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杨嗣昌也没有揭穿,只是摇了摇头,故意做出一副对温体仁这种出卖陛下所说要求的不满样子。
多尔衮见这两人表情,也就以为这温体仁一开始提出五倍是在故意作弄自己,也因此,他对这个大明的礼部左侍郎又加深了一层恨意,甚至不由得暗骂了一句:“老狐狸!”
“四倍也行,我大清也只能勉力维持,贵国既为父,也实在太过吝啬了些!”
多尔衮紧握着拳头,咬牙说了这么一句,同时心里也舒了一口气,还好没直接答应五倍的数。
温体仁迟疑了一阵,没有说话。
杨嗣昌也故作不甘心地看了温体仁一眼,道:“温侍郎,我记得陛下一直说的是比往年加五倍,可不是四倍,如今你自己擅改了陛下的要求,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可别拉上我。”
温体仁做出一副很不悦的样子,气愤地瞪了杨嗣昌一眼,重重地把茶盏放桌上一放:“本官担着就是!难不成就让这和谈一直拖着不成,本官还要急着回京请旨还乡省亲呢。”
“好!”
杨嗣昌点了点头,就故作郁闷地道:“下面说说海州卫以南的地吧,按照我们陛下的要求,辽河以北才是赐予贵国之藩地,但尔等现在还占据着海州卫以南的四十余城,这个必须得归还。”
如今的辽东除了几处重镇,其实大多都是无主之地,荒芜得很,即便是满洲八旗占领后也大多数摧毁其城堡后放弃该地。
所以,多尔衮也没觉着有什么,便也答应下来,但对于大凌河一带的肥沃之地,他却是垂涎已久,毕竟自己大清国也不是只靠渔猎为生,也有大批的农奴需要土地耕种,而大凌河一带的沃野良田较多,所以多尔衮也便将这个提了出来。
“这个无妨,此地现虽为辽王吴襄部控制,但也是我大明皇帝陛下之土,本官就替陛下做主赐予你便是,但这海州卫以南的半岛之地,得归还给我大明”。
温体仁说着就暗暗地用脚踢了杨嗣昌一下,杨嗣昌会意,便立即一拍桌子,愤怒地站起身来指着温体仁喝道:“温侍郎!你难道忘了陛下当时是怎样交待你的吗,海州卫以南的半岛俱是人烟稀少的荒地,陛下名为要此地,实则是指大凌河之地即便归于辽王手也不能归于!”、
杨嗣昌说到这里就闭住了嘴,做出一副很是悔恨自己说漏嘴的样子,然后又直接坐了下来:“不管怎么样,反正本官不能同意,必须是海州卫以南,包括大凌河一带的地都得承认归我大明所有,贵国所占的大凌河几座城镇也得归还我大明。”
不等多尔衮说话,这里温体仁就先和杨嗣昌争辩了起来。
只见温体仁也是气得脸红脖子粗,厉声道:“本官才是此次和议的正使,你杨嗣昌注意点尊卑秩序,别以为你在陛下面前挂了名,就可以轻视本官,本官现在就告诉你,本官乃六部九卿,有密折专奏之权,现在就可以加急八百里递进京参劾你!”、
说着,温体仁又道:“此事本正使做主就行,你不必多说了。”
杨嗣昌也故作生气的一挥袖子,直接气冲冲地要离开座位。
而多尔衮见此却很是得意,他是很乐意见到对方的两个使者不和,如此他也好利用二人的不和探知到更多的信息。
他现在至少觉得眼前这个礼部左侍郎温体仁虽然狡猾却也有些立场不坚定,做事敷衍,而那位兵部武选司郎中杨嗣昌明显有些脾气暴躁,性格耿直,但却是一个坚定原则的人,如今二人这么一闹,反而有利于自己为大清争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多尔衮见杨嗣昌要走,还挺好心的跑了前去,将杨嗣昌劝了回来:“杨副使别急着走,既然是和议,大家就和和气气的谈吧,何必动怒呢,不过杨副使你也别太胶柱鼓瑟,温正使这样做为的是让和谈很好的进行下去,这细枝末节处本就是可以随意的,大凌河之地,本就是我大清龙兴之地,所以是还请贵国勿要强夺。”
“也罢,此等卖国之举也非我杨某人所为,到时候某某人掉脑袋,也别想我去求情!”
