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林羽之穿越日常 (烈炎风暴)



......

说到此题目的产生,就要从几天前,今科顺天府的主副考官在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里,有过一次密谈开始。

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是荣景帝专门为等待召见的朝臣们专门设置的一处休息室。大臣们可以在这里吃茶、休息等候。更兼事务议不完,午间留饭后再议的。

高季文是今科的主考官,对于本科的考题有着最高的决策权的。但礼部尚书朱彦成做为副主考,对考题也是有提建议,共同商讨的权力。

二人都得了荣景帝的传召,在此处等候召见。

朱彦成拿起桌上的茶杯细细的宽茶慢品,放下茶杯凑近了高季文,悄声商议道。

“高大人,本官这里有一为今科乡试选的议题,本官之意可用,高大人也再参详参详。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出自《中庸》,我建议今科可以此为题。

先贤圣主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诗经》有云:‘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我主皇上承天继位,英明神武,德行天下,泽被苍生,必可得上天庇佑,仙福得享,寿与天齐!”

得亏林羽之不知道,这“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可是金大大的精品捧词,尔等安敢盗用?

朱彦成自得了荣景帝副主考的任命以来,可谓是重拾书册,认真研究思考考题方向。成为副主考,即为本科座师,今科中举之人皆可称之为是自己的门生。

“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这是一个收拢人心,拉拢壮大自己势力的机会。

相比于会试,乡试中发掘人才,加以培养,会试中举,也是自己的门生,这是天然的派系关系,此机会十分难得。

以自己五十多岁的年纪,记忆力不好,很多以前记忆清晰的文章,现在都不能直接上口了。科举考题非比寻常,更是不可与幕僚商议,自己担不起科举泄题的责任,只能亲力亲为。

此题乃自己慎之又慎考虑后所得。哪位皇帝不需要下面的歌功颂德?不需要溜须拍马?不需要千古贤名?不需要永世流芳?

这些就需要自己这样的大臣体察圣意,代主言事,为皇分忧啊!

“《中庸·天生我材必有用》,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此题算是不错的了,但我也有一题,朱大人不妨也听听。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此题朱大人以为如何?”

高季文深感渐渐摸清了些荣景帝关心的时政事务,脉门所在。改革时弊为表象,整顿吏治为形式,利民生大计方为根本。

直隶巡抚李维钧上奏折,提出取消“人头税”,而改为“据田计税”的赋役提议,将人丁税并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同时建议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合理。此策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如施行,则会成为赋税史上的重大革新。

此条陈皇上一直留中,只给了李维钧“此事以待时机,待议”的旨意。

高季文已隐约嗅到了荣景帝在酝酿着要干一件大事的圣意。

故此自己辗转反侧多日,才最终选定此题,也可以说是一个试探。臣子们是要跟着皇上的思路走的。

“不可,不可!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不妥不妥!此题我断不会同意,望高大人及早打消此题的念头。

先贤此意虽好,但此题目不妥,易令下会意揣测上意,恐会引来麻烦。断不可行!我亦不会同意!”

朱彦成被高季文说出的题目惊到了。上位之人的一言一行皆可成为下官揣测之依据,更何况如此明显的于乡试中定下此题,下面的人会怎么想?外任官员会怎么想?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们怎么想?这可不是小事,闹不好了,可能就是狂风暴雨!

“朱大人说的什么?本官怎么没听清楚。什么麻烦?能有什么麻烦?一道乡试题罢了!本官可什么也没说!”高季文有点气死人不偿命的说。举杯饮茶,淡然面对。

“哼,高大学士,你也用不着在这里跟我打口舌官司,我这个副主考可不能让你带累坏了!”

朱彦成打定主意,就是不同意,这个题目出来,别人还不得以为是自己和高季文合谋而行,自己可就脱不了干系了!断断不行!

