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明朝当皇帝 (一夕秋月)



堂堂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钱谦益都没要节操且甘当了朱由校的下马石了,在此迎候的其他朝廷大员也不好再拿大,忙跪了下来。

朱由校虽然心里乐意,但表面上却是故意板着一张脸:“诸位皆是朝廷重臣,身份尊贵之人,怎可轻易行跪拜大礼,都起来吧,下不为例,礼虽不可废,但亦不可无气节。”

“陛下说的是,臣等铭记”,钱谦益这时候又抢了内阁首辅魏广微的风头,先接过了话,弄得魏广微心里一阵不爽,但因是陛下凯旋,所以脸上依旧还是挂着笑容。

等到朱由校回到紫禁城时,已经日落时分,而皇后张嫣等依旧站在宫墙下翘首以盼。

看着远处站立着的几个女子,朱由校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就屏退左右,自己一人往内廷走了过来,柳如是忙拉了拉张嫣的裙摆:“娘娘,是陛下!”

张嫣点了点头,这时候,宫娥徐佛也听见了柳如是的声音,忙跑了过来,靠汉白玉柱躲藏着两眼看着广场上那位凯旋而归的陛下。

朱由校抱住了张嫣,摸了摸她那依旧白皙如雪的脸:“你瘦了。”

“陛下,你也瘦了”。

张嫣说着就看见朱由校眉间有处伤痕,便面露怜惜地伸手轻轻摸了摸:“都说刀剑无眼,陛下日后还是出征了吧,战场厮杀自有将士卖命。”

“就听你的”,朱由校一手环在张嫣细腰上,就忍不住的往下探,惹得张嫣娥眉一瞪,他也只好安分了些。

王承恩已让尚膳监的预备好了丰富的晚宴,待朱由校一来就看见铺了明黄色绸布的八仙桌上摆满了各道菜样,朱由校也数不清到底是多少,只见荤的有鹅、鸡、鱼、猪、牛、驴、鹌鹑、火熏肉、兔、鹿等肉类,以及一杯目前只有宫廷才有的牛奶,主食还有面,面筋,豆腐,腐衣,木耳,蘑菇等。

“王承恩,朕不是说过,一切从简,五菜一汤就足够了吗?”朱由校指着这满桌自己不可能吃完的饭菜冷声问了王承恩一句。

王承恩忙拱手道:“陛下莫怪,这些都是南0京的魏忠贤孝敬您的,因钱阁老在京城快报上写了一篇陛下每日膳食情况的报告并称赞陛下节俭有太祖遗风的文章而被魏忠贤知道了,魏忠贤就派人托了微臣每日由他魏忠贤个人出一千两承包陛下每日的吃食,说是不能苦了陛下您。”

朱由校听后不由得笑道:“这魏忠贤现在还真是成土财主了呢,朕这个大明皇帝也得靠他接济了,派人传话给他,他有这份心就够了,这笔靡费就免了,他要是钱多花不掉就多去开几个矿,眼下扩军在即,铁矿和煤矿的需求量都得增加,朕可不想日后皇家工程院的宋应星来抱怨没铁炼了。”

王承恩见朱由校对魏忠贤依旧是照顾有加,连开矿这样的肥差都给了他,心里却也有些不是滋味,内臣中虽说他已是最为显贵之人,但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到底还敢魏忠贤差些。

“谨遵陛下吩咐,那这一桌饭菜?”王承恩低声问道。

朱由校笑了笑就坐了下来,拾起筷子朝张嫣等指了指:“都坐下吃啊,难得人家魏公公一片心意,王承恩,你也坐下吃点,此乃便宴,不必拘泥于世俗礼仪。”

王承恩忙道了谢,讪笑道:“臣还是站着看着陛下吃吧,不然臣还真的不习惯。”

朱由校点了点头也没强求,他自然是不在乎这些等级规矩的,因为他是皇上,除了御史言官骂他几句,也没人敢把他怎么样。

但王承恩可不敢打破这个规矩,也不愿意打破这个规矩。

倒是柳如是因为年纪小不懂这些,且一过来就被朱由校一把揽入怀中年抱着,朱由校捏了捏她的脸蛋,笑问道:“这些日子有没有想朕。”

柳如是羞红了脸,低头道:“天天想呢。”

第一百三十九章朝会(一)

次日一早,天刚刚微微亮,拥着皇后张嫣正睡得香甜的朱由校就被随侍宦官唤醒。

作为皇帝,朱由校自然不能同普通人一样回京后能有几日的歇息时间可以陪父母说说话,与媳妇温存几日。

他作为皇帝,却不得不早起,而且今日还是叫大起的日子。

对于上朝,初来明朝的朱由校或许还有些接触新鲜事物的兴奋,但现在他也有些开始厌倦,他很不明白为何要有如此折磨人的早朝制度,天不亮就得起床,弄得人精神恍惚,连清晨的床第之乐大为减少。