杨嗣昌说了一句就坐了回来,就这样,海州卫以南的半岛为大明所有,而本赐予关宁军吴襄所部的关外大凌河之地被温体仁直接卖给了满洲,对于满洲的皇太极如何去找吴襄要,大明自然是不管的。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国子监祭酒刘宗周犯事
自以为自己大清总算占了些便宜的多尔衮的心情便又好了些。
但不知不觉间,也正因为他对他唱双簧的温体仁和杨嗣昌二人少了警惕,导致他一不小心就答应了温体仁和杨嗣昌提出的一个又一个要求。
对于吴襄等关宁军,他是不在乎的,只要朱由校不参与进来,不给吴襄提供钱粮与兵马支持,他甚至觉得自己大清都能直接吞并吴襄所部。
而接下来对于大明要在沈阳建立大使馆的事,对于多尔衮来说,倒是闻所未见之事,在听了温体仁的讲解后,他才明白敢情就只是一个为维护来大清做生意其他事的本国百姓利益的机构,同时还负责与他大清国联络。
看这样子,就是要为以后的和谈打下基础的意思,多尔衮欣然接受了大明提出的这个要求,在他看来,自己大清国日后必定能做到当年金国那般强大,即便不能灭掉大明,也能逼得这个日益腐朽的王朝签订城下之盟,所以提前建个大使馆也方便到时候再次进行和议。
多尔衮不禁暗笑这大明皇帝朱由校虽说不是英明之君,但也不是真的很傻的昏君,要不然也不会将自己的后路都想好,预备着他日自己大清国十万铁骑南下时,他也好通过这个什么大使馆求和做第二个宋高宗。
当温体仁又提出满洲不得与蒙古结盟的要求时,多尔衮就越发觉得这大明的皇帝朱由校是一个心无大志只想着过太平安稳日子的君主,要不然也不会要求自己大清不与蒙古结盟,不就是担心自己大清再次假借蒙古之道南下吗。
多尔衮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在他看来,自己大清国与蒙古是结盟还是互为仇敌,可不是他大明能决定的事。
与其如此,倒不如先给这朱由校一颗定心丸,也好麻痹一下大明。
和谈很顺利的结束,温体仁和杨嗣昌待多尔衮走后,看着已经由双方盖章画押了的国书不由得对笑起来。
温体仁不由得指着杨嗣昌道:“杨武选,本官可没想到你竟如此会做戏,那样子比荷花班的戏子还像。”
“温侍郎也还不是这样,你我啊,是半斤八两”,杨嗣昌说着就看了看和议的内容,长叹了一口气道:“这下算是可以给陛下交代了。”
……
今日早朝。
刘宗周决定在朝堂之上当着百官的面再进一次言,进言内容自然是要阻止朱由校要与鞑子和谈之事。
而其他朝臣虽然也都知道和谈一事一旦解决,陛下下一步的重心必定转移到内政上来,抢先开刀的自然是大乡绅和藩王。
但现在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几乎都是小地主出身或者庶民出身的官员,即便不是也大都是性格并不强硬或者如张居正那种宁愿损害自身阶级利益也要保全国家利益的所谓敢为之士。
所以没人要跟着刘宗周去触朱由校的霉头,而刘宗周要这样做也不是要让这些无原则服从当今陛下的官僚去支持自己,他要的是让天下大部分士绅的支持,他觉得自己即便真的被朱由校砍了脑袋,还故意加注污名,但天下的有志之士绝对不会视而不见。
再加上屁股决定脑袋,当一个人的认知局限在自己所在阶层的利益时,就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正义之举。
温体仁和杨嗣昌此时也已经回到了京城,并同样来到了朝房,且准备着直接在朝堂上向陛下朱由校报告此次的和谈事宜。
不巧的是,在刘宗周进入朝房时恰好看见温体仁正与新起复的官员杨嗣昌闲谈。
刘宗周见到温体仁不由得大喜,朝杨嗣昌拱了拱手后就拉着温体仁走到一边,低声问道:“长卿兄,你这些时日去哪儿了,刘某本想和你联名上折子好直接在此次朝会上反对陛下要与鞑子和谈一事,但偏偏一直找你不到,你是礼部左侍郎,本就是负责外藩之事,这折子有你的署名本是最恰当不过的,你要不看看我拟的内容,若同意,就现在补上你的名,也好流芳百世。”
刘宗周此时还不知道温体仁已经将他出卖,并还圆满完成了和谈的事。
到现在,刘宗周还以为温体仁还站在自己这一边,并同样认为陛下所要行使之和谈万万不能有。
因而,刘宗周便想着联合温体仁一起上奏,在他看来,温体仁作为礼部左侍郎,其引起的震动自然要比自己一个从四品的祭酒大。
温体仁即便脸皮再厚,此时也有些不好意思,唯唯诺诺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讪笑道:“刘祭酒别这样,本官人微言轻,虽说忝为礼部左侍郎,但也不过是个闲人,哪里能做得了这等大事,您还说另寻他人吧。”
说着,温体仁就忙躲开了刘宗周,见刘宗周还要和他说话,他便忙拉住了吏科都给事中管绍宁:“对了,我们刚才说到哪儿了,好像说到当年杨慎之临江仙对吧,要说这杨慎啊,的确是我朝难得的才子,这江南有伯虎,西蜀就当首推他这位首辅之子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史上最强猎头 (九宫格夫妻) 起点VIP2017-10-20架空历史啥叫史上最强猎头? 当你还在为找个ceo而兴奋的时候,我已经把诸葛亮签下来了。当你...
-
唐朝发明家 (阿活) 起点VIP2017-10-23 两晋隋唐人称“小百科”的王烨跟女神约会却莫名奇妙的穿越到初唐,成为长安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