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糊名官一笑,“钱恒考生的诗作,可以称之大善之作!”
“可称大善?”
两人好奇,凑到跟前观看。
一共四句的七言绝句,二十八个字而已。
两人却低着头,须臾之后,才抬头,王黼叹道,“果然如何大人所言,此诗大善,真乃官家之幸,我大宋之幸!”
王黼虽然文采不够,可眼光却不差,更有过人心智。
甚至于,朱熹这读书有感一诗中蕴含的寓意,钱恒未必就有王黼领悟的深刻。
王黼叹道:“半亩方塘一鉴开,一句抓睛,便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半亩方塘不大,却在小处见到大开大合之景。”
蔡翛附和道:“若是结合天光云影共徘徊一句,整个精致动静相合,端得一副乡间别致景象,不愧是演山先生高徒,只借乡间小景,便能将动静之间的精致描述到淋漓尽致!”
王黼点点头,表示赞同蔡翛的分析。
“若前两句是描述精致的话,那后两句,便是点睛之笔!”
“但请王大人为我等解惑!”蔡翛追问了一句。
王黼也不客气,继续道:“两位大人请看,这问渠那得清如许,虽说是在问着池塘为何清澈,但更多,却是在自问自答,一个有学识有学问之人,就像是这一方池塘一般,若是想要池塘保持这清澈入镜般模样,便要有着‘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见地。只有常学常新,才能让学识不断增长积累,让这池水更加澄明,这又不是我等为人做事的最好写照?”
“果然大善,以小精致处,见得大智慧,这钱恒果然深得演山先生教导,若是时日积淀之后,未必不能一方大家!”
不论是王黼还是蔡翛,对钱恒这首诗不吝赞美之辞。
一番评判之后,王黼才道:“如此,这张试卷便收到我们那边吧!”
一旁蔡翛又问了声,“王大人,此时距离晚上还有段时间,要不要提前将第二场的考题的发布出去?若是有其他考生也提前交卷,岂不能够早一点离开考场,也算替他们免去一些劳苦?”
蔡翛这话,简直就是在替钱恒考虑。
如果按照正常的考试流程,这考试是要连续考三天的。
可若是按照蔡翛的这个方法,考题提前发出去,那心思敏捷的考生,就能提早考完离场,省得再在考场内委屈着。
王黼心中也是一动,“蔡大人,按照你的说法,莫不是等到第二场考试有人交卷之后,便直接发布第三场考试的考题?”
蔡翛一笑,“当然,咱们二人在这考场中实在是枯燥无味,若是有提早交卷的考生,我们也能提前拿到考卷开始判卷,也能让官家早一点收到这些考生的成绩不是?”
王黼和蔡翛两人也知道,在所有考生考试结束之后,他们必须要把所有考卷全部判完之后才能离开贡院,所以蔡翛这个建议,无疑会让两人离开贡院的时间提早一些。
更何况,这种方式,也并不违背考试的规则和流程。
在两人商量之后,便拍板把这件事情决定下来。
一声铜锣响,兵士举着第二场的考题,走进考场。
有一个被铜锣声惊到的考生,一滴墨汁滴落在卷面上,哭丧着脸,望着外面举着的第二场考题的题目,这又是何故?
不只是那个因为墨汁毁了卷面的考生,场内大部分的考生,都各自抬头,朝门帘外望去。
谁都不清楚,这原本要到第二天才会放出来的考题,为什么会在这会儿放出来。
不过桌案上的草稿纸足够用,倒也不担心其他,看清了题板上的考题题目,一个个都匆忙把题目记住,誊抄到草稿纸上,只待完成了词赋考试之后,再去研究这第二场的题目。
这会儿钱恒也正诧异,自己已经交卷不假,可这么快就放出第二场的考题,显然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过既然考题已经出来,钱恒自然不会耽搁。
当目光落在考题题目上时,钱恒也有点发愣,这题目也太简单了点吧?
