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兽医当国 (北门老五)



让钱恒有些意外的是,没等钱恒开始誊抄第二场考试的内容,考场内再次鸣锣,第三场考试的题目也连同答题的卷子一起发了下来。

如果说“仁者无敌可以王”,是赵佶试探考生的一个引子,那接下来的这篇策论,则是赵佶最期待看到的结果了。

赵佶崇尚道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甚至经常在后宫之后接见容留那些道家大师,互相探讨修道炼丹之术。

对此,钱恒也只能苦笑以对。

道家有很多理论值得深思和参悟,而且道家的主张,也比较适合汉人的性情,只是道家的理论太过单薄,对于儒家佛家的理论,选择直接抵制,而不是想佛家那般,兼收并蓄,融多家所长,逐步完善成长。

如今有赵佶这个无比崇尚道家,甚至还把自己当成道君皇帝,有这么一位帮着道家提气,很多道家的门人开始嚣张起来,甚至在汴京城内,也变得处处以道士为尊,就连吃喝别人都是在给其脸面。

而这策论的主题,便是以道家学说治国的问策之说。

0197章 大国非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学说中重要的治国主张和原则。

而这次策略的命题,便是自此引申出来的一句话。

策论的主题便是:君无为而臣有为。

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钱恒终于明白为什么赵佶会沉迷于艺术创作之中而无法自拔了。

赵佶信奉道家不假,可如果不是赵佶痴迷于艺术创作而不知疲倦,恐怕也不会去信奉道教。

可以说,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原则,是最让赵佶喜欢的,加上赵佶身为端王的时候,就曾与道士结交,又恰好被那道士故作神秘的预测赵佶会继承大统,最后机缘巧合,赵佶真得做了皇帝,也便让赵佶对道家神鬼莫测般的手段越发信服起来。

只是这策论考题,就有点太过偏颇了。

君无为而臣有为,这个主张不能说不对,一个政治清明的君主,如果能够分清忠奸能庸,做个无为而治的皇帝,倒也无不可。

只可惜赵佶并不是一个能够分得清忠奸能庸的皇帝,而他手下最倚重的几个,除了那几个权柄极重的中官大太监,便是朝中那几个只懂得谄媚之道的所谓重臣相公。

偶有稍显清明睿智的能臣,不等其施展出自己的本事,便会被朝中这几位佞臣排挤离开,甚至郁郁不得志而终老他乡。

赵佶沉迷于道教,甚至还专门为道家典籍做注。其中对治大国若烹小鲜一句,就提到: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

意思很明确,烹饪小鱼,不断翻动就会崩散,治理国家,若是经常改变治国方略,臣民就会心生疑惑,不知该如何自处。

若是论这注解,不能算错,可问题在于,赵佶所守的这大宋,早已千疮百孔。他眼中的能臣,全都把心思放在互相倾轧和搜刮民脂民膏上面,而真正治理国家的能臣,却一个都没被赵佶看上眼。

或者说,赵佶不喜欢那些没事就在朝上说那些治国戍边的臣子,一听到这些,赵佶就会觉得麻烦,更喜欢那些跟自己有相同志趣的吹捧之臣。

只可惜,赵佶所经略的大国,已非小鲜。

顽疾已深,自当要变革才是正道。赵佶所遵循的,却是以担心臣民心生疑惑为理由,而不在治国方略上做任何变革。

不论是西军,抑或南方诸路,都已到了风雨飘摇的状态,而赵佶依然坚信,只有维持现状,才是最好的治理方案。

作为赵佶的坚实拥趸,不论是蔡京还是王黼,当然,还包括诸如童贯、梁师成、高俅、杨戬之流的内侍,都在坚定的维护赵佶的这个理念,竭尽所能所做的,只是让这个早已千疮百孔的大宋,在表面看上去,还那么强大,至少要保证让赵佶看到一个表面足够强大的大宋。

而如何破题这句“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策论题目,钱恒也是费劲了心思。

其实在“君无为而臣有为”这句话之后,还有一句“大君任法而弗躬”。

不论是作为君主帝王的无为而治,还是名臣能臣的有为而作,一切还要遵循一个前提,那就是统一严格的法度。

一个伟大的君主,只有制定出严格公正的法度,才能真正做到治国不必事必躬亲,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治。

