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兽医当国 (北门老五)



一个参加乡试的生员,能够看到其他人的科考卷子内容,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不过杨慎也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小心翼翼的瞅了眼钱恒,“恒远兄,那这些考试,我应该如何作答呢?”

“以本心作答便是,叔夜大人与其他考官不同,他所看重的,只是那些有见地,有方略的能士!”

“如此,杨慎便知道该如何做了!”

杨慎谢过钱恒,便高辞离开。

看着杨慎离开时轻松不少的背影,钱恒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整个应天府的乡试范围内,钱恒不会担心张叔夜镇不住场面,所以更不会担心杨慎会把这件事泄漏出去。

若是这杨慎的水平够高,倒是可以推荐给张叔夜做事,即便是张叔夜不用,单凭杨慎对行商的态度,也是可以归自己所用的。

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钱恒便已经准备妥当。

乡试的考试,要求已经很严格,尤其是张叔夜主考的这次考试,所有文具,除了笔墨之外,尽数由应天府的府学提供。

而科考的地方,更是直接安排在应天府的府衙后院。

所有纸张和考卷,全部从隔壁的府学院内运送过来,一切保密措施,都有张叔夜手下的郎将专门监督。

钱恒刚来到府衙门口,就遇到了熟人。

杨慎故作不熟识的样子,只是和钱恒对了个眼神,便走到前面去排队。

不过后面走过来的冯常,却一脸意外的样子,“钱恒,你居然拿到了解额资格?”

钱恒一笑,“不过一封举荐信,程大人还是很能体谅生员苦衷的!”

冯常是决计不会相信钱恒这话,但钱恒既然拿到了举荐信,冯常也能猜到,凭借钱恒的学识,再加上这次科考的主考官张叔夜,本就和钱恒熟识,想要中举毫无阻力。

所以冯常也就不再纠结于那举荐信的事情,但却依旧心有不甘的哼了声,“只怕你这科考之路,也就到中举为止了!”

钱恒一乐,“那可未必,说不定咱们还能在省试再见呢!”

0103章 孟子言

入场检查极严,单单是入场搜身一关,便有十几人被那郎将给押了出去。

早就准备妥当的钱恒,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经过搜身一关之后,便被安排进考场内,待考。

考场内,竖起数块肃静牌子。

看到这一幕,钱恒不禁暗笑,真没想到,张叔夜居然会把平日出行的肃静牌,摆放到考场里面来。

不过这也说明这位张叔夜大人,做事还真是不拘小节的。

有了这些肃静牌,倒也让整个考场的气氛,变得严肃了几分,一个个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正襟危坐,谁也不出一丝动静。

所有考试的位置,都是用苇席搭起来的,每个位置之间,都隔出来五尺有余,席子下,摆放一桌一椅,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考生陆续进场,待到所有考生全部坐好之后,一声锣响,考试正式开始。

在众多考生开始研墨准备的时候,有衙役依次将考卷和草稿纸分发到每个考生手上,之后不久,便有有衙役,举着一块写着科考题目的木板,在考场内来回走了两圈。

今日是第一场,所考内容经义。

其中论语义一篇,孟子义一篇,大经义一篇。

孔孟之义,便是直接从‘论语’和‘孟子’中取一句做释义,考的是考生对与经义的熟识程度。

而大经义所考的,虽然也涉及到孔孟文章,但范围却要广很多,内容涉及四书五经和史传文章,其考核的内容,也给了不少让考生阐述自身见地的空间。

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这大经义的考核,若是经义的题目太过生僻,甚至会直接难住大多数考生。

不过这次大经义的题句,倒是不难,“不怨天,不尤人”。

这句最早出自论语,也曾在孟子中出现。

三篇经义,出自孔孟的题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没有什么压力,对于钱恒来说,就更不在话下了。

确定了题句之后,钱恒第一时间便将孔孟之义的文章,先行写了出来,最后誊抄到考卷上。

写完孔孟的经义之后,钱恒才把目光落在这‘不怨天,不尤人’的题句上。

‘论语,宪问’中,有记载,“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而在‘孟子,公孙丑’也中有言,“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不怨天,不尤人。

