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定居唐朝 (半堕落的恶魔)


进去行礼完毕就递上自己的疏奏。圣人接过,细细看了起来——

薛朗写疏奏,基本不写废话,从来都是平铺直叙,先提出观点,然后就是举各种例子论政,说服看疏奏的人,完全没有什么文采可言。但逻辑却一直都很清晰,说服力很强。

圣人看了个开头,表情便凝重起来,越看表情越严肃,最后看完,还闭目沉思了一阵,整整看了三遍,方才放下薛朗的疏奏,开口问道:“你疏奏上所言,全部属实?”

薛朗道:“回禀圣人,疏奏所写全都是臣反复论证过的,绝对没有问题!现在时间还来得及,圣人可从今年管理土豆种植的人中挑选几人,奔赴各地去圈地试种即可。”

圣人略作沉吟后,当机立断:“传司农卿来!”

“喏。”

小黄门领命出宫去宣人进宫。圣人笑看薛朗,问道:“幼阳可用过朝食否?”

薛朗诚实的道:“早晨起来吃了一碗面,略垫了下肚子,朝食还没用。”

圣人道:“既然没用,那便与我一起吧。莫要嫌我宫中膳食不合口味才好。”

薛朗笑道:“饿的时候有的吃就行,嫌弃也等吃饱再说。”

圣人大笑起来,伸指虚点了薛朗一下,显然心情不错。之后,命人摆饭,翁婿两个一块吃饭。这会儿是饭点,所谓皇帝不拆饿兵,即便要议事,也要等吃完饭再说。

吃了饭,圣人想继续议事,薛朗忍不住开口:“启禀圣人,刚吃完饭,不如出去走走消消食?饭后适当的活动一下,对身体有好处。”

圣人一怔,旋即点头,与薛朗一起走出紫宸殿,也没走远,就在紫宸殿的廊檐下走走,毕竟,外面太阳太大,太热!

圣人一边走一边道:“这么多年来,你是第一个这般劝朕的人。”

薛朗不好意思的笑笑,道:“大概朝中诸位公卿皆以政事为重,为了公事,废寝忘食。臣的观点是劳逸结合,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有更好的工作。”

圣人笑起来,赞道:“这观点极好!”

薛朗一本正经的道:“圣人认可便好!”

这样子又把圣人逗笑了,也不知到底笑什么,薛朗觉得圣人的笑点简直谜一般的存在,他完全get不到!

两人一块儿走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便回紫宸殿去,圣人回到紫宸殿,小黄门便立即去宣了政事堂的大臣们进来,太子、秦王、齐王皆在列,议事开始。

在议事之前,圣人直接把薛朗刚才递上来的疏奏发下去让大臣们传阅。待大臣们都看了一遍,圣人道:“今日召集众卿家前来,乃是为了红薯、土豆丰收之事。于此事,诸位卿家有何看法?尽可道来。”

裴寂率先道:“恭喜圣人,贺喜圣人,长安头年试种便如此丰产,如此高的产量,亘古未闻之奇事也,此乃天命在唐之佐证也,臣以为,此事当发诏,广告于天下,普天同庆,共贺大唐!”

“臣附议!”

裴寂才说完,便有好几个大臣表示赞同。圣人笑得颇为志得意满,赞赏的看裴寂一眼,摸着胡须笑道:“卿家此言大善,这等喜事,是该与民同乐,普天同庆,让我大唐之子民都知道,知晓我大唐蒙上天眷顾,得此神物,提振我大唐军民之士气、民望,见证我大唐国运之昌隆!”

“喏!臣等这就拟诏!”

门下省的官员立即出来领命。秦王道:“红薯、土豆虽好,然如何快速、有效的推广开来,却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章程,莫要好事办成坏事,那便不美了!”

大臣们齐齐点头,治大国如烹小鲜,在座的人都不是拍拍脑袋就决出政策的人,事关粮食,谁也不敢不慎重。

薛朗默默看大家一圈,想了想,忍不住道:“启禀圣人,若是说推广红薯,臣有点儿不太成熟的愚见,想说出来请诸位参详参详。”

圣人和蔼的道:“贤婿有何想法,尽可道来!”

