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建设盛唐 (比萨饼)



唐甜没有正式受聘嫁给冯小宝,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但她在通湟县据正室无人不服,地位相当稳固,只要她与洛阳的那个级白富美是王不见王,在外那是唐甜的天下。

“重耳在外则生”,唐甜虽是个半胡女不识高深知识却也受教于家中行此等策略,军中她威望不低,城里行善事收拾人心,除去送汤施粥,冬日送煤米油,还请来戏班免费演戏给城里百姓观看等等。

其势已成,又识本份,哪怕是级白富美的父母也不想轻动她,是为长远之策也。

老贝说通湟县事如数家珍,这里的收入高、饮食好、路好、酒好,民众本份,社会安定!

他拿出一壶锡制酒壶来,满满地呷上一口,递给老贾。

嗅到酒香,可怜的老贾还是头一回喝到这么烈的酒,不禁咳嗽起来,老贝则贼笑不停。

他继续讲通湟县事,听得老贾津津有味,忍不住问道:“你们通湟县还收人不?”

“收,怎么不收呢!”老贝精神了,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劝老贾到通湟县入籍。

这老贾他是知道的,积年老农,一流麦客,割麦度可入这次来的麦客两掌之数内,他若举家到得通湟县入籍,可算得上是“人才引进”,县里赏钱一贯,而普通人家则是三百钱,精英则有三贯之多。

白得之钱,为会不拿。

说起老贾入籍之事,那是挺有优惠的,以他的水平,有更高的安家费,可得一百五十亩地去耕种,县里还送耕牛!

当然,老规矩,收成得加,而且牛要到五年后才真正属于私有。

“耕牛!”听得老贾精神大振啊。

牛是农家宝,古代没有机械,农家里有头耕牛,能派上大用场。

不得不说这条优惠政策让老贾动心了!

多难得的一头牛,许多农民攒了一辈子的钱也买不起一头牛。

在通湟县,若不是冯小宝有大量的牛马,天然优势,也不可能给得起。

老贾不止是为了一头牛而投靠,关键是这里是种地的天堂!

给将军增加收入,为将军大业添砖加瓦的百姓,将军保护他们,不许官府对他们敲诈勒索,维持社会治安,是以在通湟县能做一番事业。

“将军赋予我们百姓有‘投诉权’,专管官府不法官吏!”老贾说道。

原来在县城驻军营地前设立了一个箱子,叫做“意见箱”,老百姓可以到此投书,哦,不识字?

县里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官府成立了扫盲队,利用农闲时或者夜间进行免费识字,这算是正式入籍者的“福利”之一。

当然不会教很精深的东西,但写份简单的意见书还是可以的。

背后能告状,官府不法官吏做起坏事来自然束手缚脚,如此可以压制部分的不法行为。

……

听过了老贝的话,老贾的心里一片火热,下定决心,割过麦子,立即返家,举家迁徙!

他算是自由人,因为之前家乡饥荒而逃荒到异地,没有户籍,迁移方便。

正说着,只听得有人敲锣飞快而来道:“吐蕃人进来了,大家小心!”

紧跟着,大队唐骑呼啸而过,老贾看着他们,半晌道:“好象是狠见到肉一般地眼里冒光!”8

第三一六节 过六郎和他的土兵

通湟县尉过六郎是个退役老兵,就是冯小宝的部属来者。

冯小宝是县令,县里的文职县丞、主簿他可以不争,但县尉非得在他手上。

过六郎体格短粗,横肉绽起,凶悍得紧,带着县里上百土兵不参与割麦,只在四处巡视。

他的土兵,名义上是不脱离生产的本地兵,实际上就是正规军!

冯小宝的钱多,尽往军队上去投,土兵们脱离生产,专职训练,需要交的税赋则由冯小宝代交。

这么做很有养兵自重的嫌疑,然而,据来自保皇派的县丞再三察探,冯小宝从无这等行为!

他在军中县里都是忠君卫国的教育,的歌曲属于军队保留必唱歌曲,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氛围,冯小宝不给他评个忠君爱国的先进分子称呼都说不过去了。

消息报到洛阳那些保皇党中坚分子里,让他们的怀疑更是浓重!

他们就是认定冯小宝要谋朝篡位,但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冯小宝的成皇之路,因为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完全越了他们的想象。

……

“当当当!吐蕃人来了!”一名更夫边敲响锣边大喊大叫道,他所在的位置是田地和山地交界,看到吐蕃骑兵在山那边冒出了头。

顿时附近割得热闹的民众象炸了营般地逃散开来。

手无寸铁,逃跑并不可耻。

冯小宝的民众教育还是相当特别,教导民众一遇到吐蕃人,必须抵抗,抵抗到底,不抵抗者斩!二是抵抗要讲究策略,要聚众而战,据险而战,不作无谓牺牲。

过六郎没逃,他骑着马,在马上一扬手,上百兵丁即时立定,显示了良好的训练。

望着冲来的吐蕃人,数着数,大概百人,过六郎冷笑一声!