“呵呵!”高季文冷笑。

静侯殿内气氛剑拔弩张,双方争执不下,各执一词,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

第一百九十一章乡试四

立在外面守着门户的小太监,虽然听不清里面在说什么,但隐隐有争执,后来更是气氛紧张,在好像有个茶杯失手打碎了时,小太监忙将这边的情况汇报给了杨公公。

扬石头自从被常全收了做徒弟,虽然还是殿前太监,但大总管的太监徒弟和普通的太监能一样吗?根本就不一样好吗!自己那一刀挨得很值。

下面的小太监将消息报给他,两位朝廷重臣争执激励,必然是事情严重,杨石头也不敢耽搁,直接汇报给了师傅。

常全这些事情处理的多了,并不惊讶、稀奇,并没有一丝的慌乱,主副主考起了争执,这事情应该就比较明显了,因为乡试吧!

“这事我知道了,自有计较,你只让小太监对里面提醒,不要大声喧哗,勿惊扰了圣上。”常全交待道。

杨石头欲言又止,看了师傅的表情,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只应了“是”,就退出了大殿。

常全摇了摇头,培养一个下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精明的头脑,灵活的反应,能够体察每个人做事情所透出来的隐含的用意,这样就非一日一时之功了。这小石头还有的磨练,慢慢教吧。

高大人、朱大人如果真有十万火急之事,早请旨觐见了,大臣之间政见不同,多有争执,这样的事情多了。不急。

荣景帝对内务府总管徐允礼交口称赞道“徐卿不负朕意,能广开财路,内库充盈,徐卿功不可没!”

“这是皇上教导的好,臣下更当尽心竭力,当不得皇上夸赞,都是微臣应该做的。”徐允礼拱手作揖,微笑应对。

“在其位谋其事,这样就很好。现在西边战事吃紧,用钱的地方多,不仅要开源,更应节流,朕要做好表率啊。

朕的用度,包括后宫,当然太后那边一切照旧,其它诸殿,酌减两成的份例,大家都省省,待前方大胜,都有嘉奖。

你去安排吧!”

荣景帝继位以前,先帝朝国库累年亏空,收上来的税银,先皇更是用在大小战役,宽赏臣下,数次南巡北狩,所需花费之巨,不可估量,国库几近空虚。

自己继位以来,虽数次严令追缴亏空欠银,官员亏空国库不是一时亏空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债,一时还清有困难。

自己收拾这幅摊子已是殚尽力竭啊!不是这两次的查抄整顿,这平叛的钱粮就要着实费工夫了。

徐允礼不错,不管他弄得那个生意赚多少银子,出发点是对的,好的。

虽说自古官不与民争利,但现在穷啊!

荣景帝令徐允礼退下后,才把常全叫上前,问道“可是有什么急事?”

“回万岁,这不是下面小太监来报,高季文高大人、朱彦成朱大人在偏殿候着,起了点争执。应无大碍。”常全上前回道,边给皇上另外换上热茶点心。

荣景帝狂饮了一杯茶,才道“宣吧!”

“是!”常全领旨安排杨石头下去宣召。

高季文、朱彦成二人辩的脸红脖子粗时,等来了皇上的召见,二人互相对视,又哼了一声,甩袖跟着太监入南书房见驾。

“臣高季文(朱彦成)恭请皇上圣安!”高季文、朱彦成二人拱手作揖跪拜请安。

荣景帝叫起,看着下面的两位臣子,朝廷重臣,面上情绪还未全部收敛,激奋之情未消,放下手中的奏折问道“说说吧!怎么回事,值得你们二人这样上火!常全,每人赏杯去火的清茶。”

“是,万岁!”常全忙招呼小太监给二位大人上茶。

“谢皇上!”二人谢恩饮了茶。

朱彦成已当先奏道“臣二人有密奏!”

荣景帝略一斟酌,令常全摒退众人,常全亦退到门口,闭上殿门。

“讲吧!”

朱彦成忙将事情的原由禀报清楚,奏对道“启禀圣上,此事干系重大,臣苦劝高大人,高大人如此行事,必会给皇上造成麻烦,高大人太固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