还好的是,现在的早朝时间已经比洪武永乐时期有所推迟,朱由校很难想象劳模朱元璋在凌晨一二点就起床上朝是何等毅力才能坚持几十年。

等他进了乾清宫,两排负责乾清宫洒扫的宫娥就忙都欠身行礼,朱由校也恰巧在徐佛面前停了下来,看了她一眼,也没说什么就径直进了大殿。

倒是徐佛不由得心脏砰砰直跳起来。

大殿内,群臣早已分列左右,点名御史汇报了所到之人数所缺席之人数后,就先弹劾一户部官员在朝房里瞌睡时打起呼噜的不雅之事。

朱由校听后倒也没怪那打瞌睡的户部官员,这么早就起来上朝,谁都会有些精神不振,更何况这点名御史所弹劾的那位户部官员看上去有些年迈,打呼噜也更是在所难免。

不过涉及朝堂尊严,朱由校也不能有所作为,便索性降了这户部官员一级,让他回家把觉睡够。

这户部官员也明白陛下苦心,忙道了谢就摇头晃脑的出了金銮殿。

这时,朝堂之上也开始议起正事来,朱由校先点名让六部的部院大臣先报告各自部门的情况。

因新年一过,就出了鞑子劫粮和入关等一件接着一件的紧急大事,朱由校要求六部和都察院做的年初总结报告也没来得及细听。

如今正好趁着此次上早朝,朱由校也想详细了解一下大明目前的近况。

最先站出来的是吏部尚书崔呈秀,这个被东林党诬蔑为奸臣的阉党重臣在这个时代不但没有遭到清算,反而被朱由校调到吏部当天官。

吏部乃六部之首,掌控着百官特别是中下层官员的升迁之权,甚至中央政令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也跟吏部所选之基层官员是否得力有关。

而自崔呈秀做吏部天官以来,其选官不论其出身,却只问其是否为保皇党成员,是否参与过较为激进的文社,家庭出身是富贵还是贫贱。出身贫寒且是保皇党成员的往往被任命到江南一带富裕地做官,而家庭豪富的让其去云贵川。

这样一来也可尽量避免出现官商勾结之事发生,符合朱由校要压制江南商人势力的目的,因而崔呈秀管吏部,朱由校很放心。

“陛下,此次戊辰科共录取之五百余名进士除去一百零三位留于京城外,其余大都安排至各地道府州县衙门任职,除此之外,天启七年,丁忧官员共计三十余人,被罢职着三百二十人,离世的四十人,新增候缺官员三百四十人。”

崔呈秀说后就将折子呈了上去,朱由校略看了看,也没多说什么,对于被罢职的官员之所以多自然是跟自己去年铲除东林党有关,不过,在大明不怕找不到两条腿的读书人做官,这不,刚罢免了三百二十人,就新增候缺三百多人,另外还有新中之进士。

所以,朱由校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在整饬吏治后找不到官来给自己办事。

户部尚书郭允厚算得上是家学渊源,其父亲做过户部主事,如今朱由校让他执掌户部,虽然大明财政日益匮乏,寅吃卯粮现象越来越严重,但这个老尚书倒也能勉强维持,拆东墙补西墙的本事倒也过得去,就是不懂得如何去生出钱来。

“回禀陛下,天启六年,各项合计赋税收得一千八百余万两,各项开销赋税合计两千零四万两,今年因免了陕0西、山0西等地赋税钱粮,预计又会收入减少一百万余两,但辽东军需开支也相应有所减少,如此收支倒也相抵,但就怕出现一两件大事,现在就等着南直隶、浙0江等地两百余万两丝绢折色银递解进太仓,或可能补太仓之空虚,其余九边之军饷也可由山0东、湖广、河0南等地共计三百余万两赋税填补。”

郭允厚的一连串数字让朱由校倒也大概了解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敢情现在的中央财政也只能做到收支相抵,毫无结余,那如此一来,自己怎么去大规模的招募新兵,怎么去大规模的建立军工体系,日后肯定得打好几场大战,如何去积蓄足够几年战争所用的钱粮,还有越来越严酷的小冰川气候和即将到来的疫情大爆发,这些都需要钱去砸啊。

一想到此,朱由校就不由得愁眉不展。

兵部尚书一直是孙承宗挂着,但孙承宗现在基本不管兵部事务,而实际执掌兵部的自然是兵部左侍郎兼蓟辽总督卢象升。

其实,朱由校并不愿意让一个掌管着京畿卫戍部队的封疆大吏又兼着相当于国防部二把手的差,尽管此人是卢象升。

但现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明现今的体制决定了执掌的军权还是高级文官,可朱由校能信赖又不瞎指挥的文官总共就只有这几位,其中孙承宗、孙传庭、王在晋三人已经都承担着护卫大明九边的重任,实在不能调走任何一个回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