虽说冯小宝搞的是忠君爱国教育,一字不提他自个儿,但他的部下早就归心,那过六郎将此地当成自己的家,岂容吐蕃人猖獗。

他举手示意,土兵们立即排成三横队,面向吐蕃人。

过六郎策马,在排好的队伍面前驶过。

他亲切地望着他一手训练出来的棒小伙子们,个个膀大腰圆,手臂强壮!

农家弟子的底子,艰苦的训练,良好的饮食,得出了面前的小伙子们,他们有点紧张,但无人后退。

他们受县令银子、饮食养着,家里尽有荣誉,当以忠诚回报,死战不退!

“柱枪!取弓!抽箭!上弦!”

过六郎一迭声令下,土兵们依令而行。

……

吐蕃人来了!

他们穿着破烂的、乌黑的、油油的衣服和帽子,眼里尽是火气和贪婪。

越过唐人的防线可不容易,他们这支部族有三百多人,挂掉了三分之二,余者好不容易才见到了金灿灿的田地,已经给收割了许多。

前面貌似有兵士挡路,那又如何,就让我们击溃他们后再去杀掉他们的农民,以解心头之气,吐蕃人恨恨地想着。

他们把毛皮帽子一正,将光亮的马刀抽将出来,身子向着马鞍上一低,双腿一夹,胯下马匹就飞奔开来,快得风在耳边出了啸声。

“杀啊!”

一两分钟之后,生了骇人听闻的出乎意料的事情:吐蕃人扑来了,被射倒了,他们随着那被破洞的毛皮帽子,随着那给射穿的脖子,疯狂于从马上滚下来,或者有时连人带马都给射倒!

唐朝土兵接连箭,手不抖,脚不颤,结果精准得吓住了吐蕃人。

临阵射箭不过三,土兵们第一波次的箭尽是朝天射,结果有上十数骑栽了,第二波次的箭还是朝天射,不过放平了些,这回有二十余骑倒了,第三波次有三分之一是平射,整整三十余骑吐蕃人来了个人仰马翻。

那些吐蕃人穿有皮甲,度又快,岂料给土兵三轮箭枝过后就让他们只余三十余人,其他的人要不死掉,要不在地上抽筋痉挛,血流注潭。

快到的吐蕃人来了紧急停止,说停就停,显示了一流的骑术。

而唐兵拿起了柱地长枪,靠得更加紧密,没想到吐蕃人把马一勒回头,就飞奔开了,身体伏在马背上贴得紧紧的,叫人看都看不见地飞跑了,比起方才,风在耳边啸得更响了。

飞跑了!

留下过六郎和土兵们在风中凌乱中,这还是吐蕃人?

过六郎哪怕是见惯军阵也有一点迟钝,再令土兵们弃枪换弓时,放出的箭只能够在吐蕃人后面作欢送了。

狗崽子们,逃得真快啊!

过六郎带着土兵,脚步整齐地追着一股较大的吐蕃人而去。

不过时,他们停止前进,就地转入防御。

更大的一批吐蕃人杀来,人数在二百以上!

过六郎脸色微紧,无论如何,都得硬战下去,跑没指望的,两条腿岂能够跑得过四条腿?

土兵们三批箭雨过去,吐蕃人惨叫连连,跌下去有五十余人,可还有一百六十多。

此时土兵们不再横阵,变为圆阵,举枪向外,如一只刺猬。

吐蕃骑兵冲来,他们浓眉大眼,脸容丑陋,眼射邪光,这等人物只宜人道毁灭。

“刺!”过六郎在阵中叫道。

敌我双方的惨叫声同时响起,冲来的十余骑,顿时给长枪刺穿,可是他们人马的巨大冲力,撞进了圆阵里!

哪怕大家齐心协力也难顶沉重马匹冲击力,骑兵只要不怕死的猛冲,任何长枪阵都是纸糊的,必可冲散。

倒下的马匹就象一辆失事的汽车,气势汹汹地向人撞来,人力岂可阻挡?

“第三排,刺!”吐蕃人突破了唐军两排,最后一排的唐兵再用力刺出,又刺杀了六七骑,但圆阵已经给敌骑撞得散乱,士兵们毕竟是土兵,心中慌乱不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