,过去不得。”
燕青问道:“师父,既然有这条小路,通得关上,只不知可到得贼寨里吗?”
老和尚回道:“这条私路,一迳直到得庞万春寨背后,下岭去,便是过关的路了。只恐贼人已把大石块断了,难得过去。”
时迁道:“不妨!既有路径,不怕他断了,我自有办法。既然如此,小人回去报知主将,却来酬谢。”
老和尚摇摇头道:“将军见外了,休说贫僧多口才是。”
燕青点点头,心领神会的回道:“小人是个精细的人,不敢说出老师父来。”
当即,燕青便告辞了老和尚,径直回到寨中,参见卢俊义,说知此事。
卢俊义听了大喜,便着急将领共同商议取关之策。
孙立说道:“若是有此路径,要想攻破昱岭关,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再差一个人和燕青同去,干此大事。”
燕青疑惑不解的问道:“此话是何意?”
孙立笑道:“最要紧的是放火、放炮。你等身边,将带火炮、火刀、火石,直要去那寨背后,放起号炮火来,便是你干大事了。”
燕青不解道:“既然只是要放火、放炮,别无他事,不须再用别人同去,只兄弟自往便是。再差一个同去,也不一定能够给予更多的帮助,反而人多嘴杂,容易弄出声响来,要是耽误大事,该如何是好?”
孙立点点头,沉思片刻,道:“这样说的也对,不如这样,就让你独自前往。不论有没有埋伏,只要看见树木或是稠密的杂草,一律放火烧了,任他埋伏也不必担心了。”
燕青笑着点点头,道:“正合我意!”
燕青立即收拾了火刀、火石,并引火煤筒,脊梁上用包袱背着大炮,然后又辞别了卢俊义独自先行;另外,卢俊义还让燕青带上二十两白银、粮米一石,赠送与老和尚,也知道燕青独自一人搬不动那么多,便派了另外一人一同前去。
当日午后,燕青便带领着这个军校米,再寻旧路来到庵里,见了老和尚,说道:“主将先锋,多多拜覆,些许薄礼相送。”
于是,燕青便把银两、米粮,都与了和尚。老僧也收受了,燕青便吩咐那人自己回去了,目送着那人离去后,他又询问道:“望烦师父指引路径,可着行者引小人去。”
那老和尚回道:“将军不必心急,白天前去料想贼人必然发现,不如深夜时分再去。”
燕青想了想觉得说的也对,便留下来吃些斋饭。直到深夜时分,老和尚才让小沙弥前去引路,抵达小路后,小沙弥恭声道:“将军,前方便是那条小路,小僧告辞了!”
那名小沙弥离去后,燕青独自一人继续前行,穿林透岭,揽葛攀藤。过了数里山径野坡,月色微明,才到一处山岭峻,石壁嵯峨,远远地望见开了个小路口,巅岩上尽把大石堆叠砌断了,高高成壁。
燕青喃喃道:“看样子,此地便是了!”
接着,燕青立即使出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本事。这些石壁,拈指爬过去了,望东去时,只见林木之间,半天价都红满了。原来,那里是卢俊义率领大军一路前来,都是放火捎着,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卢俊义派出三、五百人,率先进攻,一路上斩杀了敌军不少人,又是放火烧了起来,敌军想要隐藏起来都没有办法了,只得乖乖的出来与之交锋,纷纷被宋军消灭。
昱岭关上小养由基庞万春闻知宋兵放火烧林开路,沉声道:“这是他进兵之法,使吾伏兵不能施展。我等只牢守此关,任汝何能得过?”
只见卢俊义率领的大军距离昱岭关越来越近了,庞万春便带了雷炯、计稷,都来关前守护。
燕青一步步摸到关上,爬在一株大树顶头,伏在枝叶稠密处,看那庞万春、雷炯、计稷,都将弓箭****,伏在关前伺候,看见宋军时,也是点起大火,气得呼延灼大骂道:“真是该死,居然还敢抵抗,气煞我也!”