居然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喊贤婿,这是毫不掩饰对薛朗的喜爱了!薛朗暗戳戳的在心里比了个剪刀手,面上力持严肃的道:“若说到推广,自然是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给予鼓励来的最快。去年曾粗略的议过推广红薯、土豆的问题,但因为种子有限而未能成行。臣熟知红薯、土豆的种植要素,这一年常常思考推广的问题,略有心得,请诸公参考。”

众人点头,去年确实曾粗议过。薛朗续道:“去年曾说过,为了推广,建议由朝廷出资建粉条作坊,臣回去后细细想了,只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我朝疆域广大,各地情况不同,有些地方适合种红薯、土豆,有些地方就不见得适宜,到时候产量肯定会有残差不齐。臣以为,制定政策不能搞一刀切,地区不同,政策应该有些执行上的细微区别。比如,建粉条作坊的事,暂时就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实行就行,其余地区嘛,不由朝廷出资建了,改为拍卖技术使用权和独家经营权。”

众人一怔,太子问道:“幼阳,这……何谓技术使用权和独家经营权?”

薛朗解释道:“就是一个地区,只教授一家粉条制作的技术,并准许这一家经营粉条作坊,其余人等没有朝廷的允许,皆不许涉足。这独家权利嘛,要设定一个期限,最多三年,不能再多!”

秦王脑子转得快,立即就听明白了,追问道:“那人选如何确定?”

薛朗答道:“拍卖!红薯、土豆丰产的消息,圣人广发天下之后,还可于京中设下奖金,举行一个诗赋大赛,来歌咏红薯、土豆,总之,尽全力把红薯、土豆的名声往大的宣传造势,吸引各地豪商巨贾来参加,于京中举行一个拍卖大会,把每个地区三年内的度独家技术使用权和经营权拍卖出去,价高者得!”

薛朗是越说思路越顺畅,诸位大臣里,却又几个人越听表情越是古怪——

这薛朗提出的办法虽好,但怎么越听越感觉好好地雅事,被他一说,感觉咋那么市侩呢?咳,这一定是错觉!


------------

第398章 未雨绸缪

“……拍卖的时候,每个地区的独家经营权和技术使用权,要根据地区不同,设定一个底价,每次最少加价多少等等也要有个章程,毕竟,有些地区适合种植红薯和土豆,有些地区不一定适合。具体的细则,稍后臣会写一个细则陈条上来,请圣人和诸公阅览。”

薛朗三言两语把拍卖的事情说清楚后,顿了顿,续道:“除了以上这些措施,还需要一个政策的支持,那边是把粉条纳入赋税里!但是,怎么纳入赋税,比例是多少,还是一个原则,按地区不同要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

薛朗才说完,就响起一阵击笏板的声音,显然,大家都觉得薛朗的提议不错,薛朗谦虚的起身,朝在座的诸位大臣们拱手致谢后,道:“启禀圣人,因臣缺乏地方施政经验,于各地的人口情况等等,并不熟悉,所以,各地粉条的产出,纳入赋税的比例,就只能有劳诸位臣工核算了。”

圣人点点头,转首问下面的其他大臣们:“诸卿以为薛朗这两策可行否?”

太子当先道:“父亲,幼阳这两策,臣以为是极好的,结合他先前之疏奏,可在能进行土豆秋种的地方先施行,可为明年之春播积累推广经验,以备来年,也给朝廷留下腾挪、调配的余地。只是,想在全国推广,只怕人手不足!”

秦王忍不住道:“太子此言多虑矣。长安已试种一年,在幼阳的指点下,想来已培养出一批会耕种红薯、土豆的农夫,正好紧接着就是秋种,把这些农夫拍下去,指点秋种。待来年春播时,想来会耕种的农夫更多,届时,人手更多矣!”

薛朗想了想,补充道:“太子,秦王,若是忧虑人手的问题,可于长安城内举行红薯、土播种技术培训讲座,专门挑选一个口才便给的团队出来,于全国各地举行巡回讲座,免费授课,只要愿意学的,都可以来听。至于巡回的费用,可以从拍卖所得中出,想来应该绰绰有余。”

“啪啪!”

又有人击笏板了!秦王还笑眯眯的给了一声喝彩。

定下大致的方向,接下来就是细则方面的讨论。圣人直接把筹划拍卖会的事情交给薛朗,直接让他主管、筹划。

大家重点讨论的是粉条要纳入赋税的比例。这个薛朗没什么发言权,毕竟,他是外来客,对本地的情况算不得熟悉,所以,这些涉及细则的政策,他一般只围观,很少发言,即便是有建议,也只是替大方向上的建议,从来不涉及细则。

毕竟,一条政策下去,涉及的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这个时代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广大的农民,家无恒产,几乎没什么抗风险能力。因为穷,因为没有足够度过风险的存粮,所以,稍微一点儿天灾**,百姓就容易流离失所,天下就容易大乱。

唐朝的赋税,特别是唐初,施行的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比之前朝隋朝时期,赋税是轻的,但比之后世的宋明清,又是重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