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兄的回答基本都是符合这个时代的人的想法,如果以这个时代人来评价的话基本是没漏洞。所以和亲兄越回答,底气越足,可对面的李好也笑的越来越灿烂。
“那么依照这位同僚的意思,如果打仗不需要从国内增加赋税,战士们的军功封赏不需要国库拨钱,那是不是打仗就没问题了?”
那位和亲兄一时顿住了,不过他还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然后反驳,如果不从国内筹集物质,那就势必要从胡人手上获取物资了,这与我朝王师仁义的宗旨就不符了,有损我大唐的形象。
不过他的反驳让李好笑的更灿烂了:“恭喜你,你回答对了,但是没有奖励。先朝杨帝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一征高丽就宣扬他的仁义之师,所以他败的非常惨重,而且还因此断送了大隋江山。”
“再说那些化外之民掠夺我汉人子女物资的时候,你怎么不同他讲讲什么叫仁义之师呢?打仗需要向我大唐百姓收纳赋税的时候,你怎么不同我大唐的百姓讲讲仁义不收他们的赋税呢?”
“那些阵亡士兵为了边疆安慰浴血奋战的时候,你怎么不同他们讲讲仁义给他多点抚恤呢安抚将士们呢?反倒是我朝征战胡夷的时候却要对一群杀我朝百姓,夺我朝土地的人讲仁义,你是不是胡人派过来混进我大唐的奸细,要不然这么处处为他们说话?我觉得朝廷应该对你祖宗十八代进行核对一下,免的你以后出卖我大唐。”
“你……我……”和亲兄只来的及说这么两个字,就被李好的话气的晕了过去。看来这位仁兄的体质不过关啊,居然就这样晕了过去?旁边马上有侍卫把晕倒的人移到一边去。
这家伙此刻的脸算是丢光了,以后在同僚面前,他想要抬起头来也很难。原本只是在言语上面让李好吃个亏而已,却不曾想反被李好给气晕了,这也是没谁了。
李好觉得似乎还没有把自己的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然后四周环视,却没人再跳出来和他辩论这个了,有点眼光和能力的人都在反思他说的那些话的意思去了。
“陛下,国虽大,好战必亡。但是后面也还有一句,国虽大,忘战必危!国家的强大自然不能靠穷兵黩武来维持,也不是靠委曲求全来维持,该打还是得打,这样才能打出威风出来。”
这个时候的政客李好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性吧,也许还有一些人的本质就有问题。杀起自己人来那可是相当的狠辣,斩草除根,诛其九族的手段都能使的出来。
可是对外了,好象手段宽厚多了,如果他们能拿出一半对内的手段出来,那些边疆胡人之祸估计就要少上很多。可惜的是,历史从来就多少人这么想过,反而还在为自己的软弱找理由,把那些英雄淹没。
第一百八十一章南下
就象冉闵一样,这位真正的悲情英雄,历史似乎从来就没给过他公正的评价。凶残莽夫骄纵的名声一直伴随着他,只因为他颁布了一条杀胡令,所以他做什么都是错。
但是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写历史记录的专家,TM的也不用他们的屁*股好好想想,杀胡令之前汉人的待遇是什么?两脚羊!就是胡人眼里的肉畜。
杀胡令之后还有几个胡族敢这样说汉人是两脚羊了?这就是杀胡令的效果,这就是冉闵的功绩。
但是历史似乎把这位武悼天王忘了一般,偶尔看到的资料还有人说冉闵残暴,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所以那个民族最后才会变成了一个被阉割的民族。
说实在话,李好不是穿越到了帝王的身上。如果那样的话,他就不在意再来一次杀胡令了,估计到时天下肯定能太平个几百年。
至于自己的名声,所有的历史资料全部修改一遍,然后多印刷几本保存下去。所有敢怀疑的统统活埋,难道后人还能把历史全部改回去?
不过现在虽然他不是帝王,但是也在用尽一切手段鼓动李二对付那些胡民手段强硬一点。如果不是因为李二的祖辈血源不纯,可能有胡人的血统,李好早就跳出来鼓嚣杀胡令了,现在却只能用化外之民来统称胡人了。
李二和李靖他们之前已经被李好熏陶过一些对外战争的思想了,所以此刻在朝廷见李好如此发言也不出意外,他们已经习惯了李好说些不一样的理论出来,只是李二皱了皱眉。
此刻满朝廷的大臣们听了李好的话后都在想,大唐之前的对外政策是不是真的太仁厚了?他们之前的思路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为什么没人想过国内的百姓的待遇?
现在被打败的薛延陀和突厥的国事都又有点复升的样子,他们那棵不安分的心似乎又有点蠢蠢欲动想跟大唐叫板了,这些事情做的好不好已经能看到结果了。
如果当初把他们斩草除根的话,现在大唐也就不用过多的关注他们而分散兵力。完全可以集中兵力想灭谁就灭谁,那还能容吐蕃猴子此时跳出来逞威?
