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皇上,学子读书考取功名是为什么?还不是取得功名,执政为民,而民以食为本,食为粮食,就要种地种粮,臣以为此题正可令学子们重视民生,亲近民事,请皇上圣裁。”
高季文力陈自己的理由,侃侃而谈,带出一股子为民谋利的大义凌然之气。
“皇上,此题确实关乎民生,但这关于田亩之言,臣以为还需慎重斟酌。”
朱彦成有点怕皇上被高季文说动了,自己受连累。自己修《孟子》,但却并不想选用此题,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自己所为,拟定的题目,自己不能替高厮背这个黑锅!
荣景帝颇有些复杂的心情看着下面的二人。高季文精明,爱揣测圣意,如果以后能真正实心办事,也便罢了,臣下妄加揣测圣意,虽然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但荣景帝还是有不悦。
朱彦成这样的臣子,不能说他不好,自己虽然不需要下面的朝臣特意歌功颂德,但这样的人也不能少。
“你们的想法,朕已知晓,亦明白你们二人的心思,今科顺天府乡试考题《四书》三题,就依高卿家所奏为首篇,朱爱卿所奏可为次篇。”
荣景帝顿了一下,严肃道“科场舞弊,历朝历代有之,直隶顺天府乡试为北方才子汇集之地,更要慎重对待,不可出现疵漏,你们二人务必尽心竭力,不可有丝毫马虎。”
“臣谨遵圣谕!”二人复又叩拜后退了出来。
二人早已没有了争执的心思,都慎重起来。现在考题既已确定,二人就需要通力合作,办好此事。如果有泄题、露题,差事办不好,那二人可就脱不开干系了!
观皇上对此科十分重视,对于监察科举营私舞弊,二人自然会全力以赴。政见不合和个人所属不同的政治团体,都是要被放在次要位置上的。
高季文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自己高兴不起来。今天皇上对待自己和自己所奏考题的态度很不正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
......
第一百九十二章乡试五
高季文官场沉浮多年,深知君心难测,还是大意了,自己这段时间,得皇上重用,做事缺了一贯的谨慎本分啊!
高季文的心情又沉淀了下来,乡试不容有差啊!
......
顺天府贡院,丙字第七十五号考棚。
拿到第一场考试试题考卷的林羽之,心情放松下来。这是自己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文科比试,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自己自来到这里之后,就一直刻苦攻读,刷经验,刷熟练度,勤加练习书法,为的也就是今日。
在古代的大环境下,读书人参加科举入仕至关重要。非科举入仕的官员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学子认习的五经之一经题四篇,共七篇。
第二场试论、诰、表、判;第三场试策问。
林羽之打开第一场考试试题首篇,最重要的一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此为《孟子》当篇第一节,孟子见梁惠王章句(上),自己也是有过重点的关注和提前预做过文章的。实际情况是,自己关于民生问题的题目都更为关注,并重点习作,不想竟然真的在自己的关注范围内。
林羽之一时之间心情大定,紧张忐忑的情绪随之平复下来。
林羽之并未着急,而是沉思凝神专注思索,先打腹稿,在心中将要表述的内容,想抒发的观点整理好,理顺思路,再及整理措词。
这科举就这一样,时间长,而且还得住下,不用仓促而就,可以仔细斟酌,谨慎用词。
得益于自己早有过这类命题制艺文章的写作经验,现在需要再重新整理措辞,更加精炼完善,这于林羽之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制艺文章的写作,不仅要讲究内容的雅正,还要注重文内气势的流转,魄力的厚薄,格局的大小,词藻的枯腴。要使气机畅通,魄力雄浑,格局宏大,词藻华美。
更要遵从制艺文的格式要求,先破题、承题、起讲,再提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有效连接好,经过精心购置而成。其中更包含严密的正、反、起、承、转、合。
林羽之在心中将腹稿仔细斟酌了几遍,才开笔打起草稿来。他胸中文墨似涌泉一般,跃然于草纸之上。一行行整齐的馆阁体秀美字迹在毛笔的笔尖成行,肆意挥洒。
林羽之起手破题:“王者尽心于民事,道建而业斯隆焉。”
意思是上位者尽心于民事,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则朝廷兴隆。精炼的把文题取意概括出来,也定下了本文论述的中心。
一个好的破题,必须能笼罩全题,贴切题意,简明又稳重,雄健而高华。
抡文如选色,其面在破,其颈在承,其肩胸在起,其腰肢在股段,其足在结束。其大体在长短纤肥,神态艳媚,若远若近,是耶非耶之间,而总之以面为主。
