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就携带了大量的文人工匠技师和种子。就此一举就加快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和国力的飞速发展,所以才会出现后来的吐蕃寇长安,以及往后千年的祸乱。
当然李好不能把还没发生的事情拿出来和大唐的群臣来讲的,他把唐以前的历史全部翻了出来询问那个提出和亲的大臣:
“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两次,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三次,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一次。”
“这是初汉时期和亲的公主的数量和对象,但是匈奴放弃对汉朝的骚扰了吗?没有!最后还不是汉武帝尽起全汉力量,阴山勒马刻石才真正换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说明和亲实际上屁用都没!”
李好这话一出,那些主张和亲的大臣脸上都不怎么好起来。李好说的是事实,汉初的和亲政策只是让匈奴越发嚣张起来,最后还是干了一架才安稳。
“好吧,汉朝太久远了,那就说说最近的事情。前朝隋文帝宗女安义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染干,隋文帝宗女义成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隋炀帝宗女信义公主嫁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隋炀帝小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许了这么多的公主出去,换来和平没?没有,突厥还是时不时的过来中原入侵,甚至还把隋朝皇帝围困过,差点包了饺子。如果不是我朝大破突厥,吐谷浑他们能有现在这般老实?”
“所以说这些胡民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狼,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再多送一个女子给他们享受,等他们享受完了再来攻打我朝?”李好悠悠的做了一个总结,结束了自己的意见。
“因此可见,和亲就是完完全全的懦夫的表现,这不是我泱泱大唐应有的表现,把停战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还不如趁我朝军事强盛的时候把他们逐一消灭,永绝后患多好。”
“陛下,这样万万不可啊。先贤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啊,千万不能听信此人胡言乱语。当年泱泱大汉,就是毁在好战之上,此辈妖言惑上,当诛!”
李好的好刚完,之前炒着和亲的那家伙立刻就跳了出来,顺便给李好扣了一个大大的帽子,还用上了当诛,这是准备跟李好撕逼到底了。
“崔爱卿,此时不过论事而已,怎么做尚未确定,以此定罪有点过了。”台上的李二听了那家伙的话后笑着回道,让李好说话是李二的意见,李二自然不会直接给李好定罪。
而且朝堂论事因言获罪,这也不是李二想看到的结果。不过现在出声的这家伙是崔家的人,估计早看李好不爽,现在又被他抓到李好的漏洞,自然会忍不住踩李好一次。
可惜的是他想不到的是,李好已经同李二聊过一次对番邦的态度,中间就有怎么从战争中获利,从此让大唐不用因为战争而劳民伤财,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
“我看李都督应该是不太清楚当年汉武之事,不如让崔侍郎说说当年汉武灭匈奴之后的结果,或许李都督就不会再动不动喊着打杀了。”这时人群中有人跟李二提议道,李二看了那人一眼,没有反对。
第一百八十章国虽大,忘战必危
“呃……”李好翻了个白眼,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汉武帝的事情李好怎么可能不清楚?实际上他了解的并不这个时候的人知道的少,甚至还能更全面的来分析。
昔汉武帝将盐铁酒国营专卖,实行平准均输政策。目的是防止商人从中渔利,从而增加政府收入,达到了调节物价及防止市场垄断的功效,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上。
但是反而造成了与民争利的局面,商人遂将注意力转移至土地买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这中间就是一个经济的问题,李好自认自己比这个时候的人至少要多见识了不少。
这个时候的人大致还只能在什么官府不能怎么样怎么样着手,而后世的经济学家们已经从宏观调控说到微观调控,计划经济说到了市场经济,高下一看就清楚。
