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明朝当皇帝 (一夕秋月)



因而,目前也只能让离京城近的蓟辽总督卢象升兼着兵部的差。

卢象升是朱由校一手从知府任上提起来的,忠诚度自然是不用担心的。

而如今,因其调兵遣且保得蓟州、通州几处京畿重地未落于鞑子之手的功绩也在百官之中建立了威信,谁也不能否认他是执掌兵部的合适人选,大明日报甚至还专门就夸赞卢象升事迹来奉承朱由校有识人之明过,由知府而升大司马的话题现在就几乎就成了人人传颂的佳话。

第一百四十章朝会(二)

“陛下,自天启七年正月来,各地官兵八十一万四千人,与天启六年比少了两万一千人,从历朝来看,从正统朝三百万降到正德年间的九十多万,再到嘉靖年间的八十余万,隆庆万历两朝因前朝练兵抗倭故,增至百万,但现在又减少至嘉靖时之数;

微臣以为盖因屯兵之制导致军官压榨卫所兵过重使得大量士兵逃亡之故,但朝廷军饷却由天启六年增加了一百二十万,今年各地报上来的军饷拨给预算又在一百二十万之基础上增加三十万两。”

卢象升倒也算是博闻强识,拿着象笏板,硬是报出了一大串繁杂的数字。

朱由校听后便道:“这倒怪了,官兵少了两万多,但军饷反而增加了几十万两,都察院的御史们干嘛去了,别整天盯着谁打呼噜谁纳小妾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多少人吃空饷,吃了多少空饷,都得去细查查!”

朱由校这么一说,左都御史曹思诚不由得红了脸。

这些日子以来,他都察院的御史们频繁被陛下打压,不是被罢职就是被调离,甚至被杀头的也有不少。

因此,到现在还留在都察院的御史们也不敢再乱说话,但朝廷也有考核,御史必须得弹劾几个人才能算称职,不然京察时就会得个玩忽职守的考评。

所以御史们也只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弹劾,可如今陛下这么一说,曹思诚才算是明白过来,陛下不是不要他们御史弹劾大人物,只是枪口不能对准陛下而已,且要按照陛下的指示来弹劾才行。

接下来是六部之中最为清贵的礼部,这个管着天下读书人和王朝礼仪规范的衙门其权重有时候并不逊于吏部。

也因此,大学士入阁前也多为礼部部堂大臣,翰林也多进礼部履职。

而现在,天启八年的礼部尚书虽然是钱谦益,但部里事务多由礼部右侍郎李明睿主持。

此时站出来总结礼部事务的自然就是李明睿。

这个由翰林院编修升为左中允然后又直接调为礼部右侍郎并入职西暖阁的天子近臣算是除卢象升外天启七年升官速度最快的人,也是部堂大臣中最为年轻的高级文官。

朱由校有意让整个大明的官僚体系年轻化,无论是九边的总兵官还是新升的高级文官都是万历末甚至天启初的进士。

比如,李明睿和卢象升就是天启二年的进士,而孙传庭也不过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

“启禀陛下,天启七年新增举子六百七十余人,各地生员新增三千四百余人,革除功名者四百余人,比往年增加了两倍,今年是太祖之三百年诞辰吉日之期,陛下应着王侯重臣祭祀孝陵。”

听李明睿奏报后,朱由校不由得皱了皱眉,一下子又增加了几百举人老爷,这就意味着乡绅这个免税集团又进一步扩大。

官绅一体纳粮得尽快搞起来,不然大明迟早都要被这一群越来越壮大的特权阶级给挖空。

当然,革除功名之人数比往年增加两倍,自然是朱由校去年铲除东林党和举子闹事那一次血腥镇压所造成的结果。

朱由校不禁想是不是得还要搞几次大规模的镇压行动,再革除几个不交税又不听话办事的寄生虫。

朱元璋居然也诞辰三百年了,这搁在现代要是开国元勋百年诞辰都算是值得纪念的大事,在明朝自然不能轻视。

更何况,朱由校也需要重新在世界上刷一刷大明这个古老帝国的存在感,也要重新展示昔日大明的荣耀来重振大明国民士气。

且为了不让全天下的百姓忘记了是谁给他们的太平世界,朱由校便点了点头道:“祭祀孝陵,朕亲自去,以彰孝道。”

“陛下,不可!”

少詹事黄道周却是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的站了出来,满朝堂的内阁大学士和部院大臣都很是惊讶的看着这位只有资格做陪衬的清流官员。

而朱由校也是愕然得看向了这个身材瘦削的官员黄道周。

朝堂之上,现在发话的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员,什么时候轮到这个四品官而且还算不上六部九卿的闲置官员说话了。

可见不愧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书呆子型官员,朱由校皱了皱眉,问道:“有何不可?”