庞万春等准备要放箭射时,却不知燕青已经上了关上,他悄悄地溜下树来,又偷偷地来到关后,正好瞅见两堆柴草,当即取出火刀、火石,发出火种,把火炮搁在柴堆上,先把些硫黄、焰硝去烧那边草堆,又来点着这边柴堆。
接着,燕青又点着火炮,拿着火种,爬上关屋脊上去点着。那两边柴草堆里,一齐火起,火炮震天价响。关上众将,见大火烧起,以为宋军攻了上来,还未交战也是自乱阵脚起来,直接呼声喊地的逃走,哪里顾得什么迎敌。
庞万春和两个副将急来关后救火时,燕青就在屋脊上又放起火炮来。那火炮震得关屋也动,吓得南兵都弃了刀枪、弓箭、衣袍、铠甲,尽望关后奔走。
眼看如此情况,燕青大喊道:“已有一万宋兵先过关了,汝等急早投降,免汝一死!”
庞万春听了,吓得魂不附体;雷炯、计稷也是吓得魂不守舍,动弹不得。实际上,燕青不过是虚张声势,要是他们发现及时,还能逃得了。偏偏被燕青的话震惊了,以致于呼延灼等率领大军前来,直接杀上昱岭关。
孙立生擒得雷炯,呼延灼活拿了计稷,单单只走了庞万春,手下军兵,擒捉了大半。卢俊义也率领大军来到了昱岭关,直接将大军驻扎在此地,然后重重的赏赐了燕青,又将雷炯、计稷二人直接破腹掏心,祭奠战死的三位将领,然后有命人将史进、石秀、杨志三人的尸首埋在关上,其它的尸首全部火华。
自此,卢俊义夺得昱岭关,接下来便是直逼歙州城,最后便是清溪镇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破歙州城
次日,卢俊义再次整军待发,准备进攻歙州城下,又立即飞马快报战况,告知于赵构攻破昱岭关,也折损了三元大将的事情。当赵构接到这个情报,喜忧参半,喜得是昱岭关被攻破,忧伤的是己方折损三元大将,其中还有自己的师兄九纹龙史进,事已至此伤感也是无用,唯有暂时放下。
镇守歙州的乃是皇叔大王方垕,他是方腊的亲叔叔,与同两员大将,官封文职,共守歙州,一个是尚书王寅,一个是侍郎高玉,统领十数员战将,屯军二万之众。
王尚书是本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坐下有一骑好马,名唤转山飞。那匹战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高侍郎也是本州士人,故家子孙,会使一条鞭枪。此二人颇通文墨,方腊加封做文职官爵,管领兵权之事。
当有小养由基庞万春败回到歙州,直至行宫,面奏皇叔,告道:“被土居人民透漏,诱引宋兵,私越小路过关。因此众军漫散,难以抵敌。”
皇叔方垕听了大怒,大骂道:“这昱岭关是歙州第一处要紧的壁障,却被宋军攻占,安然度过关隘,早晚便到歙州,怎与他迎敌?”
“主上且息雷霆之怒!”王尚书奏道,“自古道:‘胜负兵家之常,非战之罪。’还请殿下暂免庞将军本罪,取了军令必胜文状,让他引军,首先出战迎敌,杀退宋兵。如或不胜,二罪俱并。”
方垕觉得也有些道理,便拨给庞万春五千军,随他出城迎敌,得胜回奏。
卢俊义度过昱岭关之后,径直赶到歙州城下,当日与诸将上前攻打歙州。城门开处,庞万春引军出来交战。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宝鉴 (春风绿了谁家) 创世VIP2017-10-25 架空历史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这是一个小男人在大唐不得不说的故事!...
-
贞观大才子 (只如初贱) 起点VIP2017-10-31两晋隋唐他本平庸,无心权贵。只愿一树桃花,伴佳人左右。他本淡薄,没想过扬名立世。只愿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