单看字面的意思,钱恒不用多想,也能知道,这是孔老夫子对待事物的态度。简单点解释,便是说,不埋怨天地,不怨恨他人,哪怕他人不能理解,自己也能通过学习最普通的知识,领悟到高深的道理。

若是钱恒不清楚张叔夜此时的心境,直接以这个意思作答,倒也不能算错,至少整个论调和语境,都是不错的。立壮志,多自省,不以俗世眼光看待万事,同样可以学到精深处,这个说辞,放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差错。

可钱恒却知道,张叔夜此时的心态,却是做不到这不怨天,不尤人的程度。

张叔夜对朝廷奸佞当道的现状,十分不满,恨其不争。对当今武将的堕落,更是痛恨之极,恨其无能。

或者说,天道不公,人心不古,才是张叔夜此时对时局的心态和认知。

所以,这句话所指,真正切题的,应该是出自孟子的寓意。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张叔夜真正想要体现的关键,就在这句话上。

想要劝我不怨天,不尤人,那就要知道我因为什么而不悦,因为什么而不高兴。

这个题句的核心意思,便是说,我很不高兴,我就算是怨天尤人也不要劝我。

钱恒忍不住嘴角微挑,这张大人还真有点混不吝,自己不高兴,居然还敢这么正儿八经的当成考题出出来。

恐怕这样一来,有不少考生都会掉进张叔夜这道题的坑里。

不过钱恒破题的角度,却也没有顺着张叔夜的意图来,而是直接写了一句。

“怨天尤人,不若曲中求直,心若不豫,不如易地以处”。

整个文章的意思,概括下来,便是说,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还不让转个弯,在曲中求直,若是心里觉得不爽,不妨换个角度看看。

整个大经义的考卷,被钱恒直接写成了劝张叔夜的一封信。

心中有了草稿,写起来便快了很多。

等钱恒将卷子写完的时候,时间刚过午时。

见到钱恒站起身,马上有衙役过来,帮着钱恒收起卷子和草稿纸。

钱恒这边的动作,引来不少考生的主意。

午时十分,有不少带了吃食的,正坐在考位上啃食,可是当看到钱恒居然这么早就交卷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一副吃惊的表情。

这卷子交的也太早了吧?

尤其是冯常,距离钱恒的考位,隔着有三名考生,看到钱恒交卷,冯常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如果不是考场里有规矩,不允许出声,恐怕冯常此时早就出言讥讽钱恒了。

即使如此,冯常看着钱恒的背影,嘴角上那丝不屑,都已经快要咧到耳根子上去了。

一般乡试,是要糊名的,就是将卷首的考生名姓糊起来,甚至还要专门找人来,将卷子上的内容,誊抄到一份全新的卷纸上。

而作为本次乡试的主考官,直接选择取消了誊抄的这道程序。

时至北宋末年的时候,作弊成风,所谓的誊抄程序,已经起不到多大的规避作用。所以张叔夜直接选择放弃这道程序,只将考生的名字糊上便可。

作为本次乡试的主考,张叔夜多少还是顾忌一点的,所以张叔夜并没有在考场坐镇,而是让应天府的推官和判官二人,负责初选试卷。

糊名之后的卷子,便直接交由两人审核。

当看到孔孟经义的释义时,两人几乎同时点头,对于这两篇经义十分赞赏。

唯独到了这第三篇大经义的内容时,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神色。

姓徐的推官一阵摇头,“常大人,您瞧,这位考生的大经义文章,好好一份抒怀明志的文章,居然写成了一篇评议文章,这~”

那位常大人却是一笑,“这考生的文章本身不俗,只是有点偏题,且留下,交由张大人定夺便是!”

徐推官犹豫了下,才点头,“也好,张大人这考题的题目,本就有些怪异,也只好由张大人自己审核之后,再做判定了!”

0104章 得解元

钱恒离开考场,便直接回了客栈。

严格说,乡试的考试,是要连续考三场,每一场都要连续考三天的。

只是到了宋末时候,乡试已经变得不严格,甚至很多州府的乡试科考,都不会再派专员下来监考。就像应天府的乡试,原本需要九天才能考完的乡试,硬被张叔夜压缩到了三天之内。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