虽然汉武帝武功极盛,但是那是几代积累。而到他自己手上,反而因为他到处征伐也造成了国库空虚,大量人民被征召从军,死伤甚重,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由于民生困苦、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及民怨沸腾,天汉二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相继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征和四年汉武帝只得亲自颁下了《轮台罪己诏》,向人民承认自己的罪过及公开作出反省。
这段历史从不同的时候能看出不同的问题出来,对于李好来说,后世的各种论坛上面各种分析,他对这里面的事情怎么应对他反而更清楚一点,但是这时候的人不怎么想。
“陛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啊。”
那位说过和亲的家伙被李好说了一句荒谬后,立刻扯着脖子抹着眼泪,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和满朝大臣讲起了古。完全一副为李二的江山作想,为大唐作想的样子,李好的那句荒谬严重的伤到人家的自尊心了。
古代的人对于汉武的评价基本上是基于人家小刘同志自己下的罪己诏来评论,当不了真。尤其后来的那个砸缸的小光同志的评价,在其《资治通鉴》中评判毫不留情,更是扯蛋:
“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对汉武帝刘彻执政期间的作为有这样的评论:“汉武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李好想对那位大臣还有小光同志说的是两个字“扯蛋。”要知道大宋王朝就是因为极度富裕,却打不了仗而灭亡的,最后连皇帝公主全部被蛮族抓去当奴隶一样对待。
对于这种不通军事还喜欢掉古文的家伙李好相当的鄙视,首先来说这位大臣,在他心目中的战争应该就象李二之前的败笔一样。自己掏腰包打仗,打完了还得行仁义之师,对化外之民训斥一番再加以抚慰,说不定还要送个公主和大量的技术人才过去就好了。
然后再自己掏腰包赏赐有功战士,至于战死的,随便打发点就完了。钱从那里来,国内那么多平民向他们多征收点赋税就好了,内王外圣用的极为漂亮才能显示我王师的风度和气量嘛。
国内百姓的死活那有面子重要?所以仗打的越多,胜仗越多士兵的损失就越多,国内的老百姓的日子就过的越苦。打着打着,人家日子过不下了不就造反了?
那《无向辽东浪死歌》不就这么个意思?帮国家打仗还不如做强盗好,以后谁还去打仗?老杨同志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第一次征高丽华丽的失败了,而且接着又败,败着败着就把江山败没了。
至于小光同志,这位同志是大宋的保守派兼节流派,我想他心目中的战争应该是所有的将士光着膀子去和胡人交战打赢就好,要不然大家都省吃俭用过日子,省下的钱给辽人送岁币去。
至于他的能力怎么样就不评价了,但是宋在他和小王同志的争斗之后完全的衰弱下去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宋还是屡被外夷欺压最弱的王朝,从来没有在对外上面强硬过一次。
所以这种人去评价一位极具武功的人的话基本可以当成放屁,他要是有点眼光的话大宋也不会如同一位脱光了衣服的美女任人蹂*躏了。至于他的为人此处不做评价,不过纸上论政算他一个。
相比其他人,这个时候的李二其实对汉武还是相当推崇,史记唐太宗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二的评价还是相当公正。
只是后来他被尊为“天可汗”后才会洋洋得意的说句“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瘦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这是李二不知道他死后的事情,要不然他就不敢说那句话了,或者他活到汉武一样的年纪他也不敢如此自夸了。他会后悔当初怎么不把那些王八蛋全部屠了,所谓的怀柔政策四夷来朝基本都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根本就是一时的效果而已,而且留下祸患无穷。
不过现在在朝廷上,很多话李好也不好直接说了出来,不过对付一个想着和亲的大臣,凭借自己心中的那点料也是绰绰有余。李好微笑着询问这位和亲国亡兄:“不知这位同僚以为什么叫交战呢?你心中的交战又是这样呢?”
这位和亲兄的回答果然不出李好所料的回答,无非是外夷入侵当举全国之力,将士同心打败对方,然后对化外之民训斥一番再加以抚慰就好,我天朝大国当有大国之风。
李好笑了笑,这位和亲兄的回答在这个时代来说很地道,也没什么漏洞。但是当他看到李好笑的那么灿烂时,心里莫名的一紧,暗自怀疑起来,难道自己回答有错?
李好没有解释这些,他连追着和亲兄问了几个问题,如我军的粮草怎么来,士兵的伤亡和军功怎么赏,如果胡民下次再来入侵怎么办。
相似小说推荐
-
江山盛世 (莫语微言) 起点VIP2017-10-10 架空历史我本无心争天下,奈何天下迫我争。一次古墓的塌方,灵魂穿越千年。隋初年,帝国初建。...
-
抗日之死亡名单 (正七品) 起点VIP2017-11-15 抗战烽火张雷特种兵高手,穿越来到抗战时代,屈居在大特务家中当小长工,暗中建立死亡名单,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