0196章 兼经之题
仁者无敌可以王。
考题的题目,出自兼经中的《孟子》梁惠王篇。
其中孟子有言:地方百里可以王。王者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梁惠王篇,乃是孟子以仁政治天下的政治主张,历代帝王,无不知晓其详尽之意。
可现在居然会当成兼经之题提出来,作为经义考试的题目,这显然有点不对劲。
尤其是这仁者无敌可以王题目,怎么听着,更像是江南方腊举旗造反时所提出来的口号中所提及的意思。
当然,方腊造反的口号中,并没有直接提及仁者无敌的意思,却意指当今官家赵佶不仁,以奸佞之臣为祸天下。
回过神来之后,钱恒身后渗出一层冷汗。
果然这科考之事,从来不会那么简单,若是按照字面意思,来阐述这仁者无敌的寓意,绝对会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对仁政的诠释,若是不能暗合赵佶的心思,别说得中进士,若写成了忤逆赵佶心思的主旨,恐怕被发配边军的结果都是轻的。
仁者,施仁政者也。王者,帝王也。
帝王无敌,才得以施仁政,这才是赵佶想要看到的解释。
钱恒沉思良久,才得出这个结论。
这兼经的经义题目,果然是个巨大的陷阱。不过这种考题题目,对于大部分的考生来说,是不会出现误读的。
只有那种心思转过弯来的考生,还有钱恒这种思维模式与当前大相径庭的主儿,才会误会这考题的真正意图。
弄明白了经义考题的题目意图,钱恒也就不再犹豫,对于这种经义文章,钱恒在黄裳的指点之下,没少写这类文章。
严格上,这种文章就像钱恒上学时所学的议论文写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将论点,论据和论证摆出来,将自己的论点条理清晰的写出来。
对于这种议论文,钱恒没觉得有任何难度。
帝王者无敌,方可施仁政于天下。
这就是钱恒经义文章的主题,立出论题,便可以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观点了。除此之外,在论证馆自己观点的时候,更要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也是博得赵佶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不能保证自身安全之前,恭维一下赵佶是很有必要的。
钱恒稍微思索了下,便列出三条证例。
仁者,以兼济天下者为最,能兼济天下者,唯当今官家一人能当得起。
当前可称得上无敌者,也只有当今官家一人而已。至于说金辽和西夏等北方胡虏,钱恒更是连提都没有提。
倒不是钱恒不想提,实在是在这种情况下,提了根本毫无意义,即使是朝堂上,有那几位奸佞之臣坐镇,这抗衡胡虏,壮我大宋国威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办成的。
对于朝堂上的诸位相公,钱恒也早就不再指望。
只希望能够有人多替这个大宋担当几年,让大宋的子民,能够少受几分生灵涂炭的罪过。
心中想着未来大宋所要面对的苦难,钱恒心中也多了几分愁绪。
所谓仁政,当以民为重。
没法直接讲述让赵佶舍弃追求艺术的行为,只能从侧面提及民为重的论调,至少这个主题,和仁者无敌还算契合。
一直到掌灯时分,钱恒才在草稿上将自己的经义文章大致写出来。
剩下的,就是要将文章誊抄到正式的考试用纸上,这第二场的考试就算完成了。
钱恒并没有急着誊抄交卷,而是直接将草稿纸压在最下方,扯过单被斜倚在榻板上,假寐。
油灯的光亮不算太弱,钱恒拿起灯罩,将灯火盖灭,眯着眼睛,陷入沉思当中。
钱恒并不知道,王黼和蔡翛在看到钱恒的第一章诗赋的考卷之后,就一直期待着钱恒第二张卷子交上去。
甚至还专门安排了兵士盯着钱恒这边的消息,见钱恒所在的考舍居然连灯光都熄了,知道钱恒今天不会交卷,王黼也就和蔡翛断了等下去的心思。
可能是因为钱恒交卷,让第二场的科目提前放出来的缘故,考试第一天的后半晌,已经有十几人交了诗赋考试的卷子。
不过这两位考官也看过了这些人的诗赋,虽然其中也有让人略感精彩的诗篇,可是一旦和钱恒那首《观书有感》比起来,不说有天壤之别,可不论是情境还是格局,都无可匹及。
两人索性也就不再继续,各自找了个位置,合衣躺下,稍作休息。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钱恒醒来之后,整个考场中,弥漫着淡淡寒雾,初春的寒峭还未完全褪去。
钱恒在考号里面,站起身,舒展了下身躯,活动了有些酸痛的肌体,将早已熟络在胸的五禽戏运转一遍,浑身这才变得舒服了些。
相似小说推荐
-
寒门武夫 (心成) 创世VIP2017-09-23 架空历史家徒四壁,莫欺少年穷,农家小院是非多。三告御状,金榜题名时,发配充军末前路。忠心不...
-
一代战将 (玗石页) 起点VIP2017-11-01 军事战争穿越抗日,棒打侵略者。犯我中华,虽远必诛。(非史书,茶余饭后放松者可入口,喷子请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