“陛下,天子当效法尧舜垂拱而治天下,虽重孝道但也不必亲为,实乃非智之举,徒耗民财,派勋戚重臣即可”。

黄道周虽说的是引经据典,意思是深怕朱由校去南0京孝陵会扰民,实则自然是不想让皇权伸得太长,如今去了京畿就已是他这等卫道士无法容忍之事,陛下还要去南0京,这简直就是要染指他们文官统治核心的举动。

朝中重臣大多乃朱由校之私人,自然不敢多言,但他黄道周必须站出来,表达一下士大夫们的意见。

朱由校有些无语,在这朝堂之上,这些不识抬举的官员还真是杀不尽赶不完,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来怼自己。

礼部右侍郎李明睿见陛下面露不悦,也知道这个时候是用得着自己这个王朝礼制权威的时候,而且他也知道陛下让自己做这礼部右侍郎未免就没有增加陛下在礼制上的发言权的意思。

“陛下乃太祖后裔,敬宗礼祖,亲祀孝陵有何不可”。

李明睿说着就朝朱由校拱了拱手,朱由校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现在朝堂上也有自己的虾兵蟹将了,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这时候,且听李明睿又道:“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富有九州四海,如何不能亲临,难不成你以为陛下只是和王府尹一般大,只能在这顺天府紫禁城做一城之主?陛下若不出京师,难不成就任由鞑子肆掠京畿,破我城池,杀我子民!”

黄道周很不屑于这个靠附和陛下而年纪轻轻就官居少宗伯之位的李明睿,因而也无所畏惧:“李侍郎此言差矣,鞑子不过流寇而,来不过三四月,犹如天灾,自会离去,何必要陛下亲临,徒耗钱粮。”

“按照你的意思,就任意鞑子在我京畿肆掠,然后眼睁睁的看着鞑子掳掠我大明人口财富而走,黄道周,你是何居心!”

兵部左侍郎卢象升直接叱问了这黄道周一句,作为一个亲眼看见丰润玉田两县百姓被屠惨状的大臣,他是最不能理解也最痛恨黄道周这种空谈无知之见。

第一百四十一章朝会(三)

左都御史见朱由校气得脸色变得很差,而兵部的卢侍郎也捏紧拳头恨不得揍这个黄道周,他便知道是时候是自己这个御史出来了。

“陛下,微臣有本弹劾少詹事黄道周居心不良,悖逆圣恩,图谋不轨,竟为鞑子开脱,请陛下治黄道周重罪!”

左都御史曹思诚为了改变朱由校对自己的印象,说着就直接跪在了地上。

这架势一般就意味着该御史宁愿冒着被杀也要往死里弹劾所弹劾之人的意思。

负责朝廷言论的御史们见此都有些愕然,但见自己老大都跪了,自然也得跟着跪下来:

“请陛下治黄道周重罪!”

“请陛下治黄道周重罪!”

六部尚书侍郎们见此也跟着跪了下来,他们都是唯朱由校马首是瞻的,既然人家御史们已经弹劾了,他们自然也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

国子监祭酒和翰林院的官员们也跟着跪了下来,原因无他,工部左侍郎徐光启兼管着翰林院,而国子监是因为国子监祭酒刘宗周也跪了倒是有些稀奇。

现在唯独还站在朝中的就是这些由新科进士们递补的六科都给事中和给事中们。

但这时,已经兼掌吏科都给事中的管绍宁先跪了下来,其他给事中见此也跟着跪了下来。

就唯独史可法还笔直地站在那里,很是碍眼。

钱谦益等阁老自然也跪在了地上,但他这时候他却看见了史可法还笔直地站在这里,心里就着了慌。

钱谦益一想到这史可法是自己提拔的,要是陛下因此迁怒自己可不好,便忙跑了过来硬是将史可法直接撞倒在地:“臭小子,还不跪下!”

史可法淬不及防的被钱谦益推倒在了地上,且念在钱谦益还是自己的恩师,也只得屈膝而跪。

但他还是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这在前朝阻止陛下出京几乎就很顺利的事情怎么在这个时候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朱由校这时候,站了起来,叹了口气:“民意不可违呀!”

……

黄道周看着满朝堂的大臣都弹劾自己,不由得开始怀疑人生了。

而且,让黄道周没想到的是,这些大臣玩的也还是当年东林党玩的套路,通过集体威逼的方式逼朱由校重惩自己。

偏偏这位平素表现得很是独裁的陛下此刻却表现的很是软弱,还说出民意不可违的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