李好说完这些话后就不吭声,静静的站在朝上。具体打仗的事情他是不会在朝上说的,说了以后这里这么多人谁知道能不能守住秘密?到时把计划泄露出去,损失惨重的可是朝廷。
朝堂这个时候一片安静,李好的这番话让一些原本主张和亲的人现在都不敢直接吭声了。他们年纪都比李好大了一截,跟一个小年轻在朝堂对干,要是输了就真丢老脸啊。
“这事暂时议到这吧,看看后续情况发展如何再做决定。不过跟吐番交界之地从现在开始,提高警惕,一旦出现情况,需立即通报朝廷。”
吐番现在不过是在扩张而已,暂且和大唐没有什么直接的交战关系。李二的表态算是给今天的朝会总结了一下,那就是先不管,提高警惕防备。如果吐番真敢过来,那就打过去!
朝会结束后,几个重臣被留了下来,不过没有李好的份。他跟着大部队退了堂,回到自己的府上。府上的几个女人这个时候正在自己做冰淇淋,等熟练后这种新甜品就会推往采蝶轩。
除了冰淇淋,各种糖水也被李好给弄了出来。可惜的是庄子那边种的西瓜现在还没成熟的瓜出来,要不然李好还准备来个冰镇西瓜或者西瓜冰沙出来。
“子佳的日子好悠闲啊。”正陪着几人做了会冰淇淋,老袁这家伙带着一个小道童跑了过来,这家伙跟年轻那会相比,鹤发童颜,越发显的仙气飘飘了。
“许久不见,袁天师身上的仙气越发重了,看起来飞升之日不远了啊。”随着年头的封神榜书籍在市面开始流行起来,飞升这话题再次在大唐引爆起来。
不过跟南北朝那时的靠炼丹修道飞升,现在的飞升显然意义变的更加不一样了。现在的修真体系那可是非常的详细,可惜的是现实中并没一人能达到飞升的水平,也只有山野之中,不时会有各种传说出来。
而之前的那场瘟疫,让道家的名声在大唐也再次火了起来。长安周围的百姓那时都能从周围的道观得到各种帮助,嗨哟各种药方。各处的道士也在周围的村子中走动,帮助附近的百姓解决一些状况。
再加上封神榜中对各种宗教的详细介绍,以及开天以来的各种神话的统述,无论是自己看书还是听说书先生的讲解,所有大唐人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佛本是道啊!
道才是最本源的东西,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从道家改编过来,特么的还故意跑到国外转个圈再回来骗人,恶心,还是道家最好。
那些说书人也好,看书的也好,书中的内容都在有意无意的引导这些。让所有的大唐人知道,这天下只有道才是最本源的东西,其他都是异端。这让最近长安的寺庙的生意差了不少,那些和尚越发不满起来。
这才半年的时间,这本书就能有如此效果,如果一直下去,那以后这天下只有道家了。可惜大唐朝廷对这本书一样认可,那边都把李家的祖宗捧上天了,李二能不认可么?
就连后来的诸子百家,都是李家的老祖宗手下的人弄出来的啊,李家的祖宗牛不?这完全是给李二装饰门面,李二自然大手一挥,朝廷的官员有时间了要多看看这本奇书。
把这本书定性为奇书也未尝不可,上面可是综合各种纪录,奇门遁甲,百家之说都有总概。而且趣味十足,看起来引人入胜,实在让人爱不释手。
趁着封神榜火热的时候,道家原本布置的一切手段全部用了出来。以后天下只有道教,没有什么分支,也没有什么五斗米和什么正一之类的区分,只有道教。
这个是为了从根源上面断掉某些人的念想,也是为了让道教能够真正的壮大起来,拧成一股。以后大唐的兵锋纵横天下的时候,还需要道家的人跟着一起攻城占地呢。
要不然李好也不会花那么大心思给老袁他们出这些主意,一个大国总要有个大国的气势,以后后世的人拍电影了也不用说什么愿上帝保佑了,直接喊一声三清在上就好。
同老袁聊了会道教的一些事情后,李好又回到大厅那边做冰淇淋去了。说实在话,来大唐也有段时间了,能在思想和聊天中跟李好同步的也只有老袁了,还有一个李淳风。
相似小说推荐
-
江山盛世 (莫语微言) 起点VIP2017-10-10 架空历史我本无心争天下,奈何天下迫我争。一次古墓的塌方,灵魂穿越千年。隋初年,帝国初建。...
-
抗日之死亡名单 (正七品) 起点VIP2017-11-15 抗战烽火张雷特种兵高手,穿越来到抗战时代,屈居在大特务家中当小长工,暗中建立死亡名单,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