破题贵在冠冕堂皇,贵在流利,贵在大雅,贵在古律,贵在自然。乃是个小全篇,全篇之神奇变化,在破题时已见端倪。
阅卷者一看破题即可预见全文的水准,决定该文的命运,阅卷时关注点便会集中在破题部分。应试学子多数能把握破题的诀窍,开卷之初,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承题部分紧随其后,“盖必民事尽,而王者之心始尽也。自其始以观其成,道斯全耳。”此承题论。
以民为本,深得民心,这是王道的开始。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则可预计到结果定会成功。这也是全面规划的思想和方法。
承题要接上而生下,承上启下,以圆转不滞、轻便飘逸为工。须要开合议议,纡徐委婉,如登羊肠小路,令人一步一止而九叹息方妙。
“孟子谓,夫凡民易于趋始,而难于图终。王者知其然也。先定其规模以从事,而轻重缓急,随序以施。......无他,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有由然也。”
此为起讲部分,“代圣贤立言”,站在孟子的立场上来论言,一般人的习惯总是开始做某件事时很容易,却难以考虑到最后的结果,而上位之人是了解这些事情的。因此,作出某项决策时,总是要先制定一个规划,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步骤,然后依序而行。
此起讲部分,旨在说明没有实现王道,没有在一开始就把握好事情的方向,很容易会造成困难的局面,从而引起民怨。
好的起讲,一要说理正,二要命意高,三要遣词古。
“臣谨献其策曰,不可胜食者二,不可胜用者一。”入题,开始献策,解决问题。
“盖为国之道,和则就理,疾则离焉……所以不慕速效而勅之于先。
治民之道,顺则易济,逆则上焉……所以不争霸术而重其所发。”
起二股,讲述为国之道乃是“和”;治民之道乃以“顺”。
“夫君之于民,至阔绝也......”
此过接部分讲述了大力提倡农业生产,人民的生活物质丰富起来,实现安居乐业,但仅仅是只有这些吗?此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王者则曰,吾虽教民山不槎蘖……吾虽教民尺计者市,寸计者字......
今天下老者既不逢宽裕之俗,幼者复生当衰乱之时……王果有意乎此,则彼被润泽而大丰美者,岂独三晋之老成,两河之侠少哉!禹汤之王,兴也勃焉,其道不过如是。”
林羽之中股分四层次来讲述,前三层讲“王者尽心于民事”的具体内容,由“地利”、“物用”、“天时”三方面阐述。
第四层林羽之话锋转折,提出广设学校,大兴教育,那么社会风气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后股林羽之建议执政之人,判断自身情况,做出判断施政,做到不仅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还要教化大众,提高大众道德水平,达到理想的社会形态。此为为君之道。
以上为八股,此即为“八股文”名字的由来了。
......
第一百九十三章乡试六
草稿纸上再次出现字迹。
“右移民移粟之说无论其后之不可继乎,其始先不足观也。”
林羽之书毕结束语,再次回照文题,回照破题承题部分,寸幅之中,精神倍出。
此一篇林羽之一气呵成,行文流畅,融会贯通,词藻朴实大气。对此题做了极为详细的讲述,并抒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林羽之又将草稿仔细审阅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需要修改删减之处,才开始工整地把草稿誊上正卷。馆阁体更加挥洒自如,秀雅非常。
一题答毕,已过了午时,制艺文章还是非常耗费精神的,尤其是重要的第一篇,更是要花费功夫,这实在是考验学子的功力,更何况是在大比这种精神紧张的氛围之中,耗之更甚。
林羽之开始从位置上站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做了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这也是一种放松的方法。
......
顺天府贡院大门外为东、西两座辕门,大门分中、左、右三门。进大门后为“龙门”,门内又平开四门,取《尚书.虞书》“辟四门”以招贤俊之义。
龙门直进为“至公堂”,是监临和外帘官的办公处所,系重大事项议定之处。在龙门和至公堂中间,有一楼高耸,名曰明远楼,居高临下,全闱内外形势一览无余。已由监临等官员安排登楼眺望,稽察士子有无私相往来、执役人员有无代为传递之弊。
相似小说推荐
-
一代战将 (玗石页) 起点VIP2017-11-01 军事战争穿越抗日,棒打侵略者。犯我中华,虽远必诛。(非史书,茶余饭后放松者可入口,喷子请绕道...
-
历史维修工 (何时秋风悲画扇) 起点VIP2017-08-21 架空历史五千年浩荡历史长河中,无数穿越者兴风作浪!褒姒笑靥如花欲演甄寰传,周幽王续命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