而如何在赵佶已经确定这无为而治的治国前提下,尽可能的寻找挽救大宋现状的举措,或许也是赵佶出这道策论题目的原因之一。

毕竟北方胡虏作乱,金辽之争的一切信息,赵佶心里十分清楚,南方方腊作乱,让原本富足的江南赋税收入大减,更是大宋的国库收入锐减,让赵佶没了肆意挥霍的本钱,或许这才是让赵佶意识到要寻求一丝改变的动机所在。

不管怎么说,钱恒对赵佶的心思,琢磨的还算准确。

赵佶不想变,至少不想改变现在这种怡然自得,能自由创作的惬意生活现状。治国方面,也不想替换这些能让他开心,能为他溜须吹捧的一干人。而所谓的治国能臣,只要不影响他享受创作的乐趣就好。

有了这个前提,那君无为而臣有为这道策论题目,唯一的解决途径,便是大量使用能吏,从施政到军政,以中下层官员为主,选拔合适的能吏,去尽可能的稳定现状,至少能够让四方安定,让普通百姓有个温饱,才不至于在危机来临之际,民心才不会迅速崩溃。

至于能够进入朝堂,入阁为相的人选,也就只有那种喜欢闷头做事,而不在意朝中那些溜须拍马之辈的人,才能坐稳朝堂,为将来大宋遭遇大变时,借助朝中的位置,为大宋挣得一丝转机。

不得不说,为了这篇策论,钱恒想了很多。甚至于连几年之后靖康之变的应对,都考虑了进去。

在钱恒心里,能够坐镇一方的为政好手,当属赵不试和李若水等人。

而军中的中坚力量,不论是宗泽还是种师道和折家诸位将军,也都只能留在军中坐镇,不适合回归朝堂。

唯一一位适合现在回到朝堂的,就只有张叔夜了。

想到这,钱恒对这篇策论,便有了十分清晰的思路。

刷刷点点,一番功夫下来,整篇策略便写在了草稿纸上。

策论上面的论点很明确,君主自当无为而治,而重点,就在于臣有为上。臣子有两种,一种为君主服务的臣子,这类臣子,一切以让君主开心为重,还有一种臣子,是为君主治国安定一方服务的,这类臣子,所要做的,就是踏实做事,不多言,不争功,一切以大宋的利益为主。

这论调之中,隐隐提到一点,朝中诸位相公,当有闷头做事,且不争功的人来为君主做实事。

这个需求其实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把事情做砸了,就站出来替君主背锅,事情做好了,则是君主识人用人的功劳。

一切都梳理妥当之后,钱恒简单吃了点食物,将卷头的名姓填好之后,才开始小心翼翼的将草稿纸上的两篇文章,一笔笔的誊抄到正式的考卷上。

0198章 暗通款曲

进入贡院考试的第二天掌灯前,钱恒终于把三场考试的卷子全部写完,提前一天离开了考场。

第一个交卷的钱恒,离开考场时,无数人唏嘘不已。

“这个考生这么早交卷?看来是彻底放弃了!”

“就是,今年的考题太难了,我也有点摸不著题目的隐意!”

“少一个竞争的家伙,对于我来说,也是个好事!”

有人摇头感叹,有人幸灾乐祸。

虽然这些考生自言自语的声音极小,钱恒还是听得很清楚。

邻近经过许抟的考舍时,钱恒嘴角微微挑起,眼睛眨了下,没有说话,离开考场,趁着天光还没有彻底暗下来,返回家中。

在写策论试题的时候,钱恒就想到了一个十分紧迫的事情。

若是自己的策论能被赵佶看到,肯定会对自己的方略感兴趣,到时候,或许就是张叔夜进京入阁的最好时机。

钱恒到家,所有人都很意外,房二更是念叨不已,“要是知道少爷您这么早就能出来,小的就在考场门口等了!”

确实,平时的考生,都是要到最后一天的傍晚才会离开考场,即使有提早写完考题的,也会在考场内待到考试结束,尽量多斟酌考量下自己的答案,尽可能的让考试的答案做到完美无缺。

所以谁都没有料到,钱恒会提前一天回来。

吕紫陌忙着操持了一场丰盛晚宴,席间,钱恒才提到,等省试的成绩下来之后,恐怕就是自己离开汴京的时候了。

按照钱恒得到的消息,本朝的殿试,会在省试结束十日后开启。

也就是说,这次的殿试,会在三月中旬之前结束,加上东华门唱名,状元游街的活动全都结束,最多也就拖到三月底,一切就会结束。

自己具体会放到哪里去,最多在三月底就能确定。

“恒哥,这么说,到月底我们